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的可信者,首先得是一个“真·成年人”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作者 l 假斯特来源 l 假斯特(ID:JustLab)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ID:JustVix)

  前2年身体不太好,我在上海开始为自己找一个“靠谱”的医生。

  病程略有些纠结,需要做一个适合自己的稳妥决策。当时对做决策没有依据,对医疗系统也缺乏信心,于是比照着上海在这个科室最强的三甲医院排行,综合一些朋友的介绍开始筛选。

  我去看过挂号费600块的专家,也看过年过80挂号要碰运气的专家泰斗。前前后后挂了快10个专家号,经过多次就医对比,后来认准了瑞金医院的一位主任医生。

  这个长期的决策当然不是在某个瞬间完成的,而决策之后,回看选择依据特别简单:她有够多的成功治疗经验,主动找她的患者每次都排长龙。她能用最简单又准确的话说清楚你的情况,不需要你去猜疑揣测。

  当然还有她的“责任心”,你只要提前挂号,当天去了不管有多少人,只要是挂了号的,她一定会看完。有好几次,我都看到她从上午一直看到2点(正常是12点结束)。后来,我在《原则》一书中看到一个说法,特别贴合这位“医生”——可信者。

  可信者的特征是:能不断成功地实现一些成就,而且能就如何做到这一点提供很好的解释。

  在2020年的“人生年度方案”中,我加了一部分:可信者list,用于甄别和建立我心目中的可信者名单。

  奈飞(Netflix)的八大准则,第一条便是“我们只招成年人”,完整的表述:奈飞只雇佣、奖励和容忍完全成熟的成年人。

  这是职场社会的默认法则,但做到这一点,对于职场人和企业来说似乎都不容易。因为我们的教育哪怕是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也只管你“成才”不管你“成人”。

  所以我们经常会碰到:

  需要领导在才会认真干活的人;

  会无故请假甚至突然消失的人;

  任性冲动轻易说离职的人。……

  我们都知道,成熟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也应当知道,成熟这个过程需要自己面对、自我验证调整才能完成。

  “成年”的标准是什么?

  首先,要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两个都要。”两个都要的背后是你已经有了可以选择的资本,而成长的过程,就是既有获取资本的能力又有付出资本的担当和勇气。

  其次,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

  有一个调查说,80%的人认为自己的颜值在中等偏上。我们常常对自己的封闭不自知:给自己设了不止一道“心理防护锁”,稍有危险警告,就关门上锁,用行动的封闭维护“暂时的安全”,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会让我们的认知世界越来越狭窄。

  《原则》中提到,没有共同价值观和原则的人之间将不断产生误解和冲突。

  筛选长期合作伙伴,就是要找到那些和你拥有共同价值观和原则的可信者。

  如果你要筛选合伙人,首先要看你们的人生阶段和目标是否一致。我有一个朋友,他还在创业打拼实现人生理想的阶段,他的合伙人年龄比他大许多,都经历过功成名就或者已到达“这辈子大概就这样了”的阶段。因为从业久所以资源很丰富,但因为人生阶段不一致,对待创业的预期和投入心态差距甚远。

  他们的创业过程十分艰难,因为大部分力气都花费在了驱动合伙人这件事上。

  除了价值观和原则,性格的互补也很重要。

  我在鹅厂时,有一个合作很久的搭档,他和我的性格非常互补。我是典型的红色性格,有热情有推动力,但也容易着急上头;他是蓝色性格,沉稳大气,认识这么多年从未见他当众发过脾气。我们在一起搭档多年,因为互补,很少有决策失误。

  每一种性格都有优势和劣势,没有高低之分,但认清自己的性格特点,并了解怎么搭档不同性格的人,是成为可信者、筛选可信者的必备技能。

  如果你要筛选员工或者合作伙伴,《原则》中提到的以下三个标准可谓是“金子标准”:兼具常识、创造性和主动寻求改变等个性的人。

  具备常识,是尊重客观世界的运行规律;

  创造性,则是在尊重的前提之下愿意寻求创新的解决方案;

  主动寻求改变,是最稀缺的一个品质,拥有这个品质的人,可以进化出需要的各项能力,以适应世界的变化。因为是主动的,所以改变的节奏和导向都掌握在自己手上。

  罗胖说,人生是选择的总和。

  如何提高选择/决策质量?《原则》中提到一个方法:以可信度加权的方式做决定。

  意思是:对那些能力更强的决策者的观点赋予更大的权重。

  我们知道,企业管理决策时,股权通常对应决策权,67%是绝对控制权,可以修改公司章程/分立、合并、变更主营项目、重大决策;51%是相对控制权。

  企业合伙最忌讳股权五五分,因为一旦五五分,就意味着没有侧重,重大事项无法决策。

  人是感情的动物,我们容易被情绪和情感支配,凭本能做决定。

  可信度加权,就是要求你给决策者赋予权重,做出最适合的决定。

  具体操作时,这里面蕴藏着一个重要的点:做决策的不一定是你自己。

  不要以为你总是为自己做决策的最佳人选,因为很多时候你不是。因为在一些方面可能其他人强而我们弱,而且其他人可能拥有更具相关性的知识和经验。

  《原则》一书有非常完整的实施步骤:我的目标只是让自己正确——我并不关心正确的答案是不是来源于我。

  1. 找到与我观点不同的最聪明的人,以便自己能够努力理解他们的推理。

  2. 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不能有明确的意见,不急于下结论。

  3. 逐步归纳永恒和普适的原则,对其进行测试,将其系统化。

  4. 通过平衡风险来保持较大的汇报,并降低下行波动。

  这个时候应该果断地求助于可信者。

  《原则》是近两年读过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当然,最终做决定的必须是你自己,因为承担结果的是你,敢于为自己做选择也敢于承担选择带来的结果,本身就是人生的必修课之一。

  相关阅读:别再发“2020 请对我好一点”,用[人生年度方案]打败2019的“南”

  本期互动:你有可信者list吗?做重大决策时你会用什么方法?欢迎在留言里分享。

  作者简介

  假斯特,前腾讯高级品牌经理,10年+互联网营销经验,IP情感营销方法论提出者,曾获腾讯最高营销奖项金奖。居上海,目前正在探索游戏化教育。周更,重点写营销与职场成长。记录自己的成长变迁,也分享“成就于人”的经验与价值。

上一篇:《夫妻那些事》小三遭非议 张雯:我没那么勇敢
下一篇:张新庆|临床伦理学:新时代呼唤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