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一份面向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倡议书》发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17日电(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邱晨辉)“公正负责地参加项目评审、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等活动,抵制各种人情评审,在科技项目、奖励、人才计划和院士增选等各种评审活动中率先做到不‘打招呼’,不‘走关系’,不投感情票、单位票、利益票……”
9月1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举行“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良好作风学风”座谈会,会上10位中青年科学家共同签署了一份面向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良好作风学风”倡议书》(以下称《倡议书》),其中提到上述说法。
这10位科学家分别是中科院院士孙昌璞、梅宏、张学敏、周忠和、丁奎岭、陈晔光、李儒新,以及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傅小兰,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斌勇,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云霁。
《倡议书》内容包括“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坚守科研诚信底线和科研伦理规范”“反对浮夸浮躁、急功近利”“加强科研数据及成果管理” “反对科研领域‘圈子’文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六个方面(全文附后),旨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科技界切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
中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侯建国当天表示,希望中科院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认识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响应《倡议书》,从自身做起,从今天做起,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向身边先进典型学习,积极践行科学家精神,引领弘扬科研诚信之风,自觉做良好作风学风的践行者和引领者。
记者了解到,《倡议书》当天签署后,还将通过网络平台在科技界进行广泛的联署活动,呼吁广大科技工作者响应和支持《倡议书》。
附《倡议书》全文——
弘扬科学家精神 树立良好作风学风
倡议书
2019年9月17日
科研作风和学风是决定科技事业成败的关键。党中央高度重视科研作风和学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要弘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今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对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做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科技界切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我们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倡议:
一、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艰苦奋斗、科学报国的优秀品质,在新时代坚定敢为天下先的自信和勇气,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寻新路径,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强化担当作为。坚持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甘坐“冷板凳”,肯下“苦功夫”,倡导团队精神,坚持全球视野,加强国际合作。坚持立德为先、诚信为本,勇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二、坚守科研诚信底线和科研伦理规范
严守学术道德底线,遵循科研伦理规范。保证科研数据客观、真实、完整,保证实验方案科学、环境客观、检验充分、结果真实。规范引用和使用他人观点、数据及文献,尊重他人原创。按照对科研成果的创造性贡献大小和学术规范据实署名和排序,反对无实质学术贡献者“挂名”,尊重和维护成果贡献者在成果署名、知识产权归属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三、反对浮夸浮躁、急功近利
深入科研一线,掌握一手资料,不人为夸大研究基础和成果的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不能把未经科学验证的现象和观点当成定论向公众传播。保证项目申请、奖励推荐等材料客观准确,真实描述科研成果,不为获取科研经费而申报明显不具备研究基础的项目。不参加自己不熟悉领域的咨询评审活动,不在情况不掌握、内容不了解的意见和建议上署名签字、出具证明。谨慎兼职,并确保兼职与本人研究专业相关,杜绝无实质性工作内容的各种兼职和挂名。
四、加强科研数据及成果管理
保证科研档案与科技报告系统、真实,准确记载研究条件、研究过程、研究数据和分析结果,确保关键过程可重复、关键结果可检验,按规定管理、留存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等原始数据资料。公布突破性科技成果和重大科研进展应当经所在单位同意,推广转化科技成果不故意夸大技术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不隐瞒技术风险,确保经得起同行评、用户用、市场认。
五、反对科研领域“圈子”文化
坚持“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打破门户倾向,抵制各种利益纽带和人身依附关系。对于学术上问题,要坚持学术民主,就事不就人进行争论和争鸣,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公正负责地参加项目评审、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等活动,抵制各种人情评审,在科技项目、奖励、人才计划和院士增选等各种评审活动中率先做到不“打招呼”,不“走关系”,不投感情票、单位票、利益票。
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作为科学家,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引导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加强对学生科研活动的审核把关,传播追求真理、科技报国的价值理念,引领更多青少年投身科技事业。主动走近公众,开展科普活动,弘扬科学精神与科学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积极推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良好作风学风的科技管理制度规范。(教育科学部编辑)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