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泡菜又上热搜!文化符号的争夺和煽动民族主义的区隔在哪?
一、泡菜也能上热搜?这到底暴露了谁的文化不自信?
前几日,李子柒又带着热搜回到了大众的视野,然而同时带来的是韩国某些人对文化的的傲慢和自大。
早在2017年12月30日,李子柒在Youtube(油管)发布的“温暖一冬的酸甜回味——辣白菜”的简介中,就已经传达了“辣白菜是延边朝鲜族的传统食物”。但英文翻译却使用了“kimchi(??)”而非“Paocai”。
而2021年1月9日的“一生系列最后一个视频——萝卜的一生”中,只出现了不到两分钟的辣白菜视频,这再次引起韩国网民高潮,而不断的流量让这条视频从9号开始视频播放量稳居美食榜单第一,播放量达到300万。
一些韩国网民甚至在视频下方评论了极度不平衡的言论:
“泡菜是我们韩国的传统食物”“中国这么喜欢韩国文化吗?”“掩耳盗铃也有个限度吧”
还有一些韩国网友的角度更清奇,认为从李子柒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她根本没有泡菜冰箱,这足以说明“泡菜根本不是中国的食物”。
当然,中国网友在于韩国网友的冲突中,双方都逐渐开始出现了不理性的声音。韩国网友逐渐倾向用“民主,自由”来回避话题,甚至开始攻击政府和中国文化;而中国网民也开始用“棒子国,宇宙国”等污名词汇来进行攻击。而这些都只是中韩文化冲突的一部分而已。
二、中韩文化冲突与媒介伦理失范
在谣言的成因中,很重要一点就是要看传统的信息通路是否是顺畅。而对于这样的跨文化交流来说,媒介报道内容的真实性在其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韩之间的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在文化根源之争和历史归属问题上。但韩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与意义的争夺并不是从此时开始的。中国媒体与韩国媒体在其中都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来看几个例子。
“端午节”,“印刷术”,“中医”,“汉字”,这些耳熟能详的字眼,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从小到大都在学习或使用的文化,而对于西方世界国家的人来说,则是需要被告知的习得性知识。这些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在韩国媒体或中国媒体的操作下,就变成了对其内在意义和文化符号的争夺。事实上,中国媒体在中韩的文化冲突中并不都发挥了正确的媒介功能。
一些中国媒体散布假新闻:
“《朝鲜日报》报道,孙中山是韩国人”,而《朝鲜日报》根本没有这样的报导。广州《新快报》2007年12月12日报道称:“2006年10月10日的韩国《朝鲜日报》就报导,韩国首尔大学历史教授朴正秀经过10年研究和考证后,认为是朝鲜民族最先发明的汉字。他还建议韩国向联合国申请汉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事实上,首尔大学没有名叫朴正秀的教授,而且韩国国内也没有要求为汉字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举动,《朝鲜日报》更没有相关的报道。
在毫无事实依据的状态下编造的假新闻,不仅没有起到良好的舆论监督功能,反倒推波助澜,掀起了中国网民对韩国的声讨。实际上,韩国和日本虽然文化都起源于中国,但经过多年的发展,的确和中国产生了许多“文化区隔”与“文化壁垒”。
在双方交往的过程中,刨除以国家为主体的正式交流,网民之中的和平交往正成为推动双方和平进步的重要力量。媒介在其中应正视问题根源,以更加客观和引导的方式去做好此类报道,而非蓄意再度挑起双方冲突。
三、文化符号的争夺战与煽动民族主义的一线之隔
“符号”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而文化符号,是指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意义的标示。文化符号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内涵丰富。
文化符号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独特文化的抽象体现,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文化符号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也可以是在当下流行的,或者被创造出的符号。
国外媒介在渲染中国民族主义上升的过程中,是在用按西方语境下的民族国家概念来理解的。中国对“民族主义”概念的解读是一个文明导向的解读。而西方对“民族主义”概念的解读是一个民族导向的解读。西方这种强调“民族”的民族主义明显是威胁中国的领土统一和民族文化的融合。因此,我们在维护文化符号的时候,维护的是全民族的文化,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文化。
文化符号的争夺战与煽动民族主义的一线之隔就在于媒介的报道是否真的抓住了矛盾的关键。对于文化符号的争夺,这是正当的,保护本民族的文化并发挥文化传承功能,是大众媒介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而对于民族主义,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被煽动的民族主义呈现一种扩张的趋势和状态,是一种专断的意识形态,而互联网的发展让传统的民族主义逐渐发展成为网络民族主义,如果媒介内容在此时煽风点火,蓄意制造矛盾,不加以把关于舆论监督引导,这种失控的民族主义则会逐渐发展成为民粹主义,甚至会给自身带来难以承受的灾难。
四、文化符号IP建设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
第十三届北京文博会发布了《面向高质量的发展:2017—2018年度IP评价报告》,首次从国家文化建设的角度评价和思考IP成长与培育,避免商业利益的过度影响。对于文化产业来说,此举有助于为IP建设树立路标,从而构建属于当代中国的文化符号。
当下文化语境中,IP的概念,主要指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或文化形象。无论是商业博弈还是国家间文化软实力的对比,一定程度都包括IP之间的竞争。比如,好莱坞电影就是依靠塑造众多经典IP,吸引了全球数十亿观众。
IP发展,已经成为打造世界级文化符号、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和方法,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李子柒正是中国文化软实力走出去的“文化符号”之一。相同的,中国的文化也正在以IP的形式走出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文化IP建设为抓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打造更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
随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参与到主流文化建设,一大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俱佳的文化产品已经诞生,期待更多的文化IP脱颖而出,更好构筑中国精神、彰显中国价值、呈现中国力量。
参考资料:
1、观察者网微博内容。2、百度百科:「文化符号」。3、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使我们的文化符号充满魅力」4、环球时报:「丹麦教授:民族主义是个西方概念陷阱」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