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增理论为什么让好多人一下子就领悟了?
看到好多知友在有没有什么自然科学理论瞬间击中你以至于改变了你的价值观?问题下的回答是「熵理论」。题主作为文科生,十分好奇。
很多朋友都在疑惑,为什么同一个理论,会得出相反的结果。原因很简单,因为几个高赞回答的朋友,说的基本都是耗散系统的问题。这些文章虽然看似大篇幅在说熵,只提了一点儿耗散系统,其实整篇都是在说耗散系统。
因为真正的熵问题是无解的。
但您仔细看看,几个朋友的文章是不是都在努力为熵问题找解?
为什么熵问题是无解的?因为热量从高能级到低能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用宇宙大爆炸理论来说,从最初创世级别的高能级爆炸,到诞生超新星时,能级已经小很多了。当然超新星爆发能级依然很高,因为它产生了大量比铁原子物质量“更重”的物质,比如像金银这些物质,在正常的核聚变反应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但超新星爆发的热能能级与创世级别的能级依然是无法相提并论的。然后再到我们的太阳这个能级,从宇宙整个过程来看,简直就像我们为过世亲人烧的纸在熄灭前还闪动着的小火星儿。等太阳再经过短暂红巨星,变成白矮星之后,基本就凉凉了。
不光是恒星,整个宇宙也是这样,从最热的、与周围温差很大的阶段,到最终凉凉的、与周围完全没有温差的阶段,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这才是熵增问题的本来面目,也是熵问题的深刻之处。如果不触及到这种“不可逆性”和“无解性”,就根本没有谈及熵问题的本质。
同理,在人生观上,如果没有谈到死亡,也没有触及熵问题的本质。因为人生存在大量这样的无解问题,比如你说:“个体生命一定会死亡”,这句话就非常的“熵”。
那您可能又会说,既然注定无解,为什么还要讨论呢?
无解问题当然是可以讨论的。就像食物在身体里虽然注定要变成粪便排出,但不能说研究美食是没有意义的一样。结局当然是不可改变了,但因为我们看待这些问题的态度不同,在心灵上的结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原答案】:
1.
熵增,在人生观上的启示是:越瞎发力,越混乱。
这看似是一种“努力无效”的悲观理论,但实际上,如果你只看到了悲观的东西,只能说明还没有真正理解这一理论的价值。我看过一个故事,似乎有些启发。
有一群探险者,发现在一个有拦河坝的河道中有人落水,拦水坝上游有个漩涡把他困住了,他拼命挣扎,试图逃离漩涡,但却怎么也摆脱不了……
因为距离太远,探险者无法施以援手,落水者由于精疲力竭,后来还是淹死了。
但是,正在大家惋惜之际,却发现这个人的尸体,被卷入漩涡后,随即就从拦水坝的下方冲了出来!他付出了数小时努力都没做到的事情,大自然几秒钟就帮他做好了。
可以想见,如果他能让自己勇敢的投入未知的漩涡,一切都将有惊无险。
当然,如果是我的话,就算知道漩涡是河坝上下游的水行通道,我肯定也不敢让自己随便卷入漩涡,万一在下面被卡住怎么办-_-||
好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般并不会遇到这么大的危险,不过对于想不开的人来说,小问题也是大问题。面对生活中的每时每刻的小选择、小困惑,很多朋友都在做着同样错误的选择——让自己不断的卷入毫无意义的烦恼、焦虑和挣扎的漩涡,而从来不敢尝试在平和与接纳中,再换一条路,试着向死而生。
可能有朋友已经猜到我引用这个故事的目的了。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挣扎,试图努力建立某种秩序,认为不努力就一定会死。但是我们都忽略了,实际上,或许,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那个我们完全不敢做、不敢想的事情,那条我们认为一定会死的路,其实反而可能是一条生路。
因为任何孤立系统的熵只增不减。我们个体的生命其实也是个孤立的系统,做太多无谓的努力,就是在让生命高熵运行。我们做这些的目的虽然是减少混乱,但实际情况却经常导致了混乱的加重。
那么问题就是,另一条路到底是什么呢?
我总结大概有这么几条:
1)人应该以一颗轻松的心,去进入这个世界。轻松生活也不是不采取行动,而只是在行动的时候,永远依道而行,随缘应对即可,无需自找苦吃。
2)有时把不在掌控范围内的问题暂时放下,敢于放弃控制,让自己安然的投入未知,问题反而就会自然解决,甚至会解决的非常完美。放手投入未知,并不消极,有时却是一种蕴含着无比勇气和抉择智慧的另类积极。
3)无论做什么事情,内心感受上的舒畅与否都是非常重要的,完全忽视了这一点,让自己始终带着焦灼的心去做事,必然伴随着内心痛苦感受的无穷熵增,而使人生越来越痛苦,直至提前走向灭亡。
简言之,如果说人类的一切教育理论、成功学等等,都在暗示人应该痛苦而焦虑的活下去。那熵理论就如一针强力清醒剂,告诉我们:人其实也可以舍弃焦虑,轻松而平静的活着。在尽量减少生命的熵值、放下对未知的恐惧并把自己交给未知后,勇敢而安然的活着。
这里面其实还蕴藏着熵增理论在人生观层面的最大的疑问。即:放弃部分控制和努力,事情难道真的会变好吗?面对人生的变动,有人敢放手一试,放下焦虑,把掌控不了的那部分命运,完全交给未知吗。
这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曾经在想,因为熵增,一个没人打扫的房子会越来越脏乱,最终让人无法居住。那自然界是否也是如此呢?是否没有人对其“做功”,大自然就会越来越乱,最终让所有生物都无法生存?
事实似乎刚好相反!
没有智慧人类参与“理顺”的大自然,反而一切生机盎然,井然有序,即循环平衡又充满希望……我们不得不反思,大自然这种蓬勃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背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推动?又是什么力量把这一切安排的如此之好?怎么样才能让我们自己的人生也能接触到,甚至拥有这种力量。
答案,或许就在老子的这几句话中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要向大地学习,而大地的特点,正是不做任何无谓的发力,只是不断的孕育新生和包容死亡、不断蓬勃的自我更新;一切都是一个宏大的活跃整体的一部分,绝无一处是无用的垃圾;顺应天时地利等一切规律,并在对规律的绝对臣服之下,做出最优化的适应和调整;安然接受一切未知结果,比如生与死,存在与消失,始终柔顺处世,无惧无求,享受当下……
这些,或许也是我们自己享受快乐生活的无上秘诀吧。
2.
随手写的一个答案,没想一天内会得到这么多反馈,这还是我的知乎吗,我的答案好像一直都没什么人看的*^_^*
首先,还是感谢朋友们的关注!
评论区中“鸡汤文”这个词出现频率很高,其实,写这篇小文,初心只是关于顿悟和解脱,确实没想去写关于物理和科学方面的东西,可能让一些探求真理的朋友们失望了,在这里先行抱歉,水平有限,大家多包涵-_-#
评论区有朋友把这篇文章总结为四个字“无为而治”。总结得很牛,我自己都没想到这个词。
不过“无为而治”这个词还是有陷阱的,就像明朝的万历皇帝,把不上朝、不批奏折也当成在“无为而治”,这就可笑了。真正的无为而治显然不是该做的事不做,而是在最合适的时机,以最合适的方式,做最合适的事情。
事情办成了,也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但在外人看来却又好像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这就接近无为而治了。
细心的朋友应该能看出来,我说的并不是这个意思。小文儿只是在探讨“如何找到减少内耗与做我所爱、行我所行之间的平衡点”的问题。
当然,这并不是我想说的重点,重点是这个故事在止息人生的痛苦和烦恼层面,所透露出的重要信息——重生之门,有时正是一个抱着“死就死吧”的悲壮决心,去勇敢的放下挣扎,让自己轻松投入未知、放手投入当下的生死抉择。用圣经中的话说,这是一个“窄门”!
我们不禁要问,为何非要死去才能顺应?我们到底要经历怎样的转变,才能让自己活着通过这个漩涡呢?……
3.
熵理论是一个著名的“悲观”理论,我们都知道熵只增不减,一切存在都是趋向于毁坏和消亡的,但我觉得它最大的意义也正在于这种悲观中透露的乐观,绝望中彰显的希望。
因为,哪怕仅仅是正视我们的生命很快就会死去这个事实,都会给人带来一种轻松和解脱之感。
想一想,现实生活中那么多的烦恼和痛苦,那么多的渴求和压力,在死亡面前,似乎也都变得不再那么真实、强大和坚不可摧了,因为一切都会结束,只有这一点才是唯一的真相。
其实,我们多数人都是活在幻相里,把什么都当成“真的”、永恒的,却从来不敢正视生命正在消亡这个事实,反而在幻相中以假为真、痛苦不堪。
而这些让我们痛苦不堪的事情,多数都是一些不可控的事情,分明不在掌控范围之内,却非要去挣扎和纠结,这不是自己折磨自己吗?
所以,最好的心态就是把握好能控制的事情,并将其在当下做出品质、做出灵性、做出快乐来。
而那些控制不了的,索性就都交给你心中的信仰来安排,信佛就交给佛,信神就交给神,什么都不信……那就交给宇宙(^_^),反正交出去之后,都会安排得妥妥的,还有什么好焦虑的呢?
用佛家的话讲,这叫:“舍命全交”,真的是大智慧!
同时,如果我们真的能够接受生命正在消失的真相,并且清楚的知道亲人、朋友也是一样,万事万物都是一样,一切都在消失……永远和真相活在一起,也就能识破现实生活中的痛苦烦恼的虚假面目,减少一些内在的纠结和执念,减少一些无谓的争执和希求,从而让自己更加珍惜现在,珍惜家人,珍惜一切所缘,享受生活的本然……
早上去爬山晨练,在普照寺拿回几张复印纸,上面是仁焕法师16年的开示,看了一下,说的真是太好了!
法师说:“我们要尊重身体的情况,该报废就报废,该活就活。因为到了一定情况,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身体都要报废。但是愿意接受报废的人,就没有痛苦;不愿意接受报废的人,就有无上的痛苦。”
看透一切假象,接受一切结果,接受一切无常,但又不走向悲观消沉,而是保留内心的愿望和激情,在随顺中迎来无限生机,那就是了。
一点心得,与朋友们共享,欢迎任何评论和探讨,喜欢的、批评的,我都接受,并给予真心的祝福!
上一篇:成年人,你有“崩溃自由”吗?真相让人泪目
下一篇:读写障碍自测工具(成年人)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