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组成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7-31
手机版

  血液的组成

  血液是流动在人的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黏稠液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一升血浆中含有900—910克的水,65—85克的蛋白质和20克的低分子物质,低分子物质中有多种电解质和有机化合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细胞。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血液的组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血液的组成

  血液由血浆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通常又称全血。血细胞是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将抽出的血液注入备有抗凝剂的比容管中,离心沉淀后,血液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此为血浆;下层是红色不透明的血细胞,其中绝大部分是红细胞,表面一薄层灰白色物质为白细胞和血小板。血细胞在血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由于血细胞主要是红细胞,故也称红细胞比容。正常成年男性血细胞比容为40%~50%,女性为37%~48%,血细胞比容反映了全血细胞数量的相对值。例如,贫血患者一般血细胞比容较低,而严重脱水或大面积烧伤患者血细胞比容则增大。 血浆是含有多种溶质的溶液,其中水占91%~92%,溶质占8%~9%,。溶质中主要是血浆蛋白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各种蛋白质的总称。正常成人血浆蛋白含量为60~80g/L,主要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类。

  血浆中的无机盐约占血浆总量的0.9%,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正离子以Na+为主,还有K+、Ca2+、Mg2+等;负离子主要是Cl-、HCO3-等。它们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

  血浆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总称为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酐等,把这些物质所含的氮称为非蛋白氮(NPN)。正常人血液中NPN的含量为14~25mmol,血中NPN是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因此测定血中NPN的含量有助于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情况和肾的排泄功能。

  此外,血浆中还有葡萄糖、脂类、酮体、乳酸、酶、激素、O2和CO2等。

  如将血液从血管内抽出后注入为加抗凝剂处理得试管中,任其自然凝固,过一段时间后,所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称为血清。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原和某些凝血因子。临床上应根据化验检查不同需要,采集不同的血液标本(全血、血浆和血清)。

  血液的理化性质

  (一) 颜色

  血液中红细胞内含有红色和血红蛋白,故血液呈红色。动脉血中血红蛋白含氧多,呈鲜红色;静脉血中血红蛋白含氧少,呈暗红色。血浆因含微量胆色素而呈淡黄色。

  (二) 比重

  正常人全血比重为1.050~1.060,其高低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血液中红细胞越多则血液比重越大。血浆比重为1.025~1.030,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三) 黏滞度

  液体的黏滞度来源于液体内部分子或颗粒之间的摩擦力。通常是在体外测定血液或血浆与水相对比的相对黏滞度。正常人全血的相对黏滞度为4~5,血浆的相对黏滞度为1.6~2.4,前者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后者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贫血患者的红细胞数量减少,血液黏滞度下降;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浆水分渗出,血液浓缩,血液黏滞度升高。血液黏滞度升高可使血液阻力增加。

  (酸碱度)

  正常人血浆PH主要取决于血浆中主要缓冲对NaHCO3/H2CO3的比值。通常这一比值为20.此外,血浆中的蛋白质钠盐/蛋白质、Na2HPO4/NaH2PO4和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KHCO3/H2CO3、K2HPO4/KH2PO4等都是很有效的缓冲。一般酸碱物质进入血液,由于有这些缓冲系统发回作用,加上肺和肾不断排出体内过多的酸和碱,故血浆pH的波动范围极小。

  (四) 渗透压

  1、 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和正常值

  血浆渗透压是血浆中溶质颗粒吸引分子的力,正常人约为300mOsm/L(773kpa或5800mmHg)。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由小分

  子的晶体物质组成,主要为电解质(如N acl)。因为晶体物质颗粒数目极多,故晶体渗透压占血浆渗透压的绝大部分。血浆渗透压由高分子的胶体物质形成,主要为血浆蛋白质,其数值很小,仅1.5mosm/L(25mmHg或3.3Kpa)。

  拓展资料:基本常识

  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腔内循环流动的一种组织。成人的血液约占体重的十三分之一,相对密度为1.050~1.060,pH值为7.3~7.4,渗透压为313毫米每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内含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脂蛋白等各种营养成分以及无机盐、氧、激素、酶、抗体和细胞代谢产物等。血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机体的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往往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所以血液成分的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ABO血型是人类的主要血型分类,可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

  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细胞功能和血浆功能两部分,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调节人体渗透压和酸碱 平衡四个功能。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进氧气运出二氧化碳,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杀灭细菌,抵御炎症,参与 体内免疫发生过程,血小板主要在体内发挥止血功能,血浆功能主要为营养,运输脂类,缓冲,形成渗透压,参与免疫,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人体内血液的总量称为血量,是血浆量和血细胞的总和,但除红细胞外,其它血细胞数量很少,常忽略不计。每个人体内的血液量,是根据各人的体重来决定的。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男子约占体重的8%,女子约占体重的7.5%左右。人体的血液总量不但在性别之间有差异,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也会有一定的改变。身体健壮的人比瘦弱的略多,运动员的血量较一般人多,妊娠期妇女血量增加较多。不过,在正常情况下,人的血量是相对恒定的,一般的增减不超过10%。

  安全的血液指的是这样的血液,它不含有任何病毒、寄生虫、药物、酒精、化学物质或其他能给受血者带来损害、危险或疾病的外来物质。献血者必须身体健康,没有也未曾得过任何严重的疾病。受血者不应因受血而受到损害,献血者也不应因献血而招致风险。

  血液的颜色是有差别的,血液的红色的来自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氧量多时呈鲜红色(动脉血),含氧量少的呈暗红色(静脉血)。通常献血抽的是静脉血,所以外观看上去呈暗红色。若血含较多的'是高铁血红蛋白或其他血红蛋白衍生物,则呈紫黑色。血浆(或血清)因含少量胆红素,看上去呈透明淡黄色;若含乳糜微粒,则呈乳白浑浊;若发生溶血,则呈红色血浆。

  血液循环

  心脏节律性的搏动推动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定方向循环往复地流动。血液循环是英国哈维根据大量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于1628年提出的科学概念。然而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动脉流向静脉的。1661年意大利马尔庇基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动、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从而完全证明了哈维的正确推断。动物在进化过程中,血液循环的形式是多样的。循环系统的组成有开放式和封闭式;循环的途径有单循环和双循环。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级静脉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气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生成原理

  血液的生成很有趣,就像田径场上的接力跑,参与者有胚胎的卵黄囊、肝、脾、肾、淋巴结、骨髓等。造血始于人胚的第3周,此阶段还没有什么器官形成,一个叫卵黄囊的胚胎组织担起造血的第一责任。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它们各司其职,但都来自同一种细胞——多功能干细胞。由这种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才变为在血管里流动的各种终末血细胞。

  每个人体内的血液,都是自己体内产生的,不是由母体血液流入胎儿血管先天带来的。

  胎儿早期发育时,在其胚胎体内部,就逐步产生了自己的造血中心。当胚胎发育到第三周时,卵黄囊壁上的血岛就是第一个造血的中心,这个中心的造血期到第九周为止。胚胎发育到第六周时,肝脏开始造血,9-24周的胎儿,肝脏是主要的造血场所。肝脏造血以红细胞为主,同时也少量生成粒细胞和巨核细胞,但不生成淋巴细胞。在这期间,脾、肾、胸腺和淋巴结等处也参与造血。脾脏产生于胚胎第三个月,开始以生成红细胞为优势,以后也生成一定数量的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胸腺为人体周围淋巴组织提供前T细胞,这就是为身体生成具有免疫功能的T淋巴细胞的来源。淋巴结参与早期生成红细胞,但到胚胎发育进入第四个月后,就成为终身造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器官。当胚胎发育进入第四个月以后,骨髓开始造血,到第五个月以后,肝、脾造血功能逐步减退,骨髓造血功能迅速增加,成为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的主要生成器官,同时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胎儿出生以后,肝脏造血功能很快停止,但脾脏仍是终身造淋巴细胞的器官,而骨髓则是人体最重要的造血器官。在正常情况下它不仅生成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同时也生成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骨髓每秒钟可造出1700万个血细胞。

  人体血液中所有不同的血细胞,都是来自于肝脏、骨髓和胸腺里的始祖细胞——多能干细胞及由此移行的定向干细胞。这就是人体血液产生的基本道理。

  造血物质

  血液本身是一种高营养的物质,因此造血也必须有很广的营养原料。造血所需的主要原料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铁、铜、叶酸、维生素C、维生素B12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和激素等物质。

  蛋白质是生命存在的重要基础,血液中最主要的物质就是各种蛋白质,尤其是红细胞。如果蛋白质供量不足,造血器官就无法生产出优质的血液,就会出现贫血而直接影响身体的健康。成人每天需要蛋白质约75克。蛋白质原料的食品,主要有鱼、肉、蛋类、奶类、豆类以及玉米、马铃薯、花生等。

  铁是血红蛋白中的主要成分。血红蛋白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是通过血红蛋白中的铁的结合作用来完成的。如果铁量不够,就会出现缺铁性贫血。成年人每天需要铁量为12毫克。含铁较多的食品主要有海带、黑木耳、菠菜,其次是动物的肝脏、血、肉、蛋黄,豆类、稻米中也有较多的铁含量。

  叶酸对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重要影响。如果供量不足,就会出现巨红细胞贫血,这也叫叶酸缺乏病。成人每天需要量为200微克。含这种物质较多的食品有肉类、肝脏、豆类、蛋类、水果及绿叶蔬菜等。

  维生素B12、维生素C及其他多种微量元素和激素等,虽然在红细胞内含量不多,但对红细胞的成熟和铁的吸收等造血过程,都是不可缺少的物质。不同的食品,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尽相同,因此在膳食时应力求广泛多样。这样做可使机体在摄取营养过程中可以达到充分的互补。为了更好地摄取造血需要的营养原料,既不可暴饮暴食,又不要偏食。

  造血的物质指的是制造红细胞的物质,主要有蛋白质、铁、维生素B12、B6、叶酸等。蛋白质来源自肉类及豆类;铁来源自蛋黄、牛肉、肝、肾、豆类、叶绿素、海带及波菜等,另一个重要来源为铁锅所游离出来的少量铁;B12及B6来源较多的是肉、肝、肾、蔬菜等;叶酸的主要来源为蔬菜、酵母及动物内肝。

  在诸多造血物质中,铁是主要的物质,也是非常容易流失的物质,人体内铁平均量约为3-4.5g,男性全身铁量约为500mg/kg,女性为35 mg/kg,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被吸收进入血液,并与其他物质结合组成10类以上有生理功能的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铁与卟啉环结合成血红素,血红素是红蛋白的主要物质,而血红蛋白又是红细胞的主要物质。据测定,红细胞中的96%是血红蛋白。维生素B12和叶酸是合成DNA的主要辅酶,这两种物质如果不足,将会引起幼红细胞的发育障碍。

  【血液的组成】相关文章:

  血液的组成及功能11-04

  血液的组成成分和产生过程11-04

  血液10-26

  血液10-25

  血液01-21

  血液的功能10-26

  组成10-25

  让安全血液通畅12-31

  血液探秘作文11-14

上一篇:末成年人盗窃罪怎么判? 刑期是多久
下一篇:男女最想对方在床上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