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读书会睡着了?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8-08
手机版

  假使充足的睡眠算是一种幸福的话,文人们艳羡文盲的无知无识就算不得矫情。至少文盲一生三分之一的时光已经幸福。

  婴儿天真可爱,在摇篮里四肢舒展便沉沉得睡着了。

  成年人大抵心中有事,失眠乃是常情,是以二千年前的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说白了,就是半夜睡不着了。

  临睡前。生而为人,各有各的烦恼,象阿瞒那般“唯有杜康”,只怕会养成打老婆的习惯;

  北宋诗人苏舜钦提倡“汉书下酒。”,你可千万别以为他真的是称赏《汉书》之文笔,他这是嫌弃《汉书》催眠功效太差,不得不佐之以酒。

  现代人啊,镇静剂、安眠药见效甚速,然,是药三分毒,真想夜夜安稳健康的入睡,除了读书,真没别的招。

  人一失眠的时候,百般不是,富人着恼褥席太软,穷人嫌恶床板太硬,只好在床前枕下放置几本书。

  圣如荀卿也说:“吾尝卧思终日,不如须臾之所学。”可见他老人家睡不着觉的时候,照样大开夜车,捧书狂K。

  读书本就为了催眠,今人颠倒以使读者入睡时间的缓速来衡量书籍的好坏。荃不察作者的一片苦心,混淆了是非功罪,兀自得意自鸣。

  有甚者于书中发现了一个错别字,披衣而起,向出版社飞檄传恨,一副挑灯看剑的做派,兴头上自然先失了眠,活该!

  圣如孔子早就告诉我们治疗失眠的秘方了,那就是“闻过则喜”。

  看到错别字,你就应该高兴。

  为什么应该高兴啊!

  第一:找出书中的错别字越多,证明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好处。

  第二,看出书的不好,正显见我们境界的高深,头脑的聪明,顺理成章的我们会在怜悯作者愚昧的同时而由衷痛苦的怀恨在心——要是我著述的话。哼!

  这时候名人名言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比如“雕虫小技,壮夫不为”的划分界限法。又比如“一为文人,便无足观”的警钟长鸣法。

  于是,心安理得继续我们的批评家生涯,毕竟“与人斗,其乐无穷。”

  反之,你读书挑错成瘾,一旦有了寻章摘句、咬文嚼字的心,那我只能佩服这样的“真的猛士”了,这样的读书人既然是恩将仇报,也就自讨苦吃,活该失眠。

  有位英人说过,书籍引领人类的灵魂上升。功用相比拟的惟有大麻。

  天知道他并没有说错,读书既为了催眠,读越多的书使我们的入睡时间越缓,越难以入睡我们越要看更多的书,十足了瘾君子的症状。

  所以在这里我的建议和忠告:读书如赌博,小读可怡情,大读必伤身。

  如果你已经到了很难戒断的地步,那么尽量少读,或者试试行为疗法,比如看书的时候吃平常不爱吃的水果,比如和丑陋女子作爱时看最钟爱的书,当然这个操作技巧性太高。

  又记得歌德曾言:“永恒的女性,引导人类上升。”

  然则书犹女人,现在大多数人懒得读书,这种趋势终使一夫一妻制成为可能,然而这进步就是人类文明之终点吗?

  英人本杰明、迪斯累里在《青年公爵》一书明言:

  “每天对同一个人保持和蔼友善,足以摧毁一个人的神经。”

  即便我们因应变化的以结婚为主体,辅以离婚、同居、试婚、婚外恋等手段,无异亡羊补牢,并不能减少悲剧的发生。

  换言之,一辈子只读一本书的人正如一辈子只爱一个女人的男人,在拥有了痛苦同时,也证明了自己的愚蠢。

  如果你很少看书,那么最好就此束书不观,毕竟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如果你是文盲,恭喜,恭喜,你们更要懂得幸福的来之不易,⑥不要受那些“智本家”的引诱。

  在此我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还是提出警告:

  一读书成千古恨,为了你的家庭和本着对社会尽责的良知,千万不要参加扫盲班。

  书籍的作用从来是与时趋进的,有所演变。

  法国哲学家萨特的大作《存在与虚无》在二战后突然走俏,一版再版,兀自供不应求,着实把著者吓了一跳。

  原来战后法国物资极度匮乏,市易中短斤少两情事自是不免。

  不知是那个精明的主妇凑巧发见这本书的重量正合一磅,于是深受小贩之害的主妇们自然在上街前人手一册,存在主义遂为二十世纪一大显学,岂侥幸得哉。

  所以说书籍不唯可覆酒瓿,亦可度量衡——不是不堪为器用。

  这些也只算是书籍发光的余热。时至今日,因特网普及,资讯发达,藏书者日众,何以故?

  一言以弊之:“没有任何家具像书籍那样的令人陶醉。”(《霍兰德夫人回忆录》(英)西德尼、史密斯)

  在社会升平之际,穷人会对富人指着书柜曰:“文能穷人,一致于斯。”

  富人会对穷人指着书柜曰:“我岂欲富哉,斯富自致也。”

  以此观之,书籍于阶级调和之功莫大焉。

  是以,每次大革命热烈的来临,也就是焚书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始——革命本来就是一场均贫富的游戏,贫富已均,书籍自也该投身于光明里,有了潇洒的退场仪式。

  古代,著作者没有稿酬,自也没有什么乌七八糟的版权法,著作条例、知识产权。

  创作目的当然无比单纯,只是为了哄读者乖乖得上床睡觉,以汉语而论,文言文中“之乎者也”用的特凶狠,嘘嘘有声。声声无非催眠声。

  现代人一拿起古文,不管中文拉丁文,上下眼皮立刻保不齐的马上打架。道理就在这里。

  由此,德国人利希滕伯格在《格言集》最是一语中的:

  “世上再没有比书籍更奇特的产品,印刷它的是不理解它的人们,销售它的是不理解它的人们,装订、批评、阅读它的是不理解它的人们,如今甚至写书的也是不理解它的人。”,

  殊途而同归,其致一也,是以现代学人钱钟书就说:“东海西海,心海攸同。”

  概括而言,古书在催眠的总体功效上比较成功,其因有二:

  一是创作队伍比较纯洁,

  二是外部的创作环境宽松。

  降自晚近,著者数典忘祖,为稻梁谋计,结党倡言,互为鼓吹,巧立名目以蛊惑人心,兹举其大要者:

  一则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使知识累积成为可能。这话对吗?未必。

  其实早在古希腊就有位哲人深入探讨过这个问题:

  我们拥有的知识有如圆之于直径,直径越长,周边越广,接触的未知领域就越大。

  “知识越多越反动”固然有待商榷,但是“知识越多越无知。”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我国的庄子也说:“大家生命有限,知识却是无限,以有限的生命耗费在探索知识的无限上,你就是笨蛋。”(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学无止境,追求知识本来就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所以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二则曰:"书籍可以养性情"。

  可是真要这结果靠谱了,读红楼的好男儿沾了脂粉气,读幼安词的巾帼们成了女权主义者。

  长此以往,男非男,女非女,呜呼,生而不幸,试看今日之域中,竟为变性者之天下......

  养性竟为变性,吾不忍言.

  三则曰:"书中自有颜如玉."

  卖书的为了推销书,公然卖弄色相,为黄色小说之肇始,纳垢之渊数,怂恿年少方刚、血气未定之辈辗转于寝席。

  有甚者偷于贾府,乱于桑田。金瓶梅置于枕间,春宫图厕于帐下,意淫之不及,继之以**,呜呼!吾不忍言。

  我是不忍心看着读者要是被以上这三条洗的自己脑子都没有了。这才出来说话。

  余生也晚,“兄弟我不懂七八国英文。”于文略识之无,可是还是不得不站出来说话,读者们也应宜迷途而知返,千万不要一个书呆子倒下去,千万个书呆子站起来。

  最后,只望这篇文章发表之日,也能灾梨祸枣,且收害人害己之效——自己睡眠不足再心灵煎熬自己,是愚人而有愚行。

  所以在这里,我老实不客气的希望各位在临睡前好好的看着我的文章,好好的想一想,最好是全体睁眼默哀三分钟,满怀沉痛的数羊,以报作者之失眠。

上一篇:浙江省乐清市“春泥计划”活动点亮未成年人缤纷夏日
下一篇:生旦净丑是什么意思,生旦净丑是什么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