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精神和国家、省关于旅游发展的总体部署,依据《安徽省主体功能区划》、《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划》、《安徽省“十三五”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安徽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并对接《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推动全省生态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本规划所述生态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开展生态体验、生态认知、生态教育并获得身心愉悦的旅游方式。
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限内安徽省生态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区域布局、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制定实施各级生态旅游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全省生态旅游发展的行动纲领。
规划期为2017-2025年。
一、发展基础
安徽地形地貌多样,拥有类型多元的生态景观资源。南部山高谷深,北部平原坦荡,中部水网交织,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大别山区、沿江平原、皖南山区相间分布。境内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纵贯分布,平均河网密度0.4km/ km2。
规模总量大,资源品质高。安徽省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规模总量大,资源品质高。全省共拥有省级以上的品牌288处,其中,世界地质公园2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1处,省级地质公园5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3处,国家级湿地公园26处,省级湿地公园1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9处;国家生态公园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32处,省级森林公园49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39处,省级水利风景区2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1处,整体规模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类型丰富多样,区域差异明显。安徽省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生态资源类型多元,区域差异明显。从原生自然景观到次生生态景观,兼具原野、湖泊、河流、平原、丘陵、山地等多种生态旅游资源类型,生态系统完整,生态旅游发展优势独具。南部西部多山地,森林资源丰富,地文景观多集中该区域;北部多平原,东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人口分布密集,人文底蕴深厚,连片农林景观生态资源分布于此。沿长江、淮河分布众多的河流、湖泊等湿地资源。
“十二五”以来,安徽省生态旅游发展迅速,产业发展初具规模。2016年,全省实现生态旅游收入达3140亿元,占旅游总收入的63.7%。生态旅游产品日趋多样,基础设施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为载体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体系。发展生态旅游,显著改善了当地的人居环境,提高了居民收入。
总体来看,安徽省生态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资源利用、管理设计、区域联动、产品开发、人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生态保护意识不强,资源保护与利用模式亟待创新;生态旅游产品类型单一,品牌建设滞后;生态旅游示范建设仍需加强;管理体制与机制有待变革,工作路径有待探索;跨区域生态旅游市场联动较弱,生态旅游线路有待整合;生态资源与相关领域融合发展不够,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
随着人们对生态旅游认识的日益深入,以及生态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生态旅游发展方式和生态旅游的产业业态类型也不断发展变化。从市场发展趋势来看,旅游需求正在从传统的旅游观光逐步向深度体验转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们旅游经理不断丰富,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生态观光,生态体验、生态休闲、生态科普受到游客的青睐。生态旅游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生态体验旅游适应市场需求,能够有效实现生态文明价值传播,吸引更多生态旅游者。从发展方式与市场供给来看,生态旅游发展正在由单一生态旅游产品向多元化的复合型生态旅游产品转变。生态旅游加速与农业、林业、渔业、文化等产业融合,衍生出健康养生旅游、生态度假旅游、研学探险旅游、人文生态体验等生态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供应体系的多元发展推进了旅游的大众化、社会化,促进了生态旅游快速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特别是习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消费需求和生态环境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优化生态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为核心,以完善生态旅游配套服务体系为支撑,分类型、分层次、有序推进生态旅游要素配套和生态教育普及化,全面提升安徽生态旅游产业竞争实力。 1、保护优先,合理利用
把保护放在生态旅游发展的首位,坚守生态底线,严守生态红线,科学适度开发。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生态旅游项目实施类型限制、空间规制和强度管制,推动生态旅游集约化、低碳化、绿色化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和谐统一。 2、优化布局,特色定位
优化生态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围绕创建国家生态旅游区目标,科学布局生态旅游功能区,坚持特色定位,推动生态旅游特色化、品牌化、差别化发展。以贫困地区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合理利用为重点,探索生态旅游扶贫新路径。 3、区域联动,融合发展
以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为抓手,推动生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产品研发与线路设计、旅游营销等一体化发展。有效整合生态、农业、林业、文化资源,促进生态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延伸生态旅游产业链条,形成生态旅游综合服务体系。 4、创新机制,多方参与
把创新理念贯穿于资源盘活、要素集聚、生态补偿、服务管理、区域协作各个环节,形成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发展。突出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积极性,拓展市场参与渠道,特别是让当地居民更好分享生态旅游发展红利。
规划期内,建设8个生态协作区,打造10条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建成18条生态风景道,开发5类生态旅游产品,建设120个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提升生态旅游在旅游经济中的贡献率,实现生态旅游占旅游总收入70%占比。生态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基本形成,社区参与、营销推广、环境教育、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健全。安徽生态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大幅提升,形成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态旅游发展格局,成为长三角的生态后花园、生态文明的安徽样板,建成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生态旅游强省。
结合安徽省自然状况与生态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结合各市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将安徽省生态旅游发展分为六个片区。根据不同片区的资源特征,明确不同发展重点,形成特色鲜明、百花齐放的生态旅游发展格局。 1、区域概况
本片区位于安徽南部,包括黄山市、宣城市,池州市青阳县、石台县等行政单元,总面积约为2.4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7.87%。本区自然生态良好,人文景观丰富,地方特色浓郁,地域人文资源富集,徽州文化与皖南山水相映,形成独特的山水文化生态风貌,是安徽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区内拥有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地质公园4处、国家级湿地公园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9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9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个。 2、发展方向
依托区内优美的自然风光、浓厚的人文气息、多样的地貌特征,重点开发利用名山、名水、森林、聚落等生态旅游资源,并融入多元的徽州文化与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世界遗产旅游、山水生态游、区域文化生态游、传统村落聚落游、古道驿道探险游、地质科考游、宗教朝圣游等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加快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步伐,打造大黄山国家公园,争创生态文明旅游示范区和国家全域旅游先行区。 1、区域概况
本片区以湖积平原为主,圩埂纵横,水网交织。行政分区上包括马鞍山市、芜湖市、铜陵市、池州市市辖区、东至县,安庆市市辖区、怀宁县、望江县、宿松县等。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7.86%。本区生态类型多样,资源优势明显,天然湖泊众多。拥有国家级地质公园3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 2、发展方向
依托本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江河湖群生态资源,广阔的市场腹地,科学适度发展生态旅游,确保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协同与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发满足不同消费需求、消费层次及消费方式的多元生态旅游产品,建设成为集生态观光、旅游休闲、文化体验、运动养生、湖泊度假、湿地科普研学等为一体的皖江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与江河湖群湿地生态旅游集聚区。 1、区域概况
本片区是大别山系的主体部分,山高坡陡,谷宽地阔。行政分区上包括六安市市辖区、金寨县、霍山县、舒城县,安庆市岳西县、潜山县、太湖县、桐城市等地区。本区总面积约1.9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3.71%。境内多数地区为山地,峰峦叠嶂,河谷纵横,森林覆盖率最高达75%以上,森林景观丰富多样。拥有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4处、国家级森林公园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 2、发展方向
依托区内的山地、水库、森林、生物、物产等生态资源,以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为前提,发展研学旅行、探险旅游、山岳观光、水利旅游、健康养生等生态旅游,实施生态旅游连片扶贫工程,建立社区参与旅游利益分配机制,实现生态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塑造万佛湖、天堂寨、天柱山、花亭湖等生态旅游品牌,完善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旅游安全体系。打造生态风景廊道,建设一批生态旅游驿站及房车、自驾车、帐篷营地等,合理开发科学利用水源涵养区域生态旅游资源,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建设大别山养生与研学生态体验区、生态旅游精准扶贫示范区。 1、区域概况
本片区位于大别山东部,长江与淮河之间,江淮分水岭横亘其间,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低山、丘陵、岗地、湖滨、沿河平原等。行政分区上包括合肥市、滁州市市辖区、定远县、全椒县、来安县、天长市等地区。总面积约2.0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71%。区内地形地貌多样,森林、湿地、温泉等生态资源丰富,环巢湖分布多处温泉,低山、湿地广泛分布。拥有国家级湿地公园4处、国家生态公园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7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 2、发展方向
依托本区域的低山、森林、湿地、温泉等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注重保护与开发的协同发展。加强巢湖水体污染治理,创新污染面源生态治理模式,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依托大都市市场腹地,拓展休闲度假、康体养生、运动健身、研学旅行等生态旅游业态,建设全国重要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全国运动休闲生态旅游区、都市康体养生度假区。 1、区域概况
位于淮河中下游,淮河及其支流形成的岗地、漫滩、滨湖平原、湖泊及少量残丘。行政分区上包括淮南市、蚌埠市、阜阳市的阜南县、颍上县,六安的霍邱县,滁州的凤阳县和明光市等地区。总面积约2.3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6.5%。区内河湖交织,水网密布,生态环境良好,地形地貌变化多样。拥有国家级地质公园2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4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7处。 2、发展方向
依托河湖湿地、平原、农业景观、淮河文化等生态资源,打造湿地观光、休闲度假、农耕文化、科普研学、民俗体验等生态旅游产品。深入挖掘后工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新技术,建设后工业生态治理科普研学馆等产品。加强环境治理,注重区内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文化景观保护,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建设千里淮河生态旅游廊道与原乡湿地生态旅游区。 1、区域概况
本片区位于淮河以北,属黄淮平原南缘,主要包括黄泛平原、河间平原、淮北丘陵等。行政分区上包括亳州、宿州、淮北三市全部以及阜阳市市区、临泉县、界首市、太和县等地区。总面积约2.6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9.21%。拥有国家级地质公园1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8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处。 2、发展方向
依托本区丰富的农业资源、田园景观、乡土文化等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打造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与特色农耕体验、民俗文化等生态旅游。依托颍州西湖、沙颍河、西淝河等湿地资源和皇藏峪、五柳、磬云山等山地森林资源,打造湿地休闲度假、山地运动、游乐体验等生态旅游;依托管老庄文化等历史文化、中原文化,打造道源文化研学游、中医药养生游、文化生态体验游。加强跨区域旅游合作,大力发展生态资源品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建设皖北乡村生态旅游体验区与农林生态旅游集聚区。
根据安徽省生态旅游资源类型、交通网络建设、以及重要生态旅游城市的分布,结合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划,在6大片区的发展布局基础上,打造8个生态协作区、10条精品线路和18条生态风景道,将5大类型的生态旅游产品和重要生态旅游目的地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生态旅游体系,满足多元的生态旅游需求。
选择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品牌优势明显、交通基础较好、服务配套完善的区域,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合作框架与机制,实现区域合作、资源共享和错位发展。加强浙皖闽赣、大别山、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等省际区域合作,以及省内区域合作,构建生态旅游多元化合作机制,加强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打造四大省际生态协作区与四大省内生态协作区。
? 省际生态旅游协作区
——浙皖闽赣生态旅游协作区。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四省交界地区。重点发展遗产观光、山地休闲、湖泊度假、科普教育等产品,加强黄山、庐山、皖南古村落、三清山、江郎山、武夷山、龙虎山、泰宁等世界遗产地的深度协作,推进省际间生态及旅游合作,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客源互送,提升区域生态旅游的整体形象和综合影响力,推动浙皖闽赣生态旅游经济圈发展。加强新安江水源省际协作,进一步精选和充实在水质保护、水污染防治、产业结构调整、绿色经济培育、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面的项目,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在资金、项目等方面统筹安排,建立健全生态旅游发展政策和生态补偿机制。
——大别山生态旅游协作区。指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重点发展森林休闲度假、科考探险、康体健身、研学旅行等产品,共建鄂豫皖旅游联盟合作机制,建立健全旅游发展联动机制,树立区域联盟合作典范与品牌,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实现一体化发展。依托区内的山地、森林、水系、人文等生态资源,有序推进生态旅游精准扶贫,努力促进基础设施对接、旅游景点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建,打造全国重要生态旅游目的地,推动皖西大别山山区振兴发展。
——长江经济带生态旅游协作区。长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加强区域协作,共抓大保护,建设绿色生态廊道。依托区域内河湖湿地、生物资源、人文古迹及自然保护区等资源,重点发展山水观光、湿地养生、江豚科普、休闲度假等旅游业态,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推动长江沿线游览码头建设,优化水上旅游线路,开发地方特色旅游产品,推动区域一体、水陆联动发展,打造“鱼米之乡”生态旅游品牌。
——千里淮河生态旅游协作区。以安徽、河南、江苏等省沿淮区域为重点,以淮河流域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为协作核心,重点发展湿地观光、休闲度假、研学旅行、农耕体验等产品,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推动水资源利用和水污染治理,对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恢复。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内涵,加强淮河流域、中原经济区协作,推动区域一体化,实现水陆联动发展。
? 省内生态旅游协作区:
——三山三湖生态旅游协作区。主要以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太平湖、升金湖、花亭湖为重点的旅游区域。依托区内丰富的生态资源,融合徽文化、宗教文化、戏曲文化等多元文化,开发自然遗产、休闲观光、养生度假、研学旅行等特色产品,加快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通过打造大黄山国家公园、太平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等龙头产品,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强区域合作、要素配置、金融创新,实现景区景点之间互通互联。
——环巢湖生态旅游协作区。主要包括巢湖黄金湖岸线向外延伸的巢湖流域生态旅游区域。依托区内水域、森林、温泉、湿地等特色资源,大力发展滨湖休闲、温泉度假、运动竞技、亲子体验、湿地科普、市民农园等产品,完善城市公园、慢行绿道、休闲街区、特色旅游小镇等建设,推动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环湖国际马拉松及世界铁人三项赛等文化生态产品创新发展,呼应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以生态旅游发展促进区域生态建设,加强水生态治理、生态修复、主题开发等方面合作,打造环巢湖国家生态旅游休闲区。
——皖北生态旅游协作区。依托皖北平原、皖东北丘陵岗地农林生态资源以及湖泊、漫滩等湿地资源,在湿地保育、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打造区域特色生态旅游产品,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加大沿淮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推动旅游服务标准化、旅游市场推送常态化,打造休闲农业、湿地观光、农耕体验、科普研学等特色产品。重点创新发展沿淮渔家、田野人家、采摘篱园、淮上江南、民俗文化等乡土旅游产品,建设一批有地域特色、乡土记忆、主题突出的生态旅游小镇,推动生态旅游与美好乡村建设协调发展。
——皖西生态旅游协作区。位于安徽省西南部,依托本区的山地、森林、水系资源,大力发展山水观光、健身康养、休闲养生、科考探险、科普研学、红色旅游、茶事体验等产品。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升森林水源涵养能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加强区域生态旅游廊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沿线完善自驾车营地、房车营地、民宿、农家乐等接待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生态旅游与精准扶贫的协同发展。
以交通干线、河流水道、人文风情等生态要素,突破行政区划限制,依托品牌生态旅游景区,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串联旅游节点,连点成线、串景成廊,打造10条省际省域生态旅游线路。
围绕精品生态旅游线路,统一布局生态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在品牌培育、宣传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强化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促进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融合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线路品牌,打造旅游消费新热点,增强对沿线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专栏一 精品生态旅游线路
跨省生态旅游线路
l 浙皖闽赣山水生态旅游线路(浙江[西湖、西溪湿地、千岛湖]——安徽[黄山、太平湖、龙川]——江西[婺源、三清山、龙虎山]——福建[武夷山])
l 长江黄金水道生态旅游线路(长江三峡——湖北[神农架、长阳清江画廊、三峡人家]——江西[庐山、鄱阳湖]——安徽[天柱山、九华山、浮山、芜湖滨江公园、天门山、采石矶]——江苏[秦淮河风光带、太湖、苏州园林]-上海[外滩、黄浦江])
l 千里淮河湿地生态旅游线路(河南[桐柏山-淮源、鸡公山-南湾湖]——安徽[王家坝、八里河、西淝河、焦岗湖、三汊河、沱湖]——江苏[洪泽湖])
l 多彩大别山生态养生旅游线路(安徽[天柱山、鹞落坪、白马尖、万佛湖、天堂寨]——湖北[浮桥河、五脑山、桃花冲]——河南[鸡公山、金刚台])
省内生态旅游线路
l 皖南精品山水生态旅游线路(新安江—黄山—太平湖—九华山—升金湖—天柱山—花亭湖)
l 徽州文化生态体验旅游线路(龙川旅游区—江村景区—桃花潭—敬亭山—屯溪老街—齐云山—西递-宏村—秋浦河—九华山—杏花村)
l 环巢湖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线路(万佛湖-万佛山—官亭生态园—紫蓬山风景区—合肥滨湖湿地公园—三河古镇—汤池温泉—中庙-姥山岛—半汤温泉—香泉旅游区)
l 江淮丘陵生态养生旅游线路(冶父山——太湖山——银屏山——褒禅山——神山——琅琊山——皇甫山——凤阳山)
l 皖北平原乡土生态旅游线路(亳药花海—西淝河—颍州西湖—八里河—焦岗湖—安丰塘-寿县古城—禾泉—龙子湖—烈山南湖—四季榴园—皇藏峪—砀山梨园—大运河遗址—石龙湖)
l 红色文化生态旅游线路 (金寨红军广场—六安独山—渡江战役纪念馆;凤阳小岗村—定远藕塘—来安半塔—天长龙岗)
依托省域交通总体布局,按照生态景观环境美、旅游体验性强、沿线带动性大等要求,以国道、省道、高铁为基础,加强各类旅游资源的有机衔接,打造“横向水网、纵向路网”的18条生态旅游风景道。
坚持主题化、精品化原则,以国道、省道、水道、高铁干线为主轴,以沿线的生态旅游吸引物为节点,以休憩驿站、观景平台、汽车营地、野营野餐、游乐区、停车场等游憩服务中心为配套,以生态风景道连点成线,加强生态风景道沿线景观空间营造和资源环境保护,优化道路交通引导标识系统,提高景区之间的交通的便捷性,完善交通连接与换乘体系,满足自驾游、休闲游等市场需求。
专栏二 生态旅游风景道
l 大别山国家生态风景道(大悟-红安-麻城-罗田-英山-金寨-霍山-六安-舒城-岳西)
l 千里淮河生态风景道(阜阳-六安-淮南-蚌埠)
l 皖江黄金水道生态风景道(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
l 新安江生态风景道(休宁-歙县-屯溪区)
l 环巢湖生态风景道(肥西-庐江-巢湖-肥东-包河区)
l 国道318生态风景道(岳西-潜山-安庆-贵池-青阳-南陵-宣城-广德)
l 国道104生态风景道(泗县-五河-明光-滁州)
l 国道105生态风景道(宿松-太湖-潜山-岳西-霍山-六安-阜阳-亳州)
l 国道205生态风景道(马鞍山-芜湖-南陵-泾县-宁国-旌德-黄山)
l 国道206生态风景道(东至-安庆-怀宁-桐城-舒城-肥西-合肥-淮南-怀远-宿州)
l 宁安高铁生态风景道(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
l 商合杭高铁生态风景道(亳州-阜阳-淮南-合肥-芜湖-宣城)
l 合福高铁生态风景道(合肥-巢湖-无为-铜陵-南陵-泾县-旌德-绩溪-歙县-黄山)
l 合安九高铁生态风景道(合肥-舒城-庐江-桐城-怀宁-潜山-太湖-宿松)
l 济祁高速生态风景道(涡阳-舒城-桐城-枞阳-石台-祁门)
l 皖南古驿国际徒步探险风景道(徽池-徽安-徽浮-徽饶-徽婺-徽开-徽青-旌歙-徽泾-徽杭)
l 黄山国际徒步探险生态风景道(祁门-黟县-黄山)
l 引江济淮生态风景道(芜湖-安庆-合肥-六安-淮南)
依托山地、河流、湖泊、丘陵、森林等类型的生态旅游资源,结合全省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挖掘自然生态与人文资源的内涵与外延,形成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多元并存、层次丰富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生态观光体验旅游产品。创新组合生态旅游观光体验为主的旅游产品,围绕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刺激,构造特殊意向的体验场景和活动项目,实现各项体验要素的载体化和物质化,生态旅游体验主题化。皖北依托农耕资源,淮河流域民俗人文资源、水域湖泊资源,重点开展生态休闲农业观光体验、湖泊河域观光旅游;大别山依托山地、峡谷等资源,重点开展景点观光、攀岩、探险、漂流等生态观光体验活动;皖南充分挖掘自然风光和文化教育潜力,重点开发山地游览、湿地观光、古道徒步、地质考察等生态观光体验产品。
——生态健康养生旅游产品。依托旅游地原生的生态景观和完善的养生设施,重点打造融观光、休闲、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产品。皖北地区依托中草药文化,打造长寿主题类的中药养生类产品和花卉养生类产品;大别山区依托山林、温泉等生态旅游资源,重点开发四季养生类产品和生态水疗类产品;皖南以山林溪谷为生态本底,重点开发日光养生、森林康养等生态旅游产品。
——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以山水秀色、田园风光、温泉湿地等自然生态资源为背景,重点打造环巢湖都市休闲度假区、皖南和大别山山水生态养生度假区、皖北中医药养生度假区。依托西汤池、半汤温泉、香泉、醉温泉、天悦湾、中沛御泉湾等温泉资源,建设一批温泉旅游度假产品。大力开展汽车房车营地建设,打造一批生态度假旅游新业态。着力开发生态农庄、生态观光园等生态旅游产品。
——生态研学探险旅游产品。以科考科研、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为目的,打造一批生态研学旅游产品;以科学考察为主要目的,打造生态探险旅游产品。皖北依托现代农业和转型工业,开展相关农业科普与生态修复科普研学旅游;大别山区和皖南依托山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开展高山探险旅游、森林探险旅游、洞穴探险旅游与山林生态研学等项目。
——生态人文旅游产品。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依托,综合运用各种文化载体,开发生态人文旅游产品。皖北以管老庄文化、中医药文化、原乡民俗文化等为主题,大别山以红色文化、曲艺文化、茶文化等为主题,皖南以徽州文化、宗教文化、茶文化等为主题,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文化创意、文化演艺、文化展示、文化体验等多种手段,整合形成集创意、研究、生产、销售、体验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产品。
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国家和省级生态旅游资源为核心吸引物,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围绕“青山绿水·徽风皖韵”的生态旅游形象,坚持“森林、山地、温泉、河流、湖泊”等自然生态资源与“徽、红、古”等文化生态资源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市场吸引力和品牌影响力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专栏三 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
l 皖南山水文化生态旅游片区:黄山、花山谜窟—渐江、太平湖、齐云山、龙川、敬亭山、太极洞、桃花潭、鳄鱼湖、石佛山-天子湖、九华山、牯牛降、石台溶洞群、休宁横江国家湿地公园、宏村-奇墅湖、清凉峰、石门国家水利风景区、水墨汀溪、新安江山水画廊、翡翠谷、塔川国家森林公园、水西国家森林公园、仙寓山、青龙湾、秋浦河源。
l 长江黄金水道生态旅游片区:杏花村、九华天池、齐山-平山湖、陶辛水韵、丫山花海石林、马仁山、采石矶、鸡笼山-半月湖、浮山、石莲洞、升金湖-平天湖、太湖山、芜湖滨江国家水利风景区、天井山、淡水豚自然保护区、铜陵西湖、大龙山、菜子湖、褒禅山、香泉湖、天井湖、巨石山。
l 大别山自然生态旅游片区:天柱山、花亭湖、妙道山、彩虹瀑布、天峡风景区、嬉子湖、万佛湖、万佛山、南岳山-佛子岭水库、燕子河、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横排头、鹞落坪、明堂山、天堂寨、马鬃岭、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金寨天马国家自然保护区)、金冈台、悠然蓝溪。
l 江淮丘陵漫岗生态旅游片区:大蜀山-紫蓬山、岱山湖、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冶父山、汤池、三河国家湿地公园、琅琊山、白鹭岛、半汤、女山湖、襄河、神山国家森林公园、皇甫山、巢湖半岛、管湾、董铺、官亭生态园。
l 淮河湿地原乡生态旅游片区:八公山、上窑、焦岗湖、龙子湖、八里河、迪沟、临淮岗、凤阳山、水门塘、王家坝、沱湖、泉水湾、尤家花园·五里湖、瓦埠湖、十涧湖、茨淮新河、舜耕山、三汊河。
l 皖北平原农林生态旅游片区:道源、皇藏峪、相山、烈山南湖、颍州西湖、沙颍河、磬云山、四季榴园、砀山梨园、亳药花海、北淝河、黄河故道、白鹭洲、西淝河、淮北中湖、石龙湖、两湾湿地、五柳、大运河。
坚持生态保护及生态教育优先,培育生态旅游产品,规范生态旅游服务,塑造安徽省区域生态旅游品牌。加强生态旅游管理规范及标准建设,创建生态旅游典型示范,大力实施生态旅游八大典范推送工程。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科学谋划大黄山国家公园创建工作,积极探索生态资源保护、建设、管理的有效模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
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原则,将自然生态系统和文化自然遗产保护放在首位,除不损害生态系统的原住民生活生产设施改造和自然观光、科研教育旅游外,禁止其他形式的开发建设,做到科学评估、适度利用。在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生态保护管理体制。通过生态补偿、协议保护等方式,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共同构建国家公园周边社区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大黄山国家公园建设,强化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生态旅游发展引领的龙头作用,旅游与生态文明协同发展的样板。
充分利用国家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契机,将生态旅游发展情况纳入省全域旅游建设评价体系,提高生态旅游在全域旅游发展中的贡献度。实施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创建工程,建设20个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中的生态环境改善,实现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与全域旅游良性互动发展。
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建设全域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注重保护自然生态、文化生态原真性、完整性与系统性,进行全资源整合、全要素调动、全产业推进,带动和引领从“生态景区旅游”向“全域生态旅游”发展转变。
实施生态旅游社区共建示范工程,推动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发展,建设100个生态旅游示范社区。建立社区参与的生态旅游发展利益共享分配体制,提升生态旅游在区域脱贫及精准扶贫中的贡献度。
生态旅游发展以社区参与为基础,增强生态旅游的社区居民参与意识,提高社区参与水平;加强居民教育培训,提高生态旅游服务水平,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强化居民的环境保护倡导者、管理者和监督者等角色,保证居民在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生态旅游景点运营等多方面的参与度,使居民能够在生态旅游和社区发展中充分受益。
构建生态科普教育体系,建设50个生态科普教育中心(基地或示范点),强化游客生态体验和生态认知,提升生态文明素养,充分挖掘区域生态旅游科普宣教题材,展示新安江跨省流域和大别山区水环境的生态补偿、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皖北煤矿塌陷区和皖南铜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等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最新成果。
充分挖掘资源本体所具有的生态、科普、研学等功能,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态旅游导览、标识和解说等服务系统,充分运用互联网+、新媒体及新技术,提升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哲学、生态伦理、生态美学、生态宗教文化等生态旅游科普教育能力,突出特色,提升品位,通过多元化环境教育载体,提供游客喜闻乐见的生态旅游科普宣教服务,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
根据不同资源类型,选取管理规范、示范效应明显的地域,打造安徽省生态旅游小镇。结合旅游产品,按4A级景区标准培育50个具有良好生态环境、产业定位明确、文化内涵丰富以及具有一定旅游和社区功能的生态旅游小镇,带动区域城镇化进程,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一体化发展。
以独特的生态景观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为依托,参照相关建设与运营标准,引导和规范生态旅游小镇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与服务,加强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保护,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提高对生态环境与社区发展的责任感,促进生态旅游健康发展。
依托旅游扶贫“3451”工程(建设300个乡村旅游扶贫宜游重点村,带动40万贫困人口脱贫,突出5条路径,抓好10项重点工作),探索发展生态旅游促进扶贫开发的模式与途径。
根据贫困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生态旅游业态,完善宜游贫困村“吃、住、行、游、购、娱”产品链条,提升生态旅游基础设施水平。建立社区参与机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职业教育,提升居民素质和从业技能,增强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的能力。
实施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加强巢湖、淮河等河湖流域的生态系统修复,鼓励淮南、淮北、马鞍山、铜陵等资源型城市开展矿山废弃地、煤炭塌陷区的生态修复恢复与综合治理。
加大对生态修复的投入力度,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自然规律,力争在矿区基质改良、毒性处理、水系疏浚和植被恢复等方面取得成效,恢复天然的生态系统。重点支持在生态修复区开展生态旅游,创建生态修复型的旅游景区,全面提升区域形象和品味,充分展示生态恢复的最新成果,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强化生态旅游重大项目谋划与支撑。分类谋划一批生态旅游重大项目,推进更多的生态旅游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级层面的规划布局,完善和落实项目协调推进机制。
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集中财力、整合资源打造生态精品旅游景区,提升景区管理服务水平,优化景区旅游产品组合,完善配套建设,重点建设资源开发、产品设计、导览解说、社区参与、生态预警、配套设施、风貌控制、运营管理等全方位的生态旅游景区样板工程,打造一批亮点,树好一批典型,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引江济淮工程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是我国继三峡、南水北调后标志性的重大水利工程,是一项跨流域、跨省的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和综合利用工程,也是当代最具综合性的战略水资源配置工程。
依托引江济淮工程沿线菜子湖、嬉子湖、巢湖、派河湿地、瓦埠湖、淮河等各类自然生态资源和孔城古镇、周瑜故里、芍陂、寿县古城等众多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对工程沿线生态建设和旅游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布局,侧重沿线水利工程、游轮、休闲农业、旅游小镇、生态、文化等旅游产品开发,发展特色明显的生态旅游经济,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生态旅游资源分级分类保护。根据地文景观、生物景观、水文景观、气象气候景观、人文生态景观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保护措施。做好与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优化生态旅游项目的建设地点,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坚守生态底线。注重生态环境源头控制,加强生态环境隐患排查,建立生态环境安全保障工作的长效机制。
实现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在建设旅游项目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避免过度人工化。鼓励采用节能、轻型、可回收利用的材料设备,在旅游景区、宾馆饭店、民宿客栈等各类生态旅游企业开展绿色发展示范。落实相关企业的环保责任,实施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制定环境准入制度,实行旅游企业退出机制,完善市场调节、标准控制、考核监管、奖惩机制。
加强生态旅游景区景点管理。建立游客容量调控制度,科学合理确定游客承载量、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特别是河流源头区、高山峡谷区、生态脆弱区等,按照《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原则》,严格限定游客数量、开放时间段和活动规模,健全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等其他保护管理制度,严格评估游客活动对景区环境的影响,规范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行为。
建立智慧生态旅游服务体系。加快各级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与游客集散中心建设,以各级车站、机场、码头和重点生态旅游景区为节点,合理布局信息咨询中心与游客集散中心,优化功能配套,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建设安徽生态旅游数据中心和安徽生态旅游产业监测中心,加强“互联网+”旅游新业态的培育,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电子商务。
构建便捷生态旅游交通体系。围绕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加强生态绿道和风景道建设,结合“最后一公里” 工程,构建多类型的慢行交通网络。推广绿色出行方式,鼓励游客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建设集绿色步行、自行车休闲观光、自驾游览于一体的风景旅游道路,推广公共自行车、新能源汽车租赁服务。加快完善以旅游交通引导标识、旅游交通导览图为重点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为游客自助游提供便捷服务。
完善多元生态旅游服务设施。依托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和国家生态风景道,建设一批自驾车、房车停靠式营地和综合型营地。同步推进生态旅游宣教中心、生态停车场、生态厕所、绿色饭店、生态绿道等生态旅游游憩场所设施的建设。
建立健全生态旅游安全体系。提高游客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建立安全危机预警系统,发布旅游安全信息,制定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预警响应机制,提高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建立旅游安全管理控制系统,落实旅游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和企业主体责任。
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实施“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推动生态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水利等的融合发展,促进皖北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加快皖西、皖南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开发,拓展皖南山水生态旅游业态。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动绿色生态住宿业发展,为游客提供安全、健康、环保的住宿设施,建设一批森林树屋、温泉酒店、特色民宿、房车(汽车)营地,打造山水度假区。鼓励发展农家乐、森林旅游人家、家庭旅馆、露营地等特色生态旅游住宿业。构建绿色餐饮体系,推进生态旅游商品研发,注重工艺品、农副土特产品的特色化包装,加强绿色旅游智慧平台开发和应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多重效益。
推广新技术应用。推广有助于生态旅游发展的先进技术,加强虚拟现实技术等新技术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探索重要和敏感的生态区域的虚拟现实技术展现,促进移动互联网与生态旅游融合,通过移动终端、门户网站、计算机应用程序促进旅游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提升旅游体验质量。
鼓励生态旅游装备创新。把生态旅游装备纳入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制定完善安全性技术标准体系,支持企业开展生态旅游装备自主研发,按规定享受国家鼓励科技创新政策,鼓励企业自建或与高校院所联合共建生态旅游创新研发平台。
建立生态旅游数据库。加强生态旅游基础理论研究。探索建立生态旅游产业统计体系,明确生态旅游统计指标口径和测算方法。建立安徽生态旅游数据库,及时掌握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产品、生态旅游项目等相关数据。
塑造旅游形象。树立生态旅游形象,明确宣传口号,制作宣传片,设计形象标识。综合利用品牌营销、渠道营销、智慧营销、广告营销、组合营销等多种营销策略,推广生态旅游形象,提高生态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加强品牌塑造。强化整体生态旅游品牌形象,实现内部品牌产品的差异化发展。皖北平原漫岗生态旅游片区,重点打造乡村生态旅游品牌;淮河湿地生态旅游片区,着重打造千里淮河生态廊道;江淮丘陵生态旅游片区,重点打造生态休闲、康体养生旅游品牌;皖西山地生态旅游片区,打造养生研学生态旅游品牌;长江黄金水道生态旅游片区,打造皖江生态旅游度假品牌;皖南山水文化生态旅游片区,打造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为主的生态旅游品牌。
实施“互联网+”营销战略。抓住“互联网+”战略发展机遇,整合线上线下营销资源,大力推动智慧旅游营销。构建生态旅游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和完善各级各类生态旅游官网、官方微信微博账号等多种网络平台,实现生态旅游目的地与游客互动、与其他旅游网站的联动,拓宽营销渠道。
加强和完善生态旅游管理组织体系建设。省发改委、省旅游局要加强对生态旅游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指导。省旅游局要做好重点生态旅游协作区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好相关工作,加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与生态保护、资源管理、交通运输等相关规划的有效衔接。市县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进一步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各级发展改革和旅游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科学规划,细化分解各项任务,推动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社区参与、设施建设和区域合作。要建立健全规划评估机制,及时总结上报规划落实情况。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生态旅游发展的投入,旅游基础设施专项要加大对生态旅游项目的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生态旅游专项扶持资金,引导金融机构针对生态旅游特点和融资需求特征,创新产品和服务。丰富生态旅游信贷产品体系,推广项目特许经营权、收费权、门票收益权、林权等抵质押贷款产品。发挥政府融资性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作用,完善风险分担机制。鼓励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支持生态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生态旅游项目和企业发行项目收益票据、私募债等债务融资工具。支持企业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投资、建设、运营生态旅游项目。
以“三纵五横四联”的综合交通体系为依托,加强生态旅游区与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各级机场等快速运输网的连接,提高旅游交通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旅游交通便捷服务,提升交通服务能力,增加运力、加强集散、无缝换乘,让游客“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提升交通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提高旅游道路指示标牌的覆盖面,强化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建设,完善智慧旅游交通服务游客的能力。
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一批高层次、高素质的生态旅游管理人才、营销策划人才和服务人才,强化生态旅游工程专业建设,构建生态旅游景区旅游服务人员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交流学习,重视对生态旅游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素质的培训。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作用,加快生态旅游理论研究,指导生态旅游发展,提升发展质量。
附表1:安徽省生态旅游片区列表
片区
行政区划
区域特色
分区定位
皖南山水文化生态旅游片区
黄山市市辖区、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宣城市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县、宁国市、旌德县、泾县、绩溪县,池州市青阳县、石台县等地区
徽文化、
森林、山地
皖南山水文化生态画廊,国家公园生态文明示范区,古村落遗产社区共建协作区
长江黄金水道生态旅游片区
马鞍山市辖区、和县、含山县、当涂县,芜湖市辖区、芜湖县、南陵县、无为县、繁昌县,池州市市辖区、东至县,铜陵市辖区、枞阳县,安庆市辖区、怀宁县、望江县、宿松县等地区
湿地、
生物多样、
城市、度假
黄金水道高端度假区、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皖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大别山自然生态旅游片区
六安市市辖区、金寨县、霍山县、舒城县,安庆市岳西县、潜山县、太湖县、桐城市等地区
水利、森林、水源、红色、探险、山地
鄂豫皖绿色生态屏障、生态旅游精准扶贫示范区、大别山研学探险体验区
江淮丘陵漫岗生态旅游片区
合肥市辖区、巢湖市、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滁州市市辖区、定远县、全椒县、来安县、天长市等地区
休闲、山地、温泉、森林、城市、巢湖
全国重要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全国运动休闲旅游区、都市康体养生度假区
淮河湿地原乡生态旅游片区
淮南市市辖区、寿县、凤台县,蚌埠市市辖区、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阜阳的阜南县、颍上县,六安的霍邱县,滁州的凤阳县和明光县等地区
湿地、
淮河风情
地理分界线、
湿地休闲旅游目的地、环境治理与生态旅游发展示范区、千里淮河生态廊道
皖北平原农林生态旅游片区
亳州、宿州、淮北三市全部以及阜阳市市区、临泉县、界首市、太和县等地区
人文、湿地、农业、农村、中医药
农林生态旅游示范区、生态恢复与旅游发展先行区、皖北乡村生态旅游体验区
附表2:安徽省品牌生态旅游资源
地质公园
18
世界级(2)
黄山、天柱山
国家级(11)
凤阳山、灵璧磬云山、大别山(六安)、枞阳浮山、九华山、繁昌马仁山、南陵丫山、广德太极洞、祁门牯牛降、休宁齐云山、淮南八公山
省级(5)
合肥大蜀山-紫蓬山、明光女山、石台溶洞群、砀山古黄河、含山褒禅山
湿地公园
45
国际重要湿地(1)
升金湖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3)
淮北南湖、淮南十涧湖、铜陵西湖
国家级(26)
1、正式:太平湖、迪沟、石龙湖、三汊河、焦岗湖、沙颍河、太湖花亭湖、颍州西湖、秋浦河源。
2、试点:淠河、平天湖、王家坝、三河、横江、两湾、西淝河、嬉子湖、菜子湖、道源、蒙城北淝河、庐阳董铺、肥东管湾、巢湖半岛、潜山潜水河、颍泉泉水湾、淮北中湖。
省级(15)
杏花村、池杉湖、莲浦湖、泉鞍洲、颍东区东湖、合肥滨湖、肥东东景、庐阳、凤栖湖、凤凰湖、潘集区泥河、大渔滩、奎湖、广德桐汭、宛陵湖
森林公园
82
国家生态公园(1)
官亭生态园(试点)
国家级(32)
黄山、琅琊山、天柱山、九华山、皇藏峪、徽州、大龙山、紫蓬山、皇甫山、天堂寨、鸡笼山、冶父山、太湖山、神山、妙道山、天井山、舜耕山、浮山、石莲洞、齐云山、韭山、横山、敬亭山、八公山、万佛山、水西、青龙湾、上窑、马仁山、大蜀山、滨湖、塔川
森林公园
82
省级(49)
金紫山、金安燕山、南岳山、茅仙洞、卧龙山、铜都、天台山、高井庙、巢湖东庵、太白、白鹭岛、南屏山、古黄河、小格里、龙眠山、大巩山、目连山、安阳山、五溪山、庐州、杉山、老嘉山、龙窝寺、红琊山、相山、笄山、龙井沟、丫山、梅山、仙女寨、茅田山、阳岱山、浮槎山、半岛、马家溪、夏渡、百花寨、鄣山、翚溪、峄山、黄尾、官亭、鸳鸯湖、祁门燕山、九紫、九井溪、樵山、九华天池、巨石山
自然保护区
39
国家级(8)
淡水豚、鹞落坪、牯牛降、天马、升金湖、扬子鳄、古井园、清凉峰
省级(31)
沱湖、石臼湖、安庆沿江湿地、板仓、九龙峰、十里山、天湖、岭南、六股尖、五溪山、查湾、皇甫山、女山湖、颍州西湖、八里河、大方寺、砀山黄河故道、砀山酥梨、皇藏峪、萧县黄河故道湿地、沱河、淮北龙脊山、东西湖、万佛山、佛子岭、老山、十八索、盘台、广德泰山、板桥、宿松华阳河湖群
水利风景区
63
国家级(39)
龙河口(万佛湖)、太平湖、佛子岭水库、龙子湖、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花亭湖、蚌埠闸、横排头、水门塘、卢湖竹海、桃花潭、霸王山摇铃秀水、茨淮新河、临淮岗工程、白鹭洲、王家坝、焦岗湖、石佛山天子湖、石门、芜湖市滨江、淠河、天峡、白鹭岛、襄河、大别山彩虹瀑布、八里河、岱山湖、滨湖、悠然蓝溪、横江、九华天池、古雷池、宏村-奇墅湖、新汴河、陶辛水韵、杏花村、燕子河大峡谷、青龙湾
省级(24)
淠史杭灌区红石嘴、潜水滨河、沙颍河耿楼枢纽、五溪山大峡谷、倒湖十八弯、红旗水库、观音洞水库、桃花源长廊、龙门寺、团山水库、安丰塘水库、南谯区双洪生态文化公园、蚌埠市城市淮河南岸、怀洪新河何巷闸、四方湖、临泉县阜临河环城、杨桥闸桃花岛、永幸河、碧云湖、八岭湖、六安皖西大裂谷、跃龙湖、东石笋、龙山湖
风景名胜区
41
国家级(12)
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采石、巢湖、花山谜窟—渐江、太极洞、花亭湖、龙川、齐山—平天湖
省级(29)
浮山、天堂寨、太平湖、敬亭山、白崖寨、芜湖西山、秋浦仙境、石台溶洞群、小孤山、凤阳山、涂山-白乳泉、南岳山-佛子岭水库、万佛山-龙河口水库、皇藏峪、八公山、大龙山、颍州西湖、龙须湖、铜锣寨、大华山、合肥环城公园-西郊、紫蓬山、五柳、凤凰山、司空山、大历山、龙子湖、汤池、青龙湾
注:截止到2017年4月底。同一资源具有多个品牌的重复计算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