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童年都有伤: 如何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
01
“为什么我总是很心累?”
经常莫名感到心累、有深深的无力感,是现代成年人的通病。
生活压力大,忙忙碌碌却觉得迷茫、空虚、压抑;
不管怎么努力,好像总是卡在某个地方,得不到升职加薪;
每段感情好像总是重复同样的错误,不安、争吵、冷战;
性格敏感自卑,想要突破自己却总是无疾而终……
仿佛心里住着一个不受控制的孩子,在拼命拉扯自己。
你想向前,它要向后;
你想挑战自己,它要畏惧退缩;
你想心平气和,它要哭闹崩溃;
你责怪它不成熟,它却哭得更凶了。
其实,这些内心的纠结、挣扎都是你内心的小孩在作祟,心理学称它为:内在小孩。它正在向你呼救,渴求被你看到和疼爱。
02
疗愈内在小孩让你充满力量
国外一个曾饱受焦虑和抑郁的困扰的女孩,把她如何走出阴影的治愈故事做成了一个短视频《幸存者》,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内在小孩”。视频一经发布就备受欢迎,很多人说在里面看到了自己。
这天是女孩的生日,她却独自躺在床上自怨自艾,仿佛被整个世界都遗忘了。
“不要抱希望了,你没有朋友”
“没有人在意的,他们恨你”
忽然,出现了个可爱的小女孩,微笑着拿着画笔,在女孩灰暗的世界里画画。小孩还把画笔递给她,让她自己来画。 她却说:“你没有天赋”。这句话一下子扎进小孩的身体。
懵懂的小孩用笔给她画了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女孩看到了过去的自己...
当她把自己的画给小伙伴看时,同伴回应:“你真傻”。这时,她的手腕被一把枷锁锁住。
当她被推倒、嘲笑,身上又多了一把枷锁。 接着,更多否定的声音一一出现,女孩身上的锁链也越来越多。
“你不够好,你是个失败者,不要再努力了”
“你个怪胎,没人喜欢你,没用的家伙”
直到看到眼前的小孩身上满是锁链,她才知道,这个小孩,就是内心深处那个受伤的自己。
她走到小孩身边,紧紧地抱住了她,在她耳边,认真对她说:
“你很重要”
短片最后,女孩推开窗,外面阳光明媚,她告诉自己:
“你可以的”
如果这个小孩没有出现,女孩可能将永远停留在过去被伤害的痛苦中,拼命否定、贬低、嫌弃自己,浑身被枷锁束缚。
而当女孩温柔地拥抱了小孩,告诉她:你很重要。她便像重生一般,原本灰暗的世界充满了阳光。
这,就是“疗愈内在小孩”的强大力量。
03
内在小孩不长大我们再努力也无法成长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小孩。不管在童年,还是成年后。
当它没有得到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它就会一直蹲在角落哭泣,成了一个阴晴不定的孩子。
①它会霸占你的大脑,让你思维不清晰,容易情绪化
当你诉求得不到满足时,当别人跟你意见不同时,当事与愿违时让你愤怒、悲伤、恐慌,甚至发展为抑郁症、焦虑症等身心疾病。
②它会加剧你的原生家庭矛盾
它会把你在童年时缺失的那份爱,以叛逆、冷漠、抗拒沟通等形式加倍的“偿还”给你的父母。
③它会破坏你的亲密关系
它让你缺乏安全感,爱得小心翼翼,害怕失去,经常用作、讨好来换取伴侣的关心;
④它会搅乱你的工作
它让你在工作中没自信,总害怕做错事,不敢拒绝,不敢争取,影响你的判断和决策,在关键时刻“拖你后腿”;
⑤它还会遗传给你的孩子
时间久了,它会将情绪化、脆弱敏感、拖延、自卑等注入进你的性格,同时,在你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遗传”给你的孩子……
而且,我们越是无视它,越是压抑它,内在小孩会更沮丧和抗争,仿佛一个死循环,让你丧失好的性格、好的关系、好的生活。
因为,内在小孩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情绪得不到释放、价值观得不到肯定,她就会一直蹲在那里哭泣,停止成长。
只有内在小孩被看见、被疗愈,并且与我们一同快乐健康地成长,我们的内心才会真正成长,真正感到快乐。
04
疗愈“内在小孩”创伤的六句话
那么,我们意识到内在小孩的存在后,该怎么做呢?
每一个人的童年
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伤害
如何疗愈受伤的孩子?
如何疗愈童年受伤的自己?
以下六句话,正是针对「内在小孩」的矫正性治疗,通过内在小孩的疗愈语言,修复内在小孩的创伤。
第一句:对不起
“对不起“,是多少孩子期盼能从家长口里说出来的话语。
每个孩子都不希望自己被指责,尤其是当家长误解自己的时候。孩子渴望家长的那句“对不起”的背后,无非是想得到家长的理解,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然而,当这句“对不起”被家长隐藏的时候,孩子内在的伤痛,也正随着愤怒、悲伤、委屈等情绪一点点地累积着。
当遭到父母的误解时,无论是哪种方式的误解,每个孩子渴望的无非都是家长真诚的道歉,填补内心深处的那个缺口。
“对不起”尽管只有三个字,传递的信息却是:你没有那么糟糕,我误解了你,甚至伤害了你,我有不对的地方,我承认我的错误,并向你真诚地道歉。
每个家长曾经也都是个孩子,回首自己的童年,是否也被自己的家长误解?
被误解时是否也曾渴望家长跟自己道歉?“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创伤的修复,有时仅仅只需要一句“对不起”。
第二句:这不是你的错
孩子内心受伤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来源于外部,也可能源于内在。
当孩子受伤时,常常伴随的是恐惧、悲伤、自责等负面情绪,而且往往容易将矛头指向自身,认为自己很糟糕,家长会严惩自己,不再爱自己。
创伤心理学认为:处理创伤最初最有效的干预方式是稳定化技术,即让创伤者建立正性体验,暂时远离负性体验,让其感觉到安全与支持。因此,当受伤的孩子责难自己的时候,家长应直接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这不是你的错”直接传达的信息是:我没有指责你的意思,我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情,而否定你这个人,我依旧是爱你的。
当家长的指责和训斥,转变成一种包容与理解时,孩子的伤害很快就被疗愈了。
第三句: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
很多来访者在咨询室里痛诉自己的成长经历时,经常会提及家长是如何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自己的心灵。而家长自己却从未意识到。
比如,一个来访者的孩子说,母亲曾经拆过她的信件,并且因此侮辱她。但母亲却矢口否认,表示没有这回事,孩子当时脸憋的通红,眼泪一下就掉下来了。
对于孩子而言,尽管从辈分上自己未能与家长平起平坐,但是在他们的心里,常常有着一杆天平,自己在这头,家长在那头。
孩子渴望能够与家长平等、真诚地沟通。而当天平常年失衡时,家长看似是赢了、战胜了孩子,但孩子的心,早就对父母关闭了。
如果说“对不起”是一颗救心丸,那“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就是一颗定心丸。
在孩子受伤时,“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的分量重如泰山,
一是修复现实的创伤,
二是给予了孩子希望。
第四句:我爱你
“我爱你”——这是一句多少孩子梦寐以求能从家长口里说出来的话,这是一句多少家长想表达却深埋心底的话语。
当孩子受伤时,特别是当孩子觉得自己犯了错、闯了祸、变得糟糕透顶、不可饶恕时,往往沉浸在担心、害怕、恐惧中,觉得家长不会再爱自己了。
当孩子受伤时,一定是他最虚弱时,请用爱为他作最好的治疗。心理学家说卡尔·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我爱你”这简单的三个字,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是:我理解你此刻的难受与伤痛,我愿意接纳这样的你,无论你做了什么,变成什么样,你永远都是我最亲爱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值得拥有无条件的爱,不管他做了什么样的事情,都是值得被爱的。纵使有千言万语,抵不上过一句“我爱你”。
第五句:我为你感到骄傲
在心理咨询室里,无数的来访者提及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总会因为自己的努力与成绩没能得到家长的肯定而潸然泪下。
有多少孩子,终其一生的努力拼搏,仅仅为了获得家长的一句肯定。
受伤的孩子,内心脆弱之时,更需要家长的及时肯定。假如孩子总是得不到家长的肯定与鼓励,除了一根筋死磕到底地证明自己以外,还可能走向极端,自暴自弃,或破罐子破摔。
面对受伤的孩子,“我为你感到骄傲”这句话所传递的信息是:你的努力和付出,你的成绩和进步,我看到了,你很棒!
对于孩子而言,在有条件的爱中成长,时常会感觉到受伤,质疑家长爱的是否是自己。
“我为你感到骄傲”是一种价值鼓励,让孩子觉得他是优秀的、被爱的、值得被爱的,将来,他就会成长成一个充满自信,充满爱能量的人。
想象当年你的父母对自己说“我为你感到骄傲”时你的内心体验,或许你很快就明白了这句话的力量。
第六句:我永远不会离开你
当孩子受伤时,常常会有强烈的恐惧与焦虑,担心家长抛弃自己,其状态往往是退行到一个婴儿的状态。
孩子的这种担心被家长抛弃的感受,追根溯源,源自最初与抚养者之间的依恋。一般小孩在6个月的时候,就会与母亲(或最初的抚养者)之间建立起依恋关系,当母亲消失在视线中的时候,孩子会哭闹,此时会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
假如在最初阶段母婴间的依恋关系没有处理好,对孩子而言,内心会留下一种创伤。当日后再次出现创伤性事件时,孩子就会重新体验到被母亲抛弃时的创伤性场景,痛彻心扉。
因此,当孩子内心受到较大的创伤时,此时孩子的心理状态与婴儿无异,作为家长,应让孩子体验到一种被完美的爱照顾着的感觉。
“我永远不会离开你”,能把孩子带到与母婴一体化的那个温暖、舒适的场景中,让孩子在正性的体验中,修复根源于童年早期时的创伤。
“我永远不会离开你”,传递的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陪伴与关怀。
即便在现实层面,我离开了你,但是我对你的爱,将会内化为一种力量,在你心底,陪伴着你,温暖着你,滋养着你。
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内在小孩"。
每个人的"内在小孩",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过伤害,都需要被疗愈和被滋养。
如果你已为人父母,以上的六句话,可以多讲给孩子听,疗愈孩子的创伤、让亲子之间的爱可以重新顺畅流动;
也可以多说给伴侣和自己,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用爱和理解包裹自己、疗愈自己,拥有更加幸福快乐的生活。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525心理网)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