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献|精神分析入门 150个问题的解说与释疑 第二章
第二章 精神分析的语言——它有什么意义
目录:
1.什么是正常人?
2.什么是"心理症"(neurosis)
3.什么是"精神病"(Psychosis)
4.什么原因引起心理症?
5.什么是"不安"(insecurity)?
6.什么是"焦虑"(anxiety)
7.什么是"心理"(the mind)
8.什么是"意识"(conscious)
9.什么是"潜意识"(unconscious)
10.什么是"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
11.什么是"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
12.什么是"原我"(Id)
13.什么是"自我"(ego)?
14.什么是"超我"(super-ego)
15.什么是"原欲"(libido)
16.什么是"情结"(complex)
17.什么是"俄狄浦斯情结"(the Oedipus complex)
18.什么是"阉割情结"(Castration complex)
19.什么是"生命本能"(libe instinct)?
20.什么是"死亡本能"(the death instinct)
21.什么是"转移关系"(transferenced)
22.什么是"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
23.什么是"症状"?(Symtom)
24.什么是"自恋欲"(narcissism)
25.什么是"自卫机制"(defense mechanism)?
26.什么是"潜抑"(repression)?
27.什么是"升华"(Sublimation)?
28.什么是"外射"(Projection)?
29.什么是"内射"(introjection)?
30.什么是"外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
31.什么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32.什么是"仿同"(identification)?
33.什么是"情感矛盾"(ambiralence)?
34.什么是"转位"(conrersion)?
35.什么是"被潜抑事物的重复出现"(the return of the repressed)?
36.什么是"压抑"(suppression)?
37.什么是"冲突"(Conflict)?
1.什么是正常人?
简单地说,正常人就是能够正视自己,与别人顺利相处,且能够适应正常生活的人。
这种说法看似容易,其实并非如此。生活会以种种方式置我们于难以自作主张的境地;然而一个正常人却能够在做决定时尽量不伤害到别人以及自己;他能诚实地正视困难而不觉歉疚;也能理性地接受自己岗位上的责任,而不至于迷失自己。
这种人能够尽量利用最充分的潜力生活,而免除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和恐惧。他也能完美地表达爱和感受爱(以及接受爱的回报)。他对自己对别人一样地诚实。
2.什么是"心理症"(neurosis)
心理症--有时称为"心理性神经病"(Psychoneurosis)--是一种阻碍个人效率和快乐感的情绪症状。不过除了少数的极端病例而外,一般患病的人都还能够进行日常的活动。
心理症可以不同的形式表现。
例如:恐惧驾驶家庭用的机车。
不能和别人共同相处。
工作中有头痛的倾向。
走路时时常强迫地数着人行道上的红砖。
心理症的表现方式有时简单,有时则颇为复杂。它们也许几乎不被注意到,也许又过于显著。不过表现的方式很多,不胜枚举。
虽然有的时候心理症似乎不易辨认,但这实在是极为普通的情况。即使是已达到后期的严重病例,仍然不过略显的奇特或反常罢了。它通常会带给一个人许多困难,但他还是能够过一般的生活。
3.什么是"精神病"(Psychosis)
精神病是一种导致个人与周围世界失去接触的严重心理病症。患者对生活、人们和自己的看法都是歪曲的。这种人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上都有困难。他可能伤害自己或别人,也可能陷入某些烦恼中。他是多数人称为"疯狂"的替罪羔羊。
虽然精神病所造成的影响我们已经知道很多,但对它何以产生的真正原因则尚不能知道多少。由最近的发现显示:"人体化学现象"与精神病之间可能有某些关系。
4.什么原因引起心理症?
心理症在某种程度上看来,可以说是一种文明的副产品。在许多原始社会里,禁忌极少,因此,心理症的患者也不多。社会变得愈复杂,禁止个人做的事也愈多,而这种禁忌的增多,乃使心理症更为流行。
每种心理症都代表患者心理上的一场战争。一方面是他潜意识里的一些欲望或本能希望得到满足;另一方面是某些受外界压力影响的因素却不准许前者的需求。拒绝的理由很多,比若说它是不道德的,异端的,或他在其他方面与社会规范发生冲突等等。不论是哪一种情况,内在的需要都被潜抑下来了。
因为不能够以真正的形式来维护自己,这些需要只好借个人心理防卫上的一些漏洞来粉饰自己,透过这层伪装,然后以比较不被社会反对的形式冲过潜抑,侵入意识生活之中。这样,潜意识里的欲望和需求,各以不同的替代形式表达自己和获得满足。它的真正面目既不易被看穿,当然就较容易被个人和社会接受了。而这些替代形式的表现,就是一般所谓"心理症"的病征了。
5.什么是"不安"(insecurity)?
"不安"是一种普遍的情绪困难的征象,是对自我不能确定的一种表现形式。个人的不安可能久藏不露,也可能非常明显;它的影响或许积年累月连续不断,也许并不如此;但大多数的人经常终生脱离不了它的骚扰。
这种感觉最初起自童年时代。一个男孩子可能会觉得他应该得到的爱和了解被剥夺了,因为他老觉得自己不被重视,而他的兄弟姐妹仿佛更受注目些;有时她甚至以为他的双亲愿要一个女孩儿不要他;或者他的父母可能相处的不太好,于是他会认为自己对这个摩擦的造成负有责任;也许他甚至会觉得这种怨恨是朝他而发的。不管是什么原因,他总觉得有"自己不应当被生下来"或"不值得活下去"的感觉。这种感觉将会终其一生地存在着。
有很多的方式都可能造成一个人的不安。每个人多少总会有这种感觉;而它在促使一般人思考或行动的因素上,站着相对重的分量。
比方说:一个人或许害怕别人不喜欢他,于是会养成一种与人共餐时抢着付帐的习惯;他也可能变得一毛不拔的吝啬鬼。表现的方式虽然大异其趣,但都是对同一种怨惧的不同反应。
不如别人的感觉,常使一个人有浓厚的失败感。他会变得害怕任何竞争;另一种人却反而变得过分地喜欢与人竞争,甚至连一些最偶然而普通的情况,也已竞争的态度视之。
在所有的心理症状中,不按也许是最单纯也最复杂的一个。它是心理分析家重视的主要目标之一。
6.什么是"焦虑"(anxiety)
焦虑是一种特殊的恐惧或忧虑。
它不是那种个人在暴风雨中遇到闪电时的恐惧;也不是担心某个素昧平生的漂亮女郎,是否会来践约共进晚餐的那种紧张。
按照心理分析家的解释,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意识地或潜意识地觉得某件可怕的事将会发生;这种感觉常使他产生肉体上的痛苦。
我们的潜意识目标通常隐藏在其他观念活动及背后;因此一个人并不明显地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
例如:某个人非常憎恨自己目前的工作,却为了维持妻儿的生活不得不继续干下去。潜意识里,他怨恨她的家人,因为迫使他去做自己讨厌的事情的,正是他对家庭的幸福所担当的责任。他的意识尚是个遵循伦理道德的人,因此决不可能去责怪妻儿,骂他们增加他的累赘。它不能驱除(或许他根本不知道或不愿接受)潜意识里的这个冲动,于是感到浑身不舒服,犹豫,以及无缘无故的精神萎靡。
也许一个人并不知道自己正被"焦虑"困扰着,然而他就是会莫名其妙地感到不快乐,无法休息,不安全,甚至整夜失眠;它会因为无谓的恐惧而浪费时间和精力;它会老是心神不宁,无法专注于任何一件事情。他也可能感觉到所有这些无形的压力,却不明白造成这种压力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诗人雪莱(shelley)在作品《阿多尼斯》(Adonaia)中。写了一些与这方面有关的诗句,对焦虑可以影响个人情绪生活的实施,提出一个合理而优美的意念。
在暴风雨里迷失的我们
与幻影作着无用的斗争
我们恍惚而疯狂地与灵魂之力抗争
那是牢不可破的荒谬--
焦虑是一个十分广泛的心理症。
7.什么是"心理"(the mind)
我们常常谈到"心理"这两个字,关于这个名词,我们可以从任何一本好的字典上,查到多种的解释;而我们平时说到的"心理",不过是这许多意义之一——我们也许指的是意见、感觉或者感觉的能力;有的时候也可能会涉及另一些不同的意义。
像"良心"、"记忆"或"能力"之类的词语一样,"心理"也不能用解剖图来显示。它抽象,不着边际;有时甚至语意暧昧、闪烁不定,简直无法有个完美的定义。对这个词的意义,心理学家也几乎没有一致的看法。
如果某个精神分析家谈到"心理"这个字眼时,他必是引用弗洛伊德曾经暗示过的意义。弗洛伊德写道:"心理,是包含各种感觉、思想和愿望的一个过程。"当然,他的定义必然包括了这个观念--潜意识里的思想和愿望,也是心理活动的一部分。
为了达到精神分析的目的,"心理"可以解释成"大脑用情绪、象征、过程和观念制造出的所有产品。"举例来说,当我们愤怒(情绪)、做梦(乡镇)、以及在晚会里调换较舒适的座位时(先有"不舒服"这个观念,在有"调换"这个过程)我们的大脑都在工作着。就像我们决定政治意见一样,也离不开它的影响。
至于"心理"本身的表达能力和选择某种做法的用意(意识上或潜意识上),是我们无法测量的。
意识替我们记住朋友和熟人的名字;把我们的态度置于每件事上--从原子弹到我们对食品的偏爱;它也使我们在想到所喜爱的食物时感到愉悦,一般人通常提及他的"心理"时,所指的就是这个——意识。
但是"意识"只占整个人格的极小比例。他像马铃薯的皮一样地明确易见,而在皮的下面,还隐藏着马铃薯最重要的部分呢。同样地,一试之下也埋藏着其他更重要的心理部分。
8.什么是"意识"(conscious)
根据上文所说,"意识"就是我们能够认知的心理部分。它与脑或心脏不同,不能在人的肉体上占有确切的位置,它属于我们人格的一部分,我们知道它,且能控制它。
它是我们保持生活正常的心理部分。它像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文件,包含着我们所知道的一切消息、观念和感觉;而这些"心理文件",随着我们的意思附上适当的记号。
9.什么是"潜意识"(unconscious)
相信"心理"含有一个潜意识的部分,乃是精神分析的主要前提。它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有极重要的关系;同时,它也说明精神分析与在它之前所有的心理学理论之间的主要差异。
潜意识在每个人的身上构成了最大、最有力的部分。它是个固定而活跃的心理程序的"发电厂",我们通常并不晓得它的存在。这个人类心理的决定性部分没有时间感、地点感和是非感,它像个不受管教的孩子一样,只知道要千方百计地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过问其他。
潜意识藏有我们童年的大略记忆--这是我们以为早就遗忘了的,其实并不真的如此;它还包括我们自己感觉得到的秘密、怨恨、爱以及某些强烈而原始的热情和欲望。这些感觉多半令人不快,并且不被多数人的生活法典所接纳。
于是它受到潜抑而离开意识的范畴,它们被深深地埋藏在潜意识里,因此一般人并不知道自己身上居然会有这些不道德的观念。如果有人自告奋勇地去告诉他这件事,得来的若不是不相信的嘲笑,也必然是愤怒的眼神。
我们醒着的时候,潜抑的潜意识因素大大地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影响我们思考、感觉和行动的方式;在夜间,它又出现在我们所做的梦里。
它也影响我们职业的选择、结婚的对象、健康的状况以及我们生活之中的每一件事情。
它在我们的一生中不停地工作着。一般人若没有得到特殊专业的协助,根本不可能真正认识自己的这一部分。
根据精神分析了解,每个人的潜意识心理都抱有一个秘密,那就是"为什么我是我现在这个样子?"
举例来说:一般人的意识心理包括他所认识的一切思想和感觉,我们把这些思想和感觉比喻做美国——它的一般历史我们都很清楚,一提到它,我们便可想到它做的一些事。
在一般人的潜意识里,含有某些他所不知道的思想和感觉,这一部分可以比拟做那些美国一无所知的外国,他们是否真正存在值得怀疑;但有件值得注意的事实,这个外国可能利用它的"第五纵队"相当有效地控制美国的法律、税务、军备和政府。
而美国并没有这个认识,它照样进行着它的事物,还认为自己是自己房子的主人。即使事情似乎变坏时,它也从不怀疑自己是否被"地下敌人"操纵控制着。政府实际上受着一个力量的指挥而操作,而这个力量只想达到自己的目的。
同样,心理的潜意识部分在一般人的人格上占着优势。那些不正直且不被知悉的潜意识有力地操纵着我们的思想和感觉。尽管这些机能在我们看来似乎是出自意识;然而潜意识的确是作用着的。
10.什么是"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
婴儿始终企图要满足他的每一个愿望。不管他是需要母亲的拥抱,吃的东西或除去潮湿的尿布,他总知道怎样让周围的人注意他,并了解他的需要。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心理大体上也像婴儿一样,以相同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享乐。弗洛伊德所指的享乐(pleasure)并不是一般人所谓"有限的个人享受"的意思。他认为这个字包含了任何一种解脱(relief)的快感——如情绪痛苦以后的松弛或个人潜意识紧张的减除。
潜意识心理的愿望和需求像婴儿一样,对法律、伦理合禁忌也一无所知,生活世界里的"可以"与"不可以"对它没有任何意义;它只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可能是关爱、重视、力量或者其他的某些东西,若不设法得到绝不不善罢甘休的。
这种冲动在每个人的心理深处造成一个"追求满足"的固定需要——这就是"享乐原则"了。弗洛伊德以为它是潜意识心理所奉行的"最高指南"。
11.什么是"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
所谓"生活",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在我们能做的范围内调整我们愿意做的事。
婴儿每次向得到人们的注意而总是哭喊时,他领悟到他的一切所求得不到同样的考虑;成人想买件新衬衣,因为经济不好而作罢;所爱的女人不愿和自己结婚,而法律又禁止自己强迫她......这些都是意识的愿望被外界环境否定的种种形式。
在潜意识心理,某些享乐原则刺激而产生的欲望常遭到另一个相反的力量的监察。弗洛伊德称后者为"现实原则"。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这个力量,用来统制我们的潜意识里那些无法无天的要求,并设法改造它们,使之适合周围的现实世界——那个充满法律和责任的世界!
"现实原则"的经典例子即是法律、命令以及一些外在的需求。它与享乐原则的关系就像坚决的双亲和任性的孩子一样。
12.什么是"原我"(Id)
Id是拉丁字"它"的意思。弗洛伊德用它来代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一股特别强大的力量。它是能量的巨大储藏处,完全隐没在潜意识里;它也是我们所有的热情、本能和习惯的来源;并且总是费尽心机地要满足它们。"原我"为了达到个人生活的满足而产生的冲动经常很复杂,没有道德观念,甚至也缺乏逻辑的推理。它对现实是陌生的,唯一的兴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以满足本身的需要。它百分之百地接受"享乐原则"的支配。
在态度上,"原我"可以比喻成一个非常暴躁的婴儿;它完全不开化,非常贪婪,只对自己的需要或欲望感兴趣;而且具有一股桀骜不驯的力量,一点儿也不听从理性。
"原我"的需要是相当违反社会的;但它始终设法要表现在每个人的生活里,让人们感觉到它。他在对个人的生活和人格的影响上,占这十分重要的地位。尽管它对一般人的生活是那样的重要,而人们可能全然不晓得它的存在和力量。
13.什么是"自我"(ego)?
当我们在普通的闲谈里谈到某一个人的"自我"时,我们所知的是他的自尊或自尊心;而当心理分析家论及"自我"时,它的意思则是另一个全然不同的东西。
"自我"也像"原我"一样,是每个人的人格里极为有力的因素之一。"原我"在本质上是不受制约的,而"自我"相对地在本质上却是文明的产物。它是每个人身上不能不具有的"控制"室,主管我们维持一般正常而守法的生活。
"自我"是不分属于潜意识、部分属于意识的东西。意识上,它尽力使我们变成一个有道德的人。譬如说,一个接过婚的男人虽然喜欢他的女秘书,但他也绝对不会让她知道他对她的感觉。在潜意识上,"自我"压抑了他认为不道德的某种性格,例如一个男人可能喜欢他妻子的姐姐或妹妹,但他自己并不知道,由于"自我"发挥效率的关系,他也许相信自己"实际上是厌恶这个女人"呢。
即使在我们睡眠的时候,"自我"也在作用着。当我们那些不愉快的思维要在梦里显露时,"自我"潜抑着它们,迫使这些可怕的念头一定要伪装好了才能出现。于是它们只好借助象征的事物在梦里显露。
在每个人的心理上,那些无法无天的"原我"欲望同"自我"的道德观念永远在做剧烈的冲突,它们以我们肉眼见不到的战斗方式僵持着。
它们像是一对年龄差距较大的兄弟,对家庭事务的处理采取截然不同的看法。哥哥(自我)了解所有事务的执行程序而较为保守;弟弟(原我)则勇敢、性急、不考虑一般应该注意的事项。他想利用暴虎冯河的冲动去做任何一件事,做哥哥的只好尽力设法去管弟弟,不使他闯祸。
有时自我的控制松懈了,于是原我赶紧表现出来,当这种事情发生后,自我往往感到十分懊悔。
例如:当愤怒发作时,一个人可能揍人,结果也许会被回敬一拳或闹上官司,使他后悔不已。
他可能在公司的会议上饮酒过度,结果弄得尊严扫地,使他后悔莫及。
他可能去追求那个自己明知"她一点也不喜欢我"的动人女孩,结果她真的一点都不喜欢他,弄得他痛苦无比,后悔不止。
依弗洛伊德自己的印象,他以为"原我"产生冲动的力量,而"自我"则像个方向盘一样,控制着欲望目标的达成。
"自我"在基本上扮演的是一个调解人的角色,它努力地在不顾实际的"原我"需要和环境的实际限制之间,做个名副其实的调解人。
14.什么是"超我"(super-ego)
"超我",大致与所谓的"良心"是相同的东西。在心理生活里,它代表我们一生中所有的"可以"和"不可以"的联合力量。这些力量使我们透过双亲、教师、宗教影响和其他道德权威形式的接触而形成我们心理上的一部分。
"超我"大部分属于人格的潜意识部分,它是一个特殊的机构。这机构告诉我们什么是合乎道德,什么是不道德的。它像一个监督者或警戒者,设法引导自我走向更高尚的途径。当"自我"对"原我"的要求过于轻易地屈服时,他会惩罚"自我"。所以当我们做错事时感到有罪,这就是一般人所谓的"良心的谴责"。
15.什么是"原欲"(libido)
按照弗洛伊德的定义,原欲是"那些包含在爱字里的所有本能力量,它都必须获得施展。"
但是弗洛伊德又写道:"......该词比通行的意思更要广泛......。"所以原欲包含着各种的爱:性爱的本能、自我的爱、对双亲和子女的爱、对朋友和普遍人道的爱。它对包括对无生命物品如艺术作品的爱、个人对祖国的爱、甚至对一个抽象理念的爱。
弗洛伊德这样辩护:"所有各种的爱都是从人格的一个共同来源发展而来的。"他称这个心理能量的来源为"原欲"。
他同时注意到"原欲"的其它特征。比方它在我们童年时期就已经出现在每个人身上,这个能量时常以某种爱的形式强调着。但是爱的形式因人而异,且随时间的改变。例如,在某个生活期间,一个人可能把他的爱集中在双亲身上,不久又转移到子女身上,接着可能有转移到收集绘画或宗教身上。
16.什么是"情结"(complex)
"情结"是一种很复杂的情绪问题。它主要描述一组感觉和观念。这些感觉和观念相互关联,由个人情绪经验中的一个重大伤害产生出来。
他是这样造成的:一个人在过去曾受到某一件事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的伤害,打得使他潜抑了它,把它埋进潜意识里去。于是他像尘土从地毯下被扫走一般,不再被他意识到,但是仍残留在他的心理上。
这种伤害一旦被潜抑下去,就像一块放射性金属。表面上看上去没有什么害处,其实它却能放出一种能量,影响周围的每件事物,而那最初的情绪伤害就像是隐藏在潜意识里的金属一般。
这个产生自过去的伤害埋藏在人的心理,会在人的意识里固着于一个特殊的观念形式上。这些观念于是变得充满着电波,并且总是影响他的思想、感觉和生活。
有"情结"的人很少在意识上了解到他的情结的这个观念,支配他的心理到什么程度。他可能设法要对自己和别人解释他的奇特行为与想法;但他所作的解释都是些不合逻辑的理由。
"俄狄浦斯情结"也许就是这类问题的古老例子。
17.什么是"俄狄浦斯情结"(the Oedipus complex)
古代的希腊传奇里,有这么一个预言:俄狄浦斯的新生儿,有一天将会杀死他的父亲而与他的母亲结婚。王对这个预言感到万分震惊,于是下令把婴儿丢弃在山上,想让他饿死。但是有个流浪牧人发现了他。把它送给邻国的王和后当儿子。
俄狄浦斯并不知道自己的真正父母是谁。长大以后,他创造了许多英雄事迹,而得到底比斯女王(queen of Jhebes)为妻。不久,又常可怕的瘟疫降临底比斯,然后他才知道自己曾经杀死自己的父亲,那是很久以前死在他手下的一个旅行者。她也发现原来与他共享王位的女人是他的亲生母亲。预言一一实现了。俄狄浦斯羞怒不已,他弄瞎了双眼,离开底比斯,独自流浪去了。
这是俄狄浦斯王(Oedipus the king)故事的更改。弗洛伊德认为它是各种心理症的基本故事。
由于婴儿时代和童年早期的环境状况,每个孩子都渴望从与自己异性的父亲或母亲身上满足性欲,而怨恨与他同型的父亲或母亲。原始的社会和文明的社会都有反对乱伦的严厉禁忌,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禁忌;因此这些渴望在暗中被感觉到,却一生永远地埋藏在潜意识深处。
一般人度过一生而不晓得自己的身上有这种感觉。他的意识很小心地避免认识这些感觉,因为这些人只对一般人的打击太大,常会使他不知所措。所以当这些感觉出现时,它们都早已被伪装过了。
我们每个人都会恐惧"别人会怎么想"。这种恐惧使得那些社会不允许的感觉被封锁在潜意识底下。它们在那里不断想冲破它们的监牢。这个监牢即是我们对良心的畏惧。造成心理症的就是这种介于想要和不想要之间的挣扎。
有时候,潜抑的俄狄浦斯情结突破潜意识的封锁,溜到意识里来了。不过它们是以仿造形式出现的。这种形式显然比较不会被我们所反对。
俄狄浦斯情结以伪装的形式表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它不但影响以个人的生活方式,也表现在我们的艺术、流行歌曲、文学、幽默、亵渎神灵和其他许多方面。
我们常可看到的是:某个男人与一个年纪大她许多的女人结婚,那就是这方面的好例子,更戏剧化的是报纸上偶尔也刊载这类故事:一个女孩为了某种原因杀害他的母亲。这种感觉时常表现在个人的恐惧结婚上,或表现在太过分想结婚(或离婚)的偏好上。这只是少数几个例子。它们都是社会提供给我们的表现形式;不过,这种情结如果逾强,就愈容易被自己发现——常识中情绪不健康的讯号。
对本身的这类问题相当了解的人(不论是通过什么方法)往往是情绪相对健康的男女。
"俄狄浦斯情结"像其他精神分析理论的元素一样,暗示着一般人有极为原始的感觉存在身上。对多数人而言,这种存在观念对他的道德背景简直是一种侮辱,他们很不容易接受这种感觉。即使有人只是稍微暗示到"乱伦"这两个字,他们马上就会产生很强烈的厌恶。因为这缘故,俄狄浦斯情结的理论对许多人常造成非常大的惊吓,甚至他们当中有些人,可能拿它来作为巧言的托辞,来拒绝一切有关精神分析的事情。
18.什么是"阉割情结"(Castration complex)
"阉割情结"与"俄狄浦斯情结"息息相关。它也是一组思想和感觉,有时则是它们的总和。他们集中在一个恐惧上,那就是个人潜意识里时常无缘无故地被切除掉性器官的恐惧。这种恐惧,比起一个人在意外事件中可能弄瞎眼或折断腿的通常恐惧,更要厉害得多。它是一种特殊而令人深切感到的恐惧,这种恐惧只集中在个人的性器官上,我们常用俏皮话来代替不愿意直率说出的话,因此我们在毫无忌讳的幽默历史是可以发现阉割的影像。它分布得非常广泛。
这种畏惧就是一种心理症。精神分析家相信在正常人中也可以发现这种症状,只不过程度较弱而已罢了。
阉割情结通常是由长久的恐惧造成,这个恐惧主要来自我们觉得会因为禁止恋爱欲望而遭到惩罚。
例如:父母亲以专门的图解警告孩子说,手淫会产生什么后果和得到什么责罚。这种警告使得孩子产生幻想,并且感到不知所措。这种感觉的侵扰在孩子的潜意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直到成人也不会消失。
同时,小男孩对母亲也有性的感觉。但他知道这是一种"坏"的感觉时,他一定会隐藏它。于是孩子的潜意识里有了会被察觉,被处罚的恐惧。这个恐惧也许就是阉割情结所造成的一个推力。
这种情结根源于早年生活。儿童发现他的性器官而极为重视它,这种现象,对他日后人格和性态度的发展影响颇钜。
这种感觉往往潜伏在某些对女人怀有伤害态度的男人的人格上。他们畏惧女人,认为她们是永远的诱惑者,会引诱他走上一条充满恐怖的责罚道路。于是他轻视(甚至憎恨)女人。这就是男人寡居或同性恋的原因;也是许多男人婚姻上有困难的原因。
女人也可能受到阉割情结的困扰。女孩子在出生后不久,就发现他的身体构造与男孩子显然不同。这种察觉刺激她产生强烈的潜意识反应。她觉得受了骗,他感到身上有某个重要部分被偷掉了,而错不在她;因此她也许会抱怨母亲不该这样子生下她。于是他们之间可能会产生一段生活上的摩擦。而这种损失感也许多多少少会影响她的一生。
当一个女人具有这种感觉时,她会认为女人在社会上只占着次要的地位,她厌恶自己不幸被生为女儿身,于是她对男人,对生命,以及对自己的态度,都可能被强烈的阉割感涂上许多色彩。
19.什么是"生命本能"(libe instinct)?
按照弗洛伊德晚年发展的一套理论,每个人只有两种基本的本能。他把其中之一叫做生命本能,而另一种命名为死亡本能。这两种冲动的目标和欲望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弗洛伊德又给生命本能取名为厄洛斯(The Eros)--希腊爱神之名,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丘比特(Cupid)。它直接被包含在"原欲"里(见上述"什么叫原欲?"一节),它是每个人身上的创造力量和肯定力量。它也包括所有自足和自卫的欲望。
生命本能一如其名是个人力量的来源,它坚强地袒护生命和代表生命的每件事物。
我们时常读到一些不平凡的英雄事迹,这些英雄竟然能在看似绝望的情况下坚持抵抗,而获得最后的胜利。有些人半疯狂地在沙漠里流浪了几个星期而遇救;有些人躺在木排里又渴又饥,却能在太平洋上漂流一个多月不死;有些人说到残酷的刑罚后依然活着,这些都是生命本能发挥力量的戏剧化的例子。它也常表现在我们的快乐、野心、亲人感、爱、乐观主义以及生活的其他方面,只不过这些时候的表现比较不明显罢了。
20.什么是"死亡本能"(the death instinct)
按照弗洛伊德的主张,死亡本能的学说是多数人特别难以接受或了解的。这种学说认为每个人的身上有一种趋向毁灭和侵略的本能冲动。而这冲动起初是朝着我们自己本身而发的。
与这个冲动相对的是生命本能。后者的最初目标是自卫和自足,而本质上是创造性的一股力量。
弗洛伊德认为这个死亡的本能设定要使人走向死亡,因为那里才有真正的平静。只有在死亡这个最后的休息里,个人才有希望完全解除紧张和挣扎。
这个自毁的冲动(还是按着弗洛伊德看法)受生命本能的压抑而减弱,或改转了方向。不过有时候生命本能失去这种力量,这时死亡本能可能借着"自杀"方式表现出来了。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Hamlet)剧本里有段台词是以"生存还是毁灭(To be,or not to be)......"开头的。这里他提出了许多理由,说明为什么死亡对人类具有吸引力。他也提出了为什么结果也许又不那么吸引人的一些道理。哈姆雷特王子对"不想寻死"所提出的理由,是那紧护着生命并且保卫着它的生命本能。
生命本能迫使死亡本能以各种形式伪装起来。例如:向前头提到的那自毁的愿望,是如此地无法抗拒而使得一个人不能不自杀。否则,这个人顶多只可能成为一个被虐待者,一个享受自己身心痛苦的人罢了。它或许也可能把所有"毁灭能"的方向转向外界,而成为侵略性的人、虐待狂的人,甚至也许是个谋杀者。
在同样的压力下,其他的人可能就沉溺于酒或药物中,也可能变得时常容易发生意外。甚至于一个人不能坚守工作,可能正是表现这种压力的巧妙形式呢!如果要提提一般的似乎与此无关的表现方式,咬指甲的习惯就是一个。
一般人都承认死亡在某种状况下是诱人的。比如说在一个人有绝症缠身时,但若是要说服人们相信在普通情况下死亡也一样地吸引人(即使不这样明显)可不易了。不过在弗洛伊德提到死亡本能以前,早有一些人谈论到死亡的诱惑了。例如,
莎士比亚说:
死的震击似爱人的撮挟
它伤害着 也被欲求着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1607年)
(Antony & Cleopatra)
约翰·济慈(John keats)说:
我在黑暗中谛听多少次;
几乎爱上了安逸的死亡;
在诗思里;轻呼他的好名,
求他把我一息带往天上;
如今死去似乎最为富丽,
在午夜里溘然魂离人间......
(《夜莺的颂歌》,1819)
(Ode to a nightingate)
马克·吐温(Mark twain)说:
有些人活得够久了,知道生命是怎么一回事。这种人知道我们欠了亚当先生一笔多么大的人情债。他,这位人类第一个伟大的恩人,把"死"带到世界上来了。
(《傻瓜威尔逊》,1894)
(pudd'nhead Wilson's Calendar)
今日,多数的精神分析家鲜有涉及这个名词。但是他们都倾向于接受这个以"人有毁灭和侵略的本能冲动"为标题的理论之下的大部分含意。
21.什么是"转移关系"(transferenced)
转移关系是分析家帮助病人了解自己时所用的主要手段。它是精神分析的一个重要机转。没有它,分析不能成功。
在生活中的不同时刻里,每个人会对某个人产生特殊的感觉,可能是爱或恨、可能是亲切或厌恶,也可能是各种不同的感觉的综合。比方说一个男人常会有同时厌恶和喜欢一个女人或男人的强烈感觉。当我们有了这种混合的感觉时,我们通常会很轻松地向自己或别人解释它,不过即使我们的理由很充分,也是表面的。它们实际上不合逻辑。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在对着他目前生活里的某个人,重温着他过去经历过的感觉。而这个感觉是他在遥远的过去,从另外某个人身上得来的。目前这个人身上有种事物触及了他潜意识里的一点灵光。当这种事情发生时,我们与它的关系里充满了过去的许多感觉。
往日的这种感觉聚集而来,会抗拒我们目前尽责的意愿。他们最通常是那些原来对自己的父亲或母亲的感觉。当时因为一些怕犯错误的顾虑而没有将他们表现出来,所以被潜抑到自己内心里去了。
在治疗过程中,分析家就像一只木艇,安稳地围绕着这些被潜抑的感觉。在这种职业环境的特殊性质——文档和守秘之下,病人开始在潜意识上看到那些自己不愿意说,不愿意感觉的事,并且发现他们绝不是可耻的或罪恶的。罗马剧作家泰伦提乌斯(Terrence)曾经把分析家的态度表达得最清楚:"我是一个人,我熟知任何一件人类的事。"房间里的气氛是这样地具有允许性,使得病人不久就觉得自己更能把真正感到的自己表露出来。
当真正的思想和感觉辅导心理表层来的时候,病人不仅在演这一幕"记忆之剧",而且正在重新体验他的过去--他把过去的情况转移到现在。于是,不知不觉中,他把童年时期自己对家人的反应都带到房间里来了。
他将这种爱和恨,喜爱和厌恶、恐惧、欢乐及怀疑的混杂向分析家表露。此时病人是以特殊的态度对待分析家,后者已成为病人早年对之产生过情绪反应的人的活生生的象征,这些曾经散于许多方面的感觉现在集中起来,而转移到分析家身上。这就是"转移关系"的意义。它可能要在若干个月的分析过程中继续作用着。
但是当病人对分析家强烈地情绪化时,分析家本人依然冷静而客观。由于这种客观性,加上职业基础的经验,分析家才能够引导病人离开他内心深处的感觉冲动。这感觉的意义已经被揭露和解析了。在这许多种的解析过程中,病人对于他怎么会有这种思想、感觉和行动的方式的原因,不是要求更清晰的了解。
22.什么是"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
我们多半有"说漏了嘴"的经验。我们多少会背着意思泄漏出我们宁愿保密的话。这些都是每个人在生活当中使用自由联想的简单例子。
我们常把对特殊的人物、状况和事务的感觉和想法隐藏在心理底面。这些感觉就像血液中的血球一样看不见,但是他们确实存在于人的体系里。他们会设法让我们认识它们,"说漏了嘴"就是它们的方法之一。借着与一些意识的而更具接受性的观念联合,这些潜抑的感觉已经能表现出来了。
自由联想在日常生活当中并没有构成什么目的。它们反而都是些可能造成苦恼情况的机会。一般人不管遇到多么冲击性的事情,都很少认识到它背后的潜意识动机。因此在分析过程中,自由联想就是挖掘潜意识的一种有用的工具了。
病人在分析的时候只是不停地谈话,他谈及每件刚想到的事,而不论他们多么鲁莽或荒谬。他不会尽力让意识带引思想,而却让它们随意飘荡,在这种漫谈方式之下,他就能自由地从一句话联想到另一句话。
这时候病人的潜意识感觉不断地进入思想,他在自由联想过程中说了许多不同于寻常的话,而这些话通常能带给分析家有意义的线索,以发现病人潜藏的问题。
23.什么是"症状"?(Symtom)
所谓"症状"就是一面心理或身体所展现出来的旗帜,用来代表内部的某一种困扰。
头痛、咽喉炎或眼疾也许只是个人身体的病症而易于治好。但是家庭医生有时却能发现它们是更严重病患的记号。在特殊病例里,他们可能是梅毒之类的症状。
情绪也会表现较深的困难的症状,
表现的方式很多,举例来说:
过多的幻想(白日梦)
咬指甲
皮肤病
记忆不良
不能做任何批评
对异性没有什么看法
对个人穿着极为疏忽
事实上,在情绪问题的目录里有成千的症状。它们可能是心理的或生理的,急性的或慢性的,醒目的或不被人注意的。但是不管它们怎么呈现以及是否被知道,症状乃是一些内部困扰的警告讯号。
24.什么是"自恋欲"(narcissism)
在希腊神话里,纳起苏斯(narcissus)是个英俊的青年。当他第一次看到水面上映现的自己的面容以后,就疯狂地爱上了它。当他想更贴近水面看自己的影像时,不幸跌入水里淹死了。现在,心理学使用自恋欲者(narcissist)这个词来描述那些过分自我中心的人。
所有的孩童都是自恋欲者。他们从自己身上寻求满足。譬如说,他们爱自己的身体,他们始终在观察自己,并充分享受生命给予的种种生理功能,在这阶段里,孩子把自己当作生活世界的中心。他乐于接受这个世界里的人给予他的爱,却不能以自己的爱回报。
许多人把这种"自恋"的特殊时期延续到成人生活上。他成为我们通常是为任性、自傲的人的特征。比方说,这样的人会以为他自己的个性、行动和本质是最重要的。某些人的自恋欲表现到了极点,他们竟发现自己实在无法去爱别人。
每个人都多少有点自恋欲。它刺激我们是我们显得更吸引人,在运动和学习上胜过别人,比方说去买比邻家更好的车。它会表现在选择大学上(找那些最好的家庭子女去的学院,或有最优秀的橄榄球队的学校),选择理发师上(能做出最令人喜欢的发行),或甚至选择配偶上(所有镇上男人都会转过头来瞧瞧的女人)。
25.什么是"自卫机制"(defense mechanism)?
自卫机制种类很多,但是目标都相同。它们帮助一个人逃避自己眼前的痛苦事实,并且挖掘在他的世界里更好的未来。自卫机制的来源主要是潜意识。它可能出现在梦里或意识的思想、感觉和行动中。
它是一种妥协。当一个不顾一切要显露出来的强烈的潜意识冲动是禁忌时,心理的另一个力量随之起来与它发生冲突。这第二个力量是对社会要求所产生的责任感。它知道社会(甚至个人的自我)会对潜意识的欲望之原本形势采取严厉批判。
结果休战在两种力量之间成立。而冲动只能以某种可被接受的伪装形式出现。一般人的人格常有各种不同的伪装。发现一种伪装就是发现一种自卫机制。
例如:一个人恨自己的父亲,而他知道这样是不对的。因此这感觉就在他的意识生活里转变成其他的形式了。变成对美国总统的憎恨、对穷人(或富人)的憎恨、对老板的憎恨,甚至对纽约北老的憎恨。如此,他把原来的憎恨一直到比较可以被自己和别人接受的事实上,而强烈地厌恶它。
再举个例子:一个人有强烈的同性恋倾向,社会认为这是不好的。于是他借着意识上对同性恋者感到非常厌恶来掩盖这种倾向。与后者接触或谈到他们都使他厌恶。他就这样把原来的感觉转换成不同的性质。
另一个例子:一个人惧怕负起做大人的责任。但是社会不喜欢这种享受小孩子特权的大人。于是这个男人会靠疾病来打发时间。什么病都似乎会打击他,使他退缩成懒散的或萎靡的。结果没有人希望他承担大人的责任——"你没有看到我害着病吗?"——于是他会得到他所期望的照顾。事实上它已恢复到婴儿状态了。
对于那介于"他愿意做到的"和"环境允许他做的"之间的妥协,每个正常人都能正常使用各种自卫机制来对付它。潜意、升华、外射、内射和反向就是一些自卫机制的例子。它们将在接下去的几页里谈论到。
要注意的一点是自卫机制并非在意识上选择的,它完全是由潜意识指挥的。
26.什么是"潜抑"(repression)?
潜抑是个人生活上自卫的一个重要方法。它阻止我们去面对一些深沉的感觉和观念,它过于痛苦、难以负担。
比方说某些人可能有埋地很深的偷窃冲动,称为"窥看的汤姆"(peeping Tom)的冲动,或爱慕他们所接近的人的冲动。但意识是明辨是非的,它无法忍受这些想法;于是这些想法遂被掩盖而放逐到潜意识部分去了。
这些潜抑的感觉和观念虽然从意识的认知上被隐藏了,却仍然在心理的底层有力地活跃着。在那里我们的意识无法控制它们。它们就像美满家庭的败家子,由于名誉不良被赶出家园,但是又偷偷溜进家园的底层,他们在那里自由自在不会被发现。由于二楼的家人没有发现到他们,他们就在炉灶、密封的保险箱、锅子及其他设备中搞起鬼来。然后直接影响了家庭的生活方式。
潜抑是一种自我监察。它在每个人心理的里面作用,却无需让我们知道。我们利用它隐藏那些社会不允许的深处愿望及欲望。他帮助我们保持自己的意识影像不被败坏玷污。
27.什么是"升华"(Sublimation)?
升华是一个潜意识过程。某一些被我们深深封藏着但却很有力的冲动(它们本质上是违反社会的),接着这个过程而迂回到社会允许的路线上。
这是个健康而具有建设性的过程。每个人都用它。它代表一种批判方式,在任性的潜意识要求和环境的合法尺度间作批判。把那些可能是不道德的或违反伦理的强烈的潜意识欲念,利用升华作用而以较可接受的形式出现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换进不仅会容忍那表现原来欲望的伪装形式,甚至可能大大给与喝彩。
例如:一个婴儿在屋里乱丢东西或毫不在意地打坏东西。她享受着自己的力量感。当他长大成人后,知道这种毁灭的冲动会被遏制,于是他可能就被倒向社会较可能赞同的路途上去。升华就是这样施展开的。
某一个男人可能被带引去从事军队里的职业。在这里,他的友谊毁灭表现可以得到奖赏;他也可能成为争夺将近的人或橄榄球队队员,两者都可以获得报酬一笔相当数量的钱或荣誉。他也可能全新贯注的在下国际象棋上,那是个会把伤害或毁灭的冲动理智化的游戏。
28.什么是"外射"(Projection)?
"外射"是一种技巧。我们通常自己有了过错时不责备自己。却说是别人的错儿责骂她。外射就是这样一种掩盖自己过错的技巧。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都曾经用过它,因为我们实际上会发现必须在某些场合维护自己的自尊感。心理症患者经常用它,而且用得过于极端。
它的作用就像这样:一个男人可能想妻子说,"你并不真的爱我",并且坚信他说的是"真理"。然而对自己事实上一无所知的他,可能早就先不爱她了。他把自己无法认知的本身过错外射在他妻子身上。
"外射"的冲动在许多情况下被使用;而我们总是不知道它在作用着。但是不管什么时候用了它,它的目的都是同样的:阻止我们面对本身的某些性质、态度或感觉,因为它们是我们觉得丧气;同时也阻止我们对这些产生罪恶感。
当我们被老板威吓时,我们很容易去责备其他雇员的受威吓,而不必面对自己真正的感觉。当我们与朋友在外面一块儿用饭而不愿付账时,我们显得过于小器,于是我们为了使心头感到好过些,就把吝啬的恶名加在其他人身上。当我们受了不是妻子的女人吸引时,我们喜欢责骂有这些感觉的的别人,心里因而觉得安慰些。
"外射"让我们能利用别人做"替罪羊",而把自己的事实伪装起来。毫无疑问,它与圣经里对路加提出的问题中所暗示的相似:"为什么你要注意你兄弟眼里的灰尘,却不去发现你自己眼里的缺陷呢?"
29.什么是"内射"(introjection)?
"内射"是一种过程。一个人利用它来吸收周围世界的各种感觉、欲望、观念和情绪态度。比方在孩童时候,他就从双亲接受一些是非观念。他往往毫不怀疑地相信父母信仰的宗教就是为一种正确的宗教。
长大以后,一个男人会以上司的政治观点作为自己的观点;也可能以他爱慕的朋友的观点作为自己的观点;或以他活动的团体之意见形成自己的偏见;但他通常并不晓得这个同化的过程。
每个人在一生之中不断地收集周围人们的许多观念、欲望及观点。个人的发展多少得力于这个过程。如果环境健全,其他结果会很好;但若环境不健全,个人的人格也会反映出那些不健全的特征。
30.什么是"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
一个女人有很强的性欲全装作规矩的样子来隐藏它。她在意识上感到凡是与性有关的任何事情都令她厌恶,甚至觉得被玷辱了似的。
或者做母亲的,由于没有时间而疏忽了对儿子的照顾,儿子感到被母亲拒绝和伤害,于是他会做得像个孝顺的儿子,以伪装他的深处的怨恨。他甚至会放弃结婚的念头,而愿意"奉献"一生来照顾他母亲的各种需要。
这两个都是反向作用的例子。它也是一种潜意识的伪装形式。它使得被禁止的欲望变得似乎(对我们或其他任何人)就像那些相反的防卫伎俩一般。我们的潜意识心里对着潜意识的"不愉快感觉"反应,然后制造出与这个感觉相反的影像来。这样可以帮助个人更平静地生活在一个戒律众多的世界里。
一般人总是设法把他违反社会的态度隐藏起来,而不被自己与周围的人知晓。透过反向作用,他便能行动得有如"相反的态度(更可被接收)才是他的真正态度"一样。
比方说,如果一个人有将痛苦加诸别人的强烈冲动,他就可能把这个虐待狂的欲望伪装得似乎对他所碰到的人过分地关心。他虽觉得易于相信他的外在意识行为才是他真正的自我的忠实表现。
31.什么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在自己的一些思想、感觉和行为上,可能会发现错误时,个人可以利用合理化作用加以调整。
每个人都有某种自我的理想构想,它暗示着自己应该是怎么样。但理想总是不易达到的。当一个人失去了理想以后,感到自己背叛了这种"认为应该遵行的方式",而在潜意识上有原谅这个背叛的需要。于是,找到了堂皇的(但不诚实的)理由来原谅自己。
假如他对自己失言侮辱朋友和熟人感到忧伤,他会称他是一个例外,若是他欺瞒应缴的所得税额,他会拼命宣称"每个人都这样做"来维护自己的"正直"。在这两个例子里,他都用上"合理化"的技巧。
合理化与外射都是一种歪曲事实的方法。它作用得像个自卫的虚假律师。它使个人每天的谋生工作变得更容易。不过一个人如果用它用得太过分,就很可能有心理症了。
32.什么是"仿同"(identification)?
"仿同"也是一种潜意识过程。他帮助我们在态度上模仿我们仰慕的人。它是一种抚慰达不到的欲望的便利方法。极为普遍。
例如:一个男孩子模仿牛仔明星、球员或他的父亲时,他用的就是这个过程。
一个女孩玩着洋娃娃时,用的也是这个过程,她小心地模仿母亲照顾婴儿的方法。
成年的女人常会模仿电影明星的穿着、发行、甚至推想的习惯。当克拉克·盖博(Clark Gable)几年前又一次出现在一部影片里时,他少穿了一件汗衫。于是上百万的美国男士都跟着脱去他们的汗衫。
许多人都毫无痛苦地接收他们偶尔喜爱的人所表现的意见和社会态度。这些自我仿同的对象可以是任何种类的人,从一个名声狼藉的匪徒到一个当代的圣者不等。
多数有过家庭情感或群体精神的经验的人,可以从这种"与别人一体"的经验获得认同感。那些属于互助会、美国退伍军人会(The American Legion)、或者其他亲密结合的团队的组成人员也同样如此。
33.什么是"情感矛盾"(ambiralence)?
当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愿意相信那是无条件的爱。这当然是多半的人体验他们对父亲、母亲、配偶、子女或是亲近者的爱的方式。
精神分析主要是处理人们内心深处的事实。它却认为我们很难得有完全的爱;并且相信只是不完全的爱才是真实而可能有的。一个人通常会对同一个事物或人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相冲突的感觉。
这种心理的双关就叫做"情感矛盾"。他使得爱和恨比邻存在于同一个人的潜意识心理中。而两种相反的感觉针对着相同的目标。
我们感到对某个人产生爱时,可以自由表现它。并且往往只是太高兴,却不能认出它是什么。但是对同样的人如果有恨,却是隐藏的。它有时冒到外界来,但这时,这些较阴暗的感觉会被谅解或驳回。
例如:一个有烦恼的孩子溜嘴说他恨他的父亲,但是下一个时刻又说爱他。这正是他的情感矛盾。
一个男人也许这样表现它:决不让妻子知道他什么时候会被扣留在办公室里。
一个女人有时借着向丈夫吹毛求疵来表现它。
这里有个相当普遍的例子:一对年轻夫妇刚结过婚,他们显然彼此相爱,但却又浪费许多时间在争吵上。
生活给予人们许多表现这种特殊心理过程的机会。报纸上经常有这一类的例子:一个母亲勒死他的亲生婴儿,因为她说:"他太爱哭了,"或者是,一个男人射杀了他的妻子或是女友,因为他们无法对"如何消遣一个晚上"取得一致的意见。他对警察坚持说:"我非常爱她!"
我们在生活里,偶尔会与自己感到爱着或喜欢着的人发生龌龊。原因可能都是些看起来非常琐碎和特别难解的小事情,比如只是语言失误。说了错话,伤及听者的感情,而说的人却还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说。他对自己说:"我并没有这个意思。"其实他虽然自己不知道,但它的一部分却是那样感觉的。这就是所谓的"情感矛盾"。
34.什么是"转位"(conrersion)?
潜意识欲望被抑制表达时,"转位"是让它能够如愿以偿的方式之一。它变成一个身体的病症了。
所有集中在最初感觉的"情绪能"受到潜意识心理的抑制。突然地,她冲破这个"关卡",以某种较不易认得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出现在个人的肉体生命里。
例如:一个人正式被迫与他不喜欢,有极为接近的人继续作伴。于是他开始头痛。
一个男孩子第一次离家上学。一到达学校就害起重病来了。
一个男人身体向来很健康,但受到想在办公室里出人头地的冲动驱策,突然得了溃疡病到下来了。
这些例子虽然比较简单而且并不常见,但世上有其他许多表现的方法。它们都是潜抑的感觉转变能量与身体而变成病症的工具。
35.什么是"被潜抑事物的重复出现"(the return of the repressed)?
我们将一些被禁止的感觉或欲望潜抑到潜意识里,但它们并不在那里安身,却不断努力以各种方式显耀自己,迫使自己进入我们的意识生活里来。
但是我们有些内在的设施,用来监督这些被禁止的事物。这些设施相当有力。因此潜抑的感觉就得伪装,才能有出现在潜意识里的希望。他以某种症状来显露自己。症状可能是梦、语误、消沉感、或其他很多方法。
不久以前,那些被潜抑着的最初受禁的感觉,还是被排斥到意识之外。现在他穿戴了一些方便的伪装,又以症兆的形式回到意识里了。弗洛伊德称这种过程为"被潜抑事物的重复出现"。
36.什么是"压抑"(suppression)?
"压抑"是每个人用来控制某些愿望和欲求的方法。不可将它与潜抑相混。后者是一个潜意识的控制方法。
例如:一个人希望自己成为终身的钢琴演奏家。然而,在学习途中,他爱上一个女人而与她迅速结婚了。不久他做了父亲,由于家里开销不够,他被迫放弃自己的演奏雄心,在一个爵士乐团里找了一个工作。他就这样有意识地压抑了他成为真正钢琴演奏家的欲望。他知道这样做才能维持他所爱的家人的生活。
当然,他很可能受到"压抑"的困扰。对这种维持妻子和子女生活的需要,他可能潜意识上怨恨着。因为这种需要遏止了自己的雄心,它的憎恨(已被潜抑了)会在梦里出现。他会梦见自己毁灭了整个家庭。
37.什么是"冲突"(Conflict)?
字典给"冲突"下的定义是"任何相反力量的竞争"。当心理分析家用"冲突"来描述情绪时,他们所指的也是这个意思。
在个人的心理上,两个不同的欲望或喜好可能并肩存在,并且相互斗争着。他们可能是意识的,也可能是潜意识的。这场争斗的战场愈接近潜意识就可能愈厉害。而在个人人格上产生的结果也愈猛烈。
文明进步在社会有许多的规则、法律和责任。它使得"冲突"随时发生在我们身边。
例如:一个小孩想看电视,但知道还有家庭作业等着做。
一个人可能厌恶办公室里的上司,但他又觉得不能不去邀请上司到他家里吃饭。
交通红灯还亮着,而我们感到约会要迟到。想加快汽车马里闯过红灯的欲望很强烈,但是我们通常并不那样做。
一个男人在某个夏天的下午必须去工作,但他却希望看场球赛。这样他便有欲望的冲突了。如果责任感胜了,他就会留在办公室里,他也可能找到理由逃避工作责任,而离开办公室去球场。在这个例子里,不管他如何决定,"冲突"总是属于意识的。他知道它。
这个人也许有很深的侵犯本能。它们可能在意识下很远之处。他不愿意相信任何人说他可能有这些感觉。但是这些极不开化的欲望需要满足。它们欲求"鲜血"。它们是原始的、幼稚而毫不考虑后果的。他并不了解它,所以可能就享受着痛打老板、朋友甚至父亲或妻子的想法呢。
迎面对抗这些欲望的是法律和命令的力量。这些法律、命令和个人的是非感、宽容干联合起来,能与个人内心深处有怨恨产生的不成熟冲动与想击溃他们(猛烈而违反社会)的欲望互相冲突。这时的"冲突"再次人的潜意识里进行。
在这种挣扎的过程中,这个人会痛苦地意识到每件事都失去了与他应有的关系。他忍受着一种紧张的状态,却不知道造成紧张的原因是什么。
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时候,表示他有问题了。
……第三章 梦
——心话社小助手整理
更多经典文献请关注公众号
上一篇:韩雪的生肖属相盘点属狗的女明星有哪些
下一篇:关于冥界三法官的八卦及其他八卦们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