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崩溃后的治愈,来自于“和解”。
阅读心理学的书籍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尤其是一边读一边反思自身的行为和心理变化,犹如站在上帝视角看着另一个自己。而当我们能够用战略的眼光审视人生时,你会发现当下的困难,所面对的窘境,亦或是迷茫无助,其实都有根源,同样也有解决办法。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本我最近读完的书——英国作家罗伯特·戴博德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这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书籍,全书以蛤蟆先生得了抑郁症后,寻求心理咨询治疗为线索,通过心理咨询师苍鹭和蛤蟆的对话向我们剖析了抑郁行为背后的心理学机制。
这本书通俗易懂,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它看似给我们讲了一个童话故事,其实却道出了我们成年人面对焦虑和抑郁时最真实的感受,书中的角色都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到原型。
在外人面前,蛤蟆是一个热情、时尚又爱冒险的家伙,曾惹出过不少麻烦和笑话。可他现在陷入了抑郁,不能自拔。
直到鼹鼠到蛤蟆庄园找蛤蟆串门聊天,才发现“不对劲”的蛤蟆。
一直以来,鼹鼠虽然体贴善良,却性格胆小,和河鼠待在一起,他常常会觉得自己显得很笨,比如他迷路了,河鼠却总能找到路,鼹鼠羡慕河鼠的精明能干,讨厌河鼠的自以为是和唠叨;同时在和河鼠的对比下,他时常怀疑自己,既想做自己,却潜意识地顺从河鼠,依赖河鼠。
而河鼠,能干、自我、唠叨,总是对别人评头论足,比如当鼹鼠和河鼠说蛤蟆抑郁的事情时,鼹鼠表达自己的意见时,河鼠骂了鼹鼠一句“你这任性又愚蠢的家伙!”,总觉得鼹鼠很难照顾好自己,经常将自己的想法加在别人的头上。当鼹鼠回到自己的家,告知河鼠如今蛤蟆先生的情况,希望和河鼠讨论如何帮助蛤蟆时,河鼠不容置疑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即肯定地认为蛤蟆现在的状态就是抑郁,并决定劝说蛤蟆去看心理咨询师。再一次,鼹鼠感受到了河鼠的强势,他那副不想听任何人倾诉的口吻和总觉得别人很笨的态度,让鼹鼠心里很不是滋味,可鼹鼠又转念一想,也许河鼠是对的,蛤蟆的确需要进行心理咨询治疗,又或许是鼹鼠不习惯反驳,所以也就听从了河鼠的建议。
第二天,河鼠和鼹鼠一起出门,打算到蛤蟆庄园劝说蛤蟆,途中遇到了獾。獾是一名区议会议员,有点虚荣,追求名利头衔,有点自私,极度自我,通常不会认真听别人的倾诉,总是一副我就是最正确的态度,大家长式、挑剔型父母的表现,还有点事后诸葛亮。比如这一次,当河鼠、鼹鼠和獾解释了去蛤蟆庄园的原因时,告知蛤蟆得了抑郁的事实,獾却一副不以为然,说:“我一点儿都不吃惊,”他说,“我们没必要批评自己的朋友,但是(鼹鼠一直在等这个‘但是’)我一早就预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蛤蟆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品质,我就不赘述了,可他骨子里是软弱、不安分的。一直以来,总有朋友给他忠告良言,明确告诉他该做什么。可一旦少了这些朋友在身边,他便由着自己的性子,被愚蠢、病态的念头牵着鼻子走。我这就陪你们一起去跑这趟好心的差事。必须有人不容置疑地告诉他,他得振作起来!”
獾的话语更多的是凸显自己的先见之明和聪明,一副自以为是的样子。
鼹鼠、河鼠和獾到达蛤蟆庄园后,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劝说着蛤蟆。
可是,对于一个深陷抑郁的人来说,外人所谓的“要振作起来”等话语都是无力的。最后在獾命令式的建议下,加上蛤蟆本身不善于拒绝朋友的建议或意见,蛤蟆决定接受心理咨询治疗。
对蛤蟆来说,接受心理咨询治疗,本就不是他的计划,只是不愿意辜负朋友的好意而已。所以,一开始,面对心理咨询师苍鹭,蛤蟆只是静静地等待,一副“我来了,你赶紧开始你的治疗,我倒是想看看你怎样帮助我”的心态。可苍鹭的表现却让他愣住了。苍鹭只是问了一个问题,到底谁给他支付咨询费用。深入地想想,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问的是到底是蛤蟆自己想要咨询,还是朋友让他来,他才进行的咨询,因为咨询的过程是合作的过程,是自愿的过程。而事实上,蛤蟆不常做三思后的决定。
可这一次,他并不能依靠朋友,他需要为自己负责。三思后,蛤蟆认为自己的内心是真心希望摆脱这种抑郁状态的,因此,他和苍鹭约定了下一次的咨询时间。在此后的每一次心理咨询治疗中,咨询师苍鹭全程以倾听和通过问问题引导蛤蟆思考的方式帮助蛤蟆,探究抑郁的根源,以及蛤蟆当前和过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一开始,蛤蟆难以进入那种深度思考,自我认识的状态,和很多人一样,他从未有意识地、认真地看待自己的情绪,日常生活中总是下意识地运用很多行为上的策略,比如外表上的装作活泼开朗、讨论问题时的认同不反驳,成功地逃避了对自我的认识。在苍鹭的引导下,蛤蟆开始了深思!他发现,他如今的行为与过去的经历和表现息息相关。
首先是父母的过分严厉。
父亲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事实上,蛤蟆如今居住的豪华的蛤蟆庄园就是继承了父亲的财产。
蛤蟆记得严苛的父亲,他总觉得自己没能达到父亲的高要求,而且永远也达不到。他记得家里来来往往的成功人士,在蛤蟆眼里,似乎都是各行各业成就非凡的能人。他的祖父创立了家族酿酒企业,父亲在成为一家之长后接管了过来。
蛤蟆的父亲对蛤蟆很严厉,对童年的蛤蟆充满了各种挑剔,因此,蛤蟆总觉得自己虽然各种讨好,却总是没能达到父亲的高要求。
而他的母亲,虽然在蛤蟆很小的时候有过对蛤蟆的关爱,却因为母亲对丈夫唯命是从,特别在意丈夫的评价,总在看脸色,生怕丈夫不满意,所以,她为了避免惹丈夫不快,便遵循父亲严格的育儿观,常常对蛤蟆刻意收起慈母的一面。在蛤蟆的记忆里,母亲拥抱他的次数少得可怜。
蛤蟆的童年是孤独的,他并没有感受到多少爱和快乐,当蛤蟆回想起这段不愉快的经历时,一股愤怒正在积累,虽然强烈,却充满无力。
而蛤蟆的过度顺从和讨好,或许就是蛤蟆变得爱炫耀的原因,同时这也使得他“几乎在我做任何事前,我都会为了安抚父亲而先道歉”。
如今的蛤蟆深陷抑郁其实也与蛤蟆对他人的依赖有关,顺从的行为可能导致有些人学会了把依赖当成生活方式,蛤蟆或许也正是如此,而“成长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并最终打破这样的依赖关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虽然蛤蟆的父母早已离他而去,蛤蟆也继承了他们的财产,可蛤蟆的身边依然充斥着令他自我感觉不好的因素。
比如獾对他的态度。
獾长得又高又壮,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每当獾用严厉的目光看着蛤蟆时,蛤蟆就会想起他的父亲,永远都在批评他的父亲。
特别是獾不善于倾听,总是一副自以为是的样子,在蛤蟆看来,很多时候,虽然獾在某些事情上确确实实帮助了他,可他内心想的是“虽然獾也犯错,可他看上去就是个天生的领袖。可他好像总是想方设法来羞辱我。”
除此之外,和河鼠诉说自己曾经冒险的经历时,河鼠不但没有认真倾听,反而一上来就批评指责:“你没看见你都变成个十足的混蛋了吗?”
面对这些窘境时,蛤蟆并没有反驳,而是通过讨好让大家再次喜欢上他。
很多时候,日常生活中,过去的每一次隐忍,其实只不过是往心里加压,当压力达到极限时,过往所压抑的所有不好的情绪都会爆发,蛤蟆的经历就是如此。
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蛤蟆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
这个过程也是摆脱“儿童自我状态”,认清“父母状态”,进入到“成人自我状态”的过程。
儿童自我状态包括自然型儿童和适应型儿童。
快乐和深情、愤怒和悲伤,所有的这些情感加在一起,就构成了所谓的“自然型儿童”,而这是整个儿童自我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此之外,为了获得父母的关爱或者为了得到某些东西,我们会从经验中学习,学到一种生存策略,并发展出一套行为来应对,这意味着需要根据环境和他人的表现,调整自己的基本行为,这就是适应型儿童。
通过分析儿童时期的行为和内心表现,理解你的童年,其实这也是理解你自己的关键线索。
而当你处在“父母状态”时,基本上你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蛤蟆身边的朋友獾和河鼠就经常处于这种状态中。
只有进入“成人自我状态”,我们才能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相反,我们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并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
在我们的人生中,这三种状态都是必需的,只不过成人自我状态较为特殊且重要,只有经常处于这种状态下,我们才能学习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做自己。
在苍鹭的帮助以及蛤蟆自己的认真思索下,蛤蟆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通过用战略的眼光审视过往和当下,蛤蟆发现从苍鹭这里学到了很多对他极其有用的东西,比如:
把生活比作舞台并不新鲜,可或许他有专属自己的“人生剧本”,一有机会就出演,这个想法让他耳目一新。蛤蟆甚至不安地想到,也许正是他在无意识中一手策划了各种情境,好让自己的剧本时不时上演。
与其说过往的行为是因为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倒不如说蛤蟆内心的主动迎合,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自证预言”,指的是如果人们相信某件事情会发生,那么这件事情最终真的会发生,当我们在内心里把自己摆在一个弱势的地位时,通常我们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来。正如蛤蟆对他人的讨好,也正如鼹鼠对河鼠的依赖。
如果你也有蛤蟆的经历,或者有鼹鼠般的行为,不妨读一读这本书,并深入地思考背后的机制,从宏观的视角看看自己的人生,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生活,毕竟,自己的人生,只能自己负责,外人只是匆匆过客。
生活中的所有困难、窘境,其实都只不过是一种体验,而所有的体验最终都会成为过去时。
正如《人间失格》这本书中所讲“在所谓的人间摸爬滚打至今,我唯一愿意视为真理的,就只有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的。”
如果喜欢,双击屏幕让更多的人看到它
本文推荐书单《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罗伯特·戴博德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