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所谓“精神传销”、“精神洗脑”,我被洗脑了什么?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很好奇:
为什么传销在被引进中国之后,一直屡禁不止?
一个社会经验丰富的成年人,如何被传销组织洗脑,继而再被控制?
如何判断一个组织是否具有传销的性质?
简书上有一篇《细思极恐,洗脑全过程,精神传销之教练技术》,上面介绍了作者所经历过的“领袖之道”课程一阶段,以及作者对课程的看法。
身边有一些经过“领袖之道”课程之后性情大变的人,我们没上过课的私下认为这是精神洗脑的表现:1、做事太积极;2、说话太热情;3、感召我们上课。
但是我一直好奇心作祟,思考这个课程是如何进行“洗脑”。
抱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还有不会轻易被洗脑的自信,我经历了这个“精神传销、精神洗脑”课程,体验了一把从清醒到被洗脑的过程。
如果不具备分辨好坏的能力,请勿阅读此文;
如果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切勿参加此课程;
在阅读本文的时候,我恳请各位:
1、放慢阅读速度;
2、不要带着抗拒心理;
3、暂时接受文章的观点;(不用急于反驳)
4、假设你就是我;
用短暂的几分钟时间,收获一个从清醒到被洗脑的过程。
在网上报名的时候,每个人需要写下自己希望从课程中收获的内容:我想得到什么?
我仔细思考之后,写下了:*新的自我认知,自控力,爱,人生方向。
在理清自己混乱的目标后,心里的忐忑、不安、恐惧慢慢转化为兴奋和期待,我踏上四天同泰之路。 第一天--觉醒
懒惰是人类的天性。
人类天生的擅长把同样的事情用身体去记忆,比如说走路、吃饭、骑车、轮滑等;同理,在处理工作、生活、学习的时候,人们总是习惯性地用以前的经验去处理问题。人会在脑海构建一个自己所认知的世界,并认为这个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再用自己以往的习惯去生活,正是俗语所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每个人的独特世界,就是每个人的心智模式。
人类的情绪、感受是进化过程中,大自然赋予我们的选择方式,对于让自己愤怒的事情,我们要去粉碎它;对于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我们要不断地去重复它;同时避免去做让自己觉得危险的事情,多待在让自己感觉舒服的地方,这样更有利于生存。
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很多人的行为处事,都是用自己的心智模式去认知世界,再用情绪去驱动自己的行动。
觉醒就是了解自己的心智模式,基于自己的目标,有意识地去行动,避免由情绪来驱动自己。
学习是典型的心智模式应用场景。
我学习游泳有一段时间,但是我始终不敢去深水区。 原因是我小时候有一次濒死的溺水体验,大学还不会游泳时候去深水区玩也有过溺水体验。每次产生去深水区玩耍的念头时,总觉得有点不安全,有一种害怕的情绪由内而生,然后就打消念头,乖乖在浅水区玩耍。
在我们习惯性地去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盯着自己眼前的一片天地,却忘了在我们的左边、右边、上面、下面都有着全新的世界。我们拒绝陌生,抗拒改变,总是待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也叫安全区、舒适区)。这个模式在过去的几十万年里有利于生存,但在如今的社会中却成为我们成长的阻碍。
让参与者意识到觉醒的存在,是第一天整个课程最重要的部分。 第二天:选择与我
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被迫”的事情。
工作日的清晨,我被闹钟吵醒。看了看时间,我不情愿地起床。
工作日的晚上,我准备下班回家的时候,又被分配一个新的活,于是忿忿不平地留下来加班完成。
周六的晚上,深圳的壹方城(购物中心)里,我犹如提线木偶一样跟在女朋友的后面,心里在盼望着早点逛完回家。
...
这些类似的事情,在我过去的人生中不断地出现,在未来的生活也会不断地重复。
这些事情,真的是“被迫”吗?!
被迫的事情 其实都是自己的选择,我认为自己没有选择,我认为这是被迫。
试想,
工作日早上的我不想起床,是不是可以选择继续睡懒觉?或者选择请假?
工作日晚上的我不想加班,是不是可以选择不做?或者选择明天来完成?
周六晚上的我不想逛街,是不是可以选择自己先走?或者选择催促女朋友早点回去?
这些都是选择,但是结果呢?上班迟到、工作没完成、感情不合。
其实起床、加班、逛街都是我的选择,并且我只盯着这个选择的代价,而不自觉地忽略其好处。
这就是第二天课程的开始——选择。
选择的好处与代价是共存的。觉醒就是清晰自己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方式,接受实现目标过程中的代价,得到与目标更一致的结果。
觉醒需要为过程中的行为承担责任,同时直面达成目标过程中的痛苦。
我们总是想没有痛苦地过完每一天,并抗拒去面对新事物、新生活。
我们从小到大,不断地完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直到此刻仿佛,完美无缺。我们对新的事物恐惧,倾尽自己所能去证明自己是对的,只是捍卫自己的信念。直到被生活无情的打击之后,我们无奈地改变自己的某些信念,然后再次捍卫新的信念。
回到选择上面,当我选择自己“被迫”的时候,我已经陷入受害者模式:
我觉得自己很努力,维护自已勤劳的形象;我觉得自己很辛苦,博取身边人的关注与同情;我觉得自己很累,为懒惰寻找借口;我觉得已经尽力,而不愿为做不好的结果负责。
与受害者模式的被动心态不同,主动的领袖信念是什么 ?
1、我是一切的源头;
2、我很重要;
3、那又怎么样?
4、想要如何,全凭自己。
我想要赚钱、我想要晋升、我想要幸福,那么就朝着目标努力!
或者,我对目标只是“有则好,无则无所谓”?
或者,我对目标只是”我希望能实现”?
或者,我对目标只是“我尽力去争取”?
还是,我对目标是“全力以赴”!?
我很重要,我选择,我行动。第二天收尾。 第三天:爱与信任
红黑游戏是第三天的重点,简单介绍游戏的规则:一群人分成两队(A/B),两队分别在密闭的房间进行投票,投票有红票和黑票;根据不同的投票结果,两队的得分如下: 投票 A红 A黑 B红 A-3分 / B-3分 A+5分 / B-5分 B黑 A+5分 / B-5分 A+3分 / B+3分
两队都投黑票,则两队各得3分;
两队都投红票,则两队各扣3分;
如果一黑一红,则投黑票的队扣5分,得红票的队扣5分;
游戏的目的是赢,赢的方式是累积获得最高的正分。
在红黑游戏的过程中,我自告奋勇成为A队的队长,主动向大家阐述规则,并解释我的理解: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游戏。
第一轮:我劝说大家投黑票(代表合作),很遗憾地收到B队的红票(代表背叛);
第二轮:我以B队还不理解游戏目的为由,再次劝说失望的队员继续选择黑票,然而再次得到B队的红票;
第三轮:我认为对方是存心不想合作,变得和队员一样怒不可遏,于是选择红票,B队不意外的继续投红票,两败俱伤;
第四轮:我们继续投出愤怒的红票,但是难以置信地收到B队的黑票,似乎B队懂得了合作?
第五轮:愤怒的情绪慢慢消退,报复的心理和打败对方的想法偷偷冒上来,我们猜到B队会投黑票,继而选择红票以获得自己更高的分数,同时惩罚对方一开始的两次背叛,B队果然是投了黑票;
第六轮:时间关系,游戏结束...
从这个游戏过程,我看到自己什么行为?
首先,我以我理解的游戏规则去参与;但是在多次受挫之后,我选择了愤怒;而且我没有全力以赴,我变得无所谓,反正输赢又没有影响;最后我忘记最初我的目标(共赢),竟然选择了背叛。
这些行为的背后,潜藏着我背后的什么信念?
对于我想要的东西,我会去努力争取;但是如果受挫后,我容易失望、愤怒,并且因此降低要求;在我对想要的东西无所谓的时候,我就会忘记目标,跟随自己的情绪去行动。
还有的就是,我在以我了解的“囚徒困境”来进行这个游戏,我本身不相信共赢,我只是试探性的合作,并时刻准备着背叛,以及在对方背叛之后的报复。
回到身边的人,在感情上,在生活上,在工作上,我难免会去据理力争,争取我认为的正确,却忘了自己最初的目标。
和爱人相处,是正确重要,还是幸福重要?
和同事相处,是对错重要,还是完成工作重要?
争吵、对抗是人类天生的战斗反应,争论就是一场没有身体对抗的战斗。
赢得争吵,失了感情。
赢得正确,也只是我认为的正确。
究其原因,是因为我的自我,我对外界世界的不信任。
这是第三天的觉醒,关于信任。
有多久,我没有正视过人间的一些真情?
看到老人摔倒,我会搀扶吗?
看到路边乞丐,我会施舍吗?
看到小偷行窃,我会阻止吗?
不,现在的我并不会。
当我遇到这些场景时,搀扶被讹诈的新闻、职业乞丐月入过万的新闻、路人阻止行窃被捅数刀的新闻不断地在脑海里回放,于是慢慢收心,熟视无睹。
对于陌生的人,我们少了一份爱。
对于外界的世界,我们渐渐筑起了高高的围墙,封闭了自己的内心。
第三天的晚上,我们带着爱,去拥抱陌生人。
走在路上,我们遇到在地上收拾纸板的环卫工大叔,我深深的记得那一幕:
小杨走上去和大叔打招呼:“大叔晚上好,在收拾东西呀?”
大叔抬头看看我们,咧嘴一笑:“是呀,收拾点东西。”
小杨诚恳地说:“大叔辛苦了,城市因为你们更美好。我可以抱你一下吗?”
大叔有点惊讶,有点不好意思的说:“我收拾了一天东西,身上有点脏呢。”
小杨说:“没关系。”走上前去,张开双手。
大叔起身,在裤子擦了擦双手,然后给了小杨一个拥抱。
我惊喜地发现,这个世界原来有这么多活生生的人,我并不孤独。
打开心扉,信任与拥抱陌生人,做真实的自己。第三天结束。 第四天:当下与感动
刚踏进社会的那刻,在我拖着行李箱走出上海地铁二号线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地方会因我不同。记忆中有无数画面,但我已在离上海千里之外的城市,伫立在新的人生路上,我看到了我四年前的自己与现在的不同。
这四年的时间,改变的不仅仅是我的身体,更多是我的心态。
过去的学生年代,我的身体比我的心灵更快的成年;而这四年,我的内心成长比身体更快。
...
第四天开始了,以回忆铺开,定格现在,展望未来。
每个人都有其的独特成长经历,这些经历经过时间的沉淀,变成回忆堆积在脑海深处。某些场景,在我们遇到特定的事情时,会在我们潜意识不断地重复,让我们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教室里,大家零散地坐在地上,导师引导我们闭上眼睛,回忆年幼时的场景:
在我还是婴儿的时候,我想动,便爬来爬去;
我感觉饿,便用哭声呐喊;
我感到困倦,便闭上眼睛;
...
随着年龄的增长,世界渐渐不一样。
我感到饥饿,父母不一定会及时出现;
我想玩耍,父母不一定及时配合;
我想要新的玩具,父母不一定会满足;
...
导师及时提醒道,“想象此刻,你站在童年的家门口。举起右手,轻轻推开那扇门。映入眼帘的是那熟悉的场景...”
我伸出右手,推开记忆的那扇门,我看到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爸爸在叮叮当当修补家具,奶奶在陪着弟弟玩耍,爷爷扛着锄头出去...
此刻,我似乎明白了。
这么多年,自我在不断地成长。与此同时,我忽略了身边一直陪伴着我的那些亲人。
导师再次提醒,“对着爱你的人,倾诉你一直不敢表达出来的感情...”
学着去爱自己的家人,而不仅仅是尊老爱幼。我承认,我被洗脑了,流着泪倾诉了多年不会表达的感情。
在第四天的尾巴,小组围成一圈,闭上眼睛。伴随着轻松优雅的音乐,我感觉到手上多了一件东西。
睁开眼,发现是一封来自其先生(我的介绍人)的书信。
轻轻拆开信封,看着其先生写的那些话语,我忍不住潸然泪下...
其先生是我原来公司的CTO,一直对我们照顾有加,陪我们一起玩耍,陪我们一起吃喝玩乐,还陪我们一起品味工作的酸甜苦辣。我曾经离开公司去创业,后来回到公司。如今再次离开公司,其先生依旧和我保持联,期待我的成长。
第四天结束了,整个课程也画上句号。
正文结束。
期待你收获一个被洗脑的经历。
在事业、家庭、人生等这些方面遇到困境又无法自拔的人,他们渴望走出当前的困境,但因为各方面的问题导致无法改变现状,因此产生迷茫、无助、恐惧甚至产生自我怀疑。
很多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总会觉得力不从心,选择情绪化,冲动地去解决一些问题。
这 其实就是逃避责任,无法正面问题,也放弃了自己的主动权,继而去寻找外界的“灵丹妙药”。
但是作为一个身体成年的人,这样的行为,无疑表明自己的心灵还未成熟。与之而来的是,可怕的受害者模式。
仿佛全世界都在与我做对,我都已经这么努力了,为何还要这样对我?
承担责任就意味着要承受其带来的痛苦,问问自己:为什么自己不愿意接受代价?
我们如果想得到健康的身体,是否需要正常作息、合理运动?
如果想得到八块腹肌,是否应该忍受肌肉撕裂的痛苦?
在信念的深处,你是怎么看待生命:
人生是一场及时行乐的游戏,还是一段不断攀登高峰的历程?
当我告诉自己,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我选择的就是逃避痛苦,待在舒适区;
当我告诉自己,人固有一死,要重于泰山,勿轻于鸿毛,我选择的就是直面痛苦,接受挑战。
觉察自己内心的想法,以及想法背后的信念。
信念影响我们的想法,想法促成我们的行动,行动导致结果。
想要达成目标,即是拿到与目标一致的成果,要觉察自己脑海中有效(有助于达成目标)的想法和无效(无益于达到目标)的想法,用自己的信念去纠正想法,并且付诸具体的行动,最终得到与目标一致的结果。
这个课程为什么说服力这么强? 1,人相信权威。导师是一个有些丰富人生阅历的先行者,他用强大的自信和足够的知识底蕴说服我们; 2,课程看似无害。导师所讲的全部是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容,课程的整个过程也让人感觉很安全; 3、依赖心理。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困境,人在溺水时特别想抓住那根救命稻草,在我们相信导师的权威后,就特别容易依赖相信导师; 4,生命的意义。课程指出人类的软肋:逃避、自责、贪婪、同情和从众心理,同时也让人发觉了人性中的真善美,从精神上引导人发觉自己的存在,并从课程过程的参与中强调这种存在,发觉自身的不足,把生命的定义指向自我的成长; 4,体验式的学习,强调参与和行动,过程中能体验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5,群体的力量,上课以班级为单位,下课分享以小组为单位。整个课程中自己参与过程带来的反馈(教室上课),收到来自其他人的影响(小组分享会),会加强自己内心的感受。
整个学习的过程,导师给我们的都是正能量的知识,也用他对世界的了解,帮我们分析了自己遇到的问题,并传授给我们另外一种看问题的方式和角度。
对于我来说,同泰正好出现在我职业的瓶颈期,四天的课程帮助我分析了我如今脑海里潜藏的一些想法,同时看到了自己行为中的不为人知的信念。
我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苦恼的是什么,当下应该如何做。
还有更重要的是,打开了自己封闭的内心,更愿意去相信、去尝试、去接受。
但是,我也看到这颗课程的缺陷:
1、极度重视自我;
2、目标意识太强;
3、情绪和行为极端;
4、精神麻痹,非正常思考;
5、类似传销发展线下的感召机制; 各式各样的人进来学习,经过几天身心疲惫的学习,几十年素未谋面的人就能相见如故!大家的思考模式和行为方式都被同化,作为旁观者难道不感到恐慌吗?
或许我的性格里面潜藏着很多影响我发展、影响我取得和目标一致结果的部分:
我贪图享受,我没有远大的志向,我贪生怕死,我半途而废,我想要很多东西,但是都得不到。但是,那又怎样?
我就是看重家人,依赖爱人,我就是愿意把我的心、把我的命交给别人,那又怎样?
上一篇:14岁少女直播怀孕生子,尺度不堪入目!这样的家庭养不出好孩子
下一篇:带牙套正畸堪比换头术?问题没这么简单......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