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和法学哪个更好?
新高考地区高二物理系列,我对心理学兴趣是比较强的,并且有了解过本科阶段的课程,自认为对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比较感兴趣(也可能是我认知比较片面),但是结合网上信息如果要学术研究的话最好博士学位,而且竞争压力比较大,考研报考人数多,再加上薪资方面不太乐观,有些犹豫。
法学也是我比较感兴趣的,我高一的时候是想要学历史的,背书虽然有些烦,但是记忆能力不是很差。很遗憾,对于高考来说,我选了不感兴趣但是分数线比较吃香的物理。我不清楚自己能不能承受法学的就业压力和升学压力,从我所了解到的,法学很累。但就业相对来说比较清晰,心理学的话我很害怕就业问题。
我本身家庭条件比较普通,还是希望能够有较高的薪资,对心理学虽热爱,也不是非它不可的地步,只是希望能有机会去学习。但法学虽然薪资高,但是是少部分人薪资很高,都说心理学是朝阳行业,但是黎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迎来。我是没有出国留学的条件的,国内心理学又不太好发展。
两者我都比较纠结,如果我选择了法学,将来心理学有所发展的时候我会不会后悔,如果我选择了心理学,面对就业的时候我不会不会后悔。话说回来,法学好像也不能保证就业……
很迷茫
可参考第8,11条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先读一本书《对伪心理学说不》,浏览下目录也可以。
以下分析心理学的利弊
可以学也可以考(高中学历就能考目前市面上的心理咨询培训证书),但是如果为了想做心理咨询师或者就业(考公务员事业编)的话,建议慎重,对比医师资格证书,目前没有任何一个职业将此证书作为上岗条件,这个行业骗局太多。对不差钱,有大量空闲的人来说,所有的证书随便考也并无大碍。心理学研究方向很多,这里主要只分析心理咨询方向并捎带分析考研(心理学本专业人士将来想做教师的话,读研确实可以提高待遇,非本专业的人群跨考如果是因为不考数学以及一厢情愿的感兴趣而不考虑就业及生存问题的话,也可以考)和就业。(这里我只建议慎重,没说是或否,杠精们不要激动)
划重点,以下内容过于真实,容易引发强烈不适,请勿对号入座,如若被骗交了学费,请不要继续忽悠别人。
1.现在所有的心理咨询师都不是“资格证”,现阶段的都是“培训证书”。现在的心理咨询师证书已经不分初级、高级了。简单来说2017年取消了二、三级证书以后,现在的心理咨询师证书都属于培训证,参加培训修够课时以后就可以考试。心理咨询师从来都不是考个证书就能从业的工作,那些号称花几千块考个证书即可从业的广告都是在忽悠人!收智商税。人社部早在2017年即已取消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现在的所有心理咨询师证书是由第三方机构颁发的培训证书,不受国家认可,没有执业资格。目前市面上的所有证书都只是培训证书,只能证明你参加了某项培训,无法作为从业的依据,哪怕是中科院心理所、中国心理学会颁发的。即使在成为心理咨询师之后,你依然需要每年拿出相当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用于专业学习和成长。总结一下就是知识有用,证书没用。
2.心理咨询师并不是“金饭碗”,绝大多数心理咨询师的收入并不高,入行5年内的心理咨询师更是如此,多数入不敷出。
3.中国心理学会下属的标准与研究服务委员会组织考试颁发《心理咨询专业技能证书》,但实际上,标准委是二级机构,并非独立法人,根本没有资格发证。该证书实际上是一个“伪证”。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颁发的婚姻家庭咨询指导师,其他机构的心理倾听师,健康管理师 等各种名字听起来高大上实际却没有国家相关部门盖章认定的证书也属此类性质(现在的机构真的猖狂,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培训机构常见的忽悠话术:今天报名有XX的优惠,名额不多了;现在报名就发教材了,晚上就能上课了;最后一批名额要上报了,现在报名就能赶上等等)。培训机构之间为了利益也互相诋毁,都说对方是假证,让人哭笑不得。但是!!一旦报名交钱了,机构大概率是不会给你退的!网上大量关于机构拒绝退费的负面信息请自行百度。有投诉者反映拼多多可以买到?
4.由中科院心理所牵头推出的《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合格证书》,本质上只是要花钱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入门级培训”,自娱自乐而已。对比医师资格证,没有任何一个职业将此证书作为入职要求。(目前,所有培训机构颁发的证书,都不受国家认可)
5.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说,一些甚至自己不会做心理咨询的大师,只靠“讲故事”式的培训赚钱,有人光凭借几天的培训就能收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现在一些心理学家能活得有模有样,都是靠心理学爱好者或新手咨询师给他们‘抬轿子’。这一行业的火热,是因为一些机构、培训师、教授在外面忽悠,告诉大家听几节课,能赚到高薪“”让大家觉得这是一个金矿都跑过来挖”。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心理咨询并不是一个暴利行业,实际上最终赚到钱的是那些机构和教授。把来访者变成培训学员,已成为许多“资深心理咨询师”的生财之道。很多所谓的“资深心理咨询师”并没有多少临床经验,而是以讲课培训为生。追随“大咖”成为“大咖”的入门弟子并不能保证你的成功,但能保证“大咖”的收入。
6.正是由于学历教育的严重不足,心理咨询培训在国内有着巨大的忽悠市场,加之没有相应准入规范,中国心理咨询行业发展处于一片混乱和混沌中,群魔乱舞,各类旨在收取学费的培训机构层出不穷。这个证书,自娱自乐,不过据说很多外行人(不差钱或者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考完,心理既有能稍微健康点的,也有更加偏激的。也有认清现实不再抱有幻想的,更有相当一部分人沉迷于“骗钱”(继续忽悠外行人)。
7.【考研】学历教育取代继续教育(培训)是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非专业出身的从业者而言,与其费时费力的参加各种培训,不如先考个心理咨询专业的研究生(应用心理或者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偏向咨询的那种),但是这辈子不可能有资格考医师资格证了。而且提前联系好导师,以免最终去做实验(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都与心理咨询无关),而不是从事你想要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就算读了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研究生,2/3的时间也是在科研上,你的统计测量水平如何?会用SPSS,amos,eprime等统计分析软件吗?能参透并运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多元线性回归、、中介效应、调节效应等概念做科研吗?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如何?科研水平是看发了多少文章的。本专业人士就想考研混文凭的话,可以选择报考或者调剂(如果想上岸同时没有名校情结的话)那种每年招不满的双非学校,但是本科985211则不建议调剂去一个比本科还差的双非学校。读到硕士可以竞聘学校辅导员(但是辅导员近年来专业要求在收紧,应用心理专硕一般不符合辅导员招考要求,且每年大量的海外(有钱去国外水博吗?去菲律宾读速成水博,去马来西亚、韩国和泰国的野鸡大学水个博也有。水博问题后果有哪些?国人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及金钱,弄了一堆没有含金量的水博,劣币驱逐良币,于国于民没有任何意义,根本没有必要花费千万巨资引进。也希望各类基金和项目的评审专家,严格把关,在评审项目时要重点关注申请者的博士经历和背景,让那些真正灌水的博士无处遁形,让真正读博和有真正实力的年轻博士得到资助。)以及国内985211的硕博去双非本科甚至民办本科专科或者职业专科学院当辅导员,内卷严重,双非的应用心理或者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就业上很难有竞争优势),读到博士可以做竞聘讲师,兼做咨询,只要受认可,效果好,没证书也可以。
8.【职业规划】高中生(非要读心理学的话,选择科目时建议参考往年相应学校专业对科目的限制)或者有时间读全日制临床本科的人士(通过非正规渠道拿到医师资格证的人士不在此讨论范围内),本科读临床,然后考精神学与精神卫生学、精神病学研究生,取得医师资格证后可以去医院工作,亦可以同时兼做咨询(精神科医生学习心理咨询的技巧难道是个困难?),名正言顺,认可度高。(当然,做了精神科医生后,大概率会不屑于浪费时间做心理咨询也不会考心理治疗师,因为,开药的业务收入,和一次1小时左右的心理咨询相比,,,懂的自然懂,不过也有边吃药边坚持咨询的,或者不需要吃药,坚持找有经验的精神科大夫做咨询的来访者)本科非临床专业,终身没有资格考医师资格证,除非你愿意重新参加高考,消耗至少5年的青春。本科是临床,考出医师资格证后,硕士尽管可以跨考到非临床的心理学,但是很多人会后悔,因为发现心理学完全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不如学精神医学。
精神科医师首先是医师,然后才是精神科医师。 于是你得先做好准备接受临床轰炸。 选择面比较广的志愿填法是:临床医学(本科)或临床医学5+3或临床医学八年制; 如果分数上比较尴尬,可以考虑精神医学(本科)。 临床要学的,精神医学(本科)一样不落。但精神医学专业在本科毕业后很难转方向;而临床医学在本科之后还处于未定方向的状态,还有很大选择空间。 依着国内目前的状况,暂不考虑接下来5-8年会发生多少改变,精神科的缺口仍然很大。本科医师仍然不难找到工作,只是晋升渠道很局限。硕士精神科医师较为吃香,博士精神科医生在非一线城市特别稀罕。 在临床范围内,精神科考研难度相对较低,比较有机会考到厉害的学校。
按照目前的情况,以本科为起点,有下面4种主要方式:本科 临床医学(学科代码1002) → 就业 选择精神科;本科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学科代码100205)→ 精神科就业;本科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 硕士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 博士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本科 临床医学 ? 硕士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 博士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目前国内的精神科医生大都不是专业对口的,有从内科转过来的,但是前提条件是必须是临床专业有医师资格证,可以这么说,想要当心理医生,就必须进医学院校学临床,考出医师资格证。无论理论还是实践,学好了的话,精神科医师可以碾压95%的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含金量不如精神病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高。
本科临床出来起码以后有处方权 ,上也可做研究。 但本科心理出来走咨询没有处方权 ,通俗说面对的人是生活正常但遇到些问题的人 ,但在国内这类人去找咨询师的很少。 只有觉得影响生活才去 但是往往发展成异常心理状态的 。心理咨询师没处方权, 他只能建议你去找精神科医生。
9.【心理咨询师与心理治疗师的区别】在医院,心理治疗师只属于技师职称系列,并非医师系列,没有处方权。心理治疗由于是“谈话治疗”,没有耗材、药品加成(不能像临床科室一样给医院创收),不受待见。没有医师资格证,很难在大众认为的【心理医生】这个领域混的开。西方国家只有医学博士(至少8年)才能从事心理治疗或者开设私人诊所。
只有在医疗系统的人才能考心理治疗师。如果你正好是护士,可以在医院报考心理治疗师,另外,内科等科室医生不屑于考心理治疗师。但是心理治疗师证书是目前国家认可的,也不好考(报名条件:临床或心理学专业,在医疗单位工作)报名时审核非常严格,必须有医院的盖章(有的地方甚至要社保明细以佐证工作经历)。
心理治疗的对象为有严重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人群。心理咨询的对象是在生活或者工作中遇到困难的人群,大多是正常人。
10.心理咨询师想赚钱要有几个前提条件:有很足够多的心理疾病病人,这些人有相关意识,有支付能力。
病人不够多可以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制造焦虑、制造各种对立矛盾、激化矛盾培育病人;通过媒体宣传培训机构宣传培养意识;这两点和其他资本利益是一致的,搞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
但支付能力就不好办了,在其他资本的努力下,普通群众没有什么支付能力,一大帮心理咨询师只能盯着有钱人,僧多粥少,结果就是头部少数几个出名的赚得盆满钵满,不出名的没客人只能做兼职在名片上写个唬人都头衔充门面,头部的还会办班割韭菜,韭菜被割了才发现自己是韭菜。
11.【就业】!!!很难有对口,90%的人毕业后转行,从事人力资源或者其他科目中小学教师(毕业考相应学科教师资格证或者考研考的心理健康教育之后从事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老师)者偏多,心理健康教育属于教育学门类的专业硕士,但是心理健康老师编制非常少,在财政紧张的地区,是由语文或者思政老师兼任,很少有专职的,而且很多学校招心理健康教师只是名义上响应政策,实际会让你教别的科目,如果你年轻,会让你干班主任。那些从事用户体验、销售、广告心理学等等的也很少。该专业毕业生想考公务员事业编的话,最多的岗位是监狱系统(除了犯罪心理学这个方向,其它方向也能进监狱系统),封闭管理,24小时轮班制,疫情之下,几个月才能出来休班,每年2/3的时间在监狱里,离婚率也高,一般人受不了。故不建议因考编而跨考(公务员岗位大多面向学硕,比如条件写的是心理学一级学科,这时候专硕就没法报考,当然也有的岗位会注明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或者应用心理专业学位,但是这种岗位很少)。总之从招聘岗位上来看,监狱>公安,法院检察院几乎不招。心理学专业去教育系统工作于远不如科班出身的教育学专业有竞争力,心理学专业去干人事行政远不如科班出身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有竞争力。
在校大学生以后想考体制内的话,建议修第二学位或者成人函授本科(有能力自考的考就选择自考),考公考编热门专业有汉语言文学,法学,计算机,会计,新闻,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等。
企事业单位内部需要这个岗位的话(比如员工心理健康啥的),不如考个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虽然不去学校工作,但是比市面上的培训证书强。如果单位要求考市面上那些心理培训证书,那就考。没要求考的话,请勿想当然的去考。
12.已通过培训机构考出证的人士,发现没有(多少)人找他们咨询(肯定不像广告所说考出证月入2万,但为考试白白交几千的学费是必须的),部分会发展下线,通过拉别人考试来抽提成,沦为培训机构的代言人,请警惕网络上所有发布培训机构链接介绍这个考试的相关推送(包括那些 迎合 “纯粹因为兴趣,不计后果而考研跨考 的考生” 的考研机构,一些所谓的学长学姐会夸大其词,利用幸存者偏差编造逆袭跨考的经历,忽悠考生购买相关课程)。那些毕业找不到工作的所谓心理学学长学姐在网络上诱导别人入坑,让别人购买考研课程从而赚提成,也是一番风景。。
13.【如何鉴定】正常人都有喜怒哀乐,只有在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的时候才需要关注,其它时刻:觉察,接纳,飘然而过,顺其自然。而不是把自己活成一个没有任何负面情绪,时时刻刻都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的“伟光正”的存在(这种存在状态本身就不符合人这种温血动物的人性),接纳自己的阴暗面,有利于和自己和解,而不是在头脑中创造一个战场,用一种想法消灭另一种想法。每年都会出现新的名词新瓶装旧酒,比如精神内耗。与其懊悔过去,预设未来,不如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 "性格",不过就是我们童年在和父母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应对模式和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不是你的"错",更不需要被"纠正"。 没有一个人,比你更希望自己好,他人拿他自己的标准评判你,让你向你内在的一部分开战,那不是鼓励你自体分裂么?你不是消灭负面情绪,而是学习与他们相处。"我想进一步说明,你不是打败你过去的"惰性",而是去理解它们形成的原因。只有当你理解了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之后,你才能真正地放开它,不是你有意为之的所谓"放下",而是紧绷的心脏和身体变得舒展松弛。 You need to fight for yourself, not against yourself."
不要在网上找心理咨询师,不要网络问诊,不要做网上的乱七八杂的测试(除了和正规医院一样的测试)。建议去三级甲等医院或者当地专业的心理康复医院(有的医院每周专门有一天或上下午免费向市民开放公益咨询,而且专业医院的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治疗师更正规)。如果很严重需要依靠药物,那么建议坦然面对,因为心身相互影响,在用药的同时也可做心理咨询或者治疗,心理治疗的费用 一般在100-500不等,主要看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生资质,其他问题建议遵从医嘱。
14.【学心理学可以自我疗愈吗】学心理学可以一定程度上治愈自己,也可能越学越严重,因为有的人只选择吸收自己认同的东西,过滤了不认同的东西,越学越封闭。但总体上,懂点心理学的人比不懂的人占优势,这好比学教育后会更懂如何教育子女,学法律可以更好的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学医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健康问题等等。另外,考个证也不可能解决自己那种严重到必须经由药物或者专业途径才能解决的问题。工作稳定的人士想系统学习心理学的话,可以对照大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书单自学,对学历有要求的话,也可以弄个成人本科心理学找个氛围跟着学,也能有学位证。学习能力强、英文能力好的人有余力可以考个非全日制的心理学研究生。
15.【科研】对科研感兴趣可以跨考心理学(与医学沾边的认知神经科学目前研究较多),但是国内博士点少(国内高校博士点审批严格,博士招生名额少,博士毕业门槛高。这导致,在职读博几乎是无法申请到读博机会的,即使想全职读博,很多人文社科经管热门专业的博士入学名额也极其紧张,根本排不上队。重压之下,自然就想到了水博,但是你有钱去水博吗?。因此,二本学院和其在职教师,都存在强烈的动机去水博,而教育部又认可这些国外的学校学位,入学简单、毕业容易、花费低廉、时间又短,既解决了学校的需求,要解决了那些老师的燃眉之急,所以结果就是这样),硕士毕业还得考虑就业问题(愿意或者有能力与985甚至海外的博士竞争学校辅导员吗),另外,非全日制学费非常贵。在职已婚已育建议不要为了兴趣再去折腾考全日制心理学硕士研究生,读非全虽然学费贵,但是方便一些。其它冷门跨考的话,比如广告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经济心理学,哲学心理学等等等等,建议直接电话询问所在学校的招生办。
以下是硕博阶段心理学的细分方向:【基础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人格心理学、心理过程与个性、文化心理学、空间认知与虚拟现实、中医心理学等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校心理学、青少年发展研究、学习与教学心理、特殊儿童教育研究、教育心理测量、儿童社会性发展、品德心理与教育、变态心理学等等【应用心理学】:心理测量与咨询、医学与临床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工业与工程心理学、经济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行为决策、企业咨询与管理、领导心理与组织行为、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
16.心理咨询的工作伦理守则包括但不限于善行,助人自助,保密,价值中立,尊重,不做道德评判等等。而不是自以为别人有心理问题我正好去辅导去赚钱,这个行业不需要圣母心泛滥或者上帝般的救人情节去想主动帮助别人,也不需要人生或者精神导师去包办代替别人的生活(咨询师应尊重来访者的价值观,不代替其作出重要决定,不做出具体建议,或强制其接受自己的价值观),咨访关系随着咨询结束就自行终止(没有别的双重关系,一般不会加私人微信),那些想给熟人咨询以及想学读心术(正规心理学课程也不讲授读心术。妄图看一眼就知道别人在想什么,这是一种非理性的魔幻思维)操控别人的,或者想借机找个对象的,以及所有想和来访者发展除咨询以外的其它关系的,好好研究下职业伦理(上述伦理也可以灵活用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咨访关系是一种双向选择关系,咨询师第一次都是一边咨询一边建立关系。如果这个咨询师的风格不适合来访者,或者来访者的问题咨询师无法解决,那就要重新匹配。在咨询室外,心理咨询师也是人,并不是一个全知全能、无所不能的人。另外,抱着感兴趣好奇了解一下或者寻求自愈的动机读心理学的朋友,业余自学就完全可以(百度相关课程或者看自助类书籍或者买大学的专业教材,专业一点的有类似沈渔邨 《精神病学》),没必要冒着毕业难找工作的风险去蹉跎4年青春。
17.跟心理咨询师做朋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受限于专业伦理,心理咨询师不会和朋友建立咨访关系,建议不要妄图找一个心理咨询师当朋友从而节省咨询费用。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会潜移默化的在除心理咨询室外的日常人际交往中传递给你接纳、真诚、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有分寸的边界感。不会让你产生压迫感,不会让你感觉被控制,被嘲讽,被贬低。有时候你通过观察他们的生活方式就能受益匪浅,这个很主观,看个人经历。
18.尤其是从疫情那段时间开始,微信上各种月入2万的广告推送铺天盖地,连会玩手机的卖菜的或者没有生活压力,整天在街上跳广场舞的大妈(只是个对那些游手好闲,想尝试新事物,但并无实际作用的群体的称呼,并无恶意)都想和人聊天赚钱了(某代理心理咨询师考试的机构的销售人员反馈不少45岁以上的大妈想考此证)门槛低,考试简单,你说这种证的含金量高不高?但是机构的人私下说考出来了他们的证,学员之后拿着这个证所做的民事行为与他们培训机构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只是负责卖证。一旦报名交钱了,机构大概率是不会给你退的!建议走法律途径维权!网上大量关于机构拒绝退费的负面信息请自行百度。
况且这个行业是没有纳入国家行政监管系统的行业。意味着你从事此类工作无明确职业发展轨迹、主流群体认可度不高、权益受损无特定保障、业务水平无规范认定。不论学习任何专业,从长期看都是为了优质的就业岗位、更高收入以及优渥的社会地位。建立专业知识及职业技能的壁垒,实现对某些专业知识在熟练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垄断能力,这样才可能获得高于学历平均报酬的收益。而一个专业或者行业是个人是个学历就能随便进入随便离开的话,那么往往在就业市场中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往往是也是因为这点,很多就读文史哲社科专业的学生吐槽学习文史哲的就业悲剧。
19.经常有人抨击我说我的文字太现实,不够温柔,打击了高中生或者外行人的兴趣,这就是看问题抓不住重点,兴趣能用来当饭吃吗?文字和观点的含金量不在于是否温柔或者温和,而在于是否有理有据,逻辑是否自洽,思想是否有启发性和成长性。你要记住一个基本常识----骗子最温柔,因为他们对你有所图谋。当一个人对你有所企图,当然会委曲求全逢迎/讨好你,当然这种逢迎只是暂时的,一旦其达到目的必然弃你如敝履。比如,培训机构为了忽悠你报名考证,说考出来可以兼职啥啥啥的,月入几万,你考完后他们会给你推荐之前承诺的兼职吗?太多辅导机构昧着良心赚黑心钱,什么0基础学java、心理学咨询师、亚马逊和虾皮开店(特大坑无货源模式,有人被骗几10万至上百万的的都有)、各类营养师证,说话脸都不红的。现在考证就送什么证书,只有你想不到的,就没有他们机构不敢做的事情。估计很多人是看青春网络剧把脑子都看的笨笨的,里面医生一脸帅气的说话又好听,还逗得女患者心花怒放,不知道以为是医生女朋友在打情骂俏。是个人都能考的证,你感觉可信吗?
20.以上经验来自大数据,欢迎补充以正视听。 错误信息重复次数多了,三人成虎就会误导一大片小白。一个社会,理性的声音很重要,不要做沉默者。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通过影响身边人,身边人影响他们的身边人,如此循环,就会产生磅礴的理性力量,就可以战胜非理性,不要等悲剧发生才冷静,那就晚了!我们都可以作为理性力量发生源,争取让更多人避免接盘。不接受理解能力差(以为我把心理学等同于心理咨询,或者认为心理咨询比不上精神医学,智商真令人捉急!!!)的杠精反驳,也不讨论幸存者偏差,每种观点都有适用范围,只是抛砖引玉罢了(良言不劝该死鬼,慈心不渡自绝人),我也没要求别人认同我的观点。你不同意是你的问题,你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鉴于辅导机构专门忽悠考证骗钱(包括名字是清华大学的所谓考研学长学姐诱导报班买课)的喷子太多(同时,恶意评论或者抬杠的都是这种水平:既无法组织有效的言论,又想逞口舌之利,这在心理学上属于对抗性人格,属于心理疾病,建议及时就医),只有逻辑清晰的文明评论经筛选后才显示。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