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锐评 | 美育需要打开所有感官
作 者:马文甲
责任编辑:谢宛霏
微信编辑:张晓盈
世界上没有人类之前就没有美这一回事儿,自然也谈不上美育。美的意识和美的追求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通过生产劳动逐渐产生了价值诉求之后的一种自觉。很难讲动物之间的相互吸引仅仅是因为“美”或者“不美”。即使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美”的概念也在不断地演变与延伸。美育无疑是一种主动塑造美在人心驻留的主观诉求与行为愿望。世界上不同区域和民族的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对美的认知与创造。尽管我们不能把那些丰富而千差万别的美育的途径、方法和成果作为“美”的本身。但还是可以通过一些典型的美育实践,触及一些当代美育的核心理念与践行方法。
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都知道中国山水画讲求“散点透视”,而不是“焦点透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在描绘山水风物的时候,并不如西方人那样寻找一个远观视角展开描绘,而是需要先走入山水中,身临其境。游弋中释放并打开所有的感官,包括汗毛孔儿去吸收大自然的信息:景观的形态、颜色、温度、湿度、气味、手感、光线等。这样一来留在记忆中的山水在挥毫的一刹那,将重要的记忆和感受全部凝练铺陈,哪还管“焦点”与否。可以说在中国古代书画中山水是言情言志的,是中国文人主观体验情怀挥洒的。由此念及美育,当我们提及美育,首先需要认识到美育对于美的识别,是需要启发、动用多感官体验的。体验才是发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最佳途径,在美育观念的引导下,日常之山水,风物都成为具备“德行”的存在。所以我经常带我的学生们出去玩儿,在情境中,实现实景、实情、实况的美育现场营造。让学生与受众经过启发去全身心的体验并训练其对于美与情感信息的敏感度,进而培养直觉,促进想象力的发散。
去年夏天,我带学生们到江苏宜兴湖滏镇的龙山,组织了一次在地性“大地艺术”创作,其中一个研究生的作品深刻触动了我,也印证了艺术能够提纯我们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
这个学生在盖满葱郁竹林的山脚下,找到一条清澈的小溪。他敏锐地发现在南方的初秋,树木叶子由绿转黄,颜色有着微观差距,颜色不同的落叶散落在竹林与树丛间。这名学生捡拾起各色的落叶,细心筛选、按照由绿渐黄分组。同时,将一根青竹截断,砍劈成片,用一片竹条弯曲,两头儿支撑在小溪的两侧石壁上。流水与弯折的弧形竹条成顺势,再将之前分好组的落叶按颜色次序变化平整摆放于水面,由于竹片的拦截,树叶微妙的颜色变化随着水流冲顶,驻留在弯曲的竹片怀中。于此刻,落叶的四季颜色变化微妙,同时呈现在艺术作品中。聚集了不同时节的树叶生命状态让我们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了自然季节的更替。这一刻,“美”因敏锐地发现和智慧的组合得以呈现。对于流动水,残破的落叶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材料却能制造出“第二种自然”,那就是艺术。这个作品发生的过程,承载了视觉逻辑的思维,形成了借助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异样”,创造出了承载观点的艺术作品。对于自然的敏锐地发现和视觉的思维将概念性的知识与自然规律现实化,让我们更加相信自然之力与生活之美。也是美育最为重要的对于启发视觉思维来判断思考的价值部分。
许多年轻的家长也会经常带孩子到博物馆,去观看那些古器物所承载的先民智慧。在对历史遗存物证的阅读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先民造物中风格与造型的差异直接反映着时代的风俗与风貌。长久以来,我们对于历史信息最主要获得途径还是文献的阅读,在文字的描述中去想象和构建一种历史图景。而社会形态发展的变迁导致不同的造物观的演变,也留下了比文字更为真实而又鲜活的历史底稿。经常我会对学生们说,形象思维的表达是先于文字表达的人类早期的交流与记录方式。情感与意图的形象话表达都呈现了艺术的直观形象思维,尽管表达的准确性欠佳,但是却会快捷地让人们了解信息的基本状况。而造字成文出现以后,逻辑思维成为最基本的对于事物的描述和表达方式。而在生动的世界中,一切的情境不应该都是以逻辑派生和结尾。人的感知力在动物的进化过程中一直被证实真切的存在,从观察自身,到体会形象、观照历史。通过体验串联起感知力的重塑,培育直觉,衍生出更多的想象力。历史的本来面目也会随之丰富,真切,更具意味和启示。
日常,规律性的生活节奏与惯常来往的路线规划了城市生活的版图。生活环境经常会给予身体刺激性的反馈。我说的这个环境既有物理的,也有意识的。我的女儿曾经提到,她觉得在更加广阔的场域、场景中她绘画的想象力会更丰富。而在狭小的空间中,她总是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做一件需要仔细和耐心的事儿。生活之美的启发是从物理空间开始,塑造我们以身体为尺度的行为的伦理性与秩序组织。而在意识方面,我们对于精神的自我满足的追求也仍然在寻找价值的“一般等价物”。在此,对于“美”的追求即是“德”的建立,是对于“奉献”与“利他”的认同培养。同样也是对于激荡而丰富的情绪、情怀的积累与抒发。美育作为一种培育价值认知的途径,让我们更有意图的去观察生活,体会共情,建设心灵层次。从而让我们对于生活中幸福感与获得感的辨识更为清澈。
我想,如果能够持续地重视体验唤起,以情感拓宽心灵的丰富性,发现生活中的美育资源,引导并启发学生们不断地去完善自我美育的愿望与期待,才是美育的正路,更是每一位美育工作者最为乐此不疲的事儿。
| 审核:杨月
| 复核:周伟
★
点击图片订阅特种纸制的中国青年作家报
★
上一篇:竞争者分析十篇
下一篇:《幻想即现实》读书摘记(整理于2023年)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