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的特点十篇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8-14
手机版

  职业道德的特点篇1

  Abstract: College teacher is a career to cultivate and shape talents, whose moral idea can gradually affect the behavior of the students. This article, mainly combined with the content of education moral system, discusses the method of college teacher professional moral cultivation.

  关键词: 高校教师;职业特点;职业道德修养

  Key words: college teacher;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professional moral 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230-02

  0 引言

  教育是一种社会行动①。行动是人类对自然事物和社会事件进行有意的干预或者不干预。它的特征在于对于行动者具有一种含义、一种意义或者一个目标。但这种意义绝非只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而需要通过对行动者方式以及现有其他数据和材料进行分析才能发现。因此,教育必须是一种社会行动。这种社会行动会对被教育者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其道德体系,应该也有一种较为普及的,被社会所认可的遵循方式。社会是朝着前进的方向发展,那么这种道德体系的建立,也必须随着社会的前进而前进。而对于教育者来说,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就必须是一项长期关注的要务。

  1 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

  1.1 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具有高层次性 高校教师作为高等专业技术人员,其需要与动机具有高层次性。这种高层次性,决定了其在社会中产生的较大影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尊师重道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在当今社会,这样的认同有所降低,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主流的意识还是非常认可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知识的教授者持有尊重的态度。这样的社会环境,也说明高校教师所具有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那么,对于高校教师本身来说,培养自身高层次的需要与动机也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要求。

  1.1.1 悠久历史与长期发展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高层次性。教师是人类社会最为古老的职业之一,早在人类社会初期,教育活动便已经产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逐渐分离,教育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并在奴隶社会初期,成立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工业革命兴起之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伴随普及义务教育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施,基础教育师资出现极大缺口,社会需要大量同时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教育工作技能的教师。到18世纪末,师范教育在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普遍发展起来。进入20世纪,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基础教育普及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中国教育的历史由来已久,长期的封建社会统治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制。近现代以来,教育的普及工作更是快速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已经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学习的能力以及科举考试的选拔,使得较为优秀的人才从考试中脱颖而出。即使到近现代,高考等各项全国性的考试,也一直是甄选人才的标准。许多人是经过高考的选拔,才具有高校的入学资格。因此,长期的教育发展,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高层次性。

  1.1.2 社会影响范围广泛决定了高校教师职业的高层次性。教师在各项职业中,基本上属于社会影响较为广泛的一项职业。以前聚焦的许多社会焦点,往往是大学教授的头衔吸引人的眼球。这说明高校教师这项职业,在人们心目中属于道德标杆的职业。一旦有不符合人们心目中道德标准的事情在这一职业中发生,社会就容易掀起轩然大波。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了高校教师属于一个高层次的职业。

  1.1.3 高层次的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决定了职业的高层次性。能够接受高校教育的受教育者,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人才。与之相适应,高校教师的从业人员,也是各门类的优秀毕业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担当相对应的两种角色。这两种对应角色担当者的高层次,也决定了高校教师职业的高层次性。

  1.2 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具有多重角色性 ①角色一:教学者。教师的首要工作要务是教学,上课、教课是一名教师的天职。作为教师,首要的角色就是一名教育者。②角色二:科研者。常常听人说,要给别人舀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学者如果没有自身的知识储备,就会在讲课时捉襟见肘。所以,高校教师要丰富知识储备,在专业之内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必须要积极进行科研工作。因此,教师的第二角色是科研者。③角色三:管理者。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班级的学生,不论是课中还是课后,都需要进行一定的管理,否则,教学过程中一盘散沙的话,教育的引导作用难以实现。鉴于此,高校教师的第三角色是一名管理者。

  1.3 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 知识作为传达思想的载体,根据各种层次的不同,有着不同的特征。基础知识,例如:简单运算、基础识字等,就有着普及性的特点。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拥有资源和掌握运用的能力。比基础知识层次高一些的就是义务教育的大体内容,可以被称作常备知识,这种知识对于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有着最基础的支撑作用。再往上的层次就是高等教育知识,这一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倾向,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围绕某一专业进行。高等教育知识之后,就是科研知识。科学研究是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所进行的活动。由于从事的人数相对较少,需要的知识储备相对较多,从事的内容非常专业,科研知识不可避免带有或多或少的个人倾向。高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属于高等教育知识,在辅助教学的科研过程中,也需要具备相当的科研知识。因此,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自身提高的学习内容,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个人特色,具有独立性的特点。在独立性的特点基础之上,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项以创新为目的的活动,那么,高校教师的工作也一定是具有创新特点的工作。因此,高校教师的职业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具体特征。

  2 高校教师三重职业角色的相互关系

  高校教师的三重职业角色,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作为一名教育者,同时也是一名研究者,要把握好教学与科研的平衡。同时,不论是教学还是科研,管理始终贯穿其中。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都需要一定的技巧。每个人的管理方法各不相同,但是管理的目的,还是以服务教学,服务科研为中心。只有搞好教学,科研才有意义;只有搞好科研,教学才有内容;只有搞好管理,教学和科研才能够顺利进行。

  3 高校教师职业角色特点与高校教师教育道德

  3.1 教学道德修养。教学道德贯穿于学校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教学道德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行为规范。只有遵守了这些行为规范,才能保证教学道德的推行和教学效果的提高。第二,教学道德是一种场合道德。这是指在学校这个特定的场所,特定空间中形成的道德,是教师为了履行自己教书育人责任而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体系,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第三,教学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教好书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衡量一个教师的得失也应该主要体现在他的教学质量上。尽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但教学道德必然是其核心内容。

  3.2 科研道德修养。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科学研究的后果具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祸害人类。科学研究本质上具有伦理道德的属性。国内外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科学的发展一旦丧失了伦理的规范和伦理价值的导引,就会偏离人们的主观愿望,进而最终损害人类的根本利益。无论是从研究手段还是从研究目的来看,科学家的行为都和其他人的行为一样,时刻处在社会各阶层的关注之下,受制于社会的普遍伦理道德规范和标准。

  3.3 管理道德修养。高校教师管理是指高等学校对教师的任用、培养、考评、待遇、晋升、奖惩等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它既是高等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条件。高校教师管理道德主要蕴含这样几项内容:第一,高校教师管理道德是调节高等学校教师管理活动中伦理道德关系的行为规范。第二,高校教师管理道德是高校教师管理关系在人们观念中的道德化反映。第三,高校教师管理道德是高校教师管理主体把握高校教师管理活动的一种实践精神。第四,高校教师管理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高校教师管理活动中的特殊反映。

  4 高校教师教育道德修养方法

  4.1 认识人性,以人为本,提高个人修养。修养从本质上来说,属于人的精神层次提升的问题,认识人性是从精神上进行修养的活动,认识人性可以帮助修养者思考人生,以确立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增强道德修养的勇气。

  4.2 参与社会,奉献大众,服务人民利益。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是在冥思苦想中进行的,而是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不是单纯的,也不是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更不是空洞乏味的说教。高尚的教师直射道德修养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锤炼而成的,只有经过较长的教育实践,教师本人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亲身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酸甜苦辣,认识了教师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才使自己的理念、境界逐渐得以升华。用以服务社会,奉献大众。

  4.3 批判现实,道德反思,指导创新未来。批判是对于是非的判断,也是对被认为是错误的思想或言行批驳与否定。它是一个多向度的观察评价。面对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严重失范的现象,理应将关注焦点集中到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直接冲击性的因素上,运用批判性思维,针对性地认识和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问题。

  5 服务学生、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讲师德,说修养,既要对整体进行规范,又都离不开个人这个实体。可以说,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是师德修养的第一个基本点。人之所以成为“人”,其本质在于他的社会性,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由交往所形成的关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承认群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承认群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就是从自身出发,在工作中贯穿服务的理念。高校教师面对学生、面对大众、面对社会,如果有一种服务精神,享受服务的乐趣,那么就能够解决工作中的许多问题。

  6 结论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高校教师,应该以高标准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作为服务社会的公民,应当提高道德修养,努力提升个人境界。作为修养道德的修养人,也应该顺应自然,顺应社会的发展。提高道德修养的目的不是单纯空洞的说教,而是切实融入集体和社会,其最终目的还是以人为本,服务大众。

  注释:

  ①主要参考[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胡劲松译.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第一章第三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文献:

  [1]崔冰.浅谈教师的职业特点[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1999(04).

  职业道德的特点篇2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是由四个层次和两种类型建构的。职业道德范略性规范、职业道德原则性规范和职业道德一般性规范,均属于评价性规范,是时职业道德进行认同和评价的依据;而职业道德操作性规范,则具有可操作性和强制性的特征和功能。在进行职业道德规范设计时,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职业道德规范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进行职业道德规范设计和职业道德调控,是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两个重要内容。职业道德规范作为职业道德要求的规定和表达,是进行职业道德调控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职业道德调控的状况。但是目前在理论形态上,对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还比较简单化,不能满足职业道德规范设计实践的需要。在当前大力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有必要多方面地深人认识职业道德规范现象;特别是深人认识职业道德规范的结构,这对于科学地进行职业道德规范设计工作是有益的。

  一、职业道德规范的层次及其类型

  职业道德规范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体系,这主要是由如下两个方面的原因形成的。一是职业道德规范在内容上,它既包含有符合社会历史发展需要的历史性要素的积淀,又包含有在新的历史时期所提出的特定要求。二是职业道德在功能上,它既要提供关于职业道德的认识与评价标准,也要满足职业道德实践环节中的操作性要求。职业道德规范的功能,又是与其职业道德规范的结构密切相关的。以上两个主要原因基本上就决定了职业道德规范必然形成具有多层次性结构的体系。具体说来,可以将职业道德规范的体系确定为以下四个层次和两种类型。

  1.职业道德范畴性规范。它是指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的职业道德行为准则,是由某些职业道德范畴转化而来的职业道德的最高理念。职业道德范畴是客观地反映职业道德关系,从而也是认识、评价职业道德现象的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目前在关于职业道德的理论研究中,已经初步地形成了包括职业责任、职业良心、职业态度、职业信誉、职业作风、职业纪律等一系列职业道德范畴。这些职业道德范畴,有的处在同一个层次上,有的则是互相涵盖的,处在不同的层次上。在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则是通过对这些范畴的规定和说明,并从确立准则的角度,明确地向从业人员提出诸如格守职业责任、维护职业信誉、端正职业作风、遵守职业纪律、讲究职业良心等方面的道德要求,从而使这些范畴成为职业道德范畴性规范的内容。职业道德范畴性规范对所有的职业均具有相同意义,它体现着职业道德要求的历史性和共同性,构成职业道德规范结构中的一个特殊层次。认识和评价职业道德关系离不开这些最基本的规范。

  2.职业道德原则性规范。它是指在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可以对其他规范形成制约和统帅作用,具有核心地位的规范。职业道德的其他具体规范,则是该种规范在内容上的展开和具体化。职业道德原则性规范分为两类:一是各种职业道德应共同遵循的原则性规范。该种规范的具体内容,标志着职业道德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性质和根本特点。在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这种规范的具体内容就是集体主义原则。集体主义原则体现了我国社会各种职业道德中共有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社会对各种职业道德提出的客观要求。二是各种不同种类的职业道德中分别遵循的原则性规范。职业道德都是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同种类的职业道德必然也有着不同的核心内容,并且成为每一种类职业道德相区分的根本标志。譬如:医德的原则性规范,是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师德的原则性规范,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干部道德的原则性规范,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等。正因该种原则性规范在各种职业道德中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一旦违反了它,就会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应。

  3.职业道德一般性规范。它是对职业道德要求较为概括的规定和表达。职业道德一般性规范也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反映着各种职业道德共同性要求的一般性规范。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从总体上提出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要求,即属于这一类规范。第二类是关于不同种类职业道德中各自相区别的一些特殊规范,譬如:商德中关于文明经商、公平交易、优质服务等规范。比较而言,职业道德一般性规范在内容的规定方面,还缺乏直接、具体的操作性要求,它的功能特征更多地表现在为认识与评价职业道德提供准则。

  4.职业道德操作性规范。它是指将职业道德中的一般性要求更加紧密地与职业责任、职业活动的特点结合起来,以细则的形式表达出来的特殊规定。操作性规范与职业道德一般性规范较接近,但是它们却处在职业道德规范的两个不同层次上,其区别就在于操作性规范主要表现为具有直接的操作性和强制的特征。从设计技术的角度看,要求这一层次的规范具有简便、易行、量化、可考的性质。因此,操作性规范在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前面所述职业道德规范结构中的四个层次,从功能上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基本类型。职业道德范畴性规范、职业道德原则性规范和职业道德一般性规范,这三个层次上的规范均属于评价性规范。处于职业道德具体操作层次上的规范,即属于操作性规范。评价性规范是对职业道德进行认同和评价的依据,因此认识性和评价性是评价性规范的基本功能。这种功能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理论功能,它提供关于职业道德要求的理性依据。当然在评价性规范中,由于各自层次的区别,其理论色彩的程度也不同。操作性规范是对职业道德要求进行实践和操作的直接依据,它是评价性规范的具体化。操作性和一定的强制性,是操作性规范的基本功能。在职业道德规范的结构中,如果缺少或弱化了任何一种类型及不同层次上的规范,都会妨碍全面发挥职业道德规范系统的整体功能。

  二、关于职业道德规范设计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职业道德规范结构所作的分析,可以形成有关职业道德规范设计方面的几点认识。

  1.进行职业道德规范设计,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职业道德理论建设,它也属于职业道德实践活动的范畴。因此,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及其两者的有机结合上,去开展职业道德规范的设计活动。在职业道德规范设计中,从评价性规范方面去进行设计,即属于职业道德建设中的理论建设;从操作性规范方面去进行设计,即属于职业道德实践的范畴。我们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规范体系。当前在关于职业道德规范的设计方面,有两种相反的倾向必须加以克服。一种是倾向于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即从理论的层面进行职业道德规范设计,也就是只设计评价性规范;并且认为只有在该层面上设计的规范才属于职业道德范畴,而那些蕴涵在行业规章制度、条例中的有强制性、操作性的有关规范,虽有职业道德规范的意义,但并不真正属于职业道德规范的范畴。由此又进一步认为职业道德规范设计,只属于职业道德建设中的理论建设。另一种倾向是一些行业或部门,力求弱化或突破评价性规范,只从操作性规范方面去进行职业道德规范设计。他们认为评价性的规范都是“虚”的,不起什么作用;只有操作性的规范才是“实”的,才真正起作用。以上两种倾向说明,目前在职业道德规范设计中,还存在着缺乏从职业道德规范的系统结构和整体功能上,去全面认识职业道德规范的现象。职业道德规范具有的认识性、评价与操作,是分别由评价性规范和操作性规范提供的。如果在职业道德规范设计中,只注重评价性规范而忽视操作性规范,所设计出来的规范,只是按照道德的要求向人们提供一种在职业生活中“应当”或“不应当”的准则。这种准则只具有向从业人员讲明职业道德“义理”和进行职业道德评价的功能,而缺乏直接的操作性和一定的强制性。如果只注重操作性规范,这样设计的规范,虽然在形式上向人们提供了一种“必须做”或“必须不做”的准则,使它具有了操作性和一定强制性的功能,但是从整体上却弱化了职业道德规范中应有的那部分认识与评价功能,甚至使操作性规范只成为操作上的简单规定,从而产生职业道德认识与评价上的困难。如此,不仅严重影响职业道德的调控,给职业道德教育和宜传等方面带来简单化、片面化的弊端,也使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和途径都变得狭窄。所以,在职业道德规范设计中,要兼顾评价性规范与操作性规范、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要提倡理论工作者特别是伦理学工作者与实际部门的结合,科学地开展职业道德规范设计活动。

  2.要注意结合不同类型的职业道德规范内容的特点,采取合适的设计方法。进行评价性职业道德规范设计,应主要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它着重考察职业生活中所涉及的主要利益关系,按照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和职业活动的特点,来提出相应的规范;同时要注意从职业道德文化的历史传统中,着力挖掘出具有道德价值的内容,并与时代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尽量把具有历史连续性和稳定性特征的职业道德要求反映到评价性规范中来。

  对于操作性规范的设计来讲,则应主要采用经验归纳的方法。操作性规范具有变动性的特点,它是根据某一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状况(包括职业道德素质的状况)、职业劳动的方式和特点、科学技术在职业劳动中的应用程度等因素,来不断进行修改和更新的。设计操作性规范要立足于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那些既能够体现评价性规范的要求,又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的内容。可以说,经验归纳的方法是设计操作性规范应采用的主要方法。

  职业道德的特点篇3

  关键词: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 职业道德 实现途径

  一、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内涵

  职业道德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职业行为和职业关系中的特殊表现,是从业人员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及应具备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老年服务与管理工作以老年人为对象,从业者尤其需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这就要求学生理性地认识将要从事的行业的特点和发展前景,热爱所从事的工作和服务对象,并愿意为养老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此专业的学生需具备“尊老敬老,无私奉献;自尊自强,爱岗敬业;严谨细致,技术求精;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规范。

  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目标

  (一)正确的职业道德认识。

  要不断加深学生对所从事工作的理解,从而在思想上尊重老人、感情上贴近老人、行动上服务老人。

  (二)丰富的职业道德情感。

  无论是从事护理工作,还是从事管理工作,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服务对象都是老年人。通过职业道德培养,让学生们真正懂得从事老年护理工作,需要有爱心、耐心和热心。通过亲身感受,让学生们深切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工作,从而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们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三)坚韧的职业道德意志。

  体验和认识将从事的职业和自身角色的特征,对其进行准确定位并树立自身的角色,以职业意志为引导,并反映在自身的职业活动中。

  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必要性

  (一)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有利于造就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阶段,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能使学生深刻领会职业本身的意义,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的积极性,以便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形成专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为社会作出贡献和促进自身价值得以实现。

  (二)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尽快“社会化”。

  学生正确的职业观、职业道德是在接受了长期的教育后逐步形成的。因此,充分利用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的有利时机,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教育,将有助于他们明确自身将来社会角色责任,有助于他们顺利地走上社会、融人社会,促使他们在由学习阶段到就业阶段的重大转变中,尽快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

  (三)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把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能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是高校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思想政治模式全面发展的要求。

  四、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职业道德培养的三个中心建设。

  职业道德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系统的专门的训练,应建立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训练中心,主要从道德素质要素着手,从品格、心理、礼仪等方面分项目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职业道德训练,包括学生职业品格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礼仪训练三个方面的内容。

  1.开展职业品格拓展。

  (1)开展“健全人格,提升职业品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系列活动。一年级,以了解自我为主发现自身潜在优势,提升专业认同度;二年级,以了解专业需求为主挖掘职业技能优势,提升专业自信;三年级,以了解市场需求为主寻找职业与能力结合点,提高就业对口率。

  (2)举办以“学技能、爱专业”为主题的拓展训练活动。以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为突破口,让学生根据个人爱好和能力,有选择地参加各种素质拓展活动,通过“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进行诚信品质、求索精神、团队合作、抗挫能力、竞争意识等品格养成教育。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从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深入认识自我,通过优势分析和弱势分析,全面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扬长避短。

  (2)各年级进行各有侧重的心理测试。一年级以了解自身特性中的气质、性格测试为主,帮助学生客观了解自身特点;二年级以了解专业所需心理特点为主,了解自我能力与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寻找改正的途径;三年级以了解职业能力为主,知晓自己适合的职业特点,帮助学生知晓擅长的职业类型,为求职提供依据。

  3.开展职业礼仪训练。

  (1)从行业特点和职业岗位要求出发,着眼于开展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礼仪培养和训练需要,通过专门的礼仪培养和训练,使学生的仪态仪表更趋职业化,符合行业的要求。

  (2)着眼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公关礼仪大赛,培养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将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文明礼仪知识普及活动充分紧密结合起来。

  (二)完善职业道德建设途径。

  1.职业认识与职业规划。

  通过参观养老机构,聘请养老护理一线的模范人物、实训基地护理与管理人员和相关行业的专家为学生做讲座,与往届从事养老工作的毕业生和校外实习基地老年人加强交流,学生认识职业特点、职业要求、职业的发展和职业的社会意义,并做出个人的职业规划。

  2.认识养老机构和老年群体特点。

  学生通过实习,了解养老机构的组织特点、经营与管理模式以及发展趋势,根据目前养老机构存在的优势和不足,设计理想的养老管理模式。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与校外实习基地的老年人“结对子”,与老年人进行交流,并对老年人进行跟踪服务,以了解老年群体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特殊需要。

  3.规范服务行为。

  通过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培训以及职业礼仪训练等方式,掌握养老机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掌握沟通技巧与服务礼仪,规范服务行为,提高职业素质和岗位服务水平。

  4.社会公益活动与自我教育。

  通过到养老机构和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生活照料等服务,参与慈善总会义工分会、红十字会等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

  5.完成“个人职业道德建设总结”,接受“德育答辩”。

  学生毕业时需完成“个人职业道德建设总结”,在毕业前进行“德育答辩”,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现场表现、书面总结、同学互评等形式为学生评出分数,对学生大学三年职业道德进行检验和总结。

  (三)强化全方位职业道德意识培养。

  1.学校方面。

  (1)开展职业道德讲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道德规范并不了解,由此应结合专业开展职业道德讲座,组织学生学习本专业、本行业的职业道德标准。聘请已就业并有成就的大学生回母校作报告,讲授他们的体会,通过正面引导,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通过组织法制讲座,通过反面的案例,警示在校大学生应遵守职业道德。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有关职业道德的演讲比赛、辩论比赛、专业技能大赛;根据学生的兴趣,举办各种培训班,成立课外兴趣社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利用宣传栏,张贴有关职业道德的规范、原则、核心等内容的宣传材料,促进学生人际沟通、业务动手、岗位适应等能力的养成和提升。

  2.教师方面。

  在每一门课程中开展相关职业道德教育。所有的教师都要在自己所教的课程中,通过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社会实践中大量的案例,讲授相关的职业道德知识。在课堂上多开展学生讨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

  3.学生方面。

  让学生认真学习职业道德的理论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朴素的道德观念上升为自觉的职业道德意识,为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从而提高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形成符合专业特点的职业道德观。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职业人立足社会之本。高质量的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之路。应该通过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来提高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为中国养老事业培养造就合格人才,从而推动我国的养老事业攀登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盖晓芬.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与实践.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

  [2]林艳.论大学生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教育.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VOL9,(3).

  [3]胡皓炅.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4][5]王文.浅谈大学生职业化素质教育.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VOL19,(2).

  职业道德的特点篇4

  1.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目前,我国在校中职学生已达到2000多万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步入职业生涯。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普通中小学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规划,同步推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制定并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新时期新阶段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新要求,进行了新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根据职业教育的实际和中职学生的特点,切实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中职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改革开放,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努力学习、钻研技能,积极向上、自强不息,思想道德状况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面对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和新时期新阶段的任务要求,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2.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我们要从巩固我国人民民主国家政权基础,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应对挑战,采取有效措施,开创新时期新阶段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3.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遵循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4.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方向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又要紧密结合时展的实际和中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增强思想性和时代性。(2)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中职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引导活动,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3)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知识传授、观念树立,又要重视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引导中职学生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4)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既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又要加强科学严格的管理,实现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的有机结合。(5)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既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又要切实帮助中职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

  5.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1)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教育为重点,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2)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开展哲学与人生教育、经济政治与社会教育,引导中职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进行道德和法制教育。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开展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教育,引导中职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4)进行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的教育。以就业创业教育为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职业指导,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5)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为重点,开展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方法教育,开展职业心理素质教育,指导中职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引导中职学生养成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6)以珍爱生命、健全人格教育为重点,开展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等专题教育,引导中职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环境意识、效率意识、廉洁意识。

  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实训实习在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6.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和本质要求。德育课教学要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融入各门课程;充分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中职学生生活,尊重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知识学习和观念形成,更注重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充分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课程设置、教学安排要和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教学特点相适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突出教学的实践性,注重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各地各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进一步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

  7.发挥其他课程教学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等其他公共基础课教学和专业理论课教学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要根据不同课程教学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对中职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民族团结的教育;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进行团结协作和坚忍不拔精神的教育;进行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教育;进行敬业、乐业和创业精神的教育。各学科教师要认真落实本学科的思想道德教育任务要求,结合各学科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各学科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评估标准,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8.发挥实训实习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用。实训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也是对中职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要结合实训实习的特点和内容,抓住中职学生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和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的时机,进行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培养中职学生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增强中职学生讲安全、守纪律、重质量、求效率的意识。要切实加强实训实习管理,在实训实习特别是离校顶岗实习阶段,学校必须安排专门人员参加,与实习单位共同做好对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管理工作,绝不能放任自流。

  四、努力拓展新形势下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9.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等职业学校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技能竞赛、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寓思想道德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中职学生的侵蚀和影响,禁止在学校传播宗教,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要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引导他们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爱心。组织学生参与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宣传教育活动和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等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德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祭扫烈士墓,参观名胜古迹;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中职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10.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育人为本,根据中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的特殊性,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要针对中职学生在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和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教学、咨询、辅导和援助,配置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

  11.开展职业指导工作。职业指导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中等职业学校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全面融入职业指导工作,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完善中职学生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12.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切实帮助中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动员全体教师结合中职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各地、各学校要按照国家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规定,落实国家助学金、学费减免、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政策,让学生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增强爱党爱国的情感,立志报国,服务社会。

  五、高度重视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在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3.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发挥管理育人的作用。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学校班集体、课堂教学、实训实习、社团活动、校园安全、后勤服务等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学校各项工作都要体现思想道德教育要求,明确全体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制订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完善校园安全联防制度和督促检查制度。严格执行学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做好预防和处置工作。

  14.加强中职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充分发挥班主任工作在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严格学校各项纪律,支持教师和管理人员依法依纪行使教育管理职责,强化中职学生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加强班集体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和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组织、指导和引导作用,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要重点实施帮教,有效预防校园暴力和学生犯罪。

  15.加强共青团、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工作,发挥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团组织要把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履行好团结青年、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认真做好优秀青年入团工作,加强学生团校建设,配合党组织办好学生业余党校,做好推荐优秀团员入党工作。学生会和学生社团要在共青团指导下,针对学生特长、专业特点、兴趣爱好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学校要加强对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支持和引导学生会和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

  16.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发挥校园网络的育人作用。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强对校园网站的管理,规范上网内容,充分发挥其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法规及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要遵循网络特点和网上信息传播规律,加强网上正面宣传,为广大中职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杜绝各种违法有害信息在校园网上传播。要重点加强对校园网电子公告栏、留言板、贴吧、聊天室等交互栏目的管理和监控。对上网成瘾的学生要及时发现,热情帮教。

  六、大力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17.中等职业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班主任、德育课教师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负责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组织、协调和实施;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德育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全体教职工都负有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责任。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制度。

  18.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中等职业学校要选聘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身心健康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每个班级必须至少配备一名班主任。班主任工作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学校绩效工资分配要适当向班主任倾斜,使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有热情做好班主任工作。要将班主任工作成绩作为教师聘任、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教师高级岗位聘用应向优秀班主任倾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将优秀班主任的表彰奖励纳入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表彰奖励体系。加强班主任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班主任队伍。

  19.加强学校共青团组织和团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团组织要与有关部门和学校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充分发挥团组织和团干部在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格局,建立健全“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学校共青团组织,努力实现“校校有团委、班班有团支部”的目标。要配备专职团干部,加强对团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团干部待遇。

  20.加强德育课教师队伍建设。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师是学校专职从事德育课教学的专业人员,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专门力量。德育课教师除应具备国家法定的教师资格外,还应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较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从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能力。学校要按照德育课设置和教学任务要求配齐配足德育课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要高度重视德育课教师培训工作,创造条件不断提高德育课教师思想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努力培养造就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

  七、努力营造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21.发挥家庭教育在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家庭教育在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和“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引导家长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学校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联系,吸收家长参与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要特别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和灾区家庭的子女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22.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各地要按照中央的统一要求,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各负其责,共同做好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要深入持久开展“扫黄打非”斗争,深入持久开展网络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专项整治,大力净化网吧、网络、荧屏声频、出版物市场。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禁止在学校周围开办电子游艺室、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禁止在学校周围200米以内开办网吧和设立站点,禁止在学校周围600米以内设立专营场所。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中职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中职学生集体参观一律实行免票,对学生个人参观可实行半票。学校要选聘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等担任德育辅导员,发挥各种青少年教育组织和团体在做好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八、切实加强对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23.加强对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领导。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当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整体规划,切实加强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教育部负责对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有明确的机构和人员,切实负起责任。各有关部门要主动配合,共同做好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重视和加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24.健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中等职业学校要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行校长负责的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支持和协助校长做好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校长要统一领导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把思想道德教育与学校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评估。学校要有一名副校长分管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学校各部门要明确各自责任,密切协作,切实完成相应任务。

  职业道德的特点篇5

  职业道德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并出现相对固定的职业团体时产生的,人们的职业生活时间是职业道德产生的基础。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出现了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等职业分工,职业道德开始萌芽。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又出现了商业、政治、军事、教育、医疗等职业。各种职业团体为了维护职业利益和信誉,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在职业实践中根据一般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逐渐形成了职业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来,人们最大化地追求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养,导致了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而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特定的职业思想和行为准则,是正确处理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是社会一般道德在职业中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名誉和形象,而且还与公司、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声望和利益密切相关,良好的职业道德会给公司、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职业教育又一重要内容。

  现在社会职业道德水平的下降,大家是深有体会的。有媒体报道:某地一小学,一名男教师在教室里当所有学生的面殴打一名女生,最后导致该女生死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与医生一起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最高尚的职业。但就是这样一个受世人崇拜的角色竟然摧毁了一个年幼的生命,这不禁让我们深思:这个教师的职业道德何在?而在医院这样一个救死扶伤的场所,面对一些医生、护士冷若冰霜的面孔和话语,面对越来越多的医疗事故,我们不由得质问:这些医护者的职业道德何在?作为教育机构,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踏出校门即走入社会的服务行业,与人打交道。如何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培养出社会满意的初级人才。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职业道德包括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职业态度、职业品质、职业责任、职业良心等多方面。一个人职业道德的缺失体现在对本职工作的不热心、态度不端正、没有责任心等。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从学校角度看,因为目前人们对职业学校仍存在偏见,认为文化知识学不好才会进职业学校学技术,而中等职业学校更被人们认为是初中升高中落榜生的收容所,一般成绩中等以上的学生均进入普通高中就读,期望三年后能进人大学学习,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从生源上来看与普通高中相比缺乏优势。另一方面,因为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各业第一线初级人才,具有明显的专业技能性,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校培养目标的首位。与之相比,道德教育则目标模糊。在道德上要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等存在的不确定的因素较多,没有一定的标准可以衡量,因此,学校往往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从学生角度看,进人中专的学生,均是成绩不好、表现不好的,自卑心理很重,对学习、工作丧失热情,进入工作领域后,对工作不满意、缺乏职业道德也是自然之事。不过也存在另一种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认为以后的工作明确,只要学好技术就能高枕无忧,从而疏忽了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和素养的提高。

  职业道德与一般的社会道德或阶级道德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和多样性、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内容具体、相对稳定。职业道德的内容包括:职业认识的提高、职业情感的培养、职业意志的锻炼、职业理想的树立、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的养成五方面。对如何培养职业道德,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笔者试做以下建议:

  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在各行各业的具体实践。

  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要求是:1、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是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职业技术与业务,在职业活动中发挥创造才能。3、遵纪守法,团结协作,诚实守信,以主人翁精神对待工作。4、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注意增产节约,爱护公共财物,廉洁奉公。由于各行业有自身的特点,所以职业道德规范也不一样,因此要根据本行业的性质、地位、作用和特点,按照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来制定职业道德规范。如与人打交道的行业,教师、医生、服务人员,要学会情绪的自我控制,不可将个人的主观情绪带入到工作中去,能迅速融入角色,同时还要做到举止文雅、说话和气。

  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职业教师有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教师职业行为的示范性和教育性决定了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教育工作。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对所学专业的刻苦钻研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本职业的重要性、趣味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所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主人翁精神,对本职工作负起道德责任和义务。让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水准提高,是职业岗位的本质属性和职业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提高的内在要求,而不是拿出某种版本职业道德规范读本读一读、念一念来隔靴搔痒。

  三、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既要强调其职业特性,也要强调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岗位变换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经济发展了,社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工种,跳槽行为越来越多,学校应该帮助学生对未来的岗位变换做好准备,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或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并且岗位变换也可消除一个人长期从事某项工作的厌烦心理,重新调动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在实习活动中,要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即道德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职业道德的特点篇6

  职业道德以体现整体利益的原则和规范为至善理念,倡导共同价值观和集体主义原则,有助于形成企业凝聚力道德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存在,实质是调节人们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利益关系的调节是道德全部价值之所在。如何正确看待“利益”?怎样区分正当的个人利益与不正当的个人利益宁怎样处理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的关系宁这正是道德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社会主义企业职业道德调节利益关系的突出特点是坚持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强调集体利益至上,一切以体现整体利益的原则和规范判断人们行为善恶。它要求人们主动地为他人、为集体的利益着想,以个人作出必要的节制和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为前提来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当然,职业道德提倡集体主义意识,并不反对人们对个人利益的追求,相反,它尊重个人的正当利益,鼓励人们通过正当途径获取一定的物质利益。把道德调解这种集体主义超功利性的特点融进企业管理,就能培养职工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企业牢固的团队精神,形成企业强大的凝聚力。集体主义原则是企业的最高理念,“厂兴我富,厂衰我耻”是企业员工的基本信念。企业所有成员确立起这种领导干部共同完善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就能与企业形成稳固的“责任关系同盟”,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即使企业身处困境,也能与企业和衷共济,群策群力,共渡难关,很难设想,一个没有共同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人心涣散,关系紧张的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职业道德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规范人的的行为,为人们提供了普遍应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有助于建立企业内部良好的运转秩序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其不同凡响之处就是通过善恶评价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凡是与一定道德规范相符合的行为,则被认为是善的、正义的、道德的,从而受到舆论的鼓励和赞扬;凡是与一定的道德规范相违背的行为,则被看作是恶的、非正义的、不道德的,从而受到舆论的批评和指责。职业道德通过这种肯定或否定评价,对企业生产活动进行价值性梳理,把体现企业共同利益要求的行为加以肯定,把危及或有损他人和企业利益的行为加以否定,从而为职工道德生活提供了一个普遍统一的范式和准则。什么应当作、什么不应当作,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职业道德规范设定着职工的义务和责任,规范着职工的行为模式,禁止危害企业共同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的恶的行为发生。企业员工据此规范和准则,自觉执行和维护企业的各项制度,格尽职守,爱岗敬业,从而保持职工与企业生产秩序的和谐稳定,保证企业工作高效运转。

  职业道德依靠人的内心信念,杜会舆论和传统习俗来维系,道德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恒久的内在驱动力企业道德规范虽然和企业的其他规章制度一样,都是保证企业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的手段,但在具体的运作方式上,它们却并不相同。所起的作用和发生的效力自然也不一样。规章制度依靠行政制裁的力量来维持,违反了规章制度,就要受到行政制裁,是企业运行的一种硬约束或叫制度约束;职业道德规范则是通过人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来完成其使命的,是一种软的束或者叫意识约束,这种软约束却具有比规章制度硬约束更大的威力和强令性。对企业规章制度的遵守是基于对行政制裁的惧怕,对道德规范的服从则是基于舆论的压力和良心的谴责。任何不道德的行为都难以逃脱道德的“审判”,这种审判往往使人坐卧不安,无地自容,对企业职工来说,不管你知不知道道德规范,也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道德约束,道德都毫无例外地要求其执行,否则会招致强大的道德压力。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对道德的认同和遵守同对规章制度的遵守一样都是出于强制,只不过道德还增加了一种内在意识强制性而已。这种内在意识强制往往更能直人人心,震憾灵魂,心悦诚服,道德魅力亦系于此。

  不仅如此,职业道德除了具有这种他律性的强令性特点外,更主要地或最终地还是靠人的内心信念的自律来发挥作用。道德规范一旦上升为职工的理性意识,就会变成职工的自觉行为,长久发生影响,乃至伴随人的一生。道德的自律性特点构成了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它使职业道德的效力更持久、更稳定,为企业输人了绵绵不尽的内在发展的动力。

  因此,概括起来讲,职业道德的特点和作用就是以集体主义道德观念凝聚人,以体现整体利益的道德原则规范人,以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的方式约束人。职业道德正是从企业行为理念、企业行为规则和企业行为方式等几个方面在企业管理中全方位地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职业道德的特点篇7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与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与经济密不可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内涵大量的道德成分,如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市场交易。正是这种道德成分保障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并体现道德的实质是经济人对收益与成本权衡后的理性选择,是道德带来的长期收益与不道德所获当前利益交换的结果。

  道德与注册会计师职业相融合,构成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是一般道德在注册会计师职业中的具体体现。注册会计师作为理性经济人,既要遵循一般社会道德,也要遵循与职业相关的职业道德。社会道德是注册会计师作为社会人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职业道德是注册会计师作为经济人在从事审计过程中产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评价的价值体系,起着协调评估过程中各种经济利益和人际关系的作用。其中,各种经济利益包括与会计活动有关的直接经济利益和间接经济利益;各种人际关系包括职业主体与职业服务对象之间、职业团体之间、职业团体内部个体之间的关系。为了维系并协调这些复杂、特殊的关系,除了依靠法律、法规外,还需借助适应审计业务特点并用以调节职业关系的道德规范。只有通过强调职业道德,才能将职业道德内化为注册会计师的信念和自觉行为,从而达到协调各种经济利益和人际关系的目的。

  任何职业道德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关系基础上的。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也是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渗透在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中,支配着会计市场的资源配置。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并基于市场经济的特点构建职业道德规范,进而通过职业道德规范保障会计市场具有良好的运行秩序。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经济性

  道德总是根源于物质的社会经济关系之中,道德体系的性质直接取决于社会经济关系,即道德的基本原则、主要规范直接取决于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经济利益。因此,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包含着大量的经济性因素。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宏观经济性

  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会计市场的基本规则中充斥着大量的道德因素,即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内在于会计市场体系的本质之中,合乎理性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虽然法律和职业道德是维系会计市场有序运行的两个基本机制,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决定了在许多情况下,只有职业道德可以产生维系市场正常运行的持久性效应。职业道德充当维系会计市场的运行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奉行的公平、社会性和效率原则,体现了市场经济的道德本质。会计市场必须遵循公平竞争原则,对会计市场的所有参与者一视同仁,并通过市场调节,合理地配置会计市场的资源。会计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包含社会性的。社会性是指会计市场运行的经济秩序,它不仅考虑个别经济利益,而且考虑整体经济利益。审计报告是否公平着会计市场运行的正常经济秩序,因此,审计报告不仅是相关利益者关注的事情,而且影响整个会计市场的运行,具有社会性。社会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可以成为会计市场中从事会计活动的基本价值标准。在公平和社会性中均涉及效率,即效率标志着经济价值的产生。任何人都不会从事没有效率的活动,因此要求注册会计师的会计活动具有较高的效率,并产生较大的经济价值。

  同时,市场竞争蕴涵着道德的竞争,市场竞争行为的目标和动力是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而对经济利益的追求需要在人际关系的协调中才能实现,这种协调离不开职业道德的制约。在会计市场的交易中,审计主体和被审计单位的双向选择是建立在双方道德基础上的。委托方一般不会选择劣迹斑斑的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进行审计,即使由于某种原因由其进行审计,审计结果的可靠性也会受到质疑;同样,受托方也需要考虑委托方的道德,以决定是否接受委托。这说明在会计市场交易中,任何一方的道德都会影响会计市场的正常运行。因此,会计市场实际上是建立在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被审计单位的诚信基础上的,会计市场正是借助这种道德力量,才能实现其正常运行。

  2.在宏观的市场经济中,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表现出一定量的价值。如果会计市场的供求出现不平稳,供求中的一方可能会采用一些非正常手段促成交易的形成,这种非正常手段的使用必然影响收入的再分配;由于非正常手段的采用会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政府从宏观的角度对会计市场的运行进行监管,监管成本的发生也会影响收入的再分配。如果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可以形成商誉,那么商誉构成无形资产的价值,并带来超额收益。如此种种都证明,职业道德具有价值并可转化为特殊的社会资本。虽然还不能精确证明具有职业道德能够增加多少价值,但至少可以明确缺损职业道德能够带来多少损失。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微观经济性

  从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道德是经济人对收益与成本权衡的结果,是获取长期最大收益的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注册会计师既不可能是纯粹的经济人,也不可能是纯粹的道德人,而是居于两者之间的理性经济人,既要“求利”也要“求德”,两者的最优组合决定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准。

  1.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产生的效益,表现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直接效益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活动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由于注册会计师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诚实、公正地执行会计活动,提供高质量、无虚假的审计报告,由此获得较多的经济利益。间接效益是指由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准较高,给与审计报告相关的利益各方带来的经济利益。当然,不道德行为也会引起直接效益的暂时增加,但从长远的、相关利益各方的角度分析,注册会计师不遵守会计市场的道德规范会减少长期收益,而且只有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组合的效益达到最大,才可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

  2.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成本。职业道德不仅带来效益,而且要为效益付出一定的代价,即道德成本。从职业道德的内容分析,道德成本包括四个方面:①成本,即对注册会计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而发生投入所形成的教育成本。教育成本的发生可保证注册会计师具有必要的专业胜任能力。②机会成本,即注册会计师由于遵守职业道德而丧失收益机会所形成的机会成本。比如,有些企业以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相威胁而要求注册会计师丧失职业道德,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如果注册会计师坚持遵守职业道德而失去了这项业务,该业务的收益即为职业道德的机会成本。③丧失成本,即注册会计师违背职业道德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承担的罚款,构成道德丧失成本。④间接成本,即由于注册会计师丧失职业道德而给被审计单位带来的损失所构成的成本。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宏观经济性揭示了注册会计师会计活动的社会性,即任何会计活动都不可能是纯粹个人的行为,总是表现为社会的活动;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微观经济性揭示了注册会计师会计活动的目的性,即将收益与成本进行权衡,根据权衡结果选择应采取的职业道德规范。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注册会计师的会计活动离不开职业道德的经济性规范。

  三、注册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手段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体系的维系主要依赖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包括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机制、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其中,教育机制必须努力使注册会计师根据职业道德目标纾解道德困境;监督机制必须保证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得以维护和遵守;评价机制必须保证对注册会计师是否遵守职业道德进行有效的评价。但是职业道德与市场经济密不可分,道德不仅是经济人对收益与成本权衡的结果,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以长期收益弥补当前收益减少的机制,因此可通过改变参与者收益成本的比例来引导注册会计师的道德行为,进而形成职业道德规范。

  1.调整注册会计师的道德成本。道德成本包括教育成本、机会成本、丧失成本、间接成本。其中:教育成本是收益的直接抵减,通常是通过执行注册会计师业务,从业务收入中获得补偿;机会成本直接减少收益,通过机会收益补偿机会成本;丧失成本是对注册会计师不遵守职业道德的直接处罚,并且没有相应的收入对其补偿,是注册会计师总体收益的直接扣除;间接成本具有性的特点。

  根据对成本与收益的补偿关系,注册会计师的道德成本可以分为三类:①教育成本和机会成本,这类成本的特点是可以通过相应收益进行补偿的。对此应增加收益,实现收益成本的均衡。②丧失成本,这类成本的特点是总体收益的直接扣除,为了利用经济手段促使注册会计师遵守职业道德,必须增加对注册会计师不遵守职业道德行为的事后处罚机制,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道德丧失成本。因此,抑制虚假审计报告的有效是增加丧失成本。在确定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评价标准的同时确定虚假审计报告的处罚措施,使其承担相应丧失成本,并且使丧失成本大于其相应的收益,使其的赔偿额远远超过其从中获利的数额,或远远超过其给受托方带来实际损害的数额。增加丧失成本具有对受害人(如投资者)补偿和对注册会计师惩罚,进而遏制其不道德行为的双重功能。但增加丧失成本是消极、被动的事后纠偏,它不可能将不道德行为排除在注册会计师的选择空间之外,因为在利益大于成本的情况下仍会有人铤而走险。③间接成本,这类成本的特点是与注册会计师的经济利益没有直接关系,对此应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对有关利益各方进行补偿。

  职业道德的特点篇8

  (1)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模特职业一般是公司企业为了推销商品,让消费者更好的接受新产品。但是如今的模特行业,已经不是像过去简单的产品宣传,或者的服装表演,更多的是为了各类产品进行艺术性的创造。公司企业愿意出资请模特为企业形象进行代言,目的就是模特既能为树立广告形象,也能为老产品再创新意。模特代表的是一个企业整体形象,在消费者的眼中,模特的言谈举止、技能水平都会影响企业的整体形象。因此,学校必须加强模特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模特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时刻维护企业的利益,才能更好地树立企业形象,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提高学生竞争力。在我国,某些重点中职学校,经常给学生灌输,模特专业必须月薪达到多少才能去,这就导致学生产生自负的心理,对任何一份月薪稍微低一点的工作都非常不屑,这种想法和做好都是对自身发展非常不利的。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醒学生不能好高骛远,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工作,同时,要想在众多优秀的人中脱颖而出,除了学习好专业技能外,还应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体现自身的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本行业的竞争力,使学生全面发展。(3)保证学生顺利就业。中职学校通常就是就业教育学校,学校基本上都对专业技能比较重视,却忽略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所以,在学生在企业就业时,往往会因为服务态度、责任心等问题被企业开除。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很多企业都把职业道德水平作为考核员工的标准,毕业生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是否能顺利就业以及将来工作的好坏。学校应该有针对性的加强模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才能保证他们顺利就业,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好工作,为我国模特行业提供优质的人才。

  2提高中职模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由于中职模特专业的学生缺少职业道德教育,有可能导致在以后的工作中出现错误。因此,学校必须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加强对中职模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力争把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模特人才。(1)重视道德课的教育。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都开设了德育课,如《职业道德与法律》《心理健康》《经济政治与社会》等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正确的人生观为教育主线,教导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等;学校应该根据模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职业的规划,职业的选择和职业的道德进行理论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提高优秀的模特人才。(2)加强学生实践活动。目前,很多企业都把职业道德素质作为考核员工的标准,也是企业选拔人才的一个标准。因此,学校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比如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培训,在实习中,让学生在相应的岗位上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更好更快地适应职业环境。同时,企业不会像学校的老师,企业会严格管理、有效的规范学生的行为,这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素质和道德修养,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也会有意识地提高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思想,使自身的发展越来越好。(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中职学校应该投入资金,在建设校园文化硬件和软件上,根据模特自身特点美化校园,可以订购大量的国际时尚模特杂志,讲述国内外著名模特的励志故事等,形成优美、恬静、文化底蕴深厚的校园环境。学生会和团组织应该配合学校实施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例如,学校宿舍可以组织“文明寝室”的选举,学生会可以组织“青年志愿者”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合作意识。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职业道德相关的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等,以提高中职模特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修养。

  3总结

  职业道德的特点篇9

  【关键词】职业道德;馆员;道德培养

  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通常是由职业规范与职业精神构成的。职业规范是职业人正确处理与其自身职业相关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职业精神是职业使命、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核心价值观。有鉴于此,世界上已有几十个国家的图书馆发不过职业道德规范的文本。中国图书馆学会于2002年11月也曾公布了《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

  一、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

  1.图书馆管理者与领导着关系中的道德准则

  管理者与领导者的角色是相对的,是一个角色的共生体,具体看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作为领导,应以身作者,严于律己,诚恳、平等的对待下属。第二两者之间要有一定的道德要求,始终坚守团结、宽恕、诚信、廉洁、勤政这几个基本原则。

  2.图书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中的道德要求

  作为管理者,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信任。馆员置身于新人之中,具有思想的自由、发展的自由,通常对图书馆就会有实质性贡献。二是尊重,遵循尊重原则,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情感相通、建立亲近感、说短心理距离的关键。三是关心,因为只有有了关心,馆员才会有一定的归属感,才会心情舒畅的投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馆员与读者关系中的道德要求

  第一,坚持读者第一,图书馆的一切活动最终都是为了读者。如果一个图书馆失去了读者,那么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第二,服务至上。包括亲情服务、微笑服务、贴心服务、文明服务。

  第三,勤奋学习。馆员在图书馆活动中不仅要把勤奋学习作为提高竞争能力的要素,而且要把勤奋学习作为行为的准则。

  第四,开拓创新。要改革不适应读者需要的管理办法,勇于开拓创新,开创图书馆新局面。

  二、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

  1.加强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

  图书馆作为高校传播知识的组织,在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就包括培养不同的专业人才。在面对这一新形势和新挑战,尤其是需要抓牢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的建设,通过加强馆员职业道德建设,为实施人才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

  2.加强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建设时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体系结构,而图书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图书馆能够正确的传播先进文化和各类教育,而图书馆馆员正是担任这一重要任务的标兵,所以培养具有一定职业道德的图书馆馆员是很有必要的。

  3.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时图书馆馆员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确是很多人可以不通过图书馆员的服务而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或只是,但并不意味着图书馆员作为一种职业将很快过时。而据数据显示,2007年的一期《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登了《2007最佳职业指南》,报道了集“较理想薪水、地位及生活质量”于一体的25种好职业,其中就包括有图书馆员。在中国,图书馆职业的社会地位也在提升,所以在未来加强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也决定着图书馆的发展,这是必然的。

  三、怎样落实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建设

  1.明确职业道德建设的目的

  首先要以读者服务为核心,图书馆馆员应当捍卫每一位读者的权利,尽可能提供最高水平的知识服务,下面具体介绍为读者服务的具体含义:①坚持读者第一,服务于人。②从读者利益出发,向读者负责。③引导读者参与其中。④关心、爱护和积极帮助读者;⑤尊重读者,服务至上。

  2.加强组织协调

  组织协调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工作:①要求图书馆各部门进行协调,统一步调;②建立专门的机构,专人负责;关于第一点,总的来说就是要调整其他各项管理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使他们不与图书馆价值体系的落实发生矛盾或冲突,是指协调一致。

  3.开展必要的教育培训

  图书馆道德教育培训可以使馆员掌握必要的图书馆职业道德知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成为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核心内容,可见,实施这一系列最终目的就是让图书馆馆员将对自身的伦理要求化为非强制性的“自然”习惯。

  4.提高自制能力

  提高职业道德自制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我约束能力,二是自我纠正能力。自制以自知为起点,以信念为中介,以情感为链接点,以意志为杠杆,最后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提高自制能力,就要坚持知、情、意、信与行的整体统一性原则。

  参考文献:

  职业道德的特点篇10

  在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中,师德规范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情况下,师德规范就是外化的师德,而师德又是内化师德规范的一个结果。“师德=师德规范”这个命题是人们对教师职业道德与师德规范关系的夸张理解。这一夸张理解尽管有其明显的不合理性,如从内涵来看,师德规范只能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一部分、教师个人职业道德养成的一个方面。但另一方面,从师德建设的角度分析,这一等式也说明了师德规范对于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师德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

  师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师德规范建设,换言之,师德规范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也将成为师德建设必须关注和予以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对我国师德规范文本的分析为例,分析师德规范建设中的问题,并试图寻求可能的解决途径。

  一、我国师德规范建设中的问题:以师德规范文本为例分析

  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年8月7日修订)文本为例分析发现,我国师德规范建设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一方面,从形式上考察,我国已有的师德规范,普遍没有突出教师的职业特点,这一问题的存在说明我国师德规范建设尚没有触及到师德规范的本质,与师德规范专业化建设的距离还很遥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与教师职业特征结合不强,用共同的职业道德指代教师的职业道德。正如檀传宝教授所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总共罗列了“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八个德目。其中,一些条目只要将主题词替换就可以变成其他职业的规范,说明这一师德规范不具备最起码的形式上的职业规范的要求。第二,与教师劳动的专业特征结合不强。如“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等,这些师德要求没有错,但仅限于这些过于概括、空洞的经验性表达,削弱了师德规范的理论深度和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又如对“廉洁从教”的具体要求是“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我们暂且不谈这一规范所表达的伦理内容本身是否考虑教师劳动的特点和教师专业的特殊性,只从规范的形式是否专业、科学的角度分析,这一规范显然缺乏应有的规范性和最起码的专业性。如,从规范功能的界定看,师德规范主要应该是一种包括道德原则和道德规则并发挥引导和约束功能的规范,这样宏观的规范,显然极易流于形式,失去其引导和约束功能。

  另一方面,从本质上分析,我国已有的师德规范并不具备师德规范的一般专业特质。第一,考察师德规范的内容,发现已有师德规范不具有处理教育活动各种复杂关系的能力,无法体现师德规范是一种维持和谐的教育秩序以及人际关系的道德内涵。第二,纵览全文,作为一种有关道德的规范,现有师德规范只注重对教师义务的要求,同样无法体现使教师职业有尊严的存在以及教师个体快乐生活和成长的道德本质。第三,从师德规范的层次性来看,已有师德规范仍然停留在道德理想层面,师德规范容易口号化。口号化便于传诵,但缺少实际的引导作用,不利于操作。与此同时,其内容的陈述过于随意和宏观,不够专业、更不够具体。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对第8条“为人师表”的具体要求是“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这些要求不仅没有突出教师劳动的专业特性,对教师道德实践缺乏强有力的指导,而且许多内容更像是对教师公德的要求。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师德规范文本对这些条目的具体解释,这一缺陷更加明显。第四,师德规范文本缺乏对执行主体和机构的责任与权利的规定,以致于与师德规范有关的道德实践多数简化为文件学习,师德评价往往简化为教学评价,教学骨干等于师德标兵。所以,社会各界对师德规范的认知度和认同度不高也就不难理解了。根据这一师德规范文本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我们认为,我国师德规范建设有待进一步的专业化发展。

  当然与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西方各国的师德规范相比较,我国师德规范建设也有其优势。中华民族一直以来有尊师重道的文化传统,

上一篇:直击全球性教育
下一篇:2.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规教程(慕课版) 许映建 陈玉祥主编 [M].南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