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小说的成人化趋势(上篇)
这两天看大家都在刷年终总结或者新年展望,其实我提前三天就写好了:
你写漫评的初衷是什么?又是什么让你坚持下来的?
本来我打算抢个2018年的一血,没想到半路被人截胡了。还记得自己2016年就抢了轻吧的第一个帖子,《落第》的书评。今年只能怪自己准备工作不到位了。闲话不多说,以下开车(划掉)正文。
轻小说是主要面向中学生的商业出版物——几十年前刚有“轻小说”的概念时,当然是这样定位的。但,现在已经2018年了,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那么在这几十年里,轻小说的年龄层面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也许当年还是中学生的读者,后来长大了,而并没有规定说中学毕业了就必须跟当年的爱好一刀两断;
——也许年轻的作者成熟了之后,文风和思路发生了变化;
——也许业界的宣发,使得其他年龄段的人产生了一些兴趣;
——也许偶然有人按轻小说的风格写了个偏向成年的作品,突然火了。
如此这般。以上几种情况都正在发生,不好说哪一种是主导因素。不过这不重要,反正没有什么东西是十年不变的。如果有,那一定是因为变了好几次之后负负得正了。
考虑日本轻小说与中国读者之间的联系,那么还得在中国读者的年龄层面上加一个修正因素。日轻里面所描述的中学校园,比起中国的高中,更接近中国的大学。毕竟咱们的高中基本就是考试升学,哪有什么社团什么校庆;没机会也不需要考虑将来的出路,主要就是高考;搞对象受到严格限制,恐怕不太容易像故事里那样白来白去。相比之下,在大学里,复盘轻小说剧情还是简单不少的。所以我大胆推测,中国的轻小说读者群体比日本的年龄要偏大。无数据支持,仅靠YY结合随机访谈。
中学生的主要活动自然是学习,而长大成年之后就有别的事得干了。这就引出了今天的话题:工作。在讨论“工作”时,本文主要使用的锚点是这三部作品:黄漫(埃罗芒阿老师),SE(奋斗吧!系统工程师),果妹(如果有妹妹就好了)。此三部作品的水平和名气都不错,而且恰好都是在近年迎来高潮的,拿来当代表应该没问题。请记住这个顺序,这是按三部作品“成人化”的程度由低到高排列的。以下,我试着一层一层地揭示轻小说从校园到职场的蜕变过程。
最显而易见的废话,自然是轻小说开始写“工作”了。从实践来看,最好写也最容易被接受的工作,自然是写轻小说的工作,即所谓业界题材。业界题材在校园与职场之间骑墙,既可以利用校园,又可以摒弃校园,从全局角度看,或可作为从校园到职场的中转站。像是业界题材的先驱者《桃音汐音的轻小说日记》,就是在试图结合学校生活与写作生涯;同时代的《偶像总爱被吐槽》,则是试图让故事从学校平滑过渡到职场。
偶吐就个体而言非常成功,但在传承上几乎绝后。原因倒不在自己身上,问题主要出在作品之外:恋爱正剧在轻小说里逐渐式微,校园无缝衔接职场对作者和读者的要求都太高。“恋爱正剧”和“校园衔接职场”在轻小说里都是高危操作。作者那边,只要能发挥九十分的水平,就可以写出一百分的作品;但发挥八十分的水平,就只能得到六十分的作品;连八十分都到不了的话,简直是自取其辱。而读者这边,此类作品太慢热,必须得像偶吐那样第一卷就制造大爆点才能带来一点追书的动力,而偶吐仅靠对话就能爆点的硬功夫已经直逼碧阳了,有几个写手敢保证自己的幽默感能追上葵关南呢。
桃轻的双腰斩自然可以说是商业大失败了,但桃轻启发了包括黄漫在内的一系列作品,可谓是化作春泥更护花。既然凭偶吐式硬功夫的正攻法很麻烦很累,那还是应该考虑桃轻式的奇技淫巧,用校园题材的思路去套职场,从而淡化职场题材的职场味。桃轻错不在行文思路,当年尝试业界题材的作品里基本只有桃轻一个摸对了门的,其余什么《掐脖子》《闲狼》《快乐写作法》之类的全都搞错了打开方式。遗憾的是朝野始在这当口跟责编的关系出了一些差错,导致作品原地爆炸。不过现在看来,原地爆炸从另一个角度成全了桃音,也成全了业界题材,短短的四卷里就为我们上演了一出“零基础创作轻小说:从开篇到腰斩”的全套流程,这下没人敢理直气壮地指责业界题材都是自嗨了。
黄漫笔下的工作与桃轻相似,都很缺乏工作感,读起来不太像正经的工作,反倒更接近社团活动。桃轻是稀里糊涂的就团灭了,黄漫则是稀里糊涂地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对比黄漫和正经搞社团活动的路学,恐怕不领工资不太挣钱的安艺还比较认真一些。究其原因,黄漫的剧情还是太缺乏张力了,和泉一家的事业过于顺利。正宗作为半个社会人,在工作上遇到的麻烦比作为学生的安艺少得多,这么一对比就体现出伤害了,安艺伦也泪流满面。由此看来,黄漫在“工作”要素上,只能算是初级阶段:不会遇到实质性困难。
到了SE——这么说其实不准确因为SE相当早——终于有一部正经讲工作的大作了。SE看起来正经是因为SE的职场跟二次元无关,而是一个颇为三次元的岗位。读过SE的成年人,总会被其情节所感染,可能是前十卷,也可能是第一卷,“尼玛这么坑爹的领导/同事/甲方我也遇到过”。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几乎都不是由于男主的错误直接导致的,但男主却必须想办法处理危机,可以说是非常社会了。只不过继续读下去就会发现,虽然单卷质量普遍过硬,但卷与卷之间的同质化比较严重。每次都走相似的流程把问题解决掉,总有一卷会迎来审美疲劳的。我大约是在第7卷左右开始审美疲劳,尼玛男主的运气也太好了吧,不管多麻烦的问题都能在关键时刻得到贵人相助,这个贵人要么是立华,要么是另一个空降的妹子。发现工作梗已经无法带来什么新的刺激之后,支撑我读这本书的主要动力又变回了日常题材的核心——人际关系网。巧的是,去年年底我读了第12卷,都到12卷了这书还真的能绕回到高中去。所以说,SE在“工作”要素上,可以算是中级阶段:会遇到实质性困难,但困难是默认会被解决的。
而果妹——幸好这是平坂读的作品——则充满了魔性。果妹的核心人物都是实打实的成年人了,全职的作家,画师,编辑等。虽然有一位女大学生白川京,但故事的主要时间轴恰好是她找工作的时期,为其他人补上了工作生涯的一块拼图。遍历果妹在工作方面的大事记,跟黄漫颇为神似,这也是两部作品常常被强迫同台竞技的关键原因。仅以结果论,黄漫果妹每一步的结果都没啥区别,漫画化说上也就上了,动画化说上也就上了;但中间的过程,以及由此想要传达的思想可以说是截然不同。果妹里的每一步都走的颇为艰险,而且没有哪一步是彻底把问题摆平了的,或多或少地需要主角的退让,让一分也好三分也好九分也好。比如说黄漫的动画化,花团锦簇载歌载舞;果妹的动画化则是莫名其妙地被扣了一个压根不是为伊月准备的班子,又被一份压根不适合自己作品的方案糊到了脸上。虽然伊月即兴表演了一段诸葛亮骂死王朗,让班子知道了自己的愤怒,但爽完之后还是得跟这帮人共事。除此之外,果妹里有大量似有似无的路人,或者一闪而过,或者只是被他人所提及。他们都是曾经从事过相关工作的人,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而告别了轻小说这个职场。作者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伊月他们、提醒读者:不是因为主角有多厉害,才能踏着无数败者才走到今天的地位;而是因为海量炮灰里总会有几个幸运儿,我平坂读选了这几个目前还没有挂的幸运儿当主角。果妹在“工作”要素上,达到了高级阶段:会遇到实质性困难,而且不保证困难能被解决。
在“工作”这条脉络上,剧情与人物的变化只是表面,而更为本质的部分,则是作品节奏感的调整。题材从学生到社会人,如果节奏感没有一点变化,那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很难称之为真正的成人化。想到节奏感的问题是因为我自己。现在的我正好处在一个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过渡期,骑在墙上看两边,这也是我写下本文的主要原因。
学生时代的节奏,一般靠明确的任务进行定位。最常见的定位任务就是考试,“考完就解放了”是个颇为普遍的心态。在这种心态的指引下,校园日常类作品的节奏一般是缓慢地由松到紧(应考),迎来高潮(考试)后再陡然放松(考完解放)。耐人寻味的是,非校园、非日常类作品大多也是如此。三次元里把这种节奏感发挥到极致的事件,就是高考了。读者在阅读一部还不错的作品时,若能跟着作者的节奏走,那就是享受上弦的过程,以及对弦松开的那一刻的期待。非主线剧情的短篇集,相当于假期,所以每隔五六卷插进去的那一卷短篇集会显著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不用很麻烦很累就能刷观感。当然短篇集太频繁肯定不行,只放假不上学的话,就体现不出放假的价值了。请注意所谓的麻烦不一定是事业上的,情感上出麻烦也是麻烦。
黄漫请自行对号入座。黄漫的节奏感是典型的一波平,一波起,放在校园日常题材里算是超级四平八稳的选择。读黄漫的时候没感觉到什么特别的异样感吧?那就对了,但伏见司做得不算好。前文已经提到,黄漫这个整体氛围就是默认不会出事的,所以每一卷要么就是真的没出事,妹妹好感度+X,要么就是不小心出事了,用近一卷的篇幅去处理这件事。不管哪种操作,一定会让读者在同一时间内最多面对一个困扰,还能不带任何压力地面对后记,生怕读者紧张起来。我们都清楚黄漫是为了什么而诞生的,所以不会苛责伏见司;但要是把黄漫拖出来重点审视所谓“工作”,就会发现那工作只不过是学生的游戏。
插播一条樱花庄,樱花庄的故事发生在学生找工作的阶段,其节奏感很有代表性。虽然也像黄漫等大多数作品那样,一卷只处理一件事,但每到卷末,总要把下一卷遇到的麻烦提前讲出来,不允许读者放松,所谓“一波刚平,一波即起”。这种处理方法相当于剥夺假期,对于篇幅不紧张的轻小说而言,其实不是很好用,毕竟不需要假期的学霸属于少数。另一个搞这种操作的三坪房……剧情又水又长,还采用紧张版的节奏感,怕不是失了智。
更加成人化的SE,在节奏感上虽然没有质变,但量变还是颇为显著的。具体表现就是基本没时间做日常,喝茶聊天什么的不存在的,就算存在那也是工作的必备环节。同样是上弦,弦松下来之后主角和读者几乎没有普通日常作的那种如释重负感,而是要马不停蹄地奔向下一个任务,或许这就是社畜吧。SE当年能成为一股清流,可能就有引发共鸣的缘故。
想必你已经猜出来我要如何形容果妹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也许是因为驾驭长篇幅的能力不足,平坂读写什么小说都能把一卷打成四五段,这对于友少而言可以算扣分点。果妹这个群像剧,本来就需要很多人的视点,平坂读的这个缺点在果妹里也就不再是缺点了。主角群体遇到的麻烦,烈度不如樱坂工兵那么大,但持久性则大得多。对读者来说,麻烦还是接力的,每当伊月要消停了的时候,春斗就会出点事,要么就是螃蟹公或者谁谁谁。单独一位主角也许是正弦函数式的节奏,都叠加起来输出给读者之后,那简直是时时刻刻处于波峰。果妹没有特别显著的高潮,其实是因为高潮就没停过。
行文至此,又该扣回到我自己身上了。最近一次享受“考完就解放了”的待遇,似乎是在大一或者大二,在那之后就与学生式的节奏感彻底作别了。始终有着做不完的事,科研上还没搞完一个课题就要着手准备下一个课题,中间要抽空写写这种文章,维护网上的形象,工作之外得处理家庭上的各种事情,甚至还要为自己的健康做打算。完成什么什么任务就可以如何如何了吗?不存在的,人不断地长大,只会越来越忙,麻烦事总也躲不掉。顺便,如果有人还在念中学,请听我一言:老师说的“高考完了就解放了/上了大学就解放了”,感受一下老师的善意,全心全意备考就好了,千万别按字面含义去理解。
尽管轻小说是要给读者带来快乐的小说,但太过虚假的东西终究难以带来真正的快乐。在实感普遍偏低的大环境下,任何提升实感的探索都值得肯定。所谓“成人化”,就是在当前背景下一个可行的探索方向。希望业界也可以像这些作品里的主角那样,迎难而上,不断成长。
以下是参考资料。
被标题吸引进来的朋友们,读完全文都没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吧?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不过先知我这么纯朴的人,怎么可能做标题党呢。等到下期,我们就来探讨成人化的另一面:轻小说里的性与色情。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