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疫情防控新提示!别让这个网红产品成漏洞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18
手机版

  疫情发生以来,口罩成为市民出行的必备品,在日常防护中起到重要作用。近期,随着气温上升,紫外线越来越强烈,不少人开始佩戴“防晒口罩”“防晒面罩”。由于害怕闷热,绝大多数人不再佩戴医用口罩。这给夏季的防疫埋下了一个大大的隐患。

  

  如今口罩成了人们生活必备品,为了促销,商家花了各种心思在口罩上做文章,“卖相好”不一定能保护健康,还有哪些口罩不能防病毒?怎么能看出真正防病毒的口罩呢?

  01

  哪些口罩能防病毒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明确指出,现阶段建议公众选用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具体如下:

  医用外科口罩

  主要是由三层材质组成,核心层是由熔喷布构成,具有很好的过滤细颗粒物和病毒的功能。医用外科口罩的严密性较好,可以防止体液的污染并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以可以用于普通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

  N95(KN95)口罩

  N95口罩的防护功能比医用外科口罩更好,但价格较高,佩戴舒适度相对略低,主要应用于发热门诊的一线医生以及新冠患者。

  另根据北京市疾控中心最新公告显示,在身体状况允许的前提下,以下几种特殊场景,也推荐佩戴N95或KN95口罩:

  在医疗机构就医、陪同就医、取药时;

  在探视高龄老年人、婴幼儿或有基础性疾病人员时;

  进行核酸检测、收取外卖快递时;

  出入人员密集及通风差的密闭场所时,如KTV、地下农贸市场、地下棋牌室等;

  风险难以判定但需要和陌生人近距离沟通,如维修或装修人员上门服务、与销售人员沟通时。

  02

  哪些口罩不能防病毒

  “抗菌抗病毒”非医用口罩

  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宣称“抗菌抗病毒”非医用口罩,一般通过共混、喷涂等方式添加各类抗菌剂,主要添加物包括纳米二氧化钛、纳米银、季铵盐、铜离子/氧化铜、中药提取物等。对该类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开展充分研究和验证。

  

  在安全性方面,应对口罩抗菌剂脱落导致的对正常人群长期吸入的风险进行评估;在有效性方面,应对抗菌剂的加入是否影响口罩过滤效果,以及抗菌剂的抗菌抗病毒的效果进行验证。该类口罩产品在临床有效性没有得到充分验证前提下,添加抗菌剂会引入新的风险。当前,在医疗器械的上市前评价时,该类产品持续、长期使用的风险受益比不足,尚不具备显著的临床意义。

  防晒口罩/面罩

  市面上在售的防晒口罩(冰丝类防晒口罩、棉质口罩等),材质主要是纺织织物做成的。

  

  

  防晒口罩参考执行的标准GB/T 18830,是针对纺织品的防紫外线性能评定,对面料的一些基本的理化性能有要求,对病毒防护效果、过滤效率等指标不考核,所以这一类的口罩从它的材质的设计原理上来讲,是不具备防病毒或者医用的防护功能的。

  装饰类印花口罩

  网上现在售卖很多没有国标,但是印花种类丰富的口罩,特别是儿童口罩。这类口罩需谨慎购买,有可能存在潜在危害。

  

  虽然外形和医用外科口罩非常相像,但对于病毒的防御能力不够,可能会造成防御疏漏。

  这类口罩往往用彩色油墨印刷,如果固色效果不好,彩色油墨可能会刺激面部皮肤,造成过敏。

  有些口罩中还会有芳香胺类染料,这类染料属于分解致癌类物质,对健康有危害。

  03

  防病毒口罩“鉴定码”

  口罩种类繁多,上面提到的仅是一小部分,如果难以选择和辨别,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判断口罩是否达到防疫标准,那就是看口罩包装印刷上面的编码是否符合以下标准:

  按规定受医疗器械许可监管的医用口罩外包装上会标注产品注册号,编号规则通常为:X械注准+注册年份+264+编号。

  

  符合防疫要求的五种口罩的标准码

  医用防护口罩执行标准:GB19083-2010

  医用外科口罩执行标准:YY0469-2011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执行标准:YY/T0969-2013日常防护型口罩执行标准:GB/T 32610-2016儿童口罩执行标准:GB/T 38880 -2020

  特殊时期特殊选择,口罩佩戴不要只图好看,健康安全更重要噢!

  *以上内容由国家药监局官网、科普中国、首都健康综合整理

  编辑 | 于潇枫

  校对 | 耿 静

  审核 | 叶 冬

  让家庭健康产业惠及4.94亿中国家庭

上一篇:什么是带状疱疹?日常要如何预防带状疱疹?
下一篇:N95口罩能戴多久?还有其他防疫建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