王审知的儿孙们为何会反复内讧把王闽基业败坏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5-03
手机版

  王审知的儿孙们为何会反复内讧把王闽基业败坏

  文? ? ?和运超

  王审知之后的王延翰是其长子。王审知患病卧床时,王延翰“力侍汤药,寝食俱忘”。王延翰倒不见得父亲不行了才装孝顺,他本来就很受王审知器重,史书称他和王审知一样身材高大,相貌俊朗,自幼好学,颇通经史,很早就被刻意培养,王审知刚一上位,王延翰就任命作为节度副使协助父亲办事。

  王审知去世,王延翰继位自称威武留后。中原是后唐庄宗李存勖在位的最后一年(926年初),王延翰遣使报告父亲过世和闽地情况,得到任命为威武军节度使。不久李存勖在洛阳遇害,后唐明宗李嗣源继位,加授王延翰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由于中原多有变故,王延翰想要比父亲走的更远,使闽地成为独当一面的势力。他取出司马迁的《史记·闽越王无诸传》给手下大臣看,表示:“我现在不称王,等待何时?”左右手下当然一哄而上,纷纷上书劝王延翰称王。

  

  纪念王审知的塑像

  王延翰此举是未得到后唐明宗李嗣源的正式册封,换句话说,他虽然保持和中原来往,但也让闽地走向真正的自立,开始修建宫殿,设置百官,礼仪典章制度都效仿天子,臣下称呼王延翰为殿下,尊父亲王审知为昭武王,并改延平镇为永平。

  王延翰这次大搞修建工程,当然就不同于父亲王审知以防御加固为宗旨,他是为了彰显气派和享受,据说当时在跨福州城西的西湖修筑殿堂绵延十余里,号称“水晶宫”,经常携家眷游宴。

  尤其一个非常不利的信号,王延翰自己是前进一步称王,但反过来他很爱摆架子,轻视欺侮自己的兄弟,尤其调离弟弟王延钧出任泉州刺史埋下很大的危机隐患。虽然有前两年王延彬的事情,泉州需要有重量级人物坐镇,但根本原因据说是王延钧多次劝谏王延翰减少为了享受的各种活动。这一说法可能属实,但也还有其他缘故。

  客观来看,王延翰的僭越举动确实过于鲁莽,对闽地容易引起不利。此前他父亲王审知刚死时,汀州就有一个叫陈本的人,在短期内聚集了差不多三万人围攻城池,似乎打算利用王审知的死搞事情。

  王延翰非常果断,安排大将右军都监柳邕带两万人马平息了风波,这一次行动增强了他积极上位的信心。随后他见中原也是动荡不安,只给他节度使,没有认可他为闽王的意思,所以他就自己称王。

  当王延翰完成称王和大兴宫室后,自然就进一步搜掠很多美女来充实他的后宫。不仅如此,实际他和夫人对一些美女并不好,很多女子入宫以后都非常凄惨,显然就朝堕落暴虐的道路越滑越远,东南各地对他都开始怨声载道。其他兄弟对王延翰当然也看不惯,甚至不少人都产生取而代之的心思。

  关于王延翰对美女的搜掠和名声变坏,也不单单是他一个人的问题,和他的夫人崔氏有莫大关系。崔氏的来历不明,后人有流传她可能是崔道融的女儿,笔者感觉可能性不大(尽管不排除有可能)。

  王延翰的出生年份不详,根据王审知的年纪,王延翰按说与后唐庄宗李存勖相差不多(大概是王审知二十岁出头所生)。崔道融也生年不详,根据他和朋友司空图等人交往,包括去世于后梁建立之初,他如果有女儿,哪怕是小女儿似乎都该比王延翰要大不少(假如这个崔氏出生在880年左右,崔道融当时大约五十上下),但总感觉概率恐怕很小。

  换一个角度看,不管是不是崔道融之女,崔氏很可能是名门之后,也可能是比王延翰年纪大,恐怕也接近真实。因为王延翰之所以与崔氏不睦,多半有这样一种因素,王审知可能是出于笼络个别名士而令长子王延翰与崔氏联姻(唐代崔氏往往是名门出身),史载崔氏“性极妒”(笔者前面说起王延彬在泉州礼遇文人僧侣时提过一个诗僧慧棱,王延翰的妻子崔氏崇道,却和慧棱有过交道)。

  

  有关王审知的书籍

  王延翰对崔夫人不感冒,还受气,就通过大量搜寻其他年轻貌美的新人来获得补偿。但每每崔氏会报复被王延翰看中的女子,所以这件事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彻底败坏了王延翰,成为王氏家族内部危机的一根导火线。

  因为选美女这件事也牵扯到王延翰的兄弟们。其中一个王延禀是王审知的养子,本名周彦琛。他的年纪和王延翰可能相差不大,长时间以来,互相就存有竞争的敌意,关系一向不好(还有一说法,王延禀可能有一只眼很早瞎了,是一个独眼龙,为此比较受歧视)。王延钧被调去泉州后,这件事就安排给身在建州(今建瓯市一带)的王延禀。

  古时的福建本来算是偏远之地,相对来说,一直要以福州、建州开发最早,所谓“福建”正以这两处地方得名(唐代出现的福建经略使,正以这两大州并称指代闽地),闽南的泉州虽然在唐末五代有后发赶超之意,但根基还是以闽北的福州、建州最重。而建州,就是汉晋时期已经出现的建安郡。王延禀坐镇建州,也可以看出他的确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确实受王审知的器重。

  王延禀和王延翰的关系不好,相对与王延钧稍好(仅仅是表面的,随后就可见他们的矛盾),他直接对王延翰搜掠美女出言不逊,进一步激化仇怨。王延禀已经和王延钧在互通消息,有结盟之意,王延翰想要先对付王延禀。

  但王延翰做了一件糊涂的事,他动手对付的是建州使者,这一使者确实有打探虚实的使命,王延翰派出御史大夫兼国子祭酒湛温接待。湛温是从河南就跟着王氏兄弟入闽的老人,本来顺利完成了接待活动。当建州使者要离开福州之时,王延翰忽然给湛温下了一道密令,要他在送行时用毒酒除掉建州使者。

  后人多认为湛温是惧怕卷入纷争而寻短见(以《闽都记》等比较典型),笔者却觉得未必。湛温是王氏老人,以他出任御史大夫兼国子祭酒这种职务,多少可以想见他是什么样的人,不出意外应该十分传统,甚至有些迂腐古板的士大夫类型——换句话说,他的寻短见有些“文死谏”的色彩。

  湛温可能是以死进行一种劝谏:不愿王氏兄弟双方发生争斗而毁了闽地好容易得来的安宁局面。他放使者西行回建州,自己饮下毒酒,身丧高安山西岭,后人为纪念,便将西岭更名为“祭酒岭”。但湛温之死确实显得迂腐,反而正式给王延稟和王延钧出兵的理由。

  后唐天成元年十二月(927年1月),王延禀从建州发兵,王延钧从泉州发兵,南北联合进攻福州的王延翰。(王延钧离开泉州以后得势,再次请出王延彬掌管泉州,三年后病故,年四十四岁,葬于南安县云台山,当地有王延彬修的别墅,妻子也在墓旁附近别墅居住,死后也葬在此处)。

  

  福州的祭酒岭一直流传到现在,附近还有以此命名的街道

  王延禀的建州距离福州并不远,顺流而下先到,福州指挥使陈陶仓促率众抗拒,兵败后自杀。王延禀率领一百多壮士直奔福州西门,踏着梯子进入城内,把看守大门的人抓起来,打开兵库,取出武器。

  闯入王宫寝门时,王延翰吓得藏匿在其他的房间里。搜掠一番抓到王延翰,把他的罪行公布于众,说王延翰与妻子崔氏合谋将患病的先王王审知毒害,这一罪状自然令百姓震惊,然后在紫宸门外斩杀王延翰。

  这时,王延钧刚到福州城南(史书很微妙地指,王延翰被王延禀所杀的次日到达福州城外,王延钧是否故意推迟赶到,让王延禀背负杀了兄弟的罪名很让人怀疑),王延禀打开城门让他进去,尊王延钧为威武军威武留后。这一年,两兄弟都在福州各种安抚活动,同时表示他们的默契。

  因为王延钧为王审知亲子,有王氏亲子在,自当推为闽地之主,否则王延禀只会引来祸事,这实在是他不得不如此,他们兄弟之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要好。

  天成二年初(过完农历正月,927年2/3月),王延禀返回建州,王延钧为表示礼遇,亲自为这位兄长送行。王延禀在告别时提醒说要好好继承父王的基业,不要再麻烦到他出面,王延钧面上答应,心里对王延禀已经很反感。

  随后,王延钧为确保地位,连续两年不断向位于洛阳的后唐明宗入贡,也接连获得封爵,天成三年夏受封闽王。王延钧得到这一闽王头衔只用了两三年时间,而他的父亲王审知却用了十年左右,推测王延钧的入贡恐怕是比王审知下了更多血本,把后唐明宗李嗣源哄的非常满意。

  当时王延禀升奉国节度使兼中书令,地位也不算低,天成四年(929),王延禀开始单独与后唐明宗联络,比如声称身体欠佳,希望退休,让儿子王继升接替职务,他绕过了隔壁福州的闽王,直接向李嗣源通报消息。王延钧当然不爽,而且李嗣源居然堂而皇之同意了王延禀的申请。

  随后长兴元年(930),王延钧改组侍卫亲军,组建“拱宸都”和“控鹤都”,成为闽王的专属侍卫亲军。这两个军号并非王延钧的首创,拱宸军在后梁已经有,而控鹤军出现更早,唐末昭宗已经设立,所以王延钧仅仅是借用两个军号之名,希望设立两支新军。

  禁军“一都”的兵员人数在唐末并不算多,大约千余人(以王建、韩建等人成为田令孜神策军的新都头为例,当时扩编每一都就是千余人)。如果两支新军仅各组建了一都,那么王延钧只是另外拥有两三千人作为自己的侍卫亲军而已。

  对比淮南吴王的亲军兵力,像杨渥继承杨行密成为新主时,调入身边的心腹亲军也就两三千人,也是想以此自保。结果,更熟悉地盘、掌握更多资源的左右衙指挥使张颢、徐温联手把他搞掉了。闽地虽然经历战事没有江淮多,前往避祸的百姓也确实大大增多,可当时人口资源恐怕尚不如江淮。王延钧组建新军,且挑选精简为侍卫亲军,推测人数应该不会很多。

  王延禀对王延钧的举动一直很关注(因为他私下联络后唐,应该很关注王延钧对他的态度),不久听说王延钧生病,随后据说还接到病亡通知,于是认为有机可乘,任命次子王继升为建州留后,他和另一儿子王继雄领水军进攻福州。

  

  王延钧的画像

  王延禀兵分两路,自己攻西门,王继雄攻东门,王延钧则派楼船指挥使王仁达对抗。王仁达是王延钧的从子(可能是远亲关系,近亲王氏三兄弟的子嗣关系按说都比较清楚),他命将士兵埋伏在舟中,挂起白幡打算向王继雄请降。

  王继雄毫无经验,欢天喜地地摒退左右登上王仁达的战船接受请降,被王仁达轻松杀死,将首级悬挂于西门。王延禀刚纵火攻城,却见到儿子的人头,不禁大哭,军心动摇,王仁达趁机率军出击,王延禀大败,随后被生擒。

  王延钧再次见到王延禀,不无得意地说: “吾不能继承先志,果烦老兄再下!”表面是自贬,其实是给对方莫大的挖苦讽刺。先将他囚于别室,另派使者到建州招降。王延禀的儿子王继升、王继伦当然不甘屈服,杀了使者带着一些亲随逃到吴越。

  随后,王延钧当然是除掉王延禀,废除他作为王氏养子的身份,恢复其本名周彦琛,派另一个弟弟都教练使王延政去收拾建州的残局。再对立下大功的王仁达加以表彰,刚好让他负责掌管自己新组建的侍卫亲军。

  长兴三年(932),王延钧上书后唐朝廷:“楚王马殷,吴越王钱镠都是尚书令,现大都已去世,请封臣为尚书令。”后唐没有应允,王延钧于是拒绝向后唐朝贡。

  这时候的王延钧,以福建数州的大局已尽在掌握,开始追求自己的喜好。他和其父王审知、从兄王延彬倾向释家不同。其父王审知原本佛道都推崇,偏重于佛,王延钧其实也一样,只不过他表现为更推崇道家文化,甚至还有些痴迷,取道号为玄锡,他极度信奉闽地一位道士宗师陈守元。

  史书认为陈守元是以旁门左道而被信任,一方面他让王延钧开始走向享受的道路,各种大兴宫殿。像著名的宝皇宫名义是祭祀王家先祖,可归根结底是提供陈守元使用和居住,因为他代表王延钧在通达先祖,以此护佑王氏子孙。当时陈守元对王延钧说:“宝皇命王暂且退位,后可当六十年天子。”

  王延钧果然欣然退位,命儿子王继鹏掌管府事,但没有多久他就复位(据说就退下来三个多月),进而正式建立大闽。期间自然有一些插曲,像闽地频频出现一些祥瑞,所谓黄龙现身云云(为此还改元龙启)。可能是陈守元所为,也可能是其他一些方士巫师。

  由于闽地总体偏远,乡野百姓一向信奉巫觋鬼神之说,民间的确有许多旁门左道之辈都受到各种推崇,徐彦(此人在《新五代史》为徐彦,在《资治通鉴》则记作徐彦林,一般倾向于前者)、林兴、盛韬等方士巫师都很受到王延钧器重,并不仅仅是陈守元一人风光,只不过陈守元的身份和稍晚一些的谭紫霄是正宗的道士。

  

  道士陈守元在王闽很有威望

  为了修筑宫观、大兴土木,自然需要大量钱财。之前经过王审知的一番治理,闽地已经积累了一定财力,可毕竟区区数州地盘,包括很多地方还很落后,总体还是资源有限。王延钧令中军使薛文杰设法增加收入,他经常到地方探查隐情,找一些富人的罪过,没收其财产,导致上下怨声载道。他又推荐徐彦说:“大王左右小人很多,如果不向诸鬼神询问,必将有祸。”(见《新五代史》)王延钧非常相信,就叫徐彦在宫中内外看鬼。

  薛文杰与枢密使吴英不和(《新五代史》作吴英,《资治通鉴》作吴勖),有一次吴英患病请假,薛文杰就把握机会哄骗吴英:“公屡次告病请假,主上想罢免公。”吴英询问怎么应对,薛文杰说:“如果主上派人来探病,就说‘头痛而已,没有别的病。’”

  第二天,王延钧叫巫师徐彦查看吴英病情,徐彦说了一通吴英被神灵审查有不轨之心,被神人敲头的鬼话,王延钧把内容转告薛文杰,薛文杰还故意说:“不能轻信,应该去问一下他的病情。”王延钧派人去问,吴英就照薛文杰的话说头痛。王延钧就把吴英抓进牢狱,命薛文杰审讯不久被杀。吴英在军中颇有声望,士兵们听说吴英下狱被杀都愤愤不平,走到揭竿而起的地步。

  随后,薛文杰还不罢休,一方面劝说王延钧扼制家族子弟,以此逼得王氏从子王继图对抗,被除掉,连带家族几百人被搜捕,也从中获利不少。另一方面,又瞄准建州地方的豪族首领吴光,打算趁他来长乐府进见闽王之时索取财物。

  吴光据说和吴英有家族渊源关系(类似家族子侄,就吴英也有后人在闽地,元代学者文士吴鉴就是吴英之后,曾任职国子监,与袁桷、杨载等文士结交,因奔母丧回到泉州隐居)早已收到消息,十分痛恨薛文杰的恶毒,便带着万余族人前往杨吴境内安身。

  吴光一方面向吴王上书申诉冤屈,一方面途中就游说杨吴的信州(今江西上饶一带)刺史蒋延徽,因为信州和建州本就毗邻,蒋延徽为了争功,根本没有等到吴王的号令就急匆匆发兵入闽。

  后唐应顺元年(闽龙启二年 934)正月,蒋延徽率军南下,一举攻克了八十公里外的建州浦城(今南平市浦城县),继而围攻建州。浦城向来是福建北大门,是中原入闽第一关。浦城被攻占,建州被围困,显然是危机信号,王延钧在上元节赐宴群臣都无精打采,立刻派出从弟骠骑大将军王延宗和大将张彦柔率军万余人往救。

  王延宗带着手下士兵们走了一段路,大家不肯再走,都吵嚷说:“把薛文杰交出来就进军。”可能是王延宗顺应大家心声,报知王延钧,其子王继鹏请求交出薛文杰以解燃眉之急(据说连太后也示意交人),就用槛车把薛文杰送到军中。薛文杰精通占卜,为自己占卦说:“三天过后就不用担心了。”押送者日夜兼程只用两天就送达军中,士兵们一拥而上把薛文杰碎尸万段。

  大军继续出发后,乡野间的百姓听说薛文杰被杀,都围过来拿起石头砸薛文杰的碎尸,最后把他的肉割成小块吃下肚去。薛文杰死后第二天,王延钧派出赦免使者到达,早已尸骨无存,足见薛文杰在地方结下的仇怨有多深。

  此次围攻建州的信州刺史蒋延徽眼看要攻下建州的当口,忽然收到吴王要求他撤兵的命令。由于他是为了争功自行做出决定,的确欠妥,受到杨吴方面许多批评。

  蒋延徽敢于如此,也是因为他有一些背景,他是老吴王杨行密的女婿,也是杨行密第三子杨濛的至交。此时的吴王杨隆演是杨行密的次子,兄长杨渥已被徐温、张颢联手所杀。

  徐温扶立杨隆演后,吴王就逐渐成为傀儡,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因为才干出众,正在加紧扩大自己的实力(三年后他恢复自己的本姓李氏,建立南唐),徐知诰担心蒋延徽攻闽一旦获得成功,将大大增加杨氏一派的威望和实力,所以抓住蒋延徽办事未经过批准的流程问题,紧急叫停了行动。

  不管怎样,杨吴及时撤军,让王延钧大为头痛的建州危局就此化解。杨吴随后派出使者求和,王延钧当然赶紧抓住时机同意,并且更改次年年号为“永和”,寄托了追寻永久和平的意愿。可他的实际作为丝毫没有汲取任何教训,反而在处理内部事务上更加糊涂糟糕,直接导致自己走向了悲剧的终点。

  前面提过,王氏从侄王仁达替王延钧杀王延禀曾立下头等大功,受命掌管侍卫亲军,说来很受王延钧信任。可当王延钧建立大闽不久,又开始提防这位有功之人,曾试探说:“赵高指鹿为马,以愚弄二世,真有这样的事吗?”王仁达说:“秦二世糊涂,所以赵高指鹿为马,并非赵高能愚弄二世。现在大王圣明,官员不满一百,起居动静,陛下都知道,有人胆敢欺君,灭其九族就是了。”

  

  王继鹏的画像

  王延钧赐给金帛安抚,可退朝后却对人说:“王仁达有智有略,我在世时可以用他,不能给后世留下遗患。”最终找借口将他杀害。关于王仁达死的时间有不同说法,有的说在之前吴军进攻建州前的933年底遇害,也有说是危机解除后改元的永和元年遇害,感觉后者的可信度大一些。

  除此之外,王延钧的家庭危机也在显现。他的原配妻子身份不一般,是王审知结盟岭南而聘娶的清远公主刘华,是刘隐之女,南汉刘岩的侄女(过去《资治通鉴》《南汉书》等史书都认为是刘岩之女,后来1965年,莲花峰闽王墓葬群刘氏墓被发现,墓志记载表明不是)。

  清远公主刘华二十一岁从岭南远嫁入闽,与王延钧在一起有十三年时间,生了长子王继严、次子王继鹏,还有王继韬、王继恭一共四个儿子,另有两个女儿,说来夫妻关系应该不差(墓志用了一大段文字写刘氏身故后,王延钧对其伤心痛悼的各种形容,虽然有些套路,但被刻意强调出来也必然有真实的情感基础),她于长兴元年身故,年三十四岁。

  王延钧后来的继室金氏为人也不错,但不善言辞,也不太会处理王府后宫事务,王延钧对她不再上心。因为他早看上另外的人,永和元年(935)册立陈金凤为后,她是父亲王审知的侍女。据说比较妖媚,甚至她在王审知身边的地位原本就不低,也有“才人”一说。

  陈金凤早年也经历闽地的动荡,严格说她并不姓陈,生父本来叫侯岩,长得就很出众,是早前福建观察使陈岩的心腹手下。他与陈岩的一个妾侍有染偷偷生下陈金凤(一说是陈岩妻子陆氏,表明陈岩是双性恋),所以算是传承了父亲形象的优点。由于王氏兄弟入闽的一番征战,陈金凤幼年流落民间,被陈岩的同族陈匡胜收养,这才改姓为陈。

  王审知巩固地盘后,后梁开平三年(909),陈匡胜送十七岁的陈金凤参加后宫选拔,由于资质出众,通过层层考核成为闽王的侍女(陈金凤不止样貌娇美,也颇有才华,至今还流传两首词作,她也要算五代时期闽地的第一女词人),后来也得王审知的青睐。陈金凤这一番传奇经历堪比当年武媚娘,尽管她的才干肯定没法和一代女主相提并论。

  王延钧在刘氏活着后期,已和陈金凤有勾搭(陈金凤实际要比清远公主刘华还大两三岁)。因为其父王审知死于925年,娶继室金氏期间,更是基本不管金氏,和陈金凤已经打得火热,据说先立为淑妃(陈金凤也为王延钧生下过儿子王继镛)。不知是不是早有征兆,王延钧立陈氏为后立马得了风疾,行动开始不便,越到后来病情越来越严重。陈金凤又早已看中王延钧比较宠信的小吏归守明。

  归守明此人也不简单,据说是一等美男,至少是东南地区出类拔萃的人物,他的身份是“王的男人”,当年受宫院使李可殷照顾(有推测说李可殷和归守明也比较暧昧,关于宫院使,唐宋辽金等皆有,原则上唐宋多是宦官充任,但如笔者一再强调,唐五代宋期间的宦官并不全是后人印象中的阉人太监,像辽代宫院使就有宿卫职责),到了闽王身边,实际偷偷也与陈金凤私下不清不楚,所以王延钧后期与身边众人的男女关系简直是一团乱麻。

  关于陈金凤和归守明之间,后来改编流传不少传奇故事,比如两人早就相识,还曾互认姐弟,在宫中互相扶持才再次重逢团聚等等,距离历史已经颇为遥远。

  不管如何,当王延钧病倒后,归守明的表现非常大胆,还介绍当年的恩人——宫院使李可殷与王后陈金凤一起厮混,更显得一塌糊涂。不仅如此,王延钧的儿子王继鹏也有样学样,暗中勾搭上王延钧身边的婢女春雁(《资治通鉴》作李春燕,认为与皇城使李仿同姓有亲,后认为兄妹)。在王延钧患病后,王继鹏请陈金凤向王延钧索要春雁。王延钧虽然不乐意,但当时身体已经不方便,为了安抚儿子,只有放手给了春雁。

  三子王继韬对兄长王继鹏早已不满,但王继韬此人相比王继鹏实际如何,史书缺乏记载,只是单纯认为两兄弟长期不和睦。王继鹏虽然并不出色,但王延钧此前的感觉一直算是非常倚重,何况曾经公开安排过王继鹏接手处理大小事务,他的地位并没有明显被动摇的迹象。

  王继韬对王继鹏的不满不知是不是多年来竞争不过,如此总想针对兄长,他借口声称王继鹏在宫中乱来,准备揭露王继鹏然后设法对其动手。王继鹏的耳目比王继韬要多,他与皇城使李仿商议对策。

  永和元年十月,似乎有些回光返照的王延钧在大脯殿犒赏将士,昏昏然坐在殿中,说是看见了王延禀的身影来找他。文武大臣当然不知所措,李仿向王继鹏暗示,认为王延钧已经病入膏肓,就命一些亲信拿着棍棒冲入李可殷家将其杀掉。他们两人私人恩怨非常深,李可殷仗着陈金凤的宠信,曾多次在王延钧面前说李仿坏话,而陈金凤的养父陈匡胜也仗着陈金凤,对王继鹏从来没有礼仪,他们之间结成联盟。

  李仿的皇城使是唐末出现的职务,负责京师宫禁内外的安危,但这个职务和禁军宿卫一类没有重叠关系,实际后来宋代将其职务性质纳入有名的皇城司(尽管宋代皇城司的基础是根据武德司改变而来),是一种肩负秘密使命的工作,有搜集谍报的性质。如此就明白李可殷为什么会常说李仿的坏话,李可殷的所为显然早已越界,他可能早被李仿挖到过见不得人的事情,所以非要设法搞掉李仿不可。

  事发以后的次日早朝,王延钧却神奇好转,还问李仿为什么杀李可殷,李仿惊慌逃出,与王继鹏率卫士进宫。王延钧听见敲鼓到处躲藏,结果被闯宫将士所杀。而王继韬、陈金凤、归守明、陈匡胜等统统都被李仿所杀,王继鹏顺利登位为闽王。

上一篇:丈夫看监控发现老婆被人搂抱,男子:我只是开个玩笑,后续来了
下一篇:近3年热播五部高分古装剧,《梦华录》排最后,一部没看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