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VIDEO遇到SOCIAL
Video,视频。Social,社会化。Social video?对,社会化视频。
社会化视频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甚至,与风头正劲的微电影、网剧、病毒视频、手机电影也不是一回事—当一种新玩意儿崛起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于懒洋洋地一瞥:啊,那玩意儿古时候就有,只不过变了变花样。受制于思维的惰性,我们宁愿将微电影理解为电影短片,将网剧理解为体量更轻盈的电视剧,将病毒视频理解为无厘头喜剧的某个粗糙变种,将手机电影理解为用手机拍摄的独立短片。嗯,我的意思你也许已经明白:媒介形态对内容的影响要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想。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媒介构造了内容,而不是相反,不论这种内容表现为一种思想、价值观、甚至宗教,还是表现为美学、文学、音乐,或者一则故事、传奇、笑话,甚至是所有这一切的综合。这样说吧,在结绳记事的年小说是不可能的,相反,在互联网时代搞一张电子岩画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认为桌面互联网、甚至移动互联网只是视频内容又一分发渠道的人,将会遭到可耻的失败。电影银幕、电视屏幕、电脑显示器、手持移动设备的触摸屏……它们的区别不仅仅是显示屏的大小,甚至不是解码/转码、输入/输出信息的方式,而是一种深刻的技术哲学上的分野。
技术是有伦理、哲学属性的,工业时代的流水线无论怎么优美,也难掩其集权底色,而后工业时代的互联网无论怎么破碎,也难掩其民主光辉。传统意义上的电影是一种流水线工业,不论编剧中心制、演员中心制,还是导演中心制,从生产方式上来讲,无一例外,都是集权式的;传播则是一对多、点对面、圆心到圆周,呈辐射状,其本质依旧是广播式宣传—受众坐在暗处,不许动,不许说话,唯一的权利是可以提前离席,但也只能躬身退出,否则便被视为缺乏教养。在这种情景下,受众的大脑与心灵不过是声光电的跑马场—“是的,它主宰了我”,听听这样的观后感,我们便会明白在长达90分钟的黑暗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种主客体分明的观看方式,决定了电影不过是戏剧的现代形态,它是否成功,往往取决于有没有让观众全情投入其中,为剧中人的悲欢离合而时悲时喜—这种代入感消弭了主客体的边界,使观众身临其境、陶醉并流连忘返。为达到这一目的,电影院沿袭了剧场、教堂的营造方式:庄严的建筑结构,银幕与观众席共同构成的扇形布局,灯光与声场……这一切共同作用,使观众完全放弃质疑与防卫的心理机制,变得敬畏、轻信、易受暗示并随时准备奉献一切情绪、情感甚至灵魂。电视尽管丧失了仪式感,但它牢牢占据客厅中心,并力图将家庭变成一个个微缩版的剧场。也就是说,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内容总是戏剧结构的,而传播总是广播式的,占据扇形中心点的,总是偶像。
从内容角度讲,如果互联网之前的时代可以叫做“剧场/戏剧化”时代,那么,互联网时代则可以叫做“广场/社会化”时代。视频只是一种媒介形态,而社会化则是一种世界观—它至少意味着大众、民主、去中心化、平等、反精英趣味、开放、选择性、互动等等。社会化视频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能获得正确理解:它不是戏剧与电影的剩余,它压根是另外一种全新的事物—尽管在制作层面,它看起来似乎是传统电影的廉价品。嗯,它显得那么随意,只要操起DV,或者下载一款盗版的FLASH,再鼓捣几款诸如会声会影、格式工厂之类的傻瓜软件,三五个人,甚至一个人,完全就可以干了;曾几何时,土豆“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这一漂亮口号令一众文艺青年热血沸腾,一下子,生活与艺术仿佛再也没有边界。
没错,在戏剧化时代,生活与艺术的边界就是那个广播式扇形的弧面。想想“电影弧光”、“戏剧弧光”这些并非孤立的概念便会明白:未经艺术弧射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而今,这种弧光俨然黯淡了下来,因为人们不再依据剧场原则组织生活,也不再试图从那个扇形结构中苦苦追寻生活的意义—在社会化时代,人们在一种扁平的网状结构中,试图否定“意义”本身。正如《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所断言:人们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重要的不是“为什么”,而是“是什么”。
因果关系,究其实质,乃是一种时空关系(上下、先后),所以,传统戏剧、电影才被理解为雕刻时间、空间的艺术。而社会化视频则必须放弃这种野心,它首先是在一种“相关性”中被生产出来的—重要的不再是生产关系(导演中心制或者演员中心制),而是关系性生产:其一,整个网络(不是样本数据,而是全部数据)都是生产环境,并构成理解视频的互文性基石,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化视频乃是一种环境艺术,而不是视听艺术,更不是舞台艺术;其二,它不再是作品,甚至也不是产品,而是一种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化视频的制作者、观看者、传播者与评论者,共同构成了它的作者/生产者,只要处于社会化场域中,它永远都是未完成的,并永远同时也是环境的一部分;其三,鉴于以上两点,人们只能分享它,而不能交易它。
当然,便于理解起见,我们可以将社会化视频分为社会化制作与社会化传播两个阶段,并以此附会传统电影的制作与发行。狭义地说,传统电影的制作与发行是在一种剧场情景中进行的,社会化视频的制作与传播则是在一种社会化媒体场域中进行的,如此而已。由剧场走向社会,正是时代由前现代走向现代、后现代的表征—这是不可逆的,尽管我们对剧场是那么流连、陶醉。
上一篇:农村社会实践报告
下一篇:世界接吻日| 用科学解释,关于接吻的那些事儿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