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实用,超实用的183条编剧技巧(强烈建议收藏!)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8-10
手机版

  1. 【A点】下笔前一定问自己:这个剧本你非写不可吗?什么让你如鲠在喉?也许是一个愤怒、一段思念、一个画面、一场高潮戏、一个流泪片段,甚至可能是一次委屈。总之,找到这个动力源,把它作A点确定下来。有了A,才能推演出B,由B再推演C和D。也许往下推演不顺而回过头来调整A,但是,写剧本必须找到A。

  2. 【编剧秘笈】影视剧是正着看:从头看到尾;却是倒着写:从尾往头写。观众不知道结局,可有一万个猜测,增加观看乐趣;编剧不知结局,也会有一万个可能,那就让自己迷失而无法前行。不仅倒着写,还要反着写,结局是和解,前面就是误会;结局是顿悟,前面就是迷瞪,拧巴。总之,想好了最后一个高潮再下笔!

  3. 【寻找首先出拳的人】无论一部电影、一个短片,还是一个戏剧段落,开场3—5分钟,必须有人出拳,就是第一块骨牌,第一个撞击,第一次危机。这第一拳最好足够的狠,才能激起强烈反响,被撞击方和观众才能被打懵,才能引起足够大的波澜,才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才能吊起观众的胃口和好奇心:后来呢?

  4. 【什么是编剧】有个年轻朋友自诩为编剧,于是招来非议,说他自不量力。其实,编剧是一种职业,正如木匠、铁匠、厨师、开锁匠等一样,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在我看来,只要打算、正在、已经靠写剧本为生,或者可以把剧本卖出去的,都可以自称“编剧”,这不丢人,也没有什么高贵。不就木匠而已吗?

  5. 【逻辑力】对于做一个编剧的要求,与其说需要想象力,不如说更需要逻辑力。想象力像孩子,逻辑力才是成人。你听一个孩子讲他漫无边际的幻想,最多赞许他天真烂漫,但不会为他的“故事”着迷,不会探究,不会好奇,不会较真,不会期待,不会震撼,不会深思,而这些感受的形成,需要一个逻辑缜密的创作才能达成。

  6. 【熟识角色】谁是主角?他出场前在做什么?家庭状况体貌特征?学历教育?优点缺点个人喜好人际关系……认识他非一次性完成,反复琢磨并与其他角色相互砥砺,仿佛在生活中遇见人,对他身世背景的了解不断深化。最重要,人物设计为你写他的目的服务。结论:人物小传须反复多次完成,并服从于剧本主题。

  7. 【关于题材1】什么是题材?回答“你的剧本是讲什么”的答案,就是题材。讲教育、讲抗战、讲父爱、讲复仇……题材重要吗?重要,许多题材不能拍,有些题材太难搞,还有些题材被人写烂了,制片人拒绝,是因为哪怕你作为观众也拒绝。听劝,不要动笔。有些题材一下让人感到有亮点,会有人鼓励你写。重要!

  8. 【关于题材2】题材也不重要,太泛,无实质意义。除了某些特定题材被禁止之外,理论上没有冷题材和热题材之分。即便是制片人出品人,也仅仅是把题材作为交谈的第一句话,接下来还是要看编剧怎样去写某个题材。从什么角度、挖掘到什么深度、表达什么思想和情怀、反映什么问题、何处有升华,这些才重要。

  9. 【关于明星】如今明星片酬过高已让电影电视剧不堪重负。为什么明星涨价?因为明星不够用。明星为什么不够用?因为缺乏造星机制。其实,每一个明星都是从非明星小演员变幻而来,靠什么变?靠一部好戏。好剧本,好导演,好的班底。但如今的电视台和出品公司似乎忘记了这一切,到底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10. 【可否主题先行】可以!编剧常接到命题作文,主题先行也出过经典作品。关键:1.不求主题深刻,所有的主题都是大路货;2.不能直奔主题,越曲折越好;3.主题不重要,用什么故事去说明它才重要;4.弱化主题的存在,隐藏它,主题是观众品出来的;5.主题是有意义,故事是有意思,首先有意思,而后有意义。

  11. 【动作】编故事的关键是找到角色动作。动作分两种:主动动作和被动动作。前者是我想干嘛。想考研,出击准备,迎接挑战。被动动作是路上走得好好的,一个花盆从天而降砸在头上,流血抢救、血型不对、没带钱,医生不在……编剧的任务就是给角色动作设置障碍,他克服重重障碍达到目的或转危为安,就是故事。

  12. 【事件】用简略方式将观众带入角色所处的规定情景后,必须发生事件。只有事件才能让人物活起来并让观众感同身受。事件要件:1.有足够的冲击力,让人物动起来;2.须引起观众的关注和期待;3.能引起连锁反应;4.能造成人物冲突(外部)和纠结(内在);5.有想象空间。一部电影需要3—5个相互关联的事件。

  13. 【拐点】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转折。人物动作带领观众朝某个方向走,或达到目的或出现意外使得人物动作方向改变的那个点,就叫拐点。拐点特征:1.逻辑的必然;2.关注和情绪的小高峰;3.拐的方向出人意料(需要编剧挖坑给观众跳);4.具有节奏调节功能;5.体现变化与多元特征;6.起到转承启合的作用。

  14. 【下狠手】故事产生于动作,动作来源于人物,人物发力源于编剧给他的压力。我称之为压弹簧。编剧压弹簧越给力,人物的动作发力越大。所以,老好人当不了好编剧。编剧对心爱的主人公不能太好,你得让他受苦,被凌辱,遭打击,让他危机重重、走投无路、苦不堪言、生不如死……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是也。

  15. 【生活质感】什么是剧本的生活质感:1.人物鲜活,2.故事贴近生活,3.对话生动有趣,4.细节丰富,5.平和但有张力……如何变成剧本?大概:1.善于观察;2.保持敏感;3.准确截取;4.学会提炼;5.大胆推理;6.坚持积累;7.复合表达。这些大体属于技术层面,其实功夫在诗外,保持和培养自身人文情怀最重要。

  16. 【个性化对白】编剧困惑之一,总不能千人一面,千口一腔吧。但语言又有极大的同一性,我们都说人话,不说鸟语,过于特别会造作。人物个性化对白应该是:1.不能违背人物性格;2.尽量有一些个性化标志(口头禅、用词);3.说话的方式比用词更重要;4.人物内在依据大于外在形似;5.强化亮点避免刻意。

  17. 【和观众谈恋爱】写剧本好比和观众谈场恋爱。观众是美女,你首先必须爱她,然后挑逗、讨好、诱惑她,弄清楚她想什么,她要什么,然后给予、付出,满足她。可一味地附和,无原则的让步也不行,你得有坚守。你不能过分宠她,对她的弱点你得抑制、教训、警告、恐吓,随后(高潮时)征服她,方抱得美人归。

  18. 【戏剧任务】是一场戏、一个段落甚至整个剧本中编剧想要完成的任务。它可以同时是角色的任务,也可分开。攻打无名高地,角色任务是战胜敌人,戏剧任务却是展现战争的残酷或兄弟情。要点:1.必须提前明确;2.与角色任务同步;3.指挥角色动作的真正灵魂;4.角色任务包裹戏剧任务;5.全剧戏剧任务=主题。

  19. 【可恨的编剧】编剧是什么?编剧是无中生有的人(虚构),是无事生非的挑拨者(冲突),是狠心郎负心汉(让人流泪),是杀父奸妻不共戴天的仇敌(激怒),是唯恐天下不乱的贼子(高潮)……从前有个帅哥巧遇一个美女,他们一见钟情,坠入爱河,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样一帆风顺的故事谁看呀?

  20. 【合理与奇特】写剧本设置人物和事件时常纠结,因为合理与奇特注定相互矛盾,处处合理则易平淡,过分奇特又难免违背逻辑。我的经验首先考虑奇特,先出奇招,然后将其合理化。如果费老劲也没能使其合理,弃之。然后重新再寻找并设置一个奇特。即便没有奇特的事件,也尽量换一个奇特的角度。总之要奇。

  21. 【小高潮】相对大高潮而言的,在电影里突出,因电影一次观赏,结尾前定有最大高潮出现,之前的小危机及解决(拐点)被称为小高潮。电视剧太长,难找大高潮(多次观影),加之电视剧分集实际由导演最后任意切割,更难准确设置拐点,所以只能模糊。经验:以故事段落为标准,3到6个拐点配一个段落高潮。

  22. 【首三集】电视剧约定俗成为长篇评书,在漫长观影过程中,观众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关注,于是首三集成为观众决定是否继续看的关键,也成为购片者和电视台(搜集收视率)评判依据,至关重要。英雄三板斧新官三把火:1.信息量大(人物场面风格视觉动作);2.节奏紧凑;3.冲突迭起;4.戏剧张力强。玩命!5.制造大悬念(让人觉得后续有大戏要唱);6.有趣(台词、机关设置、细节)。总之,编剧有多大劲使多大劲。

  23.【剧本标准】罗伯特·麦基曾在好莱坞当剧本编辑,他常写下评语说某剧本场景诙谐、感觉敏锐、文笔通顺、用词恰当,但故事令人失望。他从来没有写过这样的评语:该剧本语法糟糕、拼写错误、对白拗口、方位杂乱、打印格式不规范,但它故事精彩、动人心魄、人物深邃、高潮迭起。前者坏剧本,后者好剧本。

  24. 【交代戏】虽然对故事背景、人物关系、事件来龙等需要必要的交代,但应尽量避免纯粹、单独的交代戏,好的交代应该是:1.非一次性在不同场景和对话中泄露出来;2.留下可补充的残缺让观众自己去概括或推理;3.符合场景和人物自身逻辑自然流露;4.尽量用交代带出人物性格特种;5.尽量对情节发展有推动。

  25. 【过场戏】为衔接两场戏设置的过度段落,特点是游离于剧情之外。不好的剧本通篇都是过场戏,而写得好的过场戏应该是:1.逻辑的一环,因而不可或缺(虽本身不推动剧情,但拿掉则破坏剧情);2.节奏调节器(不从剧情上起作用但为下一个高潮做情绪情感铺垫);3.可玩味的闲笔,展现抒情幽默风格趣味风情。

  26.【高潮】指文艺作品中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及其解决。电影中主角贯穿始终的动作不断遇到阻碍(冲突),阻碍来自敌对方(人、自然、有形或无形势力、甚至自身等),并越来越大,主角危机四伏。结尾前最后一个危机越不过去,酿成遭灭顶之灾,主人公用尽全力反败为胜战胜对手(正剧喜剧)或失败(悲剧)。要点:1.最后的危机须做到极致(将主人公置于死地);2.一定要形成拐点(顶点急转直下);3.必须有意想不到的解决因素形成转机(能被观众猜到的解决方案形不成高潮);4.必须靠主人公自身完成整个动作(战胜或战败)。写高潮大忌:致命危机时,突然一声霹雳,一道闪电,把强大的敌人给电死了。

  27. 【出位与缺陷】一号人物最不讨好。常见现象是反面角色和正面配角给人印象深刻,甚至导致演主角的演员不易红。原因是编剧太喜欢自己的主人公,使其完美到不真实和不可亲。建议根据需要有意给主角赋予一些出位和缺陷。出位指语言、动作和行为突破常规常情(外部),缺陷指性格内核上的弱点瑕疵(内在)。

  28.【规律与技巧】好剧本的规律是什么?题目太大,无法回答,但肯定有规律。笼统的说,所有的编剧及理论家都在苦苦寻找观众观看电影的心理需求,并设法满足这个需求。找到了这个需求并把它们罗列出来,贯穿在一起,就是规律。想方设法用文字的形式去刺激、煽动并满足这些需求,就是技巧,或者叫技术。

  29. 【伏笔】剧本前段为后段重要拐点预埋的提示,作用是让该拐点既突然(意料之外)又必然(情理之中)。要点:1.埋伏笔点既明显(留下印象)又隐蔽(加干扰);2.必要时可加强或重复;3.适度放大假伏笔误导观众;4.伏笔不宜过多;5.设置方法多为倒置,先确定结果(重大拐点),倒回去看什么地方适合安放。

  30. 【潜台词】来源于人的口是心非特征,剧中适合表达人物内心复杂的规定情景,也是电影对白最耐人玩味的魅力所在,而它的难点在于写出来的只能是台词。要点:1.从文字上写出弦外之音;2.从性格和情景琢磨潜台词并根据人物间关系的微妙与隔膜写出台词;3.从表演角度来写,演员说的是台词,演的是潜台词。

  31. 【新编剧功课】想当编剧,是否科班毕业,以前职业是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热爱。须做功课:1.多看好影片电视剧;2.试着写;3.适当读几本经典的编剧理论书;4.分析经典影片;5.多和写剧本的朋友多交流;6.把自己写的剧本当故事讲给别人听,征求反馈意见;7.有条件的请教一下老编剧或老师。8.继续写。

  32. 【悬念1】影片中能引起观众紧张期待的事物。其实是危机的触发、发展、解决的过程。一般的技巧:1.设悬,强烈和突然(迅速触发);2.放空挡,自然滑行,不踩油门(太监急皇帝不急);3.注入强化因素,危机渐显;4.故意拖延(干扰与抑制),造成最强烈紧张感;5.释悬,突转(顺转或逆转)解决危机。

  33. 【悬念2】设置悬念要素:1.能刺激起好奇心;2.可引起连锁反应;3.未来不可知;4.能激发观众参与性;5.能让观众感同身受。与悬念相关的事物:1.生与死;2.成与败;3.爱与恨;4.忠诚与背叛;5.谎言与真相;6.人生大抉择(爱甲与爱乙,去与留,坚持与放弃);7.未知世界探秘;8.名利的考验;9.身世之谜。

  34. 【巧合】偶然性事件或人物遭遇。无巧不成书!剧本写巧合因为:1.虽为偶然却是人生经常性体验;2.能刺激观众注意力;3.加强戏剧性;4.能引起观众的参与和探究;5.恰当的巧合可出人意料解决危机。注意:1.巧合必须带有逻辑的必然;2.一部戏里不能过多使用(喜剧除外);3.切忌用于解决最后危机(高潮)。

  35.【误会】误读、误解、错怪、错位等,剧本中常用的制造矛盾冲突手段,也是常见生活现象,来源于人和人之间的差异、距离。冲突源于差异,误会源于差异,但误会不等于冲突,有时误会就是假冲突,因为误会冲突的解决是靠消除误会,而不是矛盾的一方战胜另一方。误会真冲突:误会的消除达到了某个戏剧目的。

  36.【戏剧性】影片中与日常生活不一样,比生活更凝炼、更强烈、更奇特、更有趣、更巧妙、更出位、更深厚、更感人、更耐人寻味、更好看的内容。影片有戏没戏好不好看耐不耐看,怎样写出戏剧性,不仅仅是技巧问题,因为戏剧性没有客观标准和技术指标。方法:1.训练悟性;2.客观检验,把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37. 【戏剧】释义:此处为术语,指符合戏剧目的的,为加强剧本戏剧性的,或表达编剧意图的,做定语。戏剧目的=编剧想达到的目的;戏剧张力=具有大幅度反差并吸引观众的内聚力;戏剧任务=全剧或段落想完成的任务;戏剧冲突=具有剧作意义上的冲突和矛盾;戏剧效果=有感染力的效果;戏剧化=赋予戏剧性。

  38.【戏核】剧本故事或段落中最能展示核心思想和人物性格,最具戏剧性并最好看的部分。戏核是亮点和写作中心。在段落里,所有的笔墨都围绕着戏核(小中心)而去,铺垫、烘托、突出它,戏就会很有意思,写戏也有方向,知道取舍的标准。对戏核有利的就取,否则就舍。戏核有可能是情节的高潮点,也可以不是。

  39.【传奇】发生在不一般人身上的不一般事。写传奇因为观众想看传奇;想看传奇因为生活过于平淡。要素:1.人的命运;2.有较长时间跨度;3.曲折(坎坷,不顺利);4.离奇(不寻常到怪异);5. 际遇跌宕(落差大,触摸人生极限);6.游历广与阅历丰(经历自然和人);7.情感体验强烈复杂;8.夸张但不失逻辑。

  40.【人与故事】电影讲人的故事,有故事的人才能当主角,平淡人生很难搬上银屏。什么人有故事?1.拖着不寻常历史尾巴的人(家族历史和个人历史);2.性格鲜明个性突出的人;3.外向力的人(影响感染创造推动破坏侵略等);4.内向力的人(有吸引力和非凡价值,不惹人也招惹的人);5.人际关系广泛复杂的人。

  41.【催泪弹】什么让人流泪?1.悲。悲剧是让善良人遭非人折磨,肉体精神尊严被摧残;2.欢。喜极而泣;3.离。生离死别,骨肉分裂,离乡背井;4.合。亲人重逢,赤子归来;5.冤。委屈,好人遭误解打击;6.大爱。越无私的爱越让人泪流;7.儿童。童趣童真。8.牺牲。生命换价值。另:催泪须反向加压并适度抑制。

  42.【笑之源】引发laugh(有声笑)而不是smile(无声笑)。1.错位而不知(误会,口误,各说各话);2.不自量力(雄心勃勃的弱者);3.夸张至荒诞;4.强者当众出洋相;5.故意示弱露怯丢丑(滑稽);6.愚蠢不自知(调动观众优越感);7.对严肃古板的挑逗(宗教幽默);8.对禁忌的作弄性触犯(红段子,黄段子)。

  43. 【写故事梗概】梗概对编剧至关重要,给专业人士(出品人制片人导演等)的文件,吸引住他们,就成功了一半。包含:1.故事背景(投资规模);2.故事类型(锁定观众群);3.人物定位(观众审美趣味评估);4.人物关系(故事张力参考);5.故事拐点(决定节奏);6;故事高潮(震撼力大小);7:故事结尾。

  44.【下笔之前】给自己的提问题:1.写给谁看?考虑终极对象(观众)的兴趣,类型(文艺片、商业片、电视电影)的确定;2.投资多大?考虑编剧和影视工业的契合点,忽略经济概念的剧本难以搬上银屏;3.谁投资拍?不同的出品人要求不一样;4.谁最终花钱买?销售渠道不同要求也相异(院线观众?电视台?)。

  45.【节奏】由强弱和时间长短有规律变化而形成的感知系统,带给观众的感觉是快与慢,紧张与松弛,急促与舒缓,高涨与低落等。剧本的节奏:1.拐点的密度,拐点越多,节奏越快;2.拐点大小设置和分布,总体是从小到大(高潮最大),大小搭配;3.闲笔的设置,为了节奏可有意为之;4.有意强化和弱化的安排。

  46.【闲笔】编剧有意识安排的对故事发展无明显推动作用的段落、细节或台词等。功能:1.调整节奏;2.烘托气氛;3.增加生活般真实感;4.平添情趣;5.协助刻划人物。设置闲笔应注意:1.自然不刻意;2.生动而个性化的表达;3.打破连贯性和紧张感;4.闲笔不能闲;5.不宜过长。例:肖申克救赎主角监狱播放歌剧。

  47.【一句话梗概】布莱克·斯奈德把它叫做故事线。要素:1.意外,出人意料;2.影像感,从中必须能看见整部影片;3.观众和成本,感知市场定位和投资大小;4.片名,吸引人并激发想象。好电影都能一句话概述,写好故事线就能卖出你的创意和作品。例:一个富商爱上了雇来参加周末聚会的妓女,《风月俏佳人》。

  48.【感同身受】罗伯特·麦基说,经典电影都让人乍一看是全新的,细一看处处皆熟悉。其实编剧永远都在追寻通过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故事,激发起人人熟悉的共同感受。那是什么?难以准确表述,但一定包含生离死别、爱恨情仇、家仇国辱、喜怒哀乐、生老病死、声色犬马、富贫荣辱…记住:以最新鲜刺激最熟悉。

  49.【谁能做编剧】编剧是一种职业,像教师、会计或厨师,并不高贵,也不低贱。只要你能靠卖剧本为生,就是编剧。能做编剧职业的人不一定是最有艺术才华的人,但必须具备:1.耐得住寂寞;2.行动派(说写就写,无论有没有灵感);3.不要脸(知羞耻但不怕人嘲笑);4.逻辑思维强;5.不怕修改;6.热爱和梦想。

  50.【人物关系】电影是否立得起来的另一个框架。故事框架是线性的,人物关系是非线性的,复合的,立体的。好的人物关系看一眼就知道有戏,预示这里有金矿!要素:1.差异化,性格趋同的删掉;2.紧密勾连,不认识或不相遇的删除;3.动静、强弱搭配;4.必须有坏人(负面人物);5.不一定复杂,但一定要纠结。

  51.【人物小传】给编剧自己及投资人看的人物简介。内容:1.历史(个人经历和家族史);2.外在特征(年龄,性别,身材,长相等);3.内在特征(性格);4.世界观(价值取向);5.与其他人物的关系。重点与难点:1.只设计有用的特点;2.所有特点均为剧本主题和戏剧任务的派生物,必须针对主题反复调整取舍。

  52.【立意】来源于主旨,却高于主旨,其实是编剧借故事和人物表达的最高精神追求,也是整部作品的终极人文价值。立意的高下是精品与烂片,大师与匠人的分水岭。要求:1.鲜明(不含混不晦涩);2.单纯(不杂乱不纷繁);3.巧妙(不俗套不说教);4.高远(不拘泥不狭隘);5.高尚(不庸俗不猥琐)。

  53. 【三位一体】事件、动作、冲突是戏剧的本体,三者互为因果,密不可分。首先事件发生了,面对这个事件人物会有不同的态度和反应,并引发不同的动作,由不同的行动就构成了冲突。事件引发动作,动作中产生冲突,而这个过程就产生了戏剧。记住:写剧本须从对三位一体的理解与实践开始。(by @罗锦鳞)

  54.【写作瓶颈】写不出是常见病,病根与其说才华,不如说是心理。临床表现:1.反复开头;2.半途而废;3.拖稿;4.撒谎(称正在写、快完了、构思中,实点墨不见)。病因:1.完美主义(不完美毋宁死);2.爱面子(怕嘲笑);3.苛求自己(怕难超越过去)。药方:1.所有的草稿都是臭狗屎;2.好剧本是改出来的。

  55. 【冲突】泛冲突泛矛盾随处可见,对写作无意义。个人体会编剧应重视主人公意愿、欲望、目的、任务、动作的对立面所引起的冲突:1.阻挡和反阻挡(动态时);2.受压迫和反抗(静态时);3.差异的摩擦(同行者);4.错位(不同步不协调);5.竞争与比赛;6.选择与纠结(内心);7.排他性对立(你死我活)。

  56.【铺垫】实质是自引爆到高潮期间编剧和观众的心理博弈,观众的好奇心和探究心被挑逗起来,编剧在满足和抑制之间来回摇摆,直至将观众推向难以忍受的极度亢奋状态,最终满足之。听起来有点色情,但非如此难解释。关键点:1.紧扣观众的欲望;2.度,不足若隔靴搔痒,过则冷却;2.总体上扬,一浪高过一浪。

  57. 【交手】除了特别处理、铺垫、过场,对手戏强调交手,这是对手戏好看与否的关键。从几个方面交手:1.有人出招,对方接招(对立);2.误读与错位;3.启用潜台词(话里有话弦外有音);4.非语言交手(形体动作与眼神);5.心机(心理较量);6.找到动机形成主动被动。核心:让人物之间冲突摩擦勾连纠缠。

  58.【动力】好剧本充满动感和冲突,仿佛永动机。引爆点启动事件,人物动起来,最终带动观众奋不顾身奔向终点(影片结尾)。什么动力源最有力?A想当医生,B和邻居吵架,C丢了一只猫…不管写什么,须找到真正有力的动力源,人类共有的原始欲望:食,性,生死,恐惧,尊严,权力,贪婪等,并将其极致化。

  59.【一场戏】一部电影是由若干可演可看的戏串联起来的,同一时空的一个段落为一场戏。写每一场戏应注意:1.永远是截取(不求有头有尾);2.删去不必要的交代(怎样进门,打招呼等);3.写有意思和有意义的;4.找到段落戏剧任务并完成之;5.注意本身内在节奏和在整篇里的节奏;6.制造看点和亮点(关注)。

  60. 【爱上主角】除了特殊处理,编剧应极力让观众爱上主角,爱上他才希望他圆满和胜利。即便爱他也应注意:1.有缺点的英雄(十全十美不可爱);2.有理由的善良(避免抽象概念);3.令人同情的弱小;4.犯可以原谅的错误;5.有底线的出位;6.美德的收与放(不要一次性表现);7.找到关键帧让观众彻底爱上他。

  61.【技巧与钱】二者很相似,有它不是万能的,可没它是万万不能的。需要多少技巧?很多,从大的方面:1.结构故事的技巧,就是编故事,最重要,最难!2.设置人物的技巧,人物性格人物关系,决定剧本的厚重和张力;3.语言的技巧,对白;4.视听表达的技巧,电影中独特魅力;5.电影叙述的技巧,综合前面所有。

  62. 【小事与大事】不能忽略的问题!剧本所写的事太小,观众觉得就他们家那点破事儿;事太大(宏观)又觉得那跟我有什么关系?重点:小事折射大事和大是大非!历史大事件都具有显见的人文价值,而每次大事件都由一个个具体的人参与。找到你剧本中的事件跟人类大事件及大是大非的必然关联,就能写出好剧本。

  63.【本能】归根到底人是被本能驱动的!若干年文明史之后,人类本能已演变幻化成千草地百花园般多姿多彩。即便如此,根依然是人的本能:生存、求偶、社交、死亡恐惧、出人头地、保卫家园、家庭依恋、追寻自由等。是否写好本能决定你的剧本1.是否有人投拍;2.是否有人观看;3.是否拿奖;4.是否走遍全世界。

  64.【坏台词】很难确定好台词的标准,且剧本不能通篇都追求写出好台词,但我们可以尽量避免写出坏台词:1.废话,没有任何戏剧意义的话;2.没个性的话(蒙住人名不知道是谁在说);3.书面语(矫揉造作不自然不上口);4.说情节(硬性交代);5.脱离规定情景(违反特定时空逻辑);6.违反性格;7.乏味无趣

  65.【出场】主角第一次出现很重要,关系到观众怀着怎样的心态(期待或烦躁)观影或是否转换频道。要点:1.亮相,找他在事件、动作中的不一样瞬间,避免硬性介绍;2.自然、有趣,让观众轻松接收人物信息;3.定位,迅速展示主角社会属性(职业阶层地域境遇等);4.迅速展示人物生存状态、活力、愿望和目标。

  66. 【压弹簧】万能技巧,属编剧秘笈!希望各位得道者概不外传。核心:1.反向使劲;2.你给的压力越大,反弹力越大。具体使用就是,你想要什么效果,事先就努力压弹簧。你想让人物悲惨,就让他之前幸福得不得了;你想成功,就历经艰险和失败;你想表达善良,就提前误解善良摧残善良。再次提醒:方向和力度!

  67. 【真实与可信】长期困扰编剧的问题。其实,我们追求的真实(通常被称为艺术真实)应理解为:可信并传神。要素:1.符合逻辑(前提可以是假的,但逻辑无懈可击);2.充满生活细节;3.与人类共有的感情和体验相吻合;4.排除生活中非本质的干扰因素(垃圾);5.截取甚至强化生活中体现本质的特征和要素。总之就是@姜伟导演 说的“像不像”,而非“是不是”。

  68. 【负面人物】必须有坏蛋(称反面人物带政治性)!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戏非常难写,也非常难看!有坏蛋是生活常态更是戏剧的需要。坏蛋须写得:1.足够的坏(尤其对好人主角);2.坏得有缘有故(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好和坏);3.多面体(不一定写成善人);4.必须是人(写成魔鬼是推卸责任);5.有攻击性。

  69. 【拷问主角】开写之前先确定主角并提问:1.为什么写他(主题)?2.他想干嘛结果怎样(动作与结局)?3.他最大的危机(高潮)?4.他的敌人和朋友?5.他的常态?6.性格与众不同?7.致命的软肋?8.最大梦想?9.最大恐惧?10.最珍惜的人和物?11.原始动力(内心不可抗冲动);12.他有趣吗?13.是否让人意外?

  70.【常态与非常态】生活常态无故事,编剧任务是讲人生常态中发生的一个或数个非常态段落。其线性走向为:1.开场常态(交代信息引入情景认识人物营造氛围确定风格);2.触发事件或因素打破常态(第一拐点,激发观众期待);3.推波助澜非常态;4.激化危机并解决之(高潮,最后拐点);5.恢复常态(结局)。

  71.【神奇的如果】写作是编剧发挥想象力(发散性思维)和推理力(逻辑思维)的过程。逻辑即推理:1.如果我是他(以他为主我站他立场);2.如果他是我(以我为主我控制他);3.如果观众是他(利用观众入戏造意外);4.如果他是观众(刺激观众感同身受)。记住:我一定比他更(至少同等)高明,必须控制他。

  72. 【儿童片】严格说不属一类题材,但概念明确,为儿童拍的电影。多年儿童片稀缺究原因一个字:难!建议注意:1.浅显易懂(避深奥艰涩线索复杂);2.天真童趣;3.想象力(无边无际无拘无束);4.小爱大爱结合(小爱本真大爱动人);5.极端条件中的儿童(生死冒险疾病灾难输赢犯罪);6.须同时受成人欢迎。请点击—》200部中外经典话剧剧本,免费领取!!!

  73. 【微博剧本】1.何时何地的谁?2.某天什么事打破宁静?3.使他非做什么不可?4.他经历了哪些困难?5.谁是他朋友和敌人?6.他内心有何矛盾、困惑、纠结和恐惧?7.什么帮助他克服了退却?7.什么使他一步步接近目标?8.幸福即将来临又是何物出现使一切陷入绝境?9.什么使他终于战胜敌人度过危机获得全胜?

  74.【灵感从何而来】灵感很神奇,你走在路上,天降一滴雨珠,无端掉到你上,渗透进你的脑子。于是有了一首诗,一幅画,一篇小说,一个剧本。灵感也不神奇,它是长期积累、阅读、观察、思考之后,忽然遇到某个客体的碰撞产生的火花,它使你感觉灵光闪现,点燃了创作激情。提醒:灵感不是写剧本的必要条件。

  75.【故事从何而来】除了摹写,不存在现成故事。故事是编的!它来源于你自己,来源于你内心深处!故事是你根据亲历的、读到的、看见的、听说的、思考的、感悟的、积累的、想象的、体验的、推测的,用技巧将其重新组织和排序,按照观众所能接受的方式写出或讲出来的。故事基础是存在于你个体内的人类共性。

  76.【展示与告知1】电影的局限和魅力都在于它和生活一样:看得见的明确,看不见的模糊、暧昧和难以捉摸,需要猜测。我们永远看不见人的思想,只能通过看得见的和听得见的(包括有可能口是心非的语言)去揣摩它。定律:九分展示一分告知。用尽浑身解数调动一切可能去展示,语言的告知越少越好而且靠不住。

  77.【展示与告知2】两者是有机结合体,不可分割。可展示的包括:表情、形体动作、语气、音量、节奏,甚至化妆、服装、道具、环境、光影气氛等;告知就是语言,包括:对白、独白和旁白,以及字幕。几种情况:1.展示和告知一致;2.展示和告知错位;3.展示和告知矛盾;5.展示掩盖告知;6.展示拆穿告知。

  78.【文艺片1】相对商业片而言。到底有没有所谓文艺片?假定有,它有什么特点?几个方面揣摩它可能是:1.反高潮电影(是否遵从讲高潮故事规律);2.做负面价值评价的电影(故事结尾的社会价值评判);3.知识分子电影(服务人群);4.讲究艺术品位的电影(侧重);5.到国际电影节上去拿奖的电影(去向)。

  79. 【文艺片2】反高潮电影,即不遵守编故事的规律和技巧(开场,引爆矛盾,展开,加剧,危机,高潮,解决危机,结尾)的电影。也被称为生活流电影,就是像生活一样平淡中讲述。人们喜欢看有高潮的故事,但不等于没有高潮就缺乏吸引力。纪录片就是随即截取生活,一样有精品并引人入胜。像纪录片的故事片。

  80.【文艺片3】负面价值评价的电影。侯克明老师说:商业片说这世界是合理的;艺术片说这世界是不合理的。通常我们看故事电影,包括好莱坞电影和中国主旋律电影,无论其结局是大团圆式的(主人公胜利),还是悲剧式的(主人公失败),观众都要得到一个正面的价值结论,而多数情况下文艺片是负面价值结论。

  81. 【文艺片4】知识分子电影。人格上任何阶层的人都是平等的。但知识分子(受教育程度偏高人群)对文艺作品的欣赏有更多期许和诉求。要求电影:1.更深刻,具有更多哲学思考;2.更探索,有更多的社会人文追求;3.更独特,更个性化风格化;4.更理性,更少粗浅的煽情;5.更多元,从艺术表现到内容都更宽容。

  82. 【编剧是最好的演员】每个电影节最佳表演奖应该颁发给编剧!多不容易呀,面对一张白纸或者闪着蓝光的显示屏,我们要凭空想象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然后钻到他们的身体里,躲在他们灵魂后面,去表演他们的音容笑貌,去用不同的语气说话,去愤怒、去温柔,去悲伤,虽然我们表演不用面部、身体和声音。

  83. 【找到永动机】世界上没有永动机,编剧却在苦苦寻找。找不到,那在屋子里烦躁得来回走动的就不是人物而是编剧自己!一旦找到编剧就像一只吃饱喝足的猫,安静地坐在电脑前,剧中的人物在动,永不停息,无论剧本是40分钟,还是90分钟,无论是30集还是50集,人物自己在动,牵动着编剧的手指在键盘上奔跑。

  84.【编剧意图角色意图】尽量不要让角色意图和编剧意图重合了,那样戏会单薄。主人公要谈恋爱,编剧就认认真真地写泡妞;主人公要造飞机,编剧就老老实实地写他去克服技术难关,多没劲啊!假如主人公恋爱,你却写忠诚与背叛;主人公造飞机你却表现的是孤独,这叫复合表达!让角色的意图服从编剧的意图吧。

  85.【细节】别嫌问题简单,真不好解释剧本的细节。场景细节是美术和置景的事,动作细节归演员,肖像细节找化妆,心理细节属小说家。还有什么?语言?算吗?对白算细节?不知道。想来想去,只能关注细节的细字了。剧本的细节就是很细小很细小并且能展示的东西,要仔细听,仔细看,轻轻摸,细心体味的东西。

  86.【找到永动机2】你找到了吗?剧本主题是灵魂是航船的舵,最后一场高潮戏加结局是终点站是目的地,动作线是人物的方向和航线,矛盾冲突是波涛是暗礁,动作是竖起的风帆,可风呢?永动机在哪儿?人物关系!没有纠葛没有张力没有因果没有恩怨没有情仇没有主从没有是非的人物关系是摆设,反之就是永动机!

  87. 【如何做到一段梗概吸引人】1.确定要吸引的人是投资人、制片公司、剧本经纪人,他们是内行,所以故事梗概应该专业些,不是一般的文学读物。2.吸引专业人士的主要是故事线、故事拐点、高潮、主角设置,人物关系设置;3.重点突出:人物性格鲜明有趣,故事清晰符合逻辑,有意外,有张力的高潮。

  88.【人物关系怎么架更有戏】1.差异性,人物性格特征尽量拉开,重合和接近的删除或合并;2.对立性,让人物在剧中产生对立和冲突;3.互补性,同一阵营的人物性格互补;4.关联性,让人物产生关联,家族、姻缘、同学等;5.丰富性,高矮胖瘦,美丑强弱,三教九流;6.机巧性,增加戏剧性的关联,邂逅重逢奇遇。

  89.【一部剧几条线,怎么交织】线是指人物贯穿始终的动作轨迹。一部戏可以一条线,也可以多条(增加丰富性复杂性)。线索不宜太多,超过三条会影响理解剧情。几种情况:1.完全平行不交织;2.点式交织,在某几个点上碰撞;3.分叉,一条线中间分成几条线;4.合并,若干线合并为一条线。一部戏只有一条主线。

  90.【起承转合的转怎么写】起承转合是个很文学的表达,其含义是三个:1.起落,即故事情节给观众造成的情绪跌宕;2.变化,是故事发展的逆转和拐点;3.节奏,是故事情节发展的快慢。有内在节奏(拐点密度)和外在节奏(视觉听觉造成的)两种。注意:错落有致,疏密相间,急缓协调,静动相连,唉,只可意会。

  91.【什么样的结局更有力度】有力度是高潮+结局。高潮:1.最后危机到极致(将主人公置于死地);2.形成拐点(顶点急转直下);3.意想不到的因素促成转机(观众猜不到);4.靠主人公自身完成(战胜或战败)。结局:1.松口气;2.唏嘘感叹;3.所有所思;4.拍案叫绝;5.哲学升华;6.怅然若失;7.义务宣传。

  92.【做分场要注意什么/大场时如何调度】做分场要注意节奏,适当考虑拍摄成本(场数越多节奏越快,成本越高)。大场?是不是分量很重的场次?占时间很长的场次?人物众多的场次?不太明白。一般情况:人物不多的大场重点在写戏,写冲突;人物众多的适当考虑场面调度(其实是对白的处理),突出重点即可。

  93.【对白和日常对话的区别】相同:1.像生活一样自然;2.符合生活逻辑;3.符合人物性格。不同:1.对白必须有戏剧任务(是编剧有目的安排的);2.对白是最精彩的生活语言;3.除特殊处理外,避免废话和语言垃圾;4.须符合戏剧规定情境需要;5.必要时,可以强调表现对白的美感;6.可以根据需要做适当的夸张。

  94.【交代剧情用画面还是对白好】最好不要用对白。我在【坏对白】里提到的一条就是说情节。主要是不真实,不自然,即便你故意写了一段交代戏,也不高明。也不仅用画面,必须交代的剧情,可以用画面、肢体动作、道具、眼神、表情、场面、声音、冲突等,自然地流露出来。即便用对白,也不是直接说,而是漏。

  95. 【俗套与创新】编剧永远在俗套与创新间挣扎。俗套即程式、套路、类型化和陈词滥调。俗套的人物、结构、语言无处不在。为何不彻底摒弃它?因为俗套不仅仅代表保守和匠气,更代表一般观众的审美心理模式。它形成也许超过数千年,逆行必然失去大部分观众。真正的杰作永远是俗套中的创新,或创新中的俗套。

  96. 【观众期待】编剧有个误解,以为他千方百计藏匿的秘密结局如同体育比赛的结果,是观众最期待的。错!除了悬疑剧,绝大多数影视剧结局观众都能猜到。正义一定战胜邪恶,有情人终成眷属。男女主角仇人开场,结局一定上床。观众期待什么?过程!从仇人到爱人的路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好剧反复播的奥秘是也。

  97. 【四种结构类型】电视剧结构:1.动作线贯穿型(主人公有目标有动作,编剧为其动作设置障碍,他克服障碍抵达结局);2.人物关系冲突型(主人公无明显动作线,但与对手有恩怨情仇等因果联系,形成冲突直至结局战胜对手);3.单元故事型(围绕主题发生一系列单元故事);4.人物编年史型(传记编年故事)。

  98.【人物的峰值】好编剧和坏编剧的区别在于,前者笔下有精彩人物,后者没有。何为精彩,无技术参数。但可想象人物性格张力是一条正弦曲线,有波谷和波峰,震荡越大,张力越大。一个人物有几次超乎一般生活的巅峰状态(极端性和极致性),这个人物就精彩。一部电影有三次巅峰,电视剧有7-8个巅峰即成。

  99. 【三角关系】几何学说三角形最稳定,编剧学中三角形最有戏。设计人物阵营时,一般会想到冲突双方,其实最好是三方(如《三国演义》)。三方关系如同黑白灰,多了许多层次、过渡、缓冲,更丰富立体。两方阵营的弱点:1.易陷入非此即彼的是非判断;2.易在冲突推进中打结;3.单调和单薄;4.易直奔主题。

  100. 【造人】文学即人学。被记住的影视作品里都有难忘的人。这被世代牢记的人其实并无生物学存在,是编剧或作家“造”出来的。写剧本,起始于欲造人,终结于造人。这个(些)人须具备:1.有人文审美价值;2.鲜活如真;3.有感染力和冲击力;4.有命运跌宕或变化落差;5.能折射社会和时代;6.具有充分唯一性。

  101. 【贴标签】怎样造一个独一无二的人?贴标签吧。某甲,男,40岁,设计师,内向,未婚……当标签贴得足够多时,他的特点和唯一性就出来了。具有100个符合逻辑的特征的人,在这个世界上雷同的可能性就小了。标签要点:1.符合剧本主题;2.符合逻辑;3.标签排他性由小到大排列;4.能引起冲突;5.适度出位。

  102. 【人物弧】温迪简汉森提出,即人物发展弧线。造人时,人物进入本剧为起点,之前为前戏,人物出局为终点,类似函数曲线:1.波峰波谷为拐点;2.峰谷落差决定张力;3.人物弧为主题服务;4.先确定落点(终点)再反推之前诸点;5.兼顾起终点变化和峰谷落差;6.拐点清晰突出;7.各人物弧交点产生戏剧推动力。

  103. 【信息量1】一部电影,一集电视剧能提供的时间和空间是固定和有限的,贪婪的现时代观众,他们渴望在有限中尽可能提供无限的信息。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今作品和旧作品的分野。这就要求如今的编剧能有复合的表达:即除了主故事、主动作线、主题、主角、主调、主任务、主场景、主情景等之外的其他信息。

  104. 【信息量2】那些副信息或者复合信息应该包括:1.前戏;2.副线;3.更立体丰满的配角;4.多元风格;5.多层次人文价值;6.跨学科知识;7.副主题展示;8.哲学宗教思辨;9.闲笔;10.复合类型探索;11.潜台词;12.戏中戏戏外戏;13.多趣味追求;14.多重人物性格;15.试听效果的丰富;16.新科技的应用等等。

  105. 【信息量3】信息多寡跟故事单纯和复杂有关系,但关系有限。单纯的故事也可以包含丰富的信息;复杂的故事也可能信息单调。在满足现代观众对信息量的基本需求的前提下,信息的多寡还是决定于剧本的内容、类型、主题和编剧自己的风格和追求。此外,信息量的大小多寡,其实也不是判断影视作品优劣的标准。

  106. 【有戏没戏】有戏还是没戏,是个大问题。戏,是指有戏剧性的事件、动作、冲突等的总称。就是带有戏剧性的内容。戏的要素:1.有动机的动作;2.对情节和人物关系有推动;3.引发观众关注和好奇;4.形成了一个期待的目标;5.能够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6.发展中遇到曲折和危机;7.最终达成或不达成这个目标。

  108. 【游戏元素】假如把影视文艺作品的思想性、人文精神抽离出来,其实它也是一场游戏。至少在观众的角度,去欣赏一部影视作品,主观上没有想去接受教育,而是去做一场游戏。一个字:玩。所以编剧可以在创作中引进游戏元素:竞赛、对垒、积分、过关、难度设置、角色扮演、冒险、生死、暴力、成败、贫富……107. 【瞎子登山】写对白如同瞎子登山,左脚和右脚对话,左脚登上一级,右脚悬空,必须跟进并找到下一个台阶,登上去,又让左脚悬空。必须扣紧每一步,才能不断往前走。可每踩一级,观众便对下一级既期待,又惶惑。因为下一级可能如观众所期待,也有可能出乎意料地踏虚,甚或逆转和下行。台词就应该这样写!

  109. 【观众心中的真实】其实我们想做到的是让观众认为真实。反过来说,即便你写的东西直接取材于真实事件,弄得不好观众还是认为不它真实。那观众认可的真实是什么呢?观众判断影视作品真实性的三个根据:1.生活常识(不高深);2.人生经验(共同的);3.逻辑推理(符合逻辑)。满足了三点,观众就买账了。

  110. 【向烂片学习】烂片令我们厌烦,但编剧不要简单摒弃烂片,可以作为反面教材,向它学习。看烂片时向自己提问:1.我为什么讨厌这部作品?2.我从哪里开始感到乏味?3.它真的是那么一无是处吗?4.什么是它的致命伤?5.它的烂,属于超烂,还是平庸?6.假如编剧是我,能做得更好吗?7.我能提出几条改进建议?

  111. 【伟大的作品】伟大作品应充分具备两个价值:1.审美价值(感动、震撼、有趣、启迪、唏嘘、陶醉、赏心悦目、引人入胜等);2.人文价值。即对人道主义和人类文明进程有所贡献(如独特人物、哲学思辨、崇高境界、美好情怀、道德评判、心理探索、理性彰显、精神皈依、科学倡导、情感关怀等诸多方面)。

  112. 【编剧慎用之听墙根】听墙根,所谓隔墙有耳,通过躲在一旁窃听获取重要信息、泄露惊天秘密或揭示事件真相,从而推进情节发展、形成故事拐点、解决人物间冲突等的方法和技巧。这是最烂的技巧之一,因为:1.生活中极少见;2.无助于矛盾激化(逃避);3.有损人物形象(猥琐);4.被滥用(简便)。故慎用。

  113. 【编剧慎用之说前史】在某关键时刻,为了使观众认可角色行为,说明事件设计的合理性,假旁人之口直接说出该角色前史,让观众信服地说:原来是这样!怪不得!也是拙劣技巧之一,因为:1.关键时刻没时间说(不真实);2.打乱节奏和气氛(离间);3.不高明(语言无力);4.侮辱观众智商(啰嗦)。故慎用。

  114. 【编剧慎用之玩跟踪】如果不是警匪谍战,人物也不是私人侦探之类的,请慎用跟踪。因为:1.看上去很假(难拍);2.不符合生活经验(你自己去试跟一回就知道了);3.写跟踪是为了探究真相,但实际收效最低(显得人物黔驴技穷);4.在人物塑造上减分(被跟者很傻跟踪者很猥琐);5.对推动情节作用不大。

  115. 【编剧慎用之说内心】影视的特点就是客观展现,就如同真实生活一样,你永远看不到别人的内心世界。电影里常用来表现内心的是两种方法:画外音和自言自语,须慎用之,因为都带有主观强加性:1.与规定情景不冲突;2.符合人物性格;3.最好不要直抒胸臆(曲折表现);4.表达内心不要太完整(流露与泄露)。

  116. 【剧本里的善与恶】小孩也问电影里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虽幼稚,其实反映观众观影的善恶观:1.必须有善与恶之分并扬善抑恶;2.绝对善人和绝对恶人一样令人感到不真实和浅薄;3.不接受无缘无故的善和恶;4.不接受高高在上的善(救星大恩人);5.不接受一群恶人杀成一团;6.主角须体现善,并让观众爱上他。

  作者:陈秋平

  1.【剧本陪审团】许多国家法律上的陪审团制是极大地限制了精英阶层在审判上的权力和作用,从民间产生的草根人士组成的陪审团掌握着生杀大权。这种制度和思路可以借鉴到剧本的评判上来,以解决长期困扰着圈内的剧本评估陷阱。一个剧本好不好,该不该投入巨资拍摄,到底听谁的?交给草根组成的评估团吧!

  2.【学能】一个人身上什么能力最重要?学习的能力!许多人的“衰老”其实是学能的退化和丧失。保持住良好的学习能力,你可以长寿,至少是高品质地活着。学能:好奇心,逻辑力,质疑,探究,耐心,执着,乐观,包容,去偏见,实证等等。

  3.【创作与专业】正如几乎所有音乐爱好者都能准确地评判一首歌曲或乐曲是否好听一样,绝大多数读剧本的人(包括制片人、导演、演员、责编、策划甚至普通读者)都能判断它好看或不好看,哪里好看或哪里不好看,但当你去征求他们的意见,让其回答“如何变不好看为好看”的问题时,答案五花八门,大多数不靠谱。这时,编剧才是专业的。

  4.【故事与旋律】故事之于影视剧,正如旋律之于音乐!也许你可以有独一无二的音色,富有创意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配器,交响的呈现,精彩的变奏,美妙的演绎,但如果没有优美的旋律,其他都形同虚设。影视剧的主题再深刻,题材再新颖,角度再巧妙,元素再炫目,离开故事,什么都不是,因为观众只是听故事的一群人。

  5.【伟大的教育是通俗的】任何可以将高深的理论通俗化的努力,就是教育的精粹。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今的电视剧编剧、导演、演员、制片人等,有可能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不过不要高兴得太早,是不是伟大,还得看你包装与传播的内容,如果那是些垃圾,你最多是个垃圾搬运工。

  6.【信仰与迷信】不假思索放弃自主地把对世界的看法和判断能力交给任何的人、救世主、思潮和理论,都是一种迷信。而迷信或洗脑,是靠群体意识灭掉个人意识,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害。结论:假如信仰=迷信,我宁愿做一个没有信仰的人。

  7.【Q&A】新编剧:陈老师我也在尝试着写剧本,为什么在写到中间部分之后,完全没有刚开始想象构思故事时的那种投入与快乐呢??陈秋平:做爱是快乐的,怀孕却是漫长而辛苦的,分娩甚至要人命。

  8.【向真人秀学习写剧本】举《爸爸去哪儿》为例:1.人物性格设定:注意差别和对比,职业,台湾大陆,年龄,性格;2.人物关系:父亲带小孩,亲子;3.卖点与看点:明星隐私,童趣;4.任务:大任务就是男人带孩子,每期一个小任务,单元难题;5.悬念:任务启动了人物的动作,结果不可预见,过程有趣而生动。

  9.【怎样写“好人”】我曾对年轻朋友建议找对象看对方是否善良的方法是看他:1.对父母好吗?2.对兄弟姐妹好吗?3.对朋友好吗?4.对穷人和弱势群体好吗?5.对小动物好吗?6.对公益热心吗?7.对坏人坏事憎恨和排斥吗(姑且不谈是否斗争)?8.在损人利己的事情前会止步和说不吗?9.遵守交规吗?写剧本可以参考。

  10.【桥段与套路】普遍认同的解释是戏剧片段或经典戏剧片段。包括一个小的单元故事的结构和解决方案。许多桥段深入人心让人终身难忘以至成为经典。因为经典所以太为人所知太熟悉也太没有惊喜,所以对经典桥段的学习和模仿,太容易被人识破并产生审美疲劳和审美逆反,从而被指为抄袭。写作中慎用对经典桥段的借鉴、模仿或借用!

  11.【借鉴与抄袭】一般来说,对宏观或抽象事物的模仿和学习为借鉴:主题、题材、类型、风格、基调、节奏、结构方式、大故事核甚至大故事梗,大人物关系(去掉人物职业和性格特征)等等,这些可以一定程度学习和模仿而不被指责。对微观或具象事物的借用,就可能涉嫌抄袭:桥段(单元故事或小情节)、台词、细节、人物性格等。

  12.【佐料与食材】剧本创作中我们会引入一些“元素”(也称收视元素),就是能够吸引眼球的事物,这些东西永远只能算佐料,要和故事、人物、主题、情怀有机融合才能产生相得益彰的效应。佐料放几种,放多少,顺序几何都是艺术,放得不恰当我们就变成吃佐料。以前有一句话:戏不够恋爱(歌曲)凑,就是这个意思。

  13.【事后诸葛亮】本来是个贬义词,意思是事后再评判好坏还有什么用?当然,事前诸葛亮也许更重要,他对于事情的成功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对事情的失败有提醒、警告,甚至有修正,从而大大降低失败几率。但是,我们做事哪有不失败的?失败之后真的不再需要“诸葛亮”?分析失败对未来避免重蹈覆辙的失败,对于总体上走向成功,就真的没有意义?请点击—》200部中外经典话剧剧本,免费领取!!!

  14.【我们为什么喜欢看名人访谈】追星?大多数观众不是。窥探隐私?也许有,但不准确。我想是因为:1.“熟悉”,名人就是公众人物,熟悉才有共鸣,才觉得这个人真实存在;2.好奇,对正面报道之外的多棱面探究;3.阅历,名人多数有传奇人生;4.思考,名人总是站在某个人生高端;5.示范,名人总是因为他们在某种意义上的成功而成名。

  15.【大纲还是剧本】Q:向制片公司投稿是投大纲还是剧本?A:一般制片公司选项目主要看大纲,因为没有时间看剧本。电影剧本大纲不超过1万字,电视剧大纲不超过3万字,已经可以看出题材、故事核、人物、人物关系和主题(人文价值)。但制片公司选编剧则要看剧本,看文学功底、细节、语言、生活积累、才气、情怀及分寸的拿捏等等。

  16.【题材两重性】选择题材(写什么或拍什么),不可避免要考量它的两重性,即题材共鸣性和排他性。前者是题材对观众是否具有特别吸引力,比如观众一听这不片子是讲这个的,立即决定要看。排他性则相反,某观众群讨厌排斥这类题材,一听说就坚决不看。比如年轻人一听“这部电影是写学雷锋的故事”就坚决不看。这两重特性尤其要注意呈现在作品的宣传上,包括故事梗概、海报、片名等。策略:扬长避短。对“共鸣性”大力渲染,对“排他性”进行削弱、规避或绕行。

  17.【生命体验】人都有对生命存在感的体验欲望,即通过一些活动和行为,去亲身经历、感受生命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这种体验可以分为“宏观体验”和“微观体验”(也可以称为“共性体验”和“个性体验”)。前者是基本人权,包括自由、教育、生育、爱、安全等。后者包括癖好、偏执、冒险、极端行为等。由于客观条件的局限,人们直接体验生命的机会不多,于是转而通过文学艺术来虚拟完成。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电影的意义。

  18.【负面概念与喜剧】倒霉、出丑、丢人、尴尬、狼狈等负面概念,怎样成为喜剧元素?本该让人悲伤或同情却反而引人发笑,忍俊不禁,难道我们缺乏同情心,顽劣不吝,酷爱恶作剧?不,是因为“离间”!用离间的手法,让某个糟透的事变得不那么真实严肃,可以开玩笑,甚至让人想恶搞一下。离间的手法包括夸张、重复、巧合、误会等。

  19.【什么叫做写戏的“翻儿”】“翻儿”来源于相声创作中讲究的“三翻四抖”,抖,是抖包袱。翻,就是栓包袱或者系包袱,其实就是做好单元故事,具体说是造一个悬念。抖包袱,就是解决这个悬念(释悬念)。也可理解为一个回合。“再来一翻”,就是再来一个回合,再来一场风波,再来一个危机,再制造一个困境……

  20.【听歌·唱歌·写歌】听过1000首歌,你也还是一个听歌的人,一个音乐爱好者;唱过100首歌,你也未必是一个歌手。但哪怕你只写过一首耳熟能详的歌,你就可以是一个作词家或作曲家。听歌只需要有听力的耳朵,唱歌需要一副好嗓子和音准,而写歌需要的就太多太多了。其实我说的不是音乐,不是听歌唱歌写歌,而是看戏演戏和写戏。

  21.【新闻价值】1.新鲜度(近期与新鲜);1.重要性(对受众的影响程度,受众人数,社会影响时间与空间);3.显著性(领袖,权威,精英,恶棍,一般人做不到);4.接近度(身边事与天下奇闻,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5.趣味性(非常态,人情味,情趣)。新闻价值不等同于文学艺术价值,但可参考。

  22.【情怀】邹静之老师说:三流的编剧写故事,二流的编剧写人物,一流的编剧写情怀。可情怀是什么?大多数人回答不出来。辞海上解释:情怀,有某种感情的心境或胸怀。在编剧行当里,与之相近的词有:胸襟,情结,境界,关怀,夙愿,追求,信仰,痴迷,梦想……总之,是超越了故事、人物的“形而上”的东西。

  23.【品酒师与调酒师】影视行业奇缺的是像品酒师和调酒师那样的高端人才。从缸里装一瓶,从瓶里倒出一杯,只需呷一口,便知道是水还是酒,浓香型还是清香型,度数多少,产地在哪儿,市场定位是什么,价格定几何。如果品质还不够好,该怎样勾兑改进,还需窖藏多久……这样的人在影视行业叫什么?剧本医生?

  24.【不可复制】不可复制,就是不会被效仿。你勉为其难地效仿,就是东施效颦。所以,跟风很愚蠢,因为你跟的作品不可复制。不可复制性包括:1.思想的高度;2.巨大的信息量;3.丰富的细节;4.多元的融会;5.众多鲜活的人物;6.深厚的文化;7.庞大错综的结构;8.独特的气质与风格。而且最要命的是,好作品是这些因素的叠加!

  25.【借题发挥与借尸还魂】故事很重要,有头、有尾、有悬念、有变化,但还是不够。我们常常看了一个故事之后依然觉得索然寡味。其实,精彩的故事都是借题发挥和借尸还魂的,就是故事后面得有一个价值内核:1.精神启迪;2.道德评价;3.情感共鸣;4.美育体验;5.探索发现;6.哲学反思;7.心理剖析;8.信息分享等。

  26.【大危机还是小困境】大危机在生活中很罕见,在作品中易流于夸张、做作、狗血。其实对戏剧贡献最大的是小困境,小危机。它容易被理解,能引起共鸣并变化多端、丰富多彩,这是由于它:1.因人物关系导致;2.因规定情景而产生;3.因观念差异而凸显;4.因文化背景而加剧;5.因人类共性而移情。挖出小危机,你的作品就成了!

  27.【什么是有趣的】到底什么让我们痴迷不已、欲罢不能、津津乐道、爱不释手、乐不思蜀?有趣的事物!包括:滑稽与幽默、博弈与竞赛、对比与反差、奇思与妙想、神秘与奥妙、变化与莫测、巧合与误会、悬念与期待、童稚与机巧、挑逗与挑战、互动与交流、未知与无穷、禁忌与限制、突破与超越、等等与等等。

  28.【什么是重要的】写作,尤其设计事件,要选择重要的甚至是严重的来写。你写的东西不重要,让我们看什么?在观众心中什么是重要的呢?生死与财富、爱情与友情、权利与权力、尊严与自由、真假与是非、忠诚与背叛、傲慢与偏见、光荣与梦想、文明与野蛮、孩子与老人、战争与和平、疾病与灾难、生存与发展、信仰与信任、公平与公正等等等等。

  29.【接地气究竟是什么意思】不是一个严谨的概念,只是一个比喻。通常情况下,是和“飘”、“空洞”、“空泛”等概念相对应。可以反向揣摩,“不接地气”大体含义是:1.缺乏细节和生活质感;2.不真实及不符合生活逻辑;3.脱离或不关照现实生活;4.不鲜活、不生动、概念化、符号化;5.题材及人物贵族化,远离普通老百姓生活等。“接地气”正因其概念不清晰,常被人们误用和误解。

  30.【无实物表演与写作】“无实物表演”是表演功课之一:演员完全不借助任何实物道具和对手,栩栩如生地再现各种生活场景——对着空气表演,比如吃面条、啃鸡块、一个人跳国标舞等。这时演员靠的是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和精准的表达力。这概念可移植到写作上,编剧需要凭想象,面对白纸(屏幕),精准逼真地再现完全不存在的人物生活。

  31.【走进微观世界】观众的观影体验永远都是微观的,作品真正打动人的永远是细节——细微之处见本真。10分钟甚至5分钟没有真实、细腻、鲜活、生动并符合逻辑的细节,观众立马跳戏,迅速感到假大空。这时故事不再引领和感染观众,他们马上开始挑剔、吐槽、调侃、看笑话。写作过程也一样,进入想象中的微观世界,才能检验故事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才能让人物活起来。

  32.【解释词义的方法】解释一个事物的概念可以用三种方法:1.阐释与说明。这需要较好的归纳概括和准确的表述,就是总结讲解一个事物的内在特征;2.举例。是将属于该类事物范畴内任意实例拎出来,说:瞧,这就是它!3.比喻。找到与A事物具有相似特点和规律的B事物进行对比和说明。最后一种方法更生动有趣,深入浅出。

  33.【编剧到底是卖剧本,还是卖才华】1.卖剧本,只是一单生意;卖才华,可能终身不愁吃穿。2.卖剧本,你总怕别人骗剧本不给钱;卖才华,是别人生怕你不收他的钱。3.卖剧本,总嫌价格低吃亏了;卖才华,你的剧本干脆可以当赠品,让人免费品尝。4.卖剧本,你可能会以次充好;卖才华,你会每一部作品都精益求精。

  34.【抵制恶俗】并不是只有“雅艺术”才美好。大众艺术、通俗文学,可以针对包括教育背景、经济收入、社会阶层偏低的中下层的大多数观众,这时的艺术表现和思想表达需要浅显易懂。通俗≠恶俗。恶俗表现:1.扭曲的审美,以丑为美;2.毁三观,恶搞亵渎真善美;3.歧视嘲弄残疾弱势群体;4.丧失尊严,卑躬屈膝,奴才贱相;5.令人作呕地拿生理现象开玩笑,如放屁、狐臭、踩大便等。

  35.【极致与合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雷剧、狗血剧?因为想创作者想达到“极致”——极致能够抓眼球。合理多数情况是常态,常态不好看,没有吸引力。极致而缺乏合理性,就是狗血。当观众感到银屏上的故事不可信时,立即就出戏了。合理而不极致没人看,极致而不合理没人信。避免“雷”和狗血的办法,就是将极致的事物合理化,你说:这谈何容易?具体办法:在看似不合理的极致事件中,去寻找微观上的逻辑性。就是乍一看不合理,仔细一看,原来如此。

  36.【说谜语】想想说谜语猜灯谜的情形吧。那可以借用来比喻设置悬念的方法,就是设置一个谜,让观众去猜想,最后给出正确的答案和谜底。要点:1.谜面要简单明了,观众一看就懂;2.貌似容易,诱导观众上当;3.有观赏性并勾起猜谜的兴趣,趣味性;4.假设多条路径多种解释;5.规定范围,加以限制,防止跑偏;6.一定要误导;7.一波三折逐一否定;8.揭开谜底——出人意料。

  37.【张力的来源】作品的张力来自内在的真善美!你的故事中缺乏或缺失真善美,一定会出现无力、疲软、庸俗、闹心,甚至令人作呕。这说明人类文明已经进入了我们的基因,人们观看影视作品时,内心需要一种正确的价值观。然而,作品张力的强度,却来自于负面价值对正面价值的打压,即假恶丑势力对真善美的打击、陷害、侵略、污蔑、压迫、折磨、误会、欺凌、蹂躏。只有与假恶丑抗争搏斗并最后胜利的真善美,才具有震撼力量。

  38.【假冲突假危机假困境】没有危机故事不好看,充满假危机的故事更可怕。何为假?1.不符合逻辑;2.违背大多数观众人生体验;3.小题大作,明明鸡毛蒜皮却大肆渲染夸张;4.无事生非,故意挑事儿,无聊透顶。何为真?有一个简单验证冲突危机困境真与假的方法:假设这事发生在5个熟人身上(包括你),会觉得是危机吗?

  39.【有头有尾有变化】什么是故事?这是一种表述:有头有尾有变化。有头:明示或暗示给观众一个期待的目标,真正的开头是有结尾暗示的。有尾:开头的那个期待,决不能回避,必须要给观众一个结果,一个回答。结局即答案。有变化:如果从开头到结尾都很平、很直、很快、很简单,这样的故事也不成立。所谓“有变化”是指有障碍、有迷雾、有曲折、有起伏、有跌宕、有意料之外。

  40.【造出来的话题剧】时下热衷制造“话题剧”,初衷是好的,可以理解。社会热点话题有最大的百姓关注度,将其借过来,就有可能创造高收视率。但情况不容乐观,因为大部分话题剧其实是图解社会热点问题,从话题出发所形成的“故事”,往往是强加给人物的,生拉硬拽的。建议:1.话题充其量是元素;2.故事还是从人物出发。

  41.【魔方原理】开始玩魔方,是从每一个面的颜色都相同起始的。然后错开打乱,让每一面都是任意颜色,在杂乱无章,最终重新还原为六个相同色的面。可以把这个原理用在剧本情节上设置上,启示:1.目的地和结果是存在的,看你有没有能力到达;2.悬念不是结果,而是过程;3.解决第一面概率最大,依顺序概率递减;4.六面成功之前,每一面的成功只是暂时的,随时会被否定;5.从头到尾都是逻辑游戏。

  42.【深入浅出】深刻的道理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借用于写作,就是用通俗的方式讲深刻的故事,就是俗与雅、普及与提高、大众与小众、业余与专业、商业与文艺的关系,也就是用最通俗的方法去讲故事,通过最通俗的故事去体现最高雅的艺术,体现最深刻的思想。何为通俗?要让小孩和较低教育水平的观众都能看得懂。

  43.【举重若轻】举重若重,举轻若轻和举轻若重都不难,难的就是举重若轻。要把极重的物体举起来看上去还得轻如鸿毛,得多有劲儿才能做到啊?!现在太多的电视剧满场在大吵大闹、小题大做、一惊一乍、故弄玄虚,剧中人“内牛满面”,而观众无动于衷。如果反过来多好,画面中波澜不惊,观众已经吓得屁滚尿流。

  44.【貌似无用的戏】有一种戏貌似废戏,主要表现:不能推动故事情节,偏离故事主线,对主要人物的塑造和气氛烘托关系也不密切,看似一种状态一种常态。但这些在后来的重场戏却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原以为完全无用的,后来发现全都有用,而且非常重要。举例:美国电影《轰天炮》中主角执行任务中的许多遭遇和闲戏,最后发现是重要情节点爆发的伏笔与铺垫。

  45.【好人与苦难】只写好人,不写他的苦难、困境、危机和历练,这个好人一定不可爱,一定不是足够的好;写苦难,不写好人,就是说,写了一个我们并不喜欢,也不寄托情感的人物在受苦,这样的故事我们不会动容,更不会动心。充其量,我们怜悯一下,同情一下,但无法被感动。好作品,一定写“好人遭遇苦难”。

  46.【缔造一个王国】讲故事有一万种方法,但必须为故事创造一个氛围,我们也称为“典型环境”,就是要缔造一个王国。这个王国是一个只属于本故事人物赖以生存的虚拟世界。这个世界有它自身的边界与法律,有特定的假设前提和逻辑,甚至包括风格、色调、语境、趣味、类型及时空等。它可以像现实世界,也可以不像,但它得有自己合理地逻辑体系。

  47.【艺术天赋】也叫艺术感觉,很难准确定义。一般认为,能够准确而灵敏地分辨、感受、把握和表现美的事物的能力和直觉,就是艺术天赋。还有一个比较简单的考察方法:看一个人的艺术天赋好不好,就看他的模仿能力怎样。模仿能力很强(其中包含表现力),我们就说他有很好的艺术天赋,否则就是一般或不好。

  48.【对比反差+分寸尺度】艺术,甚至美学与哲学,其内核源自于“对比反差+分寸尺度”。没有对比,就没有冲突;没有分寸,就失去控制。失去控制的反差是非逻辑的,是没有意义的;仅有控制,虽然合理,虽然符合逻辑,却没有了变化,缺失了不可确定性,弱化甚至丧失了悬念,结果是没有戏剧性,没有张力和感染力。

  49.【故事核心竞争力】俗称“干活”,是一个故事不可替代的内在价值,包括:1.对象的分量与质量(决定关注度);2.想知道的真相(期待和悬念);3.关键性高准确度细节(现象呈现);4.代表性关联性的广度;5.对象深度跟踪(故事延伸);6.历史追溯(寻找逻辑因果);7.强震撼性结果(隐含主题);8.思考与分析(文艺作品慎用)。

  50.【载体】剧本的题材就是一艘漂在大海之上的船,船上运载着人(人物)和货物(生活文化色彩元素),船要驶向彼岸要靠灯塔的指引(主题思想),船长(舵手)就是编剧,航海图是策划和构思,指南针、舵、风帆是技巧,凭着这些,我们启航。从起点到终点,我们划出了一条波澜壮阔、起伏跌宕、曲折蜿蜒的航线——故事。

  51.【宏观设计与微观设计】做故事大纲,必须同时兼备宏观与微观。缺宏观,故事没方向,会乱;缺微观,故事空洞、抽象、不真实。宏观设计根据主题思想和戏剧任务进行,达到故事完整、结构巧妙、节奏分明、具有张力;微观设计根据人物性格必然推理和事件之间逻辑勾连,展现有趣、生动、鲜活、合理、感人。

  52.【私生活】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两个人要关系好,走得近,有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相互了解对方的私生活。这个原理用在剧本上,就是要尽快让观众进入人物的私生活。私生活是相对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公共事务而言的。是业余生活、夜生活、关起门的生活(厨房、卧室、私密空间、悄悄话、难言之隐)。

  53.【口是心非】这个词可重新解读为写台词的诀窍。生活中我们发现语言常常苍白无力:1.说出来的不一定完全表达心里想的(只部分表达);2.说出来的没有准确表达心里想的(词不达意);3.说出来的模棱两可(含糊不清);4.说出来的完全不是心里想的(口是心非)。也许碰巧心口一致,但那往往却枯燥乏味。

  54.【认同与感同】说严重一点,决定一部影视作品成败的关键,就在于其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是否能让编剧继而让观众:1.价值认同(认可与支持);2.美学认同(欣赏与喜欢);3.情感认同(同情与感动)。这也算我们在写作实践中常常遇到一号人物不出彩,配角抢风头的原因。你编剧自己都不喜欢一号,怎么行? 

  55.【让奇葩站在风口浪尖】昨天谈到一个原始问题:怎样让故事好看?我举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一群人在一起聊天,讲一讲生命中亲身经历的许多重要关头。比如:初吻、初夜、大病、生死关、坐牢、离婚、出轨、背叛、失去亲人……,总之,把人物至于这样的风口浪尖就一定好看,假如人物是一个奇葩就更好。

  56.【摇摆舞】不确定指哪一种舞蹈,只说舞蹈的动律感与节奏感。左右摇摆,左一右一,左一右二,左三右一……明显感觉有规律,但又常常打破规律;有节奏,又常打破节奏;有强弱,时强时弱。规律与变化并存,规律是基础,变化是亮点。我当然不是说跳舞,而是说写作,说故事,说情节。让观众踩到点又有惊喜。

  57.【剧本评估】评估是以某种标准对事物价值作量化评判和定性。剧本评估需要:1.判断坏的能力,避免写作歧途和投资风险;2.判断好的能力,为什么好?哪里好?有多好?3.判断潜在好的能力,怎样才好?怎样变好?仅仅判断坏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是淘金者,想在沙子里找到金。

  58.【中庸就是平庸】此话有点绝对,写作宁愿如此。因为你要在浩如烟海的投稿中一下子被人挑出来,还要在制片公司激烈的剧本竞赛中鹊起,然后要顺利通过导演和演职员将其呈现为成片,通过电视台购片部严苛的挑剔,最终才呈现到观众面前。最要命的是,你还要让那些几乎被狗血剧滋养到经麻木的观众眼睛一亮。

  59.【误会法的利与弊】利:1.铺陈故事,塑造人物,展开人物关系。切记不能用它解决最后危机;2.升华主题。写了一段误会不能白写,通过误会要让人物提升,让人物和观众通过误会品味人生更高层次的哲理。弊:观众随故事又哭又笑,付出真情实感和是非评判,结果是一场误会。我又被忽悠被欺骗了!狗日的编剧!

  60.【结局的知道与不知道】1.开始观众猜不到结局,在故事发展迷雾重重,观众忍不住猜结局。最终结局出人意料(当然要在情理之中);2.开始就基本上猜到了结局,或者已经听人说过了结局。但是这个结局让观众觉得太不可思议、难以置信,所以强烈想要看看,这个结局到底是怎样形成、发展、发生和导致的。

  61.【颠覆与诚服】颠覆,不等于异端邪说,不等于表面上对正统的挑战和批判,真正的颠覆,是内在的论据和论证都让人心悦诚服。至少,能够自圆其说,自成一体,并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另类观点。发表颠覆性言论是不难的,真正难上加难的是逻辑严谨的推导和论证。但是,颠覆正统却是应该提倡的思维模式。

  62.【编故事的要义】大多数人是没有掌握这个东东的,具体表现为两个极端:要么故事编得极端的平淡,要么故事编得极端的荒诞。那么要义是什么呢?1.平淡之下要有暗流涌动;2.荒诞之里,必须揭示内在合理。再符合逻辑的平淡,都是平庸;再光怪陆离的奇葩,离开了观众能够看懂和把握的内在逻辑,将一文不值。 

  63.【故事与写功】常觉得看影视剧本,要么看故事,要么看写功。故事好,写功不好,至少故事吸引人;故事不算好,写功好,充满细节与生活,也其乐融融。故事和写功皆好自然是商品。假如故事也不好,写功又差,真的就没什么看头了。关键是,太多太多的作品正是这样的——故事平庸,且细节、语言、生活皆无。

  64.【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故事的理想效果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句常用于学术领域的话也适合于用在写作上,可以表述为:大胆设计,小心求证。创作时大胆展开想象,设计出新颖、独特、差异、惊艳的东西,但紧接着,就要小心地去将其做得合理。仅仅大胆夸张天马行空,而不合性的“新颖”是一钱不值的。 

  65.【美丑观】从美学的角度,说到底,美与丑,其实是一个社会学、哲学、伦理学的问题。简单讲,美丑观就是价值观,就是是非观。写剧本的过程,就是通过人物命运和故事演进,不断判断、取舍、评价、呈现编剧自身的美丑观、世界观的过程。反过来,评价一部影视作品的好坏,也在用观众自己的美丑观去衡量。

  66.【反方是故事的来源】我们看影视剧,是从正面主人公的视角来观看的,写剧本的时候,却要先找到反派(主人公的对立面)的行为动机和逻辑,要先弄清楚反派想干什么,充分理性地设计反方的动作和事件,只有明确了反面人物要干什么,正在干什么,才知道主人公要干什么和怎样干。我们的错误往往是一厢情愿地认为主人公应该怎样,而完全忽略了反方行为的合理性。

  67.【点子与创意】在剧本创作中,点子还不是创意,至少,是比较容易复制或替代,并难以变现的“创意”,我们通常只把点子当成一个创意的“A点”。真正有商业价值的,是“故事创意”,应该具备:1.有头有尾的故事;2.有想象空间的人物关系;3.强烈的对比与反差;4.一定的新颖度;5.打动人,感动人;6.有一个积极的主题。

  自19世纪末电影诞生,这100多年来,电影始终致力于一件事:

  讲故事

  一个好的故事,不一定能成就一部精彩的电影,但一部精彩的电影,必然是一个好的故事。

  可以说:

  好电影就是好故事

  所以,一切电影人——不应该仅仅是编剧,而是一切电影人,尤其是核心的导演,制片,投资人等,一定,而且必须要成为真正“懂故事”的人!

  否则,你能做出好电影的几率,微乎其微!

  可以说:

  你懂不懂故事,决定你职业生涯的成败

  现对于编剧来说,会编故事就更加重要了。

  尽管每个人都知道:“编故事”是编剧/作家最核心的技能。但目前国内几十万人写剧本,编故事能真正过关的不过1%!

  如果你连个故事都不会编,连个故事都编不好,连个故事都编不好看,甚至,连个故事的好坏都分不清楚,那么,请问:

  你凭什么混影视圈?

  一切电影人,都首先应该是“故事专家”。

  那么,

  怎么学习编故事,和提升故事的鉴别能力呢?

  怎么才能真正理解“故事”,成为故事行家?

  最佳的方法,和途径,莫过于

  拉片子

  所谓“拉片子”,就是以“电影”为师

  通过拆解优秀电影,经典电影,来掌握构建故事的技法和规律

  许多优秀的导演和编剧,都是拉片狂魔,他们都是通过拉片子深刻地理解了电影和故事

  你可以不读剧作法,但你绝对不可以不拉片

  电影史上,每一部优秀的电影都是最生动的教材,最直接的老师,都在给你展示的电影和故事的奥秘

  通过逆向拆解作品,从拆解中学会构建

  这也是最科学,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但纵观国内,却没有一套像样的拉片教程

  更没有从“故事”角度教你来拆解一部电影的教程

  绝大多数人都知道拉片是非常有效的学习途径

  然而,却不得其法,无从下手

  所以,我们“半镜写作学院”推出了这套拉片课程

   “半镜写作学院”重磅大课

   拉片子

  如何从“故事”角度拆解电影

  国内第一套编剧拉片实操课程

  简洁,精透,实用

  主讲:半镜先生

  适用对象

  1.影视编剧,动漫编剧,小说作者等

  2.导演,制片,投资等影视人,动漫人

  3.想提高编故事能力的人,或想提升故事鉴别力的人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国内第一套从故事角度拆解电影的拉片课程。以半镜先生独创性的“剧作原理”为基础,以剧作法为经纬,结合3部电影,来进行拉片教学与示范。课程具有独创性,简洁性,精透性和实操性。能够颠覆你的认知,让你看见故事的本质,和底层规律。课程配有大量练习。

  课程特色

  独创性

  国内第一套编剧拉片实操课程,是半镜先生独创的,一套系统的拆解电影的理论,方法和操作流程。颠覆认知,令你耳目全新。

  简洁性

  从“故事”角度,让你能够迅速看见一部电影的本质,和洞悉故事的底层规律。删繁就简,直指根本,让你随心所欲拆解任意电影的底牌。

  精透性

  以半镜先生深刻洞见的“剧作原理”体系为基础,以剧作法为经纬,来教你拆解电影。不仅让你看清表象,还让你看透原理。不仅让你会拆解故事,更让你掌握剧作法的精髓。

  实操性

  用实例教学,结合3部电影,进行拉片示范。辅助1部电影,指导你进行练习。让你大量动手,极具实操性。手把手教你会做为止。

  课程方式

  在线课程(音频/视频+ppt+图文视频资料)

  +学员交流和老师指导微信群

  +作业和练习

  上线时间

  重制版已经开始上线

  请马上报名

  课程价格

  现价仅需398

  更完将会涨至1280元

上一篇:候鸟:迁徙路变成幸福路
下一篇:1500元包天,5000元直接躺在怀里喝一天,还有8888元的至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