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爱情电影竟碾压漫威大片,究竟发生了什么?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8-16
手机版

  最近的内地影市,真的是一家欢喜,N家愁。

  《惊奇队长》的后劲“感人” ,内地能否破10亿也成了悬念

  

  豆瓣8字头的《过春天》票房刚刚突破800万

  

  豆瓣6字头的《阳台上》则只有300多万的进账。

  

  两部国产文艺片的票房相加,也不及豆瓣5字头的台湾现象级爱情片的一个零头。

  没错,就是这部奇片: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More Than Blue

  

  平心而论,

  当口袋君第一次听到这个篇名时,极其反感。

  比悲伤还要更悲伤?

  哪个人会这么遣词造句,实在忒TMD矫情了,票房肯定不行!

  结果,口袋君被打脸了!

  上周末,看到此片的内地票房蹭蹭蹭地往上蹿升时,口袋君只得买票,乖乖地前去影院看了一遍。

  真心不喜欢,2.5星/50分。

  不过,如此矫情的哭片

  显然不是拍给口袋君这样的直男影迷&结婚人士看的。

  截至目前,此片的内地票房已经突破5亿。轻松超越《我的少女时代》(3.59亿人民币),荣登中国台湾电影在内地的票房王。

  更为厉害的是,

  在星期一这个一周最为清淡的档期,此片居然单日破亿!

  

  目前,猫眼预测此片的内地票房落脚点

  将突破10亿人民币,有望碾压漫威开年大作《惊奇队长》!

  

  一提到台湾电影,

  首先进入口袋君脑海中的就是两个字:卖房。

  由于近年来市场不景气,

  中国台湾影市,也和中国香港一样,被好莱坞大片强势霸占着票房榜。

  2018年票房前10位,有9部来自美国。

  

  所以,

  像魏德圣这样有情怀的热血电影人,总想搞个台湾本土大片。

  一开机,现金流就跟不上,只得卖房拍片。

  

  片子上映后,又无法回收成本。

  弄得自己背了一身债,真是可怜。

  事实证明:

  台湾电影的杀手锏还是那三个字:小清新。

  这次,

  超低成本的台湾爱情片,居然能在内地,碾压投资额高达1.5亿美元的好莱坞漫威大片,真的太令人意外了!

  

  看完正片后,口袋君总算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原来,《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是

  01

  一部情感浓度超高的哭片

  功能极具针对性:专供痴男怨女舔伤口

  去年元旦档,

  也有一部豆瓣5字头的国产爱情片,非常诡异地刷爆票房榜。

  没错,就是韩庚郑凯领衔的《前任3》。

  在前2部票房体量在1-2亿元的情况下,

  第三部《前任攻略》竟爆到近20亿元票房

  究竟发生了什么?

  从影片的结局中,便能找到答案。

  《前任1(2014)》票房:1.28亿

  结局:郑凯最终选择班嘉佳,老婆孩子热炕头。

  

  《前任2(2015)》票房:2.52亿

  结局:郑凯唱情歌表白郭采洁,两人Kiss。

  

  《前任3(2017)》票房:19.42亿

  结局:尽管韩庚装扮成至尊宝示弱,但最终还是没有和于文文饰演的林佳在一起。

  

  可见:

  虽然表面上,

  很多人都说自己喜欢看合家欢和拥有甜蜜结局的爱情片,

  但其实,

  以分手为结局、相爱的人最终彼此错过的爱情

  更能打动中国观众的情绪。

  仔细想来,

  不止大破19亿元的《前任3》,

  《后来的我们》(内地票房:13亿)《超时空同居》(内地票房:9亿)这些国产爆款爱情片所传达的情绪,都完美契合梁静茹名曲《可惜不是你》的意境。

  这段著名的歌词,能击中很多观众内心的软肋:

  可惜不是你

  陪我到最后

  曾一起走

  却走失那路口

  感谢那是你

  牵过我的手

  还能感受那温柔

  而在这部《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中,

  所有的剧情安排都相当契合舔伤口观影群体的需求

  一言以蔽之,

  此片绝对是一部比矫情更矫情的爱情电影。

  以下开始,有各种花式剧透,介意者请停止阅读。

  影片的故事是这样的:

  男一,唱片制作人。

  女一,王牌作词人。

  

  16岁那年,

  男一的爸爸身患绝症去世,矫情的妈妈怕儿子也会得白血病,决定:留下一笔钱,并抛弃他。

  同时,

  女一的父母和妹妹则发生了严重车祸,留下她一个人在人世。

  两个孤独的心灵注定走到一起。

  

  女一住进了男一的房子,并睡上同一张床

  但请大家注意,矫情的设定来了:

  虽然同床10年,

  但他们不是男女朋友,只是相依为命,互相有好感的伴侣。

  严格意义上来说,

  两人只上过0.5次的床。

  即:只到Kiss这样的二垒阶段。

  

  理由也相当矫情:

  因为男一认定自己最后肯定会患上白血病,所以他不配有爱情,必须是处男。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随着女一进入适婚年龄,

  男一硬是忍住自己对女一的爱,矫情地提出:

  “女一啊,你该去找个好男人嫁了。”

  这个时候,男二牙医出现了。

  请大家记住他,这个角色叫杨佑贤。

  

  虽然长得又帅又多金,明明是人生胜利组,却心甘情愿反复被戴绿帽子,简直是圣人般的存在。

  男一,同睡一张床10年,坚决当处男。

  男二,不怕戴绿帽,依然守候你的绝世暖男。

  或许,正是这样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存在的男人,才让女性观众如此心动吧。

  看过大表姐X星爵《太空旅客》的同学都知道:

  爱情的本质其实:

  就是在对的时间,遇到一位自己最顺眼的人。

  女一觉得男二不错,决定试着女追男,完成人生大事。

  谁知,牙医小杨已经订婚了。

  

  这时候,矫情的设定又来了。

  男一居然比女一还着急!

  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咋办,女一嫁不出去了!”

  先上大棒:

  利用自己的偷拍技能,拍到女二和别人胡搞,还将照片寄给牙医小杨,发现自己被绿的小杨怒不可遏,不过也没提出分手。

  于是胡萝卜紧跟而上:

  男一准备了几万台币去求女二离开牙医。

  

  看到这里,

  口袋君内心狂吐槽:太狗血!太矫情了!

  而事实上,

  女一很早就知道男一患有白血病,命不久矣。

  一直以来,

  她都假装不知道,陪同男一将这场戏演完。

  可能是为了满足男一的终极愿望,女一和男二牙医最终踏入了婚姻殿堂。

  

  然而,两人新婚后没多久。

  女一居然出尔反尔,就留下一支录音笔,说了一大堆矫情无比的理由,直接抛弃自己的牙医老公

  

  去医院陪同男一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时间,最后竟然还像结婚60年的老夫老妻那样,将墓也安排在一起。

  有两种可能

  1)女一没死,只是把墓做在了一起。

  2)女一自杀殉情了,陪男主角一起死。

  然而,比矫情更矫情的剧情又来了:

  第二次被绿的男二牙医,像没事儿一样,和之前给他戴绿帽子的女二,去男一的墓上祭拜。

  

  还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口袋君真心怀疑他在思考:自己长得那么帅,为什么老是被绿。

  全剧终。

  怎么样,听了口袋君对整部电影剧情叙述,有没有觉得此片的剧情逻辑真地矫情到想哭。

  在爱情桥段的细节设计上,

  此片也将湾湾最擅长的小清新脑回路玩到了极致:

  两人各戴一只耳机听歌、肉麻至死的台词、宝丽来相机、婚礼现场预演、面对面时竟然还发简讯!

  

  不过,话又说回来,和《前任3》的生意经一样,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确将自己包装成了一部情感浓度很高的哭片,给很多看片不过脑的痴男怨女们,去影院舔伤口的机会。

  

  左上角那位小哥是鼻炎犯了么

  不得不佩服,此片人群抓的真的准,那就是:

  02

  人戏不分 极易代入剧情的情绪型观影群体

  读大学时,口袋君听过一个段子:

  在特殊年代上演的某部样板戏中,有一位反派演员因为演技太好,台下的某个士兵看得咬牙切齿,最终,实在忍无可忍,从兜里拔出枪,冲上台去,想要枪毙那个演员。

  幸好被及时阻止,不然将酿成大祸。

  这位士兵,就是典型的情绪型观影群体。

  情绪一上来后,就完全失去理智了。

  在评价一位演员饰演某个角色时,

  “人戏不分”是一种极高的评价,口袋君马上能想到的只有两位:

  张国荣的程蝶衣

  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

  

  希斯·莱杰的小丑

  亘古绝伦的好莱坞经典大反派

  

  然而,在观众群体中,“人戏不分”的情绪型观影群体,那简直是多了去了,在绝对数量上相当庞大。

  举两个很有名的??:

  《还珠格格》最热播时,饰演容嬷嬷的李明启不敢上街。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播映时,“家暴男”冯远征连家都不敢回。

  

  对于理智型的成熟影迷而言,

  就算看片有了代入感,始终会意识到

  “电影是假的,演员是在做艺术创作,所饰演的角色与他们本人如何没有太多关系。”

  更专业点的影迷,甚至会细究

  电影的剧情结构、道具水准、演员演技、政治隐喻、特效细节、彩蛋穿帮、赚钱生意经、产业意义等高端话题。

  然而,经济学原理早就告诉我们:大多数人类是非理性的。

  有相当大一部分观众真的是

  人戏不分,戏里面演的是好男人,出了戏后人设要继续保持,否则就Diss你!

  

  看电影的主要目的就是宣泄情绪。

  看片时则异常“脆弱”,代入感一点就燃,BGM刚一响就哭,会很主观地去站在男女主人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诚然,

  大银幕电影的确容易渲染和加剧观众非理性情绪,但也要稍微考量一下剧情的现实性。

  毕竟电影的戏是“做”出来的,

  要警惕一些二三流导演和编剧,耍一些Cheap的伎俩来故意控制我们的情绪。

  

  显然,这部《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在营销策略上,对多愁善感直脑子的观众进行了集中式的“洗脑”,给痴男怨女一个在电影院哭的理由。

  

  03

  抖音传播话题 打造年度哭片

  2018年初的《前任3》,到年末的《地球最后的夜晚》,从最终结果和实际转化率来看,抖音平台,将大量观众装进电影院的能力,业界是绝对认可的。

  用15秒时间,打造一个“抖音爆款”是众多电影营销人员一直所孜孜以求的。

  不过,平心而论,并不是每一部影片都适合抖音用户的气质。

  什么样的信息最适合在抖音上进行传播?

  六个字:够简单、够粗暴

  既然已经找到了人群,那么就下来就要制造话题了。

  从以下这张抖音热搜榜来看,

  关于这部《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最爆款话题就是:要记得带纸巾。

  

  “请带足纸巾”几个大字也被直愣愣地写入影片的各类海报物料中。

  够简单,够粗暴!

  

  毫无疑问,片方就是在赤裸裸地明示:

  若想要大哭一场,就去看《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不得不说,

  这样简单粗暴的传播手段,实在太适合巨婴国的吃瓜观众了。

  

  引爆话题的操作手法,与《前任3》简直如出一辙!

  “看哭的都是有故事的中国人”

  

  事实上,

  回顾过往,中国台湾哭片席卷内地影院,早有先例。

  29年前的1990年9月,由杨贵媚主演的伦理家庭片《妈妈再爱我一次》,就看哭了整整一代中国观众。

  

  当时媒体是这样报道的:

  带手绢肯定撑不住,要带好毛巾去影院才行。

  之后,《泰坦尼克号》《唐山大地震》《前任3》《后来的我们》《芳华》等片,都有这样的催泪宣传“整个影院,很多人都在哭”

  因此,在内地影市,

  “哭片”这个特定类型既有传统,也是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的。

  比起《泰坦尼克号》这样影响整整一代人爱情观的高级哭片,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显然只是那种

  靠简单粗暴的感官刺激,来喂养痴男怨女悲伤情绪的二流哭片。

  

  无论如何,在冷淡的3月内地档,

  能有这样一部能在票房榜上碾压漫威大片的华语黑马片突围,算是内地电影行业的一大幸事!

  此片在关键节点上的神操作,也对于今后的华语商业爱情大片,极具参考价值!

  还是要恭喜片方!

  事实证明:

  只要人群抓的精准,话题炒起来

  华语爱情电影在内地票房榜上,逆袭强大无比的漫威大片,真的不是痴心妄想!

  

上一篇:“深刻的片面”|对话李泽厚:关于马克思的理论及其他(一)
下一篇:影视搜索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