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门诊:有人当着我的面,严厉批评了我家娃,怎么办?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8-07
手机版

  

  「 亲子门诊 」

  专治亲子关系常见病

  直接后台留言把你的困惑发给我们

  每周坐诊嘉宾为你把脉开方

  - 今日坐诊 -

  马禄

  亲子关系顾问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情感问题专家

  Q 和老人一起带孩子,感觉好累,现在很郁闷,到底怎么办才好?

  马禄 现如今,尤其在夫妻双方都是职场中人的家庭中,让老人们来接送孩子、照顾生活是很多人的不二选择。

  以往,我们总是听到很多比较虚的建议,比如要互相尊重,婆婆将媳妇视为己出,媳妇将婆婆看作妈妈,但这些往往在实操层面总是不太给力。

  我的建议可能看上去有些冰冷,但是却可能的确是一个行之有效,又能避免很多矛盾的方法——说的更透彻一些,就是在最初要住在一起前,就各自设定好两代人的“管辖范围”。

  当然,这之前有一个心理前提,就是要从心里真正地接受这种关系的存在。如果心中一直抗拒,就没有第二步互相理解、制定规则和划清界线的基础了。

  而且,人和人之间其实都需要情感的沟通和流动,如果从内心直接把婆媳放在对抗的位置,情感沟通也更无从谈起。

  我们要从内心接受共生关系建立的基础上,讨论各自在家庭里的分工和管辖的范围,或者叫“划地盘”。

  因为只有双方把各自在大家庭中的责权利都说清楚,才能避免更多的矛盾的产生。

  不要认为这样的建议有些冰冷,事实上,如果基础规则,或者说“地盘”划得好,可以避免日后很多更尴尬的事情发生。

  比如,所有有关吃喝接送的事情,归由老人打理,而孩子的教育问题、穿戴问题(两代人的审美常会在这一条上有分歧)、学习问题等都交由父母管理,双方在各自的领域都不要插嘴和插手。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根据其进行更加具体的分工,但是如果不做这样的准备,稀里糊涂的住在一起往往就会造成关系的一塌糊涂。

  Q 什么叫给孩子“贴标签”?贴标签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马禄 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J是一个漂亮又能干的高级白领,前不久,她怀孕了。我问她,要做妈妈了感觉怎么样?她说很幸福,但以后绝对不会像自己的妈妈那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她回忆道,因为长得漂亮,在幼儿园时,被选入了舞蹈队。但那会年龄小,手脚总是不太协调。不久,老师就让她离开了舞蹈队,并跟她的妈妈沟通了此事。

  后来,每次有人夸赞她长的漂亮,她的妈妈总会说,别看她长的好看,手脚笨着呢,跳舞舞蹈队都不要。

  J回忆这段往事时,她说,妈妈说这话时,是笑着的,好像只是一个玩笑。但是在当时,这话就想一根刺深深地扎进了她的自尊心。

  上了小学、初中后,每一次老师选她进舞蹈队,她从来都是拒绝,因为她认定自己就是一个肢体不协调的女孩。

  J说,她知道妈妈在说这些玩笑话的时候,并不是有意数落自己,给自己贴标签。

  但试问,又有哪个父母是有心的呢?谁都希望我们的孩子有美好的一生,却总在不经意间给这些美好加冰加霜。

  比如,有些爸爸妈妈总是爱说,我们家孩子就是个爱哭鬼,什么事儿都哭,结果孩子就真得成了“爱哭鬼”;

  有些父母爱抱怨,孩子不爱吃菜只爱吃肉,结果孩子就真得挑起了食。

  虽然,一些玩笑话不算标签,但如果家长们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断将对孩子的评价重复强化,就会变成“标签”,以至于会长在孩子心里,影响孩子一辈子。

  尤其是孩子6岁以前,他们没有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更容易按照这样的心理暗示,去寻找自己的定位和归属。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成为哪一类人,就不要给他贴这些负向的标签。

  Q 如果有人当着你的面,严厉批评了你的孩子,你会怎么做?

  马禄 如果有人当面严厉批评我的孩子,我首先会请他立即停止,然后把我的孩子带到安全的、不会继续受到批评的环境里。

  因为我是孩子的监护人,而且我也在现场。如果的确是孩子犯了错,可以直接找监护人来进行沟通,而不是直接向孩子问责。

  之后再向对方以及孩子单独沟通并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

  待向双方了解清楚事实之后,经判断后,如果是孩子的问题,我会让孩子向对方道歉。

  如果不是,我会要求对方向孩子道歉,不管对方是否会做出这样的行为,我一定会这样去要求。

  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行为,一是让孩子明白,他和对方的这个成年人是平等的,妈妈旗帜鲜明的站在他这边,给他最大的支持。这会让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强大的安全感,从之前的创伤中迅速恢复。

  二是让孩子清楚地看到妈妈在这件事情上的解决方式、立场和价值观。

  很多人可能就在家长层面将问题进行了解决,比如对方只向大人表达了歉意,而忽视跟孩子道歉。

  但是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让孩子看到——无论什么身份、什么年龄、什么地位都要为自己错误的行为负责。

  也想义正言辞地对那个大人说,哪怕对方只是一个未成年的小孩子,你也应当认真予以对待,孩子同样需要得到尊重。

  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种下一个学会正确解决问题的种子。

  - 版权声明 -

  文章版权归壹父母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转载请联系壹父母助理

  - 投稿邮箱 -

  love@yifumu.com.cn

上一篇:快速让人生气的8个小妙招(专治低血压)
下一篇:理解他们,才能理解世界丨译著联合书单11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