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务员备考】行测篇-高频成语透析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8-11
手机版

  整理不易,点个赞哟!

  2020年公务员备考-行测篇高频成语透析

  001、背道而驰

  【解释】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魏国的臣子季梁,奉命出使到外国,可是他在路途中听到魏王准备要攻打赵国邯郸的消息,就赶紧回国去劝魏王。

  匆忙回国的季梁对魏王说:“我在太行山下,看到一个驾着车子的人,他赶着马想要去北边,说他准备到楚国去。”魏王说:“楚国应该是向南走的,为什么他要往北走呢?”

  季梁回答说:“我也这么跟他说的啊!可是,他认为他的马是匹好马,速度非常快,加上他也带了足够的钱;而且车夫经验丰富,所以他觉得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因此,他不听我的劝告,就继续往北走了。”魏王听了之后,哈哈大笑说:“这个人是个疯子。虽然他有很多好的条件,但是他却往反方向走,怎么可能到得了目的地呢。”

  接着季梁就告诉魏王说:“大王说的话一点也没错。但是,像大王现在这样一直攻打附近的国家,这种举动也会让大王离称霸的目标越来越远,这不也是和那个往反方向走去的人一样吗?”

  【近义词】南辕北辙、各走各路、分道扬镳、戴盆望天

  【反义词】志同道合、唯命是从、并驾齐驱

  【造句】他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言行背道而驰。

  真题示例:

  我们不可 ,不可完全以自己的心理取代任务心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逻辑,其中包括日常生活的逻辑,还有文化心理的逻辑。逻辑是很强大的,差不多像是铁律。人们之所以这么做,而不是那样做,受到的是逻辑的(-----)和制约。薛宝钗和林黛玉的逻辑(-----) ,如果让林黛玉与贾宝玉谈仕途经济,那就可笑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以为是 支配 大相径庭 B.自命不凡 局限 背道而驰

  C.执迷不悟 控制 截然不同 D.一意孤行 操纵 天差地别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混合填空。解题技巧:对应法。先看第一空,根据“不可完全以自己的心理取代任务心理”,强调的是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排除 C 项的“执迷不悟”;再看第二空,文中并没有对“逻辑”持有否定态度,贬义词不符合,由此排除 D 项的“操纵”;再看第三空,“背道而驰”语义过重,不符合,排除 B 项。因此答案为 A。

  002、抱薪救火

  【解释】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想消灭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

  【成语故事】

  战国末期,秦国向魏国接连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魏国无力抵抗,大片土地都被秦军占领了。到公元前273年,秦国又一次向魏国出兵,势头空前猛烈。魏王把大臣们召来,愁眉苦脸地问大家有没有使秦国退兵的办法。大臣们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乱,提起打仗就吓得哆嗦,谁也不敢谈“抵抗”二字。在这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多数大臣都劝魏王,用黄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为代价,向秦王求和。谋士苏代听了这些话,很不以为然,忙上前对魏王说:“大王,他们是因为自己胆小怕死,才让您去卖国求和,根本不为国家着想。您想,把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虽然暂时满足了秦王的野心,但秦国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只要魏国的土地没割完,秦军就不会停止进攻我们。”,说到这里,苏代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的房子起火了,别人劝他快用水去浇灭大火,但他不听,偏抱起一捆柴草去救火,是因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灭火反而能助长火势的道理。大王若同意拿着魏国土地去求和,不就等于抱着柴草救火吗?”,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魏王只顾眼前的太平,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

  到公元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

  【感情色彩】含贬义

  【近义词】火上浇油、饮鸩止渴、引足救经、适得其反、南辕北辙、负薪救火

  【反义词】雪中送炭、根除祸患、釜底抽薪

  【造句】为了把经济搞上去,就毁林开荒,这无异于是抱薪救火。

  真题示例:

  阿道司?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描绘了 2532 年一个依赖生殖技术的人类社会。在那里,人文跟不上科技的发展,人类的“拜物教”越来越兴盛:认为医学可以解决一切病痛,科技可以弥补人文的鸿沟。事实上,这无异于(-----)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饮鸩止渴

  B.缘木求鱼

  C.镜花水月

  D.抱薪救火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填空。解题技巧:对应法。

  第一步,通读文段,文段大意:人类的“拜物教”认为科技可以弥补人文的鸿沟,后文通过“事实上”转折可知,用科技解决人文问题的办法是行不通的。

  第二步,分析语境:A 项“饮鸩止渴”指的是用有害的方法去解决眼前的问题,原文中的医学和科学不是有害的方法,不符合语境,排除;B 项“缘木求鱼”指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达不到目的,符合语境,保留;C 项“镜花水月”指的是诗中的意境或虚幻的景象,不符合语境,排除;D 项“抱薪救火”比喻方法不当,反而扩大祸害,原文中没有扩大祸害的意思,不符合语境,排除。因此答案为 B。

  003、捕风捉影

  【解释】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没有丝毫事实根据。

  【成语故事】

  谷永,字子云,长安(在今陕西西安市)人,汉成帝时担任过光禄大夫、大司农等职。

  汉成帝二十岁做皇帝,到四十多岁还没有孩子。他听信方士的话,热衷于祭祀鬼神。许多向汉成帝上书谈论祭祀鬼神或谈论仙道的人,都轻而易举地得到高官厚禄。成帝听信他们的话,在长安郊外的上林苑大搞祭祀,祈求上天赐福,花了很大的费用,但并没有什么效验。

  谷永向汉成帝上书说:“我听说对于明了天地本性的人,不可能用神怪去迷惑他;懂得世上万物之理的人,不可能受行为不正的人蒙蔽。现在有些人大谈神仙鬼怪,宣扬祭祀的方法,还说什么世上有仙人,服不死的药,寿高得像南山一样。听他们说的话,满耳都是美好的景象,好像马上就能遇见神仙一样;可是,你要寻找它,却虚无缥缈,好像要捕住风、捉住影子一样不可能得到。所以古代贤明的君王不听这些话,圣人绝对不说这种话。” 谷永又举例说:“周代史官苌弘想要用祭祀鬼神的办法帮助周灵王,让天下诸侯来朝会,可是周王室更加衰败,诸侯反叛的更多;楚怀王隆重祭祀鬼神,求神灵保佑打退秦国军队,结果仗打败了,土地被秦削割,自己做了俘虏;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下海求仙采药,结果一去不回,遭到天下人的怨恨。”最后,他又说道:“从古到今,帝王们凭着尊贵的地位、众多的财物,寻遍天下去求神灵、仙人,经过了多少岁月,却没有丝毫应验。希望您不要再让那些行为不正的人干预朝廷的事。” 汉成帝认为谷永说得很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意见。

  【感情色彩】含贬义

  【近义词】望风捕影、无中生有、道听途说

  【反义词】铁证如山、证据确凿、实事求是、耳闻目睹、确凿不移【造句】记载历史,一定要基于史实,不可捕风捉影,向壁虚造。

  真题示例:

  普及历史知识,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专业的史学论著,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历史讲座,也可以是影视剧。但在多种多样的形式中,有一点应是(-----)的,即在处理历史题材、普及历史知识的时候需要遵循历史真实、需要对历史发展的大势抱有 (-----)之心,而不能 (-----)地凭自己的喜好去“创造”。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基础 畏忌 捕风捉影 B.普遍 敬重 自以为是

  C.共同 畏惧 空穴来风 D.共通 敬畏 随心所欲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混合填空。解题技巧:对应法——句子的对应。

  先看第一空,根据前文讲述的“多种多样”,而在后文用“但”转折,故所填入的词语与

  “多种多样”应该是相反或是相对的,“共同”和“共通”符合,排除 AB 两项;再看第三空,根据后文的“凭自己的喜好去‘创造’”可判断,D 项中的“随心所欲”符合,因此答案为 D。

  004、唇齿相依

  【解释】指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的临国有虢、虞两个小国。晋国想举兵攻打虢国,但要打虢国,晋国大军必须经过虞国。

  于是,晋献公用美玉和名马作为礼物,送给虞国国君,请求借道。虞国的大夫宫之奇谏劝虞国国君说:“虢国是虞国的依靠啊!虢国和虞国就好像嘴唇和牙齿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岂能自保?一旦晋国灭掉虢国,虞国一定会跟着被灭亡。这唇亡齿寒的道理,您怎么就不明白?请您千万不要借道让晋军征伐虢国。”

  虞国国君不听劝谏。结果,晋军轻而易举地灭掉了虢国,乘胜归来,借口整顿兵马,驻扎在虞国,然后发动突然袭击,一下子就灭掉了虞国。

  【近义词】唇亡齿寒、辅车相依

  【反义词】不共戴天、势不两立

  【造句】父母与子女是唇齿相依的关系。

  真题示例:

  地球村内,防疫无国界,需要吸取教训,分享经验,共同御敌。抗击疫情,这是“我们” 的战争,在 (-----)的全球网络中,置身事外的“我”无法取胜。只有身处命运共同体的“我们”,才能有效 (-----)不断发起“军备竞赛”的病菌株。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变幻莫测 抵抗 B.唇齿相依 对抗

  C.瞬息万变 抵挡 D.休戚相关 对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混合填空。解题方法:对应法。

  先看第一空,根据后文的“置身事外的‘我’无法取胜”可知,此处应该填入一个表示有关系的词语,排除 AC 两项;再看第二空,“对抗”有对付和抗击的意思,根据前文的“抗击疫情”可知,此处填入“对抗”更合适。因此答案为 B。

  005、重蹈覆辙

  【解释】蹈:踏;覆: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成语故事】

  东汉时,桓帝宠幸宦官,导致宦官互相勾结,垄断朝政,陷害忠良。李膺和杜密等忠良大臣纠集太学生郭泰等人竭力铲除宦官。公元一六六年,宦官们在桓帝面前诬告李膺等人造反,桓帝听信馋言,下令把李膺等忠良大臣关进大牢,人数多达几百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党锢之祸”。

  当时,窦武的女儿是皇后,窦武受封为侯爵,他为人正直,从不仗势欺人。看到宦官的胡作非为,十分愤慨,上书对桓帝说:“如果再让宦官这样胡作非为下去,将会像秦朝二世一样,因为给庞臣太多的权力,导致庞臣造反作乱,最终失去江山,陛下可要吸取教训,千万别重蹈

  覆辙呀!”桓帝经过窦武提醒,体会到自己的错误,于是就放了李膺等人,结束了“党锢之祸”。

  【感情色彩】含贬义

  【近义词】重蹈前辙、蹈其覆辙、覆车继轨、老调重弹【反义词】改弦易辙、改弦更张、前车可鉴、前车之鉴、覆辙勿蹈

  【造句】我们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真题示例:

  近年来,因程序违法败诉的行政诉讼案件不少。尽管有前车之鉴,但是依然不乏职能部门

  (-----)。说到底,还是“重结果、轻程序”,不把程序当回事,行政行为自然经不起推敲。程序是保证我们有效实现结果的合理设计,程序正当得不到(-----) ,必然给我们的事业造成损害。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明知故犯 履行 B.老调重弹 落实

  C.重蹈覆辙 尊重 D.以身试法 认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混合填空。解题技巧:对应法。

  第一步,通读文段,文段大意:职能部门不把程序当回事,导致因程序违法败诉的行政诉讼案件不少。

  第二步,分析语境:从第一空入手,横线处所填成语表明职能部门没有避免前车之鉴,仍然犯以前的错误,A 项“明知故犯”指明明知道不能做,却故意违犯,不符合语境,排除;B 项“老调重弹”比喻说过多次的理论、主张重新搬出来,也比喻把搁置很久的技艺重新做起来,不符合语境,排除;C 项“重蹈覆辙”指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符合文意,保留;

  D 项“以身试法”形容试着亲自去做触犯法律的事,不符合语境,排除。

  第三步,将 C 项的“尊重”代入原文,“不把程序当回事”就是不尊重程序的意思,符合语境。因此答案为 C。

  006、差强人意

  【解释】差:尚,略,还;强:振奋。表示基本使人满意。

  【成语故事】

  吴汉是刘秀的一个部下,平常不太喜欢说话,个性也是直来直往。刚开始,刘秀没有很注意他,后来听到一些将军常常称赞吴汉,才开始注意吴汉,还拜他做大将军。从此以后,吴汉帮刘秀打了许多次胜仗,立下不少功劳。

  吴汉不但勇敢,对刘秀也十分忠心。每次出外做战,总是紧紧跟着刘秀,而且只要刘秀没睡,他也就恭敬地站在一旁,不肯先睡。偶尔输了,每个人都提不起劲来,吴汉总是鼓励大家不要悲观,应该振作起来,准备继续作战。

  有一次,刘秀输了,心情不是很好,其他将军也失去斗志。可是吴汉却和士兵们一起整理武器,审阅兵马。刘秀知道这些事后,再看看眼前这些垂头丧气的将军们,很感叹地说:“只有吴将军率军有方振奋人心,有他就算有一国了。”

  【感情色彩】偏褒义

  【近义词】白璧微瑕

  【反义词】大失所望、事与愿违

  【造句】努力了半天,却只获得第三名,只能算是差强人意罢了。

  真题示例:

  图书出版人首先应是一个文化人,然后才是一个生意人。只有在这两者之间求得一种(-----)的平衡,才能在这个日益萎缩的图书市场中生存下去。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有些出版人就不太合格:要么过于看重文化的附加值,对市场的道路(------) ;要么把图书看作一单单生意,只顾着炮制各种(-----)的畅销书。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微妙 不屑一顾 粗制滥造 B.精妙 置若罔闻 差强人意

  C.精确 嗤之以鼻 眼花缭乱 D.巧妙 退避三舍 名不副实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混合填空。解题技巧:对应法——词语的对应、固定搭配。

  先看第一空,所填入的词语修饰“平衡”,“精妙”和“精确”不合适,排除 BC 两项;再看第二空,根据前文的“过于看重”可知,后文应表示“不看重”,A 项中的“不屑一顾” 符合此意。因此答案为 A。

  007、出类拔萃

  【解释】形容超出同类,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成语故事】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是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

  有一天,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孟子:“老师,古代的伯夷、伊尹同孔子差不多吧?”孟子说:“孔子的学生有若曾这样说过:凡是同类的都可以相比较,如麒麟同其他走兽比,凤凰同其他飞鸟比,泰山同其他丘陵比,河海同水洼细流比,而前者都远远超过了后者。圣人和其他人也是同类,但圣人已远远超出、高过其他人了(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有人类以来,没有人比孔子更伟大了。”

  【感情色彩】含褒义

  【近义词】鹤立鸡群、超群绝伦、非同凡响、脱颖而出、泰山北斗、才华横溢、首屈一指

  【反义词】滥竽充数、碌碌无为、平淡无奇

  【造句】虽然大家都很优秀,但你更是出类拔萃。

  真题示例:

  在人类文明史上,古埃及人和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都曾创造过古老的文字。然而,随着

  时间的流逝,这些文字早已消亡。时至今日,(------)的古老文字,唯有中国人创立的汉字。作为伟大的汉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汉字依然(------),堪称当今世界上最有生命力的文字之一。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硕果仅存 长盛不衰

  B.凤毛麟角 源远流长

  C.出类拔萃 博大精深

  D.鹤立鸡群 方兴未艾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填空。解题技巧:搭配范围、句子对应。

  先看第一空,所填入的成语修饰“古老汉字”,首先排除 C 项的“出类拔萃”,其意是指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与汉字不能搭配;D 项的“鹤立鸡群”也不能与“古老汉字”相搭配,其比喻的是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由此排除 D 项;再看第二空,根据后文的“堪称当今世界上最有生命力的文字之一”可知,此处强调的是生命力比较旺盛,A 项的“长盛不衰”符合文意。因此答案为 A。

  008、怅然若失

  【解释】怅然:失意,懊恼。心情沮丧,像丢了什么东西。形容心情失落的样子。

  【成语故事】

  晋代文人殷仲湛自认为很有文才,他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拿给王恭看,满以为王恭会赞不绝口,夸奖自己一番。王恭看完后没有发表任何评论,只是用玉器压着。殷仲湛看到这种状况,像被泼了一盆凉水,心里很不是滋味。

  【近义词】惘然若失、闷闷不乐、若有所失、惊惶失措

  【反义词】怡然自得、若无其事、泰然自若

  【造句】看到她离去的身影,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袭上我的心头。

  “自由想象力崇拜”的背后,是“顿悟崇拜”。这种思想认为一般人终日被自己的知识所

  (------) ,而一旦跳出就能取得重大突破。费曼说,相对论流行以后,很多哲学家跳出来说:“坐标是相对的,这难道不是最自然的哲学要求吗?这个我们早就知道了!”可是如果你告诉他们光速在所有坐标系下不变他们就会 (------)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羁绊 怅然若失 B.束缚 目瞪口呆

  C.钳制 呆若木鸡 D.禁锢 追悔莫及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混合填空。解题技巧:前后对应、固定搭配。

  先看第一空,“羁绊”意思是缠住不能脱身;“钳制”指用强力限制,使不能自由行动或以兵力和火力拖住敌人;这两项与“知识”搭配不当,排除 AC 两项。

  再看第二空,根据“这个我们早就知道了”和“可是如果你告诉他们光速在所有坐标系下不变他们就会”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该表示惊讶的意思,只有 B 项的“目瞪口呆”符合题意。因此答案为 B。

  009、对症下药

  【解释】医生针对患者病症用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

  【成语故事】

  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医术高明,诊断准确,在我国医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华佗给病人诊疗时,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开出不同的处方。

  有一次,州官倪寻和李延一同到华佗那儿看病,两人诉说的病症相同:头痛发热。华佗分别给两人诊了脉后,给倪寻开了泻药,给李延开了发汗的药。

  两人看了药方,感到非常奇怪,问:“我们两人的症状相同,病情一样,为什么吃的药却不一样呢?”

  华佗解释说:“你俩相同的,只是病症的表象,倪寻的病因是由内部伤食引起的,而李延的病却是由于外感风寒,着了凉引起的。两人的病因不同,我当然得对症下药,给你们用不同的药治疗了。”倪寻和李延服药后,没过多久,病就全好了。

  后来,“对症下药”这一成语,就用来比喻要善于区别不同的情况,正确地处理各种问题。

  【近义词】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因地制宜、釜底抽薪、正本清源

  【反义词】生搬硬套、一成不变、无的放矢、举措失当

  【造句】医生详细地询问了病人的病情,然后对症下药。

  真题示例:

  基层离百姓最近,可以快速反馈百姓的感受和意见,随时进行政策调整,故能“因病施治”;基层直接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最了解体制机制改革中的症结和痛点所在,故能“(-----) ”;基层最看重的是实效, (------)不得人心、难以持久,故内生的改革措施往往能“药到病除”。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药而愈 夸夸其谈 B.对症下药 花拳绣腿

  C.一针见血 朝令夕改 D.标本兼治 华而不实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填空。解题技巧:对应法。

  第一步,通读文段,文段大意:要重视基层的意见。

  第二步,分析语境:从第一空入手,根据文中“因病施治”“药到病除”可知,横线处填入“对症下药”更符合语境,将答案锁定为 B 项。

  第三步,将 B 项的“花拳绣腿”带入原文,“花拳绣腿”比喻只做表面上好看实际上并无用处的工作,体现了没有实际效果,符合语境。因此答案为 B。

  010、点石成金

  【解释】多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

  【成语故事】

  一个人特别贫穷,平时虔诚地供奉吕祖,吕祖就是吕洞宾,相传是道教的先祖。吕洞宾被他的真诚所感动,一天忽然从天上降到他家,看见他家十分贫穷,不禁怜悯他,于是伸出一根手指,指向他庭院中一块厚重的石头。片刻间,石头便化成了金光闪闪的黄金,吕洞宾说:“你想要它吗?”那个人拜了两次回答道:“不想要。”吕洞宾非常高兴,说:“你如果能这样,没有私心,(我)可以传授给你成仙的真道。”那个人说:“不是这样的,我想要你的那根手指头。”吕洞宾忽然消失了。

  【感情色彩】含褒义

  【近义词】画龙点睛、点铁成金

  【造句】文字编辑要有点石成金的功夫,否则会埋没许多人才。

  真题示例:

  东北人喜欢的酸菜,四川人喜欢的泡菜,广东人喜欢的梅菜,都是依靠时间“( -----)” 的美食。但在腌制食品中 (-----)存在的亚硝酸盐,是健康的一大威胁。更何况很多中国家庭还特别喜欢自制腌制品,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引发中毒。腌制品和腐败食物,美味和损伤,有时候只是(-----)。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精雕细琢 广泛 一墙之隔 B.点石成金 少量 一念之差

  C.脱胎换骨 普遍 一步之遥 D.改头换面 长期 一时之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混合填空。解题技巧:对应法。

  第一步,通读文段,文段大意:腌制食品中存在亚硝酸盐,腌制过程中操作不当会影响健康。

  第二步,分析语境:从第一空入手,由横线前“靠时间”可知,腌制品要耗费一定时间才能成品,A 项“精雕细琢”比喻做事情精益求精,强调做事认真细致,不符合语境,排除 A 项。第三空,美味和损坏之间距离很短,B 项“一念之差”指一个不好的念头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不符合语境,排除;D 项“一时之选”指某一时期的优秀人才,不符合语境,排除。

  第三步,将 C 项代入原文,符合语境。因此答案为 C。

  011、独占鳌头

  【解释】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皇帝在殿前召见新考中的状元、榜眼等人。状元跪在前面,正好是飞龙巨鳌浮雕的头部。原指科举时代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

  【成语故事】

  宋朝时期,包公奏请宋仁宗加试恩科,湖广武昌府江夏县南安善村的范仲禹得知消息后暗自叹息,同乡得知他的才华一定会独占鳌头、金榜题名的。刘洪义资助他100两白银与一头黑驴上京。范仲禹果然不出众望得中状元。

  【感情色彩】含褒义

  【近义词】鳌头独占、首屈一指、超群绝伦、鹤立鸡群、独一无二

  【反义词】名落孙山

  【造句】王刚在学校举行的数学竞赛中独占鳌头。

  真题示例:

  随着汽车电动化的不断发展,国内造车新势力 (-----),传统车企亦纷纷转战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领域热点不断。但转型时期谈全面推行纯电动汽车略显(------) ,具有综合性强、用户接受度高等优势的混合动力汽车作为过渡性产品 (------)了当前的市场,车主纷纷投向混合动力汽车的怀抱。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跃跃欲试 激进 拓展 B.异军突起 超前 适应

  C.独占鳌头 夸张 迎合 D.风起云涌 乐观 占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混合填空。解题技巧:搭配法。

  第一步,通读文段,文段大意:传统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时期,混合动力汽车受到市场的欢迎。

  第二步,分析语境:从第一空入手,横线处填入的成语与“新势力”搭配,A 项“跃跃欲试”形容内心急切地想试一试,主语一般是人,排除;B 项“异军突起”指与众不同的新派别或新力量一下子崛起,符合语境,保留;C 项“独占鳌头”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语义过重,排除;D 项“风起云涌”指许多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符合语境,保留。

  第三步,比较 BD 两项。第二空通过“但”转折,表明全面推行纯电动化汽车是不合适的、不成熟的,所以横线处填入“超前”符合语境,排除 D 项。因此答案为 B。

  012、当务之急

  【解释】当:当前;务:应该做的事。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

  【成语故事】有一次,孟子的弟子问起,现在要知道和要去干的事情很多,究竟应该先知道和干些什么。孟子回答说:“有智慧的人无所不知,但要知道当前应该做的事中最急需要办的事,而不要面面俱到。比如仁德是人们无所不爱的,但应先爱亲人和贤者。又比如古代的圣主尧和舜,尚且不能认识所有的事物,因为他们必须急于抽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尧舜的仁德也不是爱一切人,因为他们急于爱的是亲人和贤人。”接着,孟子又从反面来回答这个问题:“父母死了,不去服三年的丧期,却对服三个月、五个月丧期的礼节很讲究;在长者面前用餐没有礼貌地狼吞虎咽,咕哆咕哆地喝汤,却去讲什么不能用牙齿咬断干肉等等,这就是舍本逐末,不知道当前最需要知道和干的是什么。”

  【近义词】燃眉之急、迫在眉睫、事不宜迟

  【反义词】慢工出细活、鸡毛蒜皮

  【造句】作为一个初中学生,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把功课学好。

  真题示例:

  要解决孩子上幼儿园难的问题,(-----) 是各级政府要把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提高投入比例,增加公办幼儿园的数量,以满足城乡居民子女的入园需求。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务之急

  B.首当其冲

  C.理所当然

  D.无可置疑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填空。解题技巧:语义倾向。

  “当务之急”指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困难; “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无可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对于上幼儿园难的问题,是一个急切要解决的公众问题,强调的是政府的关键作用,用“当务之急”符合题意,因此答案为 A。

  013、断章取义

  【解释】是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内容,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崔杼和庆封合谋杀了齐庄公,改立杵臼为君,史称齐景公。齐景公封崔杼为右相,庆封为左相。

  庄公有两个忠诚的卫士,一个叫卢蒲癸,一个叫王何,在庄公遇害后都逃往国外。卢蒲癸在出逃前嘱咐弟弟卢蒲嫳说:“我出逃后,你要设法取得崔杼和庆封的信任,在适当的时机叫我回国,到时为庄公报仇。”

  卢蒲癸走后,卢蒲嫳不负所嘱,当上了庆封的家臣。他很快发现,庆封名为左相却毫无实权,便利用崔杼几个儿子争夺继承权的矛盾,杀了崔杼一家,崔杼也自缢身亡。从此,大权便全落到庆封手里。

  庆封感激卢蒲嫳,对他十分宠信。不久,庆封迷恋上了一个女子,把国政全部交给儿子庆舍。

  卢蒲嫳极力劝说庆封,要他召回卢蒲癸,庆封答应了他。卢蒲癸终于回国,做了庆舍的侍卫。卢蒲癸勇猛过人,又故意奉承庆舍,很得庆舍的赏识,庆舍把自己的女儿庆姜嫁给了他。不久,卢蒲癸又说服庆舍召回王何,和他一起当侍卫。从此,卢蒲癸和王何加紧秘密活动,联络对庆氏不满的人,准备诛灭庆氏,为庄公报仇。

  卢蒲癸的妻子庆姜见丈夫行动诡秘,问他在干些什么。卢蒲癸便把准备杀灭庆氏,为庄公报仇的事说了。庆姜很识大义,表示愿意帮助丈夫完成这一义举。

  庆姜说到做到。卢蒲癸选在庆封出猎的那一天行动,庆姜说服父亲随同齐景公一起到太庙行祭礼,以便卢蒲癸等下手。举行祭礼时,卢蒲癸和王何突然执戈猛刺庆舍,庆舍垂死挣扎,用酒壶砸死了王何,卢蒲癸又领兵杀尽庆氏余党。庆封在出猎途中得到这个消息,带着出猎的士兵回来攻城,但城中防守严密,无法攻克,他只得逃到鲁国去了。

  事后,有人问卢蒲癸说:“庆氏和卢氏都是姜氏的后裔,你怎么会娶同宗的庆姜为妻呢?” 卢蒲癸回答说:“庆舍不避同宗,要把女儿嫁给我,我为什么要避开呢?就像有人对《诗经》断章取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我也只取我所想要的,管什么同宗不同宗呢?”

  【感情色彩】含贬义

  【近义词】望文生义、穿凿附会

  【反义词】实事求是、照本宣科

  【造句】他引用那篇文章时,掐头去尾,断章取义,影响很坏。

  真题示例:

  一些学者认为,在信息时代强化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实际上就是要求他们对互联网使用者发布的信息进行(-----) ,这不利于我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人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实现。毫无疑问,这是典型的(-----) 。如果散布谣言也属于“自由”,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散布谣言,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利益。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过滤 偷梁换柱

  B.整合 断章取义

  C.评价 混淆是非

  D.审核 以偏概全

  【答案】A

  第一空明显应填入一个表示(【解析】本题考查混合填空。)某种行为的动词,且这种行为“不利于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人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实现”。“整合”与“评价”明显不会影响到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故排除 BC 两项。第二空,从文段的意思来看,作者是非常不赞同“一些学者”的看法的,认为他们把“散布谣言”也说成是“自由”,这明显是在偷换概念,而不是“以偏概全”,故排除 D 项。因此答案为 A。

  014、对牛弹琴

  【解释】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的是什么。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也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成语故事】

  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先前一样埋头吃草。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于是公明仪用琴模仿蚊虫和小牛犊的叫声。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音乐。

  【感情色彩】含贬义

  【近义词】对牛鼓簧、白费口舌、错认颜标

  【反义词】谈笑风生、心有灵犀、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知音识曲

  【造句】跟他说了半天,他就是不懂,真是对牛弹琴。

  真题示例:

  当下,建立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尤为重要。“每一台计算机都在贯彻人类的意志,互联网是人类社会在数字空间的投影”。因此,毫无疑问,网络世界也需要技术伦理。但是面对(-----)的黑客,伦理层面只能是 (-----)。因此,唯有主动出击,排查风险,防患于未然,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怀好意 缘木求鱼 B.别有用心 对牛弹琴

  C.心术不正 鸡同鸭讲 D.居心叵测 与虎谋皮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填空。解题技巧:辨析法、对应法。

  第一步,通读文段,文段大意:建立网络安全防御系统尤为重要。

  第二步,分析语境:此题突破口在第二空。B 项“对牛弹琴”意为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的是什么。借以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文段不是讲“黑客听不懂在讲什么”,不符合文意,排除。C 项“鸡同鸭讲”意思是鸡和鸭讲话,语言不通,形容两个人并非共同语言,无法沟通,不符合文意,排除。

  第三步,辨析选项:对比 A 项和 D 项,A 项“缘木求鱼”意为爬到树上去找鱼。借以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侧重于“方法错误”。D 项“与虎谋皮”指同老虎商量,要剥下它的皮。比喻所谋之事有害于对方的切身利益,终难达到目的。后多指跟恶人商量,要他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定办不到。置于此处恰好是指“和黑客讲伦理是没有用的”,D 项更符合。验证 D 项,“居心叵测”形容人心十分险恶,不怀好意,意图做坏事,符合文意。因此答案为 D。

  015、独当一面

  【解释】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成语故事】

  张良是西汉初大臣,字子房。公元前208年,张良聚众归刘邦后,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夺取天下,出了不少的计谋。刘邦曾夸赞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深受刘邦的尊重。

  有一次,刘邦、项羽交战到了彭城,刘邦的军队大败而还,撤到下邑。刘邦非常恼火,跳下马对张良说:“谁能替我出这口气,我就把关东让给谁,快告诉我,谁能有这种力量。”张良说:“九江的英布是西楚的猛将,现在与项羽发生矛盾。还有西楚大将彭越和齐国联合,准备背叛项羽,这两个人,可以利用。至于大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立此大功,独当一面。如果大王把关东交给他们这三个人,你这口气一定能出,西楚必败。” 刘邦立刻按张良的话去做,最后果然打败了项羽。

  【感情色彩】含褒义

  【近义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反义词】俯仰由人、仰人鼻息

  【造句】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他现在可以独当一面了。

  真题示例:

  在传播媒介极不发达的年代,要成为名人并非易事,他必须在某一领域(-----) ,才能通过 (-----)、书籍记载等方式广为人知。而在数字网络为媒介的时代,尤其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上,人人都能成为信息和观点的发布者,人人都可能(-----) ,出名的成本大幅度降低,于是“名人”遍地开花。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独当一面 街谈巷议 一夜成名

  B.崭露头角 红口白牙 声名远扬

  C.出人头地 道听途说 一鸣惊人

  D.出类拔萃 口耳相传 声名鹊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填空。解题技巧:感情色彩、语素差异。

  本题可以先看第二空,要填入的是一种传播方式。“红口白牙”指的是一般人正常的容貌,如果如此正常的容貌却说出一些不正常的话就会遭人唾骂。俗指某人若被别人出言中伤或诽谤,会气愤的问其红口白牙的怎会说出如此不负责任的话。道听途说是贬义,排除 BC 两项。

  再看第一空,根据前文“成为名人”可知,横线处要体现成名必备的条件,体现“优秀”“出色”之意,A 项“独当一面”形容可以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与“成名”无关,排除 A 项。因此答案为 D。

  016、道听途说

  【解释】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成语故事】

  孔子曾经说过:“从道路上听来了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就在道路上不负责任地传播,这种道德作风是要不得的。”战国时期,艾子从楚国回到齐国,刚进都城便遇到了爱说空话的毛空。

  毛空极其神秘地告诉艾子,说有个人家的一只鸭子,一次生了一百个蛋。

  艾子不信,说:“不会有这样的事吧!” 毛空说:“那可能是两只鸭子。” 艾子摇摇头:“这也不可能。”

  毛空改口说:“那大概是三个鸭子生的。”艾子还是不信。

  “那也可能是四只、八只、十只。”艾子当然还是无法相信。

  过了一会儿,毛空又对艾子说:“上个月,天上掉下一块肉来,有三十丈长、十丈宽。” 艾子还不信,毛空急忙改口说:“那么是二十丈长。” 艾子还是不信。

  毛空说:“那就算十丈吧!”

  艾子实在忍不住了,再也不愿意听毛空瞎吹了,反问道:“世界上哪有十丈长、十丈宽的肉,而且还会从天上掉下来?你是亲眼所见吗?刚才你说的鸭子是哪一家的?现在你说的大肉又掉在什么地方?” 毛空被问得答不出话来,只好支支吾吾地说:“那都是我在路上听人家说的。”

  艾子听后,笑了。他转身对站在身后的学生们说:“你们可不要像他那样的‘道听途说’ 啊!”

  【感情色彩】含贬义

  【近义词】小道消息、捕风捉影、海外奇谈、齐东野语、听道途说、望风捕影

  【反义词】言之有据、有根有据、言之凿凿、真凭实据

  【造句】一切要用事实说话,切不可道听途说。

  真题示例:

  在传播媒介极不发达的年代,要成为名人并非易事,他必须在某一领域(-----) ,才能通过 (-----)、书籍记载等方式广为人知。而在数字网络为媒介的时代,尤其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上,人人都能成为信息和观点的发布者,人人都可能(------) ,出名的成本大幅度降低,于是“名人”遍地开花。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独当一面 街谈巷议 一夜成名

  B.崭露头角 红口白牙 声名远扬

  C.出人头地 道听途说 一鸣惊人

  D.出类拔萃 口耳相传 声名鹊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填空。解题技巧:感情色彩、语素差异。

  本题可以先看第二空,要填入的是一种传播方式。“红口白牙”指的是一般人正常的容貌,如果如此正常的容貌却说出一些不正常的话就会遭人唾骂。俗指某人若被别人出言中伤或诽谤,会气愤的问其红口白牙的怎会说出如此不负责任的话。“道听途说”是贬义,排除 BC 两项。

  再看第一空,根据前文“成为名人”可知,横线处要体现成名必备的条件,体现“优秀”“出色”之意,A 项“独当一面”形容可以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与“成名”无关,排除 A 项。因此答案为 D。

  017、呆若木鸡

  【解释】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成语故事】

  纪渻子是春秋时训练斗鸡的行家,由于他的名声太响亮了,于是齐王也把他找来训练斗鸡。

  十天之后,齐王问他:“斗鸡现在训练得怎样了?”纪渻子回答说:“鸡的性情高傲,时候还不到。”十天后齐王又来问他:“这回斗鸡该训练好了吧?”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它现在还不能沉住气呢。”一个月后齐王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可是纪渻子还是摇头说不行。又过了十天后,纪渻子告诉齐王斗鸡训练好了,那只斗鸡非常厉害,别的鸡一见到它就吓得像木头一样呆住,可见它真是天下无敌的斗鸡!

  【近义词】瞠目结舌、目瞪口呆、呆头呆脑

  【反义词】面不改色、神色自若、活泼可爱、大智若愚

  【造句】这突然的灾难把他吓得呆若木鸡,一动也不敢动。

  真题示例:

  “自由想象力崇拜”的背后,是“顿悟崇拜”。这种思想认为一般人终日被自己的知识所

  (------),而一旦跳出就能取得重大突破。费曼说,相对论流行以后,很多哲学家跳出来说:“坐标是相对的,这难道不是最自然的哲学要求吗?这个我们早就知道了!”可是如果你告诉他们光速在所有坐标系下不变他们就会 (-----)。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羁绊 怅然若失 B.束缚 目瞪口呆

  C.钳制 呆若木鸡 D.禁锢 追悔莫及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混合填空。解题技巧:前后对应、固定搭配。

  先看第一空,“羁绊”意思是缠住不能脱身;“钳制”指用强力限制,使不能自由行动或以兵力和火力拖住敌人;这两项与“知识”搭配不当,排除 AC 两项。

  再看第二空,根据“这个我们早就知道了”和“可是如果你告诉他们光速在所有坐标系下不变他们就会”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该表示惊讶的意思,只有 B 项的“目瞪口呆”符合题意。因此答案为 B。

  018、独木难支

  【解释】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成语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崂山李二拜别哥哥嫂子去昆仑山学艺,学成回家见家乡天旱,哥哥饿死,嫂子吃茅屋上的茅草度日,李二就去河边捡华达石来施行道法做饭,用脚点火被嫂子点破,从此就变成独腿瘸子,人们戏称他是独木难支的“铁拐李”。

  【近义词】力不从心、孤掌难鸣、回天乏术

  【反义词】力挽狂澜、砥柱中流、回天之力、众星捧月

  【造句】做任何事情都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因为独木难支,众人捧柴火焰高。

  真题示例:

  虽然没有法律强制力做支撑的道德是虚妄的,但是法律在面对道德问题时,也总是会显得

  (-----) ,这种力不从心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法律的外在属性与道德的内在属性之间的矛盾。社会秩序的大厦是法律与道德共同支撑的,如果道德不立,人心善变,那法律终会 (-----)。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爱莫能助 孤立无援 B.相形见绌 回天乏术

  C.左右支绌 独木难支 D.捉襟见肘 力所不逮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填空。解题技巧:语素差异。

  先看第一空,根据“力不从心”可知,横线处要填入有“力不从心”意思的成语,故排除

  A 项的“爱莫能助”和 B 项的“相形见绌”。

  再看第二空,根据前文“社会秩序的大厦是法律与道德共同支撑的”可知,只有 C 项的“孤木难支”符合。因此答案为 C。

  019、尔虞我诈

  【解释】比喻互相欺骗,互不信任。

  【成语故事】

  楚庄王派申舟到齐国访问,说:“不要向宋国借路。”同时,楚庄王又派公子冯到晋国访问,也不让公子冯向郑国借路。申舟因为在孟诸打猎时得罪了宋国,就对楚庄王说:“郑国是明白的,宋国是糊涂的;去晋国的使者不会受害,而我却定会被杀。”楚王说:“要是杀了你,我就攻打宋国。”申舟把儿子申犀托付给楚王后就出发了。

  申舟到了宋国,宋国就把他扣留了。宋国执政大臣华元说:“经过我国而不向我们借路,这是把我们的国土当成了楚国的边邑。把我国当成楚国的边邑,就是亡国。杀了楚国的使臣,楚国一定会攻打我们。攻打我们也是亡国,反正都是一样亡国。”于是便杀了申舟。楚庄王听到申舟被杀的消息,一甩袖子就站起身来往外跑,随从人员追到寝宫甬道上才追上他让他穿上鞋子,追到寝宫门外才让他佩上剑,追到蒲胥街市才让他坐上车子。这年秋天九月,楚庄王派兵包围了宋国。

  【感情色彩】含贬义

  【近义词】明争暗斗、勾心斗角、尔诈我虞

  【反义词】推心置腹、坦诚以待、坦诚相见

  【造句】与人交往应该心胸坦荡,不应该钩心斗角,尔虞我诈。

  真题示例:

  当年的美丽楼兰,这个绿洲上的王国,丝绸之路的要塞,总是驼铃叮当,人迹熙攘。令人眼热而起兵戎,周边的游牧民族厮杀终年不歇,北方的匈奴汹汹如潮肆意南侵,连大汉王朝也皇皇挺兵饮马于此。说话间,(-----) 的谋略,(-----) 的交响,绿野上驰骋的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纵横捭阖 金戈铁马 B.经天纬地 秣马厉兵

  C.汪洋恣肆 戎马倥偬 D.尔虞我诈 万马奔腾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填空。解题技巧:感情色彩、固定搭配。

  先看第一空,修饰“谋略”的词语,A 项“纵横捭阖”指用辞令测探、打动别人,形容在政治和外交上运用联合或分化的手段;D 项“尔虞我诈”表示彼此互相欺骗,两者均可与“谋略”搭配。B 项“经天纬地”形容有治理天下的经世之才,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才能;C 项“汪洋恣肆”形容文章、言论和书法等气势豪放,潇洒自如,两者均与“谋略”搭配不当,排除

  BC 两项;“尔虞我诈”感情色彩不当,排除 D 项。

  再看第二空,所填入的词语修饰“交响”,A 项“金戈铁马”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符合文意;因此答案为 A。

  020、分道扬镳

  【解释】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代的北魏,国都原在平城,魏孝文帝时迁都洛阳。据《北史》载,“洛阳令”即

  “京兆尹”元志,曾同“御史中尉”李彪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争路纠纷。

  据说元志仗着自己有些才能,相当骄傲,对于某些学问不高的大官贵族,往往表示轻视。有一天,他坐着车子正在街上走着,恰巧遇见李彪的车子迎面过来。那时,官员出门总是前呼后拥的,官职越高,随行人马就越多,威风气派也就越大。老百姓在街上遇见他们,老远就得回避。官职低的官,也得让官职高的官先走。如遇官职相仿,客气些的也就让道。元志论官职是应该让李彪的,可是他瞧不起李彪,偏不相让。李彪很生气,当场训斥元志。元志不服,两人就争吵起来。

  元志和李彪到孝文帝面前去评理。李彪说,他是“御史中尉”,洛阳一个地方官,怎敢同他对抗,居然不肯让道。元志说,他是国都所在地的长官,住在洛阳的人,都编在他主管的户籍里,他怎可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样向一个御史中尉让道。

  孝文帝听了,不愿意评判他们谁是谁非,便笑道:“洛阳是寡人的京城,应该分路扬镳。

  从今以后,你们可以分开走,各走各的不就得了吗!”

  【近义词】各奔前程、一拍两散、风流云散、各奔东西、各行其是

  【反义词】志同道合、并驾齐驱、齐头并进

  【造句】我们合伙关系既已终止,从此分道扬镳了。

  真题示例:

  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历史与新闻有如隔世兄弟,(-----)事实的记载,往往和文学相互补充,而文学的天赋是想象、虚构和夸张。因此,沾上了文学的历史与新闻就像到了岔路口,不光是 (-----),可能还会走向对立。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情同手足 前途未卜

  B.一脉相通 分道扬镳

  C.唇齿相依 互不相容

  D.休戚与共 各行其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填空。解题技巧:对应法。

  第一步,通读文段,文段大意:历史和新闻的关系。

  第二步,分析语境:从第一空入手,横线处所填成语与“隔世兄弟”对应,A 项“情同手足”指两个人关系很亲密,不符合语境,排除;BCD 三项保留。

  第三步,比较 BCD 三项。根据第二空前后的句子可知,历史和新闻仿佛走到岔路口,可能还会走向对立;B 项“分道扬镳”指的是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符合语境,保留;C 项“互不相容”指两者不相容,与“对立”同义,而原文横线处所填词语与对立构成递进关系,不符合语境,排除;D 项“各行其是”指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主语通常为人,不符合语境,排除。因此答案为 B。

  021、釜底抽薪

  【解释】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成语故事】

  南北朝的时候,东魏大将军侯景举兵反叛,遭到朝廷军队的攻打。侯景于是投降江南的梁武帝萧衍,请萧衍前来增援,结果又被慕容绍宗指挥的东魏军队打败。侯景最后只得带着剩下的几百人投降梁朝。东魏的魏收为这事写了篇奏章,他指出对侯景这样反复无常的人,必须抽薪止沸,剪草除根。然而梁武帝没有接受这一劝告。后来侯景果然又叛变了梁朝。

  【近义词】抽薪止沸、拔本塞源

  【反义词】抱薪救火、抱薪救焚、火上浇油、扬汤止沸

  【造句】在节骨眼上,他釜底抽薪撤走了资金,造成工程停工。

  真题示例:

  雾霾问题是个棘手难题,但再棘手也得解决,而且难题破解还得摁下“快进键”。虽然从客观规律上看,治霾难(-----) ,可就紧迫性而言,治霾还必须得(-----),抓住那些核心症结对症施治。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劳永逸 釜底抽薪 B.一马当先 根治病灶

  C.一蹴而就 只争朝夕 D.一步登天 刻不容缓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填空。解题技巧:语素差异。

  本题的突破口在第一空,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雾霾的治理不能一下子就成功,排除 ABD。 A 项“一劳永逸”是指“形容一次把事情做好,以后就不用再做”;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一步登天”比喻一下子达到极高的境界;不符合题意,排除;

  B 项“一马当先”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不符合题意,排除;

  “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符合题意。

  再看第二空,“紧迫性”对应只争朝夕。因此答案为 C。

  022、废寝忘食

  【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成语故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 孔子年老时,开始周游列国。在他六十四岁那年,来到了楚国沈诸梁的封地叶邑(今河南叶县附近)。

  楚国令尹、司马沈诸梁,热情接待了孔子。沈诸梁人称叶公,他只听说过孔子是个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对孔子本人并不十分了解,于是向孔子的学生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子路虽然跟随孔子多年,但一时却不知怎么回答,就没有作声。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事,就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回答他:‘孔子的为人呀,努力学习而不厌倦,甚至于忘记了吃饭,津津乐道于授业传道,而从不担忧受贫受苦;自强不息,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年纪。

  '这样的话呢?”孔子的话,显示出他由于有远大的理想,所以生活得非常充实。

  【近义词】兢兢业业、夜以继日、发愤忘食、宵衣旰食、焚膏继晷

  【反义词】饱食终日

  【造句】姐姐废寝忘食地复习功课,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

  真题示例:

  大国兴衰构成了世界历史的重要篇章,许多学者和政治家(-----),探索其中的线索,产生了许多著述宏论。然而,对大国兴衰的原因难有最终答案,这不仅在于问题本身的(-----),更是因为世界在变化,不同国家兴衰的轨迹不可简单重复。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永远不会(-----) 。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殚精竭虑 阶段性 终结 B.废寝忘食 多样性 沉寂

  C.呕心沥血 复杂性 过时 D.兢兢业业 模糊性 停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混合填空。解题技巧:句子的对应。

  先看第一空,“废寝忘食”是指非常努力刻苦,后文提到“探寻其中的逻辑线索,产生了许多著述宏论”,并不能体现出学者和政治家“努力和刻苦”;“兢兢业业”是指做事谨慎、勤恳,不符合文意,排除 BD 两项;再看第二空,前文提到“难有最终答案”,后文提到“更是因为世界在变化,不同国家兴衰的轨迹不可简单重复”,说明这个问题是困难的,所以填入的词语应该能体现困难,故排除 A。因此答案为 C。

  023、刚愎自用

  【解释】愎:任性;刚愎:强硬固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成语故事】

  “刚愎自用”成语由“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变化来,意思是倔强固执,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

  公元前597年春(春秋时期),楚国打进郑国,郑襄公裸体牵羊迎接楚庄王,并苦苦求饶,取得了楚王的同情。当年夏,晋国派军队救援郑国。晋军南下,兵临黄河时,听说郑国已经同楚国媾和,晋军中军主帅荀林父想退兵,并提出等楚国军队回国后,再出兵攻打郑国,讨伐背叛者。荀林父的副手先縠表示反对,认为这样“不行”,并说:“晋国之所以能够称霸诸侯,是因为军队勇敢、文臣武将尽力的关系。现在失去了诸侯(指郑国背叛晋国亲向楚国),不奋勇当先,不能说是尽了力。有敌人不去攻打,不能说是勇敢。要是由于我们而失去霸主的地位,不如死了。”先縠还说道:“率军出征,遇到强敌而退却,这不是大丈夫的气概;担任军队统帅,而终非大丈夫,唯有你们能做得出,我办不到”于是他率领所属部队渡过黄河,继续前进。

  荀林父的部将根据这一形势,分析进和退的得失利害关系,最后一致劝荀林父率兵渡河。

  楚国军队想北上,到饮马黄河时再回国。听说晋军已渡河,楚王想退兵返国。其宠臣伍参想战,而令尹(官名)孙叔敖则不想战,并说:“去年打陈国,今年攻郑国,不是没有战争。战而不胜,您伍参的肉够吃的吗?”伍参说:“如果这次打胜了,就足见您孙叔敖没有谋略了;不能战胜,我的肉将在晋军之手,还能吃得上吗?”令尹转车反旗,伍参对楚王说:“晋国现在从政的都是些新人,不能很好地执行命令;其副手先縀刚愎不仁,不肯听从命令;他们的三个统帅(指中军、上军、下军之首领)想统一行事也难以办到,就是想听从命令,也没有统一的上级,大家听谁的?这一仗,晋军必败。”楚庄王无奈只好命令令尹调转战车向北,驻扎于管地以待晋军。

  【感情色彩】含贬义

  【近义词】我行我素、自以为是、一意孤行、深闭固拒、独断专行、师心自用、固执己见

  【反义词】博采众长、从谏如流、虚怀若谷、从善如流、低眉顺眼、低眉折腰、百依百顺、博采众议

  【造句】他一点儿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是个刚愎自用的人。

  真题示例: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真务实,我们的一切实践都需符合规律、切合实际。规律指引下的世界变动不居,我们不能(-----),应敢于质疑、善于包容、勇于创新。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循守旧

  B.沾沾自喜

  C.妄自菲薄

  D.刚愎自用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填空。解题技巧:对应法。

  第一步,通读文段,文段大意: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真务实,我们要勇于创新。

  第二步,分析语境:结合文段“应敢于质疑、善于包容、勇于创新”可知,横线处应填入一个能表示不创新的成语。A 项“因循守旧”指的是沿袭旧规,不思革新,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符合语境,保留。B 项“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不符合语境,排除;C 项“妄自菲薄”形容看轻自己,不自信的表现,不符合语境,排除;D 项“刚愎自用” 形容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十分固执,不符合语境,排除。因此答案为 A。

  024、高枕无忧

  【解释】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

  【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在齐国有位名叫孟尝君的人,他非常喜欢与文学家还有侠客风范的人交朋友,为了能与他们常讨论国家大事,总喜欢邀请这些人到家中长住。在这些人当中,有位叫冯谖的人,他常常一住就是住上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却什么事都不做,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这地方讨债,但是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还把债倦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而心里充满感激。直到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国的职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热烈的欢迎,孟尝君才知道冯谖的才能。一直到这时候,不多话的冯谖才对孟尝君说:“通常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才能在紧急的时候逃过猎人的追捕,而免除一死。但是你却只有一个藏身之处,所以你还不能把枕头垫得高高地睡觉,我愿意再为你安排另外两个可以安心的藏身之处。”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他告诉梁惠王说,如果梁惠王能请到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那么梁国一定能够变得更强盛。于是梁惠王派人邀请孟尝君到梁国,准备让他担任治理国家的重要官职。可是,梁国的使者一连来了三次,冯谖都叫孟尝君不要答应。梁国派人请孟尝君去治理梁国的消息传到齐王那里,齐王一急,就赶紧派人请孟尝君回齐国当相国。冯谖要孟尝君向齐王提出希望能够拥有齐国祖传祭器的要求,并且将它们放在薛地,同时兴建一座祠庙,以确保薛地的安全。祠庙建好后,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属于你的三个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从此以后你就可以垫高枕头,安心地睡大觉了。”

  【感情色彩】含贬义

  【近义词】枕戈待旦、无忧无虑、辗转反侧、高枕而卧、麻痹大意、安枕无忧、万事大吉、安枕而卧

  【反义词】杞人忧天、居安思危、辗转反侧、朝不保夕、朝不虑夕

  【造句】有人以为天下太平了,可以高枕无忧了,这真是一种天真幼稚的想法。

  真题示例:

  近年来,西方观众对中国功夫片的套路、动作、术语等已颇为熟悉,中国功夫的神秘感、陌生感在他们眼中逐渐(-----) ,所以中国功夫片要体现作品的 (-----),很有难度,当下国产功夫电影制作和传播方面并非(-----) ,收获的口碑和奖杯都很难超越传统功夫片。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淡化 独特性 高枕无忧 B.消失 差异性 一帆风顺

  C.褪去 艺术性 无懈可击 D.消逝 创新性 尽善尽美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混合填空。解题技巧:句子的对应。

  本题的第一空不好排除,先看第二空,前文提到西方观众对中国功夫片颇为熟悉,所以第二空要填入的词语应该能体现“改变”“不同”的意思,排除 AC 两项;再看第三空,“尽善尽美”形容完美到了极致,电影制作和传播本就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所以“一帆风顺”更为恰当,排除 D。因此答案为 B。

  补充: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无懈可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

  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025、固步自封

  【解释】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是“故步自封”的同义词。

  【成语故事】

  东汉文学家班彪小时跟着堂哥班嗣求学。班嗣家中藏书很多,许多人都来他家借书。班嗣虽然也修习儒学,但较喜欢老庄的学说,认为老庄学说崇尚自然澹泊,不追逐世俗看重的一切,和儒家讲求的忠孝仁义不同。所以当有人向他借老庄的书来看时,他便劝这位朋友打消这个念头。既然已经学习儒家思想了,就不要再读老庄,免得像《庄子》里的燕国人一样,要学赵国人优雅的步姿,结果非但没学成,连自己原本走路的方式都忘了,只好爬着回国。这里的典源用了“故步”。“自封”见于晋庾阐《断酒戒》。作者在文中阐述戒酒的原因,认为酒瘾一上来就放纵自己喝酒,会伤害纯真自然的本性。于是作者便将酒杯、酒壶等一切酒器打破,以表示自己戒酒的决心。有个酗酒的朋友听了这件事,气得反驳他说:“酒自古以来都是为人所爱,连古代圣贤也不例外,他们也不致于丧失本性。你把酒器打破,做这样地自我限制,不过是忌口,但心里还是想着它,又有什么用?”庾阐回答说:“人生下来时没有任何欲望,但后来欲望慢慢养成,都是受到周围物的影响。如果把这些诱因铲除,心就不会蠢蠢欲动。心能静得下来就会快乐,不会受到欲望的干扰。所以忌口不只是忌口而已,也能忌心。”朋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连连称是。这里的典源用了“自封”。后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故步自封”,用来指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感情色彩】含贬义

  【近义词】墨守成规、裹足不前、停滞不前、抱残守缺、因循守旧、萧规曹随

  【反义词】勇往直前、一往无前、开拓进取

  【造句】一种艺术没有交流,没有传播,固步自封,抱残守缺,最终结果只能是自生自灭。

  真题示例:

  改进作风涉及风俗、文化、制度和利益等方方面面,本身就是一场攻坚战。

  无论是克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是攻破思维定势、治疗沉疴顽疾,都需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只有这样,才能(-----) ,积小胜为大胜,取得让广大干部群众满意的成效。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固步自封 渐入佳境 B.老调重弹 稳操胜券

  C.抱残守缺 循序渐进 D.根深蒂固 稳扎稳打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填空。解题技巧:对应法——词语的对应。本题的突破口是第一空,所填入的词语修饰“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老调重弹”“固步自封”和“抱残守缺”不合适,只有“根深蒂固”符合,因此答案为 D。

  觉得有帮助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获取更多公考干货~

  祝大家备考顺利!

上一篇:退休后就不要参加这3种饭局,看似很热闹,实则心冰凉
下一篇:幼儿恋爱率逐年上升,让很多家长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