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摆脱冷气那样摆脱孔乙己文学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5-04
手机版

  孔乙己文学来了," 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那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丝。可是没有如果。"" 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少年不懂孔乙己,读懂已是书中人。" 在这些句子成功引起关注之后,不少网友开始感叹自己是 " 现代版孔乙己 "。

  孔乙己文学来得快,但势必也去得快,因为这个说法是个伪命题,有太多不成立的地方,充其量,它更像是一种牢骚,是短暂的情绪载体,是年轻人心中的一点介怀与感慨,它甚至没法像凡尔赛文学、废话文学、发疯文学等网络文体那样,形成具有一定生命周期的创作规模,它的标语化、空洞性,以及缺乏必要论据的支撑,都会使它成为一种最为短命的网络文体。

  既然短命,何以流行?这与网络情绪的流动性与寄生性有关,当一个网友的 " 金句 " 无意中被发掘,往往会被网友敏感地赋予不可承受之重的寓意。孔乙己文学火热的那几天,正值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年轻人求职难等网络话题被热议,于是,孔乙己的长衫便被等同为贬值的学历这样的情绪转移,这是部分网友的群体意志体现不假,但由此对学历教育甚至读书有用进行全面否定,亦是简单粗暴的体现。

  鲁迅写的孔乙己,年龄在四五十岁之间,这在当时已经是典型的中老年人,严格说来,他并不应该成为当代年轻人的共情,把视线锁定在孔乙己与他的长衫那里,不正视现实、不愿面对困难的逃避态度,这是不可取的。孔乙己所处的时代,大约为清朝光绪中期,那是个悲哀的年代,是读书人备感无力的时代。当下属于年轻人的上升通道仍然不少,独辟蹊径者屡见不鲜,与其对标孔乙己的长衫,不如放眼未来,以实践改变生活,以积蓄能量为机会到来时做足准备。

  孔乙己也好、孔乙己的长衫也好,这一被借用的符号,起不到一面镜子的作用,如果硬要把这个符号当作镜子,那么映照出来的景象,也一定是错位的、模糊的。比起通过孔乙己的长衫得到某种安慰,不如像学生时代那样,可以同情孔乙己,但要拒绝成为孔乙己。而拒绝成为孔乙己的首要条件,就是拒绝用孔乙己文学这一苍白的心灵按摩手法,像勇士一样直面挑战。

  鲁迅先生曾说过,"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无论是过去的年轻人还是现在的年轻人,都应该把孔乙己视为 " 冷气 " 的组成部分,把孔乙己文学视为 " 自暴自弃 " 的话语。用孔乙己文学表达一下介怀与负气问题不大,但切记要及时释怀,不能把一个伪命题当作真命题来看待。

  归根结底,孔乙己文学是一种带有消耗性质的起哄文学,参与一下,一笑了之,这是可以的,只要能快速将其抛弃在脑后,就说明仍然具备卸掉包袱面对现实的能力。但愿这一轮孔乙己文学热过去之后,自认为是 " 现代版孔乙己 " 的年轻人可以更勇敢地拥抱现实、拓宽思维与视野,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拼搏之路。

  来源 《贵阳日报》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上一篇:中日韩互撕,爆红全美:东亚人,想开心怎么就那么难?
下一篇:“五一”不扎堆,这些文化演出和公共文化场馆活动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