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非遗贵陶传承人纪文民:用“泥与火”诉说独家“纪”艺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8-01
手机版

  “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实有其事。关键是我们贵政山村这里的陶土好,配方也好,我们祖辈做陶制罐,发明了这个世代相传的茶叶罐,我已经是家族里第八代传承人了。”花甲之年的纪文民笑着说。

  

  景德镇有陶瓷,贵政山村有茶叶罐

  清代诗人郑风仪在《浮梁竹枝词》一诗中写道:“夜阑惊起还乡梦,窑火通明两岸红。”这描绘的是清代景德镇昌江两岸烧制陶瓷的作坊灯火通明的现象。

  在距离景德镇800公里以外,北临练江上游,西背莲花山,南依大南山的普宁贵政山村在清中期也焕发出一派繁忙的光景。相传,村民纪阿耀始创陶瓷业,该村以制陶业为支柱产业,所产的贵政山茶叶罐因质优工细、装茶叶不变质遐迩闻名。当时随着当地人外出南洋,贵政山茶叶陶罐就已有在官埭上红头船过番出洋的历史记载,迄今已有近300年历史。

  

  

  如今,曾经闪耀着圣火光焰,创造出一代辉煌的柴烧龙窑已悄悄熄灭。贵政山村制作贵政山茶叶罐的传统技艺人更是屈指可数,而纪文民正是坚守着这门传统制作技艺为数不多的老匠人之一。贵政山茶叶罐于2009年入选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纪文民也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贵政山茶叶陶罐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非遗贵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纪文民。黄逊彤 摄

  1978年,17岁的纪文民跟随着父亲纪明良一起筹办、并于1979年正式创办贵政山茶叶陶罐厂。自此,19岁开始捧起做茶叶罐陶土的纪文民的人生,也和这个祖传茶叶罐的命运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40年前,正是百业待兴的时代,贵政山村人纪文民对复兴本乡的传统产业充满干劲。上世纪80年代,贵政山茶叶陶罐厂除了做茶叶罐还有几十种粗陶制品,勃发的消费需求从四里八乡涌来,产品供不应求,这种颇具地方传统特色的民间工艺品,旧时被列为“普宁四大名产”之一。那个时候,贵政山茶叶罐畅销全国各地、港澳台及东南亚一带,潮汕地区民间多有收藏。纪文民迎来了创业以来的黄金期。

  

  纪文民说:“那是做‘家己人的茶叶罐’,不能忘本。”从普宁大南山及莲花山一脉的优质陶土到贵政山茶叶罐,制作贵政山茶叶罐的技艺人们经过了近300年的匠心传承与打磨,一直坚持只做一个器形,茶叶罐呈立锥式形体,罐底细,罐肩宽阔,罐颈长,盖圆顶平,盖中有内外双环壁,把罐盖盖上,盖子的内环之内颈壁在罐口,外环壁在罐口颈之外,俗称盖里有盖。罐盖盖上之后,手一抹,盖便摇荡松动,并不密封。正是这种艺术的再加工,以及高温烧制,才能制得一个内循环空间大、封口松动但有利于贮存茶叶十年至三十年不变质,且茶叶具有清热解暑等功效的茶叶罐,这也赋予了贵政山茶叶罐的灵魂和活力。直到现在,从业40年的纪文民仍坚持配制最合适的陶土和最传统的制作技法。

  

  探求泥与火的完美结合,创业渗透着艰辛

  制作贵政山茶叶罐是门依赖人工劳力的传统手工业。陶窑用的陶土需要人工踩好待用,先在泥池里反复“洗”称“练泥”,再用细达300目的筛子过筛三遍,入缸沉淀三个月凝结后捞出,再由精壮的工人徒手揉泥,数百遍而后才能拉坯。这实足是一份细活,制作一个茶叶罐,从选土、练泥、拉坯、上釉、配画、烧制、打磨还要经历7个阶段42道程序,每个程序都要经过一双裸手。最后用1200℃以上高温窑烧30个小时才能出窑。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匠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炎夏寒冬不停歇。

  

  借助木质工具修整器形。黄逊彤 摄

  除了繁琐的制作步骤,旧时烧制茶叶罐是用坐落于传说中的“麒麟吐火地”的老龙窑,气窗有28目,每目间距3米,总长54米,以柴草为柴窑烧制,烧制过程中必须由人工看护。

  

  

  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民经商热正在风头火势上,相比之下贵政山茶叶陶罐传统工艺制作费时费力,厂子里的工人便陆续出外另求其他行业谋生,贵政山茶叶罐厂便走向下坡路。90年代初是最难的时候,村里的人工劳力纷纷外出做生意、务工。回想起90年代的日子,纪文民一边说着,一边深深地吸了一口烟,再把嘴唇向上一卷,吐出一个个烟圈儿,那些烟圈儿打着旋儿缓缓上升。烟雾屡屡上升,仿佛历史的画卷展现在眼前。

  随着经济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贵政山村做茶叶罐的手工艺人已寥寥无几,继承着纪文民祖父制作茶叶罐手艺的几位叔叔,也因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已不再做罐了,家族宗亲几乎没有人传承从事这门手艺。1992年,纪文民也开始跨界尝试做玉石生意,贵政山茶叶陶罐厂也中断生产。

  

  做生意如同博弈,过程虽有所打算和思考,但结果不一定有十足的胜算。第二次创业,在玉石领域碰壁的纪文民,再一次回到贵政山茶叶陶罐厂。时隔一年,院子已杂草丛生,草的高度有的甚至已有一个成年人那般高。看到眼前的一切,纪文民不禁感慨万千,难道贵政山茶叶罐传统制作技艺就此消失在这个时代了吗?

  

  1993年,纪文民带着一颗坚守祖业的心,再次启动贵政山茶叶陶罐厂的生产。曾经柴草烧制的龙窑已改为用煤气烧制的气窑,踩土工作也已经用机器代替。在传承祖传技艺的基础上,纪文民进一步加强生产茶叶陶罐的工艺和贮藏茶叶的传统功能性。同时,丰富完善彩釉套色,形成了现在很具辨识度的青、蓝、黄、红、黑五大色系的彩罐系列,并且在罐上“开窗”,辟出一块花窗状留白作充满乡土气息的画。此时,贵政山茶叶罐厂的产品渐渐走上规格化、系列化、标准化的轨道。

  

  “普宁洪阳桥”等描绘出普宁老八景的贵政山茶叶罐曾是一度“网红”产品。张冰纯 摄

  从柴烧龙窑到先进控温气窑的演变轨迹中,可以看出匠人们总是在不断探求人与泥和火的完美结合。的确,烧制出了一窑窑精美贵政山茶叶罐是不容易的,“以前柴窑的成品率是30%,现在煤气窑烧的成品率是70%。”纪文民介绍。如今,纪文民工作室里墙壁上一排排贵政山茶叶罐已经足以给贵政山这个小村落赋予独有的艺术之光。

  

  纪文民工作室陈列着不同规格尺寸的贵政山茶叶罐。张冰纯 摄

  十年沉寂时光,沉淀心境也成就传承

  随着部分机器取代人工劳动力,1995年贵政山茶罐厂的销路迎来了“复兴”。但好景不长,2000年左右随着茶罐声名鹊起,假冒贵陶产品充斥着市场,压低价格更是市场竞争家常便饭的手段。

  

  王敏 摄

  “正宗的贵政山茶叶罐制作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尽管市场出现甚多高利润的假冒贵陶产品,但我们是不会偷工减料的。”纪文民的眼光流露出一丝丝坚定。在拉坯制陶之余,一有空闲纪文民还会钻心习读中国传统文化和潮汕文化。

  

  纪文民工作台上放着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张冰纯 摄

  行业衰退的十年里,纪文民和儿子纪夏艺谈过在自家的茶罐厂学习做陶,承接祖业的事情。可年轻气盛的纪夏艺在制陶坊里无法沉下心跟随父亲学习,纪夏艺说起自己当年的心态:“从早到晚,捏同样的泥罐子,多沉闷的苦差事呀。我一心只想去外头做生意闯世界。”父亲纪文民并没有阻拦儿子的想法,纪夏艺也脱离了手上沾满泥浆、裤脚和鞋子也缀满陶土的日子,在化妆品行业里奋力打拼。

  

  

  纪夏艺这一闯,便是十年。在这十年里,纪文民潜心做罐,不曾生出离心。在仿品充斥的市场里,纪文民不随波逐流始终坚守的品质显得千金难求,渐渐的纪文民拥有一批忠实的客户,消费者遍及潮汕地区、港澳台和东南亚等地。2009年,贵政山茶叶陶罐制作技艺入选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纪文民获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儿子纪夏艺为后备传承人。

  

  纪夏艺在制陶间制作。黄逊彤 摄

  现在,作为第九代传承人的纪夏艺和自己的弟弟纪夏青接替了父亲制作茶叶罐的工作。用脚踩泥早已成为历史,机器代替了低效率的人工,柴火窑被更先进控温的气窑代替。

  喝茶聊天之余,和纪夏艺谈起为什么会在2010年放弃做得还不错的化妆品生意回家做罐制陶。纪夏艺说:“做生意那时,有一次回来茶罐厂,看着年过半百的父亲吃力地推着整整一窑近100个泥罐子入窑的背影。那一刻,我内心有了很大的触动,在外打拼的十年间我始终没有找到归属感,而且那时父亲也50岁了,为了传承祖业他始终坚守着,我的心也慢慢得到沉淀。同时,以我开朗的性格可以扛起贵政山茶叶罐市场推广和对外交流方面的工作。”

  

  

  现在,纪文民的两个儿子纪夏艺、纪夏青传承了祖辈做陶的技艺。王敏 摄

  2010年贵政山茶叶罐外观专利申请成功,“贵政山茶叶罐”和“贵陶”也被注册成商标,这个古老的茶叶罐有了一个在新时代的品牌身份。2015年贵政山茶叶罐罐底和盖口刻上“非遗贵陶”之印。2017年纪文民创作的贵陶茶叶罐《潮风》在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2018年纪夏艺创作的贵陶茶叶罐《潮风》在第十四届文博会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

  

  现阶段,贵政山茶叶罐出品均有“非遗贵陶”的标识。张冰纯 摄

  现在,走进纪文民的工作室,除了传统的点缀着梅兰竹菊图的茶叶罐,还有 “普宁英歌”“普宁洪阳桥”、潮剧人物等充满当地乡土气息的茶叶罐。琳琅满目的瓶瓶罐罐,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每一个独一无二的款式也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匠人每个阶段的心境。

  

  时光流逝,纪夏艺入制陶行业也有十年了,现阶段对于祖传茶叶罐的发展,纪夏艺一直在积极地做着探索和积累。他时常到潮州找陶瓷师傅拜师学艺,与艺术界人士进行思想的碰撞与融合,尝试私人订制邀请国家级美术大师为陶罐作画,他花更多时间去提升传统罐形的外观设计和文化内涵。“现在我考虑的更多的是怎么把贵政山茶叶罐精工化,才能不浪费家乡这些珍贵的陶土资源。针对市场上出现以次充好的假冒贵陶产品的现状,我考虑建立自己的溯源体系。让欣赏贵政山茶叶陶罐的人能买到真正好品质的茶叶罐。同时,完善产品的包装,以便展示和推广。”纪夏艺兴奋地表达出他对行业前景的展望。

  

  王敏 摄

  非遗贵陶,要往工艺美术的方向走。现在,重启柴窑烧制,重现柴窑工艺,更是纪夏艺追求的方向。“真正能把陶烧制出‘陶魂’的是柴窑烧制。陶罐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发生变化而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不确定性自然变化,每一个陶罐浴火之后得到重生变得独一无二。”纪夏艺说。也许,柴烧之美在于窑变的自然天成、变幻莫测的最佳境界。

  

  贵政山茶叶罐产生浮雕颗粒状窑变(局部)。受访者供图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贵政山茶叶罐如果没有纪文民在行业衰退沉寂十年的坚守,就没有今日纪夏艺和纪夏青的传承。面临瞬息万变的市场考验,坚守一颗匠心,难能可贵。贵政山茶叶罐,承载着的不仅是存储茶叶数十年不变的传奇色彩,而且承载着纪家坚守匠心,代代相传的独家技艺。

  来源:南方+、揭阳发布

上一篇:2024年CBME婴童展览会-上海孕婴童展
下一篇:坚持深蹲有什么好处?如何正确做深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