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增长底线后,疫情的经济冲击波有多大?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0-02-16
手机版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欧阳晓红 一场叠加春节效应的肺炎疫情,骤然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与生意轨迹。

  “受全国道路交通影响,您的订单会延迟派送,请您耐心等待。”京东商城订单跟踪消息显示。“对不起,各类订单太多,目前系统无法及时反馈;这种情况我们也是第一次遇到;请您耐心等待。”携程旅行网工作人员称。

  这是普通人近期的日常。自诩“宅家”不给国家添乱的他(她)们,无不感知到这个疫情春节假期的特殊性:不出门,影院展馆停业、大型活动取消、网上很难买到口罩,有时甚至买不上新鲜蔬菜;电商推迟发货、不能及时处理票务事宜等。

  疫情引发的潜在问题还在发酵,一些企业主担心已签约的经济合同无法履约,日趋承压。还有民营企业家咨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会对企业造成什么影响?或者,用一句话表述:“企业因疫情停工,谁来买单?”

  该关心经济了!如果说中国经济去年以6.1%的GDP增速成绩单守住了增长底线,那么,2020年,疫情对经济冲击波到底有多大?

  “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尚无法准确判析,但长远来看,疫情影响会被‘熨平’。”1月30日,一位管理层接近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

  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告诉经济观察网,此次的疫情影响大概率超过2003年SARS;对2020年一季度实际GDP的影响可能超过2个百分点。

  华安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对经济观察网表示,好企业不会在冬天里死掉,差企业可能会死;但反过来,危机后只要市场有需求,一大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消费服务业等又会诞生。

  此时,抗疫战已进入攻艰期,全国肺炎实时动态数据不断被刷新,处于高峰期的疫情还在蔓延;其规模与时间仍是未知数。而不确定参数下,推演疫情的经济冲击波或只是浅尝辄止,但我们试图厘清分析框架。

  一

  2020庚子开年的这场仿如“黑天鹅、灰犀牛、蝴蝶效应”叠加之疫情战也令全球市场有些“失措”,甚至反应过度。

  1月28日,美东时间,截至收盘,道指报28535.80点,跌幅1.57%;纳指报9139.31点,跌幅1.89%;标普500指数报3243.63点,跌幅1.57%。

  次日,欧美股市普遍反弹,截至收盘,道指涨0.66%,报28722.85点,标普500涨1.01%报3276.24点,纳指涨1.43%,报9269.68点。当日,恒生指数报收27160.63点,跌幅2.82%。

  在摩根大通策略师看来,病毒疫情恐慌造成28日美股下挫,但可能会带来买入机会。还有分析师坦言,股票在疫情改善之前,也许会继续下跌;但历史经验表明,跌幅越大反弹亦越大。

  不过,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认为,现在还没法分析新型肺炎会给经济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如果参考之前我们对2003年“非典”影响的分析,可以大致明确其作用渠道。最重要的机制是担心病毒传染,自动或被动地限制人员流动:第一,服务需求减少;第二,生产、投资与出口中断;第三,失业人口增加;第四, 财政与金融环境恶化。

  在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研究员、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看来,如果不考虑宏观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发力(即使发力,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将主要体现在今年一季度之后),2020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要比之前预测的速度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2019年四个季度的GDP同比增速分别为6.4%、6.2%、6.0%与6.0%。换言之,2020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速可能会在5.0%上下,甚至不排除低于5.0%的可能性。

  “肺炎疫情的爆发与持续,除了影响经济增长外,也会影响通胀与就业。” 张明指出,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也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2020年各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呈现出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经济增速可能在5.7%上下。

  陆挺说,此次的疫情影响大概率超过2003年SARS;对2020年一季度实际GDP的影响可能超过2个百分点。2003年SARS对当年二季度爆发期的影响是2个百分点。

  他认为,原因在于此次新冠病毒传播速度快,潜伏期长,潜伏期内可传播,爆发时点恰巧在人口大幅流动的春节,爆发点武汉是交通枢纽,大城市。因此传播面广,目前无一省份幸免。与春节这个爆发时点相应,春节假期被迫延长,重要制造业基地纷纷宣布延后开工,对制造业造成较大影响,所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需求冲击,也是供给冲击,甚至对全球制造业的某些产业链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服务业比例相较2003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而服务业受新冠病毒影响较大。

  2003年,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3.1%、57.9%、39%;17年后则变为:3.8%、36.8%、59.4%;第三产业已成主导产业。因此,肺炎疫情对服务业的负面影响会直观反应在GDP上。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亦认为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主要影响在第三产业,全年影响幅度估计在一个百分点左右,这也意味着对GDP增速负影响或超过0.5个百分点。从影响时间段看,主要发生在第一季度。因为第一季度的GDP占比是四个季度中最少的,所以,影响程度也相对有限。希望今年GDP在第一季度创出低点后,后三季度能稳步回升。

  长城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吴金铎告诉经济观察网,新冠状病毒对经济的冲击是局部和短暂的,按照非典的经验,全国经济将在疫情结束后全面复苏。这次新冠状病毒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1月份和2月份;而非典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2003年4、5月份。2003年非典疫情下中国四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11.1%、9.1%、10%和10%;由于本次疫情控制比上次严格很多,尤其是湖北基本“封省”,全国很多省市停止了对湖北的交通往来;其次全国停工时间比上次时间长;而且对中国零售和消费有较大影响的线上贸易基本停止,因此预计本次疫情比SARS对经济的冲击更大。

  二

  “可以肯定的是,疫情拖得越久,经济影响也就越大。”黄益平称,其逻辑是: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做了一个“初步的评估”,认为新型肺炎可能令中国的GDP减少1.2个百分点。作为对比,2003年“非典”期间,几家大的国际投行将当年的GDP增长预测平均降低了0.5个百分点。当然,后来的结果是2003年的GDP增速比2002年还要快,但这并不改变“非典”冲击经济的事实。

  这次,中国管理层同样要面对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波。为阻断疫情传播,春节假期延长,为期一周的春节假期大型活动均予取消,消费、旅行、酒店、制造业等行业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

  基于此,中国银保监会表示,将“鼓励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完善续贷政策安排、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战胜疫情灾害影响”。央行亦将祭出货币政策工具及时投放充足的流动性,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但疫情叠加“春节迁徙”负效应,加之初期疫情被耽误,造成的各种损失已无可挽回。截至1月29日15:54时,肺炎疫情实时动态显示:确诊6043例,疑似9239例、治愈114人,死亡132人。22:00时,确诊6086,疑似9239,死亡132人,治愈119人;就此可以看出,治逾人数有所增加,虽然确诊人数亦在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确诊病例在1月29日已正式超过SARS数目。

  不过,陆挺认为,对后续经济的影响,关键是疫情控制情况,目前有相当的不确定性。经济学家不应越俎代庖,为吸引眼球去跨专业做疫情的研判预测。面对高度不确定性的疫情,经济学家可将精力集中在情景分析上面,即不同疫情情形下对经济的影响和相应的最佳宏观经济对策。

  在上述管理层接近人士看来,目前疫情防控仍处于攻坚期,疫情走势取决于这几天的变化,如果前期各项防控到位,转机可能会很快到来,但也无法排除持久战可能性。由于近期尚处于春节期间,经济本身就会受到假期影响,所以疫情对当前经济影响应该不是很大。

  其次,疫情是否会对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影响,还是要看疫情变化以及相应举措。疫情可能会在短期内影响投资、消费,同时对就业和物价产生冲击,但我国的制度优势会在“稳增长”上发挥重要作用,并且随着疫情过后生产和消费的井喷式恢复,加上时间延展,长远看,疫情对经济不会造成很大负面影响。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方面,吴金铎认为,主要是服务业,尤其是境外旅游、境外零售、酒店及航空方面的冲击,预计随着疫情的结束将会较短时间恢复。当然不排除部分产业链由于受国内开工时间影响,订单减少或进口国期待的可能性。对境内农业和畜牧业等、制造业、以及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均有不同程度冲击。疫情之后预计生产和服务将会复苏,届时医药行业,轻工制造纺织等与疫情有关的行业可能收益。医疗保障有关的基础设施和医疗器械也将不同程度收益。节后生产开工加速也会利于基建等领域。

  上述管理层接近人士亦表示,对于全球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对国际贸易造成影响,这主要取决于全球主要国家对疫情的态度,切断贸易往来的确有利于防控疫情,但会对国际贸易造成深远影响,并非最好的处理方式。其次,对跨国投资造成影响,在疫情爆发期,跨国企业或减少对华及其他疫区投资。最后是对全球消费、旅游等服务业造成一定冲击。

  三

  这时候,也有不少目光投向小微企业,林采宜对经济观察网表示,大自然的生命周期和市场经济的生命周期是一样的。一个好企业不会在冬天里死掉;差企业可能就死掉了;但反过来,危机后只要市场有需求,一大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消费服务行业又会诞生出来。

  “小微企业的生生死死有其必然性,它没有巨额债务,对社会不会构成很大的冲击,今天破产关门了;但过几个月可能又开张了,或者换个行当又继续干了。这是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自我改变,我认为这不是问题。”

  时间定格在大年初六,恰值春节返工高峰期;而国务院将春节假期延迟至2月2日,但各地参照国家政策之后的具体执行细节各有不同。

  这在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浙商银行原行长刘晓春看来有其必要性。他说,目前延长公众假期,规定一些企业暂时不得复工,是非常必要的措施,当然会对经济有暂时的影响,比如消费。不过,对此需要具体分析。

  刘晓春告诉经济观察网,在数字经济条件下,这样隔离下的假期,一些消费会减少,公共娱乐、旅游、餐饮、商店购物等,但基于互联网的消费不仅不会减少,可能还会增加,甚至催生新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模式。虽然网上消费,有许多是纯粹数字化的,如电子阅读、影视、游戏等,但更多的还是需要线下的物质支撑,更何况,人们维持日常生活的消费并不会有实质性的减少,包括吃喝拉撒、水、电及垃圾处理等。

  与之相关,至于疫情事件带来的商机,上述管理层接近人士说,目前来看,基于互联网科技的诸多新经济业态正在显现,比如,网络经济、大数据防控、云直播等都有所体现,这些新经济业态对于稳定经济增长亦将发挥作用。这次疫情也从另一方面表明,中国近几年发展新经济业态是非常正确的,未来应当继续推动。

  四

  接下来,该如何应对这场猝不及防的疫情冲击波?

  政策层面而言,陆挺认为,除了满足控制疫情的应急需求之外,应将重点放在纾困上面,维持经济的基本稳定,防止大规模的中小企业破产违约,而非简单的扩大财政和信贷刺激。在各地延迟开工封闭交通要道的情况下,传统的围绕刺激汽车地产基建需求的扩张政策其实并无用武之地。

  “我觉得目前一个较好的政策,是银行信托等信贷机构免收企业利息三个月, 资金由央行或财政部直接补贴,所有离到期还有一年以内的贷款,到期日暂时延长三个月。”他说。

  在陆挺看来,新冠病毒带来的是短期冲击,当前政策应立足于纾困,避免经济过度下沉,保障社会稳定,疫情之后,经济必然复苏,因此当前没必要过度恐慌,经济复苏时更应避免过度刺激。

  物价方面看,陆挺建议,除政府能全面控制生产的关键医疗物资之外,应尽量避免控制物价,让价格去调节供给需求,政府精力可放在保障供应、禁止地方过度封闭交通要道,打通物流上面。

  李迅雷则建议,对于新冠疫情,2月份一定要坚决严防死守,包括延迟开学、开工、开会等,防止病毒传染再扩散,大幅降低新冠肺炎的新增患病人数,使得3月份人们的出行和各项社会活动能够恢复正常(如3月份还有全国两会要召开)。

  在经济政策层面,李迅雷认为,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属于黑天鹅)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重新调整2020年既定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假设在悲观预期下,该疫情将对GDP增速带来的拖累达到1个百分点,那么,大约需要增加5000亿左右的投资和消费来对冲,才能起到稳增长的效果。因此,财政政策应更加积极,要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建议财政赤字率从2019年的2.8%,上调至3%,即增加约2000亿人民币的财政支出。横向比较看,日本财政赤字率7%左右,美国4%左右,中国到3%,并非不可接受。

  货币政策方面,应该实施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第一季度即需考虑降息,全年的加码的降准降息目标,应该是促进全社会新增约X亿左右(X: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情况而调整)的投资或消费。

  但不管怎样,“对保证民众日常生活的企业恐怕不能简单停,包括生产企业、商贸企业、物流企业。” 刘晓春告诉经济观察网。

  刘晓春建议,各地政府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并根据互联网和电商的特点,有计划、有管理地安排相关企业的复工,确保抗疫期间抗疫物资和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必须看到,如果这方面的供应出现短缺,对疫情的恐慌可能会转化为对生存的恐慌,这反过来会影响抗疫措施的效果。

上一篇:科技部发布新冠病毒快速检测研发应急项目申报指南
下一篇:科比追悼会或涌入近十万人,因遗体不完整,葬礼恐取消最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