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8-07
手机版

  广东白云学院2020级应用心理学 叫我鲲鲲

  发展心理学

  第1部分发展心理学导论

  一、发展心理学简介

  发展心理学:旨在识别和解释个体跨时间的连续性和所发生的变化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

  ②发展的原因有两个重要的过程(成熟和学习)

  成熟:指个体按照物种特有的生物遗传性及个体独特的遗传基因中预先设定的生物程序的发展。

  学习:由经验或练习导致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的相对持久的变化。通过学习我们的感情,思想和行为产生了相对持久的变化。

  ③发展学家追寻的目标是描述、解释和优化发展

  充分的描述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事实,此后还要去解释他们所观察到的这些变化来帮助人们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以达到优化发展的目的。

  ④变化的典型方式(或常态发展)和个体差异

  常态发展:刻画了一个种系的大多数或所有成员发展变化的特点,是发展的典型方式。

  特殊发展:个体在发展的速度、程度和方向上的差异。

  ★人的发展时间表

  生命的时期

  大致年龄范围

  产前期

  从怀孕到出生

  婴儿期

  从出生到18个月

  学步儿期

  18个月至三岁

  学前期(童年早期)

  3~5岁

  童年中期

  5~12岁左右(直至青春期的开始)

  青少年期

  12岁左右到20岁

  青年期

  20~40岁

  中年期

  40~65岁

  老年期

  65岁以后

  2、研究策略:基本方法和设计。

  ①科学方法:追求知识时的一种态度或价值观,要求调查者必须客观,必须用数据来证明他们所创建的理论的优点。

  理论:用来组织描述和解释现有观察结果的一系列概念和命题

  假设:对经验的某些方面进行的理论预测

  ②信度:测量工具在不同时间和不同观察者间得出一致性结果的程度

  效度:测量工具能否精确反映研究者想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结构化访谈(结构化问卷):对所有被试按同样的内容与顺序进行提问,使得不同被试的反应具有可比性的一种技术

  临床法:研究者根据被试对上一个问题的反映相应地提出下一个问题的谈论方法。

  ③自然观察法:研究者通过观察人们在自然生活环境(如家、学校或操场)中的日常活动来检验自己的假设的一种方法。

  观察者效应:由于观察者在场,使得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与平时不一样。

  结构化观察:在实验室中,研究者从被试身上引发出自己感兴趣的行为,并且观察被试的反应的一种观察方法。

  ④个案研究:研究者广泛收集个体生活中的各种信息,通过分析个体生活中的历史事件来检验发展假设的一种研究方法。

  人种志研究法:研究者与某个文化或亚文化群体的成员住在一起,对之进行广泛的观察和记录,以便了解及独特的价值观、传统和社会化过程

  心理生理学方法:测量儿童生理过程与其身体、认知、社会化或情绪等行为或发展之间关系。

  3、形态关系相关设计,实验设计和跨文化设计

  ①7种常用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②相关设计:用来表明变量之间相关强度的一种研究设计,尽管这些变量是系统相关的,但是不一定有因果联系。

  相关系数:是一种数值指标取值范围在-1~+1之间显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强度与方向。

  ③实验设计:研究者在被试所处的环境中引发一些变化,然后测量这些变化对被试的行为表现有何影响

  ④跨文化设计在不同的文化或者文化背景中,比较人们的行为或发展。

  4、 研究策略与其发展研究。

  ①同辈:年龄相当并且生长于相似的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中的一群人。

  同辈效应:群体中一些年龄差异是由这个群体成长时的文化或历史差异造成的,而不是真的由发展带来的变化。

  纵向设计:在几个月或几年内对同一群体被试进行反复研究的设计

  横断设计:在同一时间点上对不同年龄群体的被试进行研究的设计。

  选择性的损耗:研究过程中被试的非随机流失、会导致出现非代替性样本

  非代表性样本:与所属大群体,在重要方面有差异的子群体

  跨代问题:在一个较长时间里环境所起的变化,限制了纵向设计对那些一代儿童得出的结论,因此当研究进行时,他们也在成长。

  序列设计:在几个月或几年内对不同年龄群的被试进行反复研究的一种设计

  微观发生设计:发展变化发生时,对儿童进行短时间的密集观察,以探查变化出现的原因或过程

  练习效应:反复测试导致被试的自然反应有了变化。与正常结果有相差。

  5、发展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①知情同意:研究者应该用被试能理解的语言向其解释研究的所有方面,被试依此决定是否要参加研究。

  收益风险比:比较研究在增进知识和优化生活条件方面的益处,与他给被试带来的不便与伤害的比率

  保密:研究者应该对被试的身份和所提供的数据进行保密

  免受伤害:被试有权避免受到身心伤害

  6、人类发展研究中的主题

  ①天性与教养问题:发展理论家关于先天素质和环境因素,在决定人的发展中哪个更重要的理论

  主动与被动问题:发展理论家关于儿童是自身发展的积极参与者还是环境影响的被动理论者的争论

  ②连续性与非连续性问题:发展理论家关于个体发展变化是连续的量变过程,还是不连续的质变过程的争论。

  第二部分、发展的生理学基础

  第2章、遗传对发展的影响

  1、 ①遗传的原理:受孕受精的时候,精子进入卵子形成的受精卵,一个正常的人类受精卵包含46条染色体,从父母双方各得23条。

  减数分裂:专门的生殖细胞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产生精子和卵子。

  有丝分裂:受精卵的发展通过有丝分裂发生,复制它的染色体,然后分裂成两个遗传上完全相同的子细胞的过程。

  ②遗传的独特性(随机分配,独立分配和部分交换过程)

  一对染色体减数分裂后,会随机进入每个细胞。依据独立分配原则,每对染色体的分离是独立于其他所有的染色体对的。

  独特性又是相对的,例如兄弟姐妹之间多少有些相似。

  ③同卵双胞胎出现的概率为1/250,异卵双胞胎出现的概率为1/125。

  常染色体:男性和女性同样具有22对人类染色体。

  性别:由第23对染色体决定。男性XY 女性XX。X染色体Y染色体

  ④遗传疾病:M:镰状细胞性贫血、性连锁特征。

  2、遗传疾病

  ①性染色体异常:涉及第23对染色体-性染色体。

  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由一个有缺陷的基因引起的X染色体异常,并且与轻度到重度的智力低下联系在一起,当这个有缺陷的基因是由母亲遗传给孩子时,尤其如此。

  常染色体异常:造成更严重的遗传异常。即男女性相似的22对染色体,染色体会出现太多或太少。(典型有唐氏综合症及21-三体综合症,即儿童遗传了一个额外的21号染色体的全部或部分)前额扁宽、四肢粗短、鼻梁扁平

  ②基因异常可能是由突变形成的(突变一个或多个基因里的化学结构或排序的变化会产生新的表现型)

  ③遗传疾病的检查

  羊膜穿刺术:从孕妇子宫里抽取羊水检测染色体异常和其他疾病的缺陷(11~14周之后检查结果需两周之后才出来,时间长)

  绒毛膜绒毛取样:用于进行胎儿检查的胎儿细胞是从绒毛膜抽取的。

  超声波:用声波扫描胎儿肢体来全面检查身体异常,普遍而安全。

  基因咨询 遗传疾病的治疗

  ④遗传对行为的影响

  血缘关系:两个个体有共同基因的程度。

  双生子:设计通过比较血缘关系不同的双生子,以确认某种属性的遗传力。

  领养设计:将被领养者分别与他们有关系的亲属以及有领养关系的亲属作比较,来估计某一属性或多个属性的遗传力。

  一致性比率:假如一对双生子中的一个人具有某种特定的属性,那么另一个人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比率。

  ⑤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理论。

  导向原则:认为基因限制了某些发展的结果,环境难以改变这些结果。

  反应范围理论:认为遗传预设发展潜能和环境影响范围,个体在范围内变化

  ⑥基因型-环境相关

  被动的基因型-环境相关:亲生父母提供给孩子的养育环境受父母自己的基因影响(生命早期为主导)

  唤起的基因型-环境相关:影响他人对我们的行为反应,并因此影响了发展所处的社会环境。(贯穿一生)

  主动的基因型-环境相关:影响我们偏爱和寻求童年晚期和青少年期才发挥作用

  第3章、产前期发展和出生P127

  1、从怀孕到出生

  ①产前发育:从受孕到出生前的发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受精卵期到完全固着在子宫壁上、胚胎期3~8周、胎儿期9周到胎儿出生)p93页

  ★产前发育简表

  2、产前发育的潜在问题

  ①致畸因子:能对发育中的有机体造成伤害的外在因素,如疾病、药物

  个体差异法则:并不是所有胎儿胚胎都同样受到致畸因子的影响

  自畸作用会因基因型的不同而不同:同一种缺陷可能是由不同的致畸因子导致;同一致畸因子可能导致不同种类的缺陷

  剂量法则:接触致畸因子时间越长,剂量越大,损害越严重。

  父母亲接触到某些致畸因子都会影响胚胎和胎儿。

  ②孕妇营养不良,属于严重压力之下,年龄在35岁以上。(补充叶酸有助于防御脊椎裂和其他出生缺陷)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可以由母亲传染给胎儿。(梅毒、钩形虫病,生殖器疱疹)胎儿酒精综合症常见于怀孕时酗酒的母亲所生儿。

  ③可能影响胚胎胎儿或新生儿的各种常见疾病。

  性传染疾病:艾滋病,生殖器疱疹,梅毒

  其他疾病或情况:水痘,糖尿病,流感,疟疾,风疹钩形,虫病,泌尿感染

  ④降低先天缺陷的可能性,p113

  ⑤影响受孕因素:生理的健康受孕的时间、夫妻的年龄、夫妻精神状态等等

  ⑥成功受孕的基本条件。p91

  第4章 婴儿期P166

  1、婴儿期的生理发展

  ①发展的原则。

  头尾原则:从上到下发展,从头到脚依次发展(对精细运动技能的发展,包括“够物”和“抓握”)

  远近原则:由内向外发展,身体成长和动作发展,从躯体中间向外为依次发展(在子宫中,头和躯干先与手腿发展,再到手指脚趾)

  大小原则:从大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

  2、婴儿期感知觉发展。

  ①关于先天论和后天论的争论。

  ②研究婴儿感知觉的方法

  视觉偏好法:同时给婴儿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对哪一个更感兴趣。

  习惯化方法:习惯化,给婴儿反复呈现同一个刺激,直到婴儿对刺激物不再注意。去习惯化,变换新的刺激物呈现给婴儿,重新引起婴儿注意。

  诱发电位法:由于个体觉察到某种刺激而引发的脑电活动变化。

  高振幅吮吸法:让婴儿吮吸一个里面嵌有电路的特殊奶嘴研究分析婴儿的吮吸动作,研究他们对感知环境的反应。

  ③婴儿的感觉能力

  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觉性:是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用感觉阈限大小来测量。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最小的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④感受性的变化

  感觉适应: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对比:同一分析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第7章 认知发展:信息加工的观点

  一、多重储存模型

  1、①人类信息加工系统示意图

  ★重要点:执行控制系统(计划和运行信息加工过程)

  调控注意

  选择适当的方法和问题解决策略

  监控尝试性回答和解决方法的质量

  ②元认知:个体关于认知及认知活动的调节的知识

  2、 多重储存模型的发展

  ①“硬件”上的发展变化:信息加工能力(短时记忆的发展、加工速度的变化)

  寄儿童可以同时容纳多少信息量以及加工信息的速度可以达到多快

  “软件”的发展变化:策略和关于思维的知识

  策略: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而有意采取的心理操作活动

  ②分析认知发展的几个方面:注意、记忆、问题解决、数字能力

  ★多重策略和可变策略的使用:数数策略、最小策略、记忆提取

  ③模糊痕迹理论:记忆内容的表征(或记忆痕迹)是一个连续体,是从逐字逐句地完全表征到模糊的只保留重要内容的要点表层,后者不包括精细的细节。

  注意广度:将注意力保持在特定刺激或活动上的能力

  选择性注意:将注意力保持在与任务无关的信息上而忽视无关或干扰信息的能力。

  ★ ADHD多动症:不经思考,脱口而出,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完成任务、多动不安,不断扭动身体到处走动,男生多于女生。

  ④记忆的发展保持与提取信息:

  复述:人们保存新信息时所使用的一个简单和有效的策略。

  如果不能将储存的信息提取出来,将信息存入长时记忆中就是徒劳无益的。这将导致他们在自由回忆和线索回忆中出现差异。

  ★自由回忆:一种没有具体线索或提示参考的回忆方式。

  线索回忆:一种有线索提示的回忆方式,这种线索是与事件发生的环境相联系的

  第八章 智力

  一、什么是智力

  ①智力是使个体彼此不同的一个或一系列特质。

  ★斯皮尔麦:二元因素理论

  g因素(一般能力):一般心理能力

  s因素:个体在特殊测验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晶体智力:是指个体解决新颖、抽象问题时表现出来的能力,它不与教育和相关文化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和衰退)

  流体智力:指解决那些需要依靠在教育和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处理问题的能力。P299

  测量智力的量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韦氏量表。

  ②正态分布:用来描述某一特征变量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呈对称的钟形曲线分布大部分的人的分数都落在平均分附近,相当少的一部分人分布在两端。

  ★智力正态分布

  第九章 语言和沟通技能的发展。

  一、语言的5个成分(语言、词/语法、语义、句法、语用)

  ①语言:在语言中使用的最基本的声音单位或音素

  词法:说明的是语音怎么构成单词

  语义:探讨是单词或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句法:怎么把单词组成有意义的短语和句子。

  语用:如何用语言进行有效沟通的知识

  二、语言发展理论(学习观、先天观、交互作用)

  ①学习论(或经验论)观点:模仿和强化。

  ②先天论观点:天生注定

  ③交互作用观点:这种理论认为生理因素和环境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决定语言的发展的进程。

  ★前语言期:在习得语言之前

  单词句期:一次一个单词(扩大词汇量,赋予单词以意义)

  电报句期:从单词句到简单句(由实义词组成,省略了语言中意义不大的部分如冠词、介词、代词、助词)简洁 精简

  学前期的语言学习

  第10章,情绪发展、气质和依恋。

  一、情绪发展。

  ①情绪的出现顺序

  出生时婴儿会表现出好奇,痛苦,厌恶和满足

  两个月大时,开始展露社会性微笑。

  2~7个月大时会出现基本情绪:是愤怒、悲伤、快乐、惊讶、恐惧

  快两岁时婴儿开始出现复杂情绪:尴尬、害羞、内疚、嫉妒、骄傲

  ②气质与发展

  气质:个体对环境事件的情感和行为反应模式的特征,包括活动水平,易怒性,恐惧性和社交性方面。

  三类气质类型儿童:容易型,困难型,慢热型。

  ③印刻:某些物种的幼体对移动物体(一般是母亲)的尾随和依恋,是一种天生的或本能的倾向

  丘比特娃娃效应:对可爱者有更多关注。

  分离焦虑:婴幼儿在同依恋对象分离时表现出来的恐惧和戒备反应,一般在6~8个月会出现。

  陌生人焦虑:婴幼儿在陌生人接近时表现出的恐惧和戒备反应。

  ④依恋划分为以下4个类型

  安全型依恋:母亲一般具有敏感、积极的态度,同步互动,支持与指导等特点。

  抗拒型依恋:易怒,缺乏反应不一致。

  回避型依恋:自我中心过度刺激。

  组织混乱型依恋或方向混乱型依恋:忽视、虐待。

  第12章性别差异与性别角色的发展。

  ①性别多样性:导致个体角色混乱

  稳定性: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反应

  性别角色标准:是被社会成员认可的,更是与某一性别的价值观动机和行为方式等。

  ②男女两性真实存在的心理差异。

  语言能力:女孩获得语言发展,言语技能的年龄较男孩早。

  视觉或空间能力

  数学能力。

  攻击性。

  活动水平。

  ★刻板印象是人们对某一类事物或人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和笼统的看法。

  性别认同:个体意识到自己的性别以及该性别所具有的含义。

上一篇:成年人的世界你不懂说说
下一篇:原创英国知名「打假者」都相信了的灵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