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正澄院士:五十载坚持把科研写在工厂里
中国经济网武汉5月30日讯(记者魏劲松 柳洁、通讯员万霞、实习生刘莎莎)“关于大型舰船用螺旋桨数控七轴五联动车铣复合加工机床的市场应用,我觉得还应该……”
5月22日下午3点,当中国经济网记者走进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大楼617室时,7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段正澄正在和课题组负责人李斌讨论着近期的工作。
他告诉记者,大型高端舰船是国防与海洋工程发展的重大需求,作为其关键部件的高性能螺旋桨的制造一直受到国外企业的技术封锁。2002年至2011年,他们和湖北武重集团合作,成功研制我国首台“大型舰船用螺旋桨数控七轴五联动车铣复合加工机床”,并获得2011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自1957年留校工作以来,段正澄50年来坚持深入一线与企业合作,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科为基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多学科交叉与集成,进行高端装备的创新研究和工程化开发,研发了多台(套)国际、国内首创的高端自动化装备,并在湖北省实现了产业化,成果转化为产品的销售产值已超过15亿元,为湖北省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2年6月,段正澄荣获2011年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这里有我栽下的树,有我挑过砖的楼,还有影响我一生的师长”
1953年,19岁的段正澄成为华中工学院成立后招收的第一届大学生,1957年毕业留校任教,从此扎根喻园,一呆就是50多年。
20世纪50年代的华中工学院初建阶段,“把一个大食堂用砖头分成许多格,每格就是一间教室”,学生们把嗓门也当做评判老师水平的指标。段正澄和同学都要在节假日参加基建工作,常常是上午种树,下午在工地当小工,现在的东二楼东三楼都有我挑过的砖”。
回忆起这段建校岁月,段正澄感慨地说:“虽然生活艰苦,但很磨练人的意志。而且正是因为亲自参与了,所以有着特别的荣誉感,愿意为学校的发展壮大作出自己的努力。”
段正澄的大学生活充实而多彩。认真学习之余,身高1.8米的他很快成为学校篮球队的第一任队长,专打后卫。
1954年,篮球队拿到了湖北省冠军。
还没来得及换下球衣,时任院党委书记的朱九思叫住了队长段正澄,第一句话就问:“你的学习成绩怎么样?”
“还可以吧。”段正澄有些紧张,虽然他的成绩还不错。
“还可以也不行。”朱九思认真地说,“华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不是只要你会打球。作为队长,你以后要统计每位队员的学习成绩给我看。”
这次对话给段正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九思书记一直都非常关注我的学业和工作。就算他退休后我去看望他,他也总督促我好好工作,科研要做大做强。这些都让我觉得自己如果学不好、做不好,就对不起学校、对不起他。”
学校团结、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一直是段正澄最留恋的地方,“1953年的华中工学院是由数所学校的一些专业合并而成的。从建立起,学校领导就非常注重营造一种团结、协作的氛围。虽然教师们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但相互之间的那种关心互助,深深影响了我们那群学生。人心齐,泰山移,这是一片造就人才、成就事业的沃土。”
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段正澄一直在一线与生产紧密结合,致力于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机械加工自动生产线、数字化加工装备、数字化放疗装备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研发,在我国自动化加工技术与装备领域发展的不同阶段,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创新性成果。
50多年来,段正澄先后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获授权专利24项(发明12项);发表论文217篇,三大索引收录78篇;主编《光机电一体化手册》,参编《机械工程手册》,主、参编教材5本。2009年,段正澄荣膺中国工程院院士。
“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快速反应、尽职尽责,机械学院的STAR文化成就了我们团队的事业”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的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已在国内机械行业处于领先地位。见证了这一跨越式发展的段正澄认为,学院发展到今天,并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是全院教职员工团结合作、齐心协力的结果。正如校长李培根总结的那样:自强不息(Striving)、团结协作(Teamwork)、快速反应(Agility)、尽职尽责(Responsibility),已构成了学院的STAR文化,“而这些都为我们团队取得大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7年,段正澄从金属切削机床与工具专业毕业后,留在机械系当了一名教师。围绕自动化加工技术与装备这个研究方向,55年来,他和团队成员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从最初的研究单机自动化加工,到多工序自动化加工,到数控加工,再到多学科交叉数字化加工,一步一个脚印。
1979年段正澄当上机械自动化教研室主任,作为学术带头人,他的使命是将教研室这条船驶向更广更深的水域。
“从事科学研究,也许十年二十年都不会有什么大的成果,因此绝不能浮躁,不能急功近利。选准了目标,就要长期坚持,不折不挠。只有这样,才能出成果,出大成果。”对于坚持的意义,段正澄有着特别深刻体会,他形象地说:“做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外面来一个脉冲,自己就要震荡。”
段正澄还非常看重科研中的团队精神。他时常强调,一个重大的研究项目,仅凭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需要大家团结协作。每个人都要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意识,这样才能营造出和谐的环境、团结的氛围,师生之间、同事之间、同学之间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才能更好的合作、更快的进步。
1993年,段正澄担任所长的机械学院制造自动化研究所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同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1996年,段正澄课题组开始与深圳奥沃国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紧张的开展了立体定向伽马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的研发工作。1999年,由中国“原创”的世界首台大型放疗设备——全身伽玛刀问世。全身伽马刀可进行旋转动态聚焦,使伽马射线焦点对准经过精密定位后的肿瘤,进行高剂量的伽马射线辐照,从而杀死肿瘤细胞,大大降低了对人体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该产品在湖北机床厂、华中数控、宜昌森德公司实现了产业化,在全国25个省市的64家大型医院应用。目前,全身伽玛刀已销售64台,产品直接销售产值46,810万元,至今已治疗体部肿瘤患者20余万人。
“团队的和谐合作让我们把想法变成了现实。”段正澄说,“这是取得成功很重要的原因之一。”该成果“OUR-QGD型立体定向伽玛射线全身治疗系统(全身伽玛刀)”200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谈及自己的团队,段正澄非常自豪,“好的科研成果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我所要做的工作就是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团结的氛围,最大地挖掘他们的潜力。”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企业实践,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2003年、2005年、2008年,段正澄和团队成员先后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段正澄告诉记者,工科只有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企业实践,做到产学研一体化,才能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多出产品;要做到“要做到出奇才能制胜,出奇就是创新,这是首要的。”
2009年2月,段正澄赴京参加了全国科技奖励大会。坐在会场的第一排,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2008年的获奖项目“高性能发动机曲轴高精高效磨削加工技术与系列成套设备”让团队成员整整努力了三十年。
段正澄告诉记者,汽车品质的优劣主要在于发动机,而汽车发动机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又由曲轴等关键零件决定。缺乏生产汽车发动机曲轴的先进设备,生产不出高品质的曲轴一直是制约我国发动机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从1977年至今,他们团队一直与工厂合作进行曲轴磨削加工技术的理论与加工装备研究与开发。他们决心研发并生产出中国人自己的高精汽车曲轴制造设备。1979年,他们主动走进孝感机床厂,与工人们同吃同住,与技术人员并肩努力。1983年,他们终于在国内率先研发生产出第一台数控高速全轴自动曲轴磨床,申请了国家技术专利,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的空白。
在之后的岁月里,段正澄和团队成员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进行设备升级改造,使产品在国内保持先进水平。玉柴机器制造厂、北京内燃机总厂、北方曲轴有限责任公司等著名企业纷纷与他们签下订单。
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段正澄带领的团队,针对曲轴高精度、高效率磨削加工存在的技术难题,进行了一系列工艺创新、机械系统结构创新和磨削过程控制创新,在国内率先研发出3个系列6种型号的数控曲轴磨床。
目前,我国生产的汽车曲轴磨床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与国外生产的同类设备相比,有些结构更简单,价格只有进口设备的二分之一左右,大大降低了汽车曲轴的生产成本。
从1983年开始,该产品销售到北京、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四川、河南、广西、山西等13多个省(市),23家企业得到应用。
同样,针对我国20世纪80、90年代高档激光加工装备基本依赖进口的现状,1985年,段正澄组建了国内最早的机械科学与激光技术相结合的科研团队,主持“七五”“八五”“九五”国家科技攻关、“863”、重大支撑、04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课题。
经过20年的努力,段正澄带领的研究团队突破了国内外激光拼焊板的待焊板边传统加工方法,解决了在线激光切割-焊接用一光路复用的难题,发明了激光切-焊组合加工新方法,并主持研发了多种国内首台(套)激光加工装备。其产品已在神龙汽车、东方电机、胜利油田、三一重工等大型骨干企业应用,并出口美国、印度、巴西、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2003年,该项目“高功率激光切割、焊接及切焊组合加工技术与设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外,段正澄为申报并建成“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工科技上市和激光加工在光谷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段正澄办公桌的案头,放着一本“‘十二五’科技计划——面向武汉、随州、襄樊、十堰为中心的千里汽车工业走廊“数控一代”应用示范工程”计划书。
他告诉记者,这是团队2012-2014年的工作重点。他们将面向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数控装备开发与应用示范,进一步提升湖北汽车产业集群优势,使湖北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与出口基地之一。
虽然已近耄耋之年,但一谈起工作,段正澄仍是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得益于青年时爱好体育打下的底子,不出差的日子,他总是按时到办公室上班,指导师生,审阅技术方案。对学校的热爱,对事业的执著,是他不断创新的源泉。正是这不竭的动力,使他不知疲倦地献身于自己所钟爱的科学事业。
(责任编辑:韩茜)
上一篇:权威答疑——新型冠状病毒咋防?
下一篇:郑州富士康五千万重奖激励员工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