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疫情防控医疗物资保障情况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0-02-16
手机版

  央广网北京2月2日消息(记者张棉棉 郭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天(2日),工信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前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重点医疗物资保障情况。连日来,在迅速调动全系统力量、动员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加快复工复产的艰苦努力下,医用防护服等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复产复工比例稳步提升,重点物资产量逐步增加,医疗物资保障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春节员工放假、企业停工停产、原材料供应不足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国内产能与突发疫情下的实际需求相比还有不小的缺口。目前,口罩、防护服等生产企业产能恢复究竟如何?消杀产品的产能和供应怎样?

  面对严峻的疫情,多生产一只口罩就是为百姓和医护人员多一重保护,很多企业都快速进入加班加点生产状态,对于我国口罩实际产能的最新复产情况,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介绍,截至目前,口罩产能恢复率已达60%,按照总产能一天的产量超过1000万只。“1月21日联防联控机制成立以来,我部全力动员企业复工复产,由于处于春节假期和疫情扩散的特殊时点,恢复产能有一定难度。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目前产能恢复率60%左右。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迅速组织当地重点物资企业复产复工。我们相信今后复工率将明显提高,市场供给将有所改善。”

  国内企业抓紧时间复工保障供应的同时,为更好应对爆发式增长的市场需求给我国带来的供应缺口,曹学军表示,也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国际采购。“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1月24到30日,7天内共进口口罩5600多万只,其中30日当天进口量超过2000万只,这对我们缓解供需矛盾起到一定作用。下一步我们将全力做好口罩复产、扩产工作,提高市场的供给能力。”

  对于医疗口罩面临的缺口,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王伟介绍,虽然目前全国口罩企业的复产率还是比较高的,口罩生产原料国内也比较充足,但大家生活当中使用普通医用防护口罩即可,保障在防疫一线使用N95医用口罩。王伟说:“口罩三层,里面是舒适性,跟皮肤接触,最外层防水,中间过滤。中间这一层是核心,中间这层材料一吨可生产一次性外科口罩90-100万只,而生产N95医用防护口罩只能是20-25万只。大家对口罩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我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口罩是不一样的,不进红区戴N95口罩是一种浪费,在红区之外我们普通的医用防护口罩都可以解决问题,相当于对紧缺原料进行合理利用。”

  作为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组长单位,工信部肩负着紧急协调、调动各方资源,保障医用防护服、护目镜和眼罩、医用口罩等重点医疗物资保障的重点任务。目前工信部协调各地发到武汉的医疗物资一共有多少?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称:“据初步统计,截止到昨天(2月1日)晚上24时,国内生产企业累计向湖北发送医用防护服13.6万件,已抵达11.7万件;N95口罩发货13.4万个,已抵达11万多个;护目镜包括医用隔离面罩发送18.8万个,已运抵11万个。国内出口加工企业向湖北紧急调拨了部分欧标防护服,还有一部分进口及海外捐赠的欧标、日标防护服已分期分批运抵武汉,这些物资我们全部交付给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防护指挥部统一发放。”

  随着疫情的蔓延,各地疑似和确诊的病例呈现上升态势,医疗物资的需求也进一步激增。黄利斌表示,目前面临的防护物资缺口主要有以下三类:“第一类是非常紧缺的。主要是医用防护服、N95口罩等重点防护用品,这些也是目前在武汉疫情防控一线供需最为紧张的。至2月1日,医用防护服日产量已经达到了2万件,比1月28日的0.87万件翻了一番多,生产量基本用于湖北和武汉地区。第二类是相对紧缺的。比如负压救护车,近期可以完成国家下达的200台生产任务,除了武汉外,还可以兼顾到其他省市的需求。第三类是可以尽保的。我国的消杀用品、体温检测仪等产能充足,生产供应可以满足基本的需求。”

  在这场防疫攻坚中,消杀物品也是另一紧缺物资,除了需要保障医护人员要求、重点疫区要求外,还要满足社会各界对它的需求。王伟说,总体上,84消毒液、手消液和75%医用酒精,从目前供给能力来讲是完全可以满足需求的,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等各方面逐步恢复正常,预计会有一个较大增长。“84消毒液的生产企业95家,日产量1579吨,复产率达到60%,库存有1908吨。手消液的生产企业70家,每天产量目前已经达到了145吨,库存还有218吨,供应总体来说也没有问题;医用酒精的生产企业59家,日产能407吨,产量达到200多吨,复产率达55%,而且在逐步提高。”

  对于目前大家反映的在市场上仍有买不到消杀产品的情况,王伟称,主要受到生产企业复工率、包装产业链及运输交通的限制,将进一步加快协调,保障供应。

  2011年3月,在日本核辐射事件引起的中国谣“盐”风波中,郭先生花高价购入食盐13000斤,由于其所抢购食盐之多,被人称为“抢盐帝”。随后,随着谣言的退去,这批盐也成为了郭先生的“烦恼”。对于市面上大量囤积消杀产品的消费者,王伟也用上例进行提醒,国家生产能力有保障,切勿盲目采购。王伟说:“在座的对当年福岛核电站泄漏抢购食盐事件应该记忆犹新,那次有些人抢购的盐,到目前为止还没用完。当时盐产能全国4000万吨,食用盐需求一年下来800万吨足够。过去靠海盐,现在我们有了井矿盐,需要就可以抽出来。我们有共同的责任,把现在相对来讲紧缺的物资更加均衡地分配到所有需要的人手里,而不是说先囤半年用量,这个就会人为造成物资供应的紧张。”

上一篇:一入豪门深似海,吴佩慈连生4胎却没领证,男友不娶原因令人唏嘘
下一篇:曼城欧战禁赛2年,瓜迪奥拉可能转投尤文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