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战“疫”特写:直击疫情防控“探雷者”的一天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胡昌辉 田津铭 视频 梁鹏 摄影 孙忠涛 通讯员 牟雪辉 烟台报道
在疫情防控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将名单视为命令,不顾危险冲在一线,第一时间奔赴重点人群家中。他们坚守一线,担任疫情防控的“探雷者”,他们就是重点人群入户采样队。8月7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跟随烟台市芝罘区妇幼保健院奇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点人群入户采样队,近距离体验了采样者一天的工作。
社区科重点人群入户采样队
艰巨:1天入户采样近300人
医护人员带着老公当志愿者
7日一早,记者来到了奇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走进社区科,科室副主任刘珈彤已经坐在电脑前工作了。此时她正在整理表格,把新名单和之前的名单做对比,剔除重复的,增加新添的,再把表格按具体地址整理,让大家可以在一片区域集中入户,尽量少走冤枉路。
记者了解到,社区科8名医护都比较年轻,3名80后、3名90后,还有2名刚参加工作的00后。截至记者采访当天,他们已经三个周全员无休,全力扑在了工作上。在任务量最多的一天,采样队需要采集300多人,全科8名医护人员,分6台车,分管副院长开车带队,从清晨五点,干到次日清晨四五点。
“那天大家都没回家,在医院里将就睡了会儿,早晨7点多就又开始干活了。”刘珈彤告诉记者,他们所服务的居民都是高风险人群,包括次密接、重点地区回烟人员以及所有的同住人,芝罘区疾控中心发来名单之后,就要尽快安排进行入户核酸检测。“我们随时待命,随时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不仅要面对寻找居民家庭住址的困难,还要面对高温下身穿防护服爬楼梯的困难,以及极少数采样人的不理解。”刘珈彤说道。
一名医护人员将标注好身份信息的采样管交给同事
由于奇山街道老旧小区居多,很多三岔路口、四岔路口、五岔路口,门牌号有的是正号有的是负号,十分难找。“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晚上一边打电话听被采样者指挥一边找路,还花了快一个小时才找到居民家。”刘珈彤说,时间紧任务重,但是大家都在坚持着。只有被采者们排除了风险,社区才安全,烟台才安全,大家才能放心地出门。
“今天的任务特别艰巨,目前需要采277人,而且需要在晚上12点之前完成。”刘珈彤告诉记者。
入户采样队员在工作
据了解,得知任务如此艰巨,考虑到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基本接近尾声,医院有条件内部支援,医院分管副院长李岱梅立刻在职工群发起志愿报名,短短几分钟内,就征集了23名志愿采样者和10名司机入户采样。其中,有一位医护人员带着老公当志愿者,主动当司机。
得知这一消息后,刘珈彤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并暗自有了信心:12点之前一定要完成任务。
速度:准备物资整装出发
爬楼采样一整天不言辛苦
采样队员寻找居民地址
上午9点,在整理好物资后,医护人员和司机换上防护服出发。
“现在就穿上防护服不热吗?到了目的地再换是否来得及?”面对记者的疑问,刘珈彤说:“我们会尽量在角落等不引人注目的地方换衣服,因为考虑到很多居家隔离的居民不愿意被街坊四邻知道他们需要入户采样。”
医护人员爬楼梯入户采样
在四眼桥社区内,车子拐进了三条胡同,才找到了正确的位置。入户前,他们会提前打电话与被采样者沟通,确认住址、身份信息及有无未备案同住人,并在试管上标注身份信息。
采样的过程很快,结束后他们就在角落里脱下防护服,再穿上新的防护服,准备前往下一家。记者注意到,虽然穿上防护服只有半小时左右,但他们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湿,碎发已经贴在了脸颊上。
医护人员进行核酸采样
来到第二户,被采居民咳嗽了好几声,这让与医护人员相隔半层楼的记者心里一惊。下楼后,记者立刻拿出酒精和免洗洗手液进行消毒。然而,两位医护人员却习以为常。
“是否害怕呢?”记者问道。“刚开始会担心,但这个工作总要有人做,我们抓紧干完,大家才能正常出门正常生活。”医护人员于新说。原来,于新离家很近,但由于担心影响家里人,她一个周都没回家。“我爸妈很支持,也一直嘱咐我做好防护。”于新说。
采样人员在消毒
下午1点半,支援采集队的医护人员陆续到达。大家聚在走廊里,帮助整理防护服、面罩等物资。经过详细的培训后,大家在李院长的嘱咐下,12辆车43人分成12组携带物资再出发。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身穿防护服,兵分两路,一路跟随李院长奔赴御龙山社区,一路随着刘珈彤主任到任务同样艰巨的长生社区。
天已黑,采样队员仍奔波在路中
晚上9点多,长生社区小分队完成20户41人入户采样任务,回到了奇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家把医疗废物、物资从后备厢里卸下,医务科的两位工作人员坐在门口的台阶上整理,把样本拿到了社区科办公室,刘珈彤主任和同事们还要核对、理顺多出同住人等情况,然后到区疾控送样本,当天的工作才算全部完成。
临近晚上12点,御龙山小分队也圆满完成任务。据统计,加上工作过程中新增的名单,当天共计完成采样131户295人。
暖心: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保洁阿姨送来绿豆汤解暑
这项辛苦的工作,芝罘区妇幼保健院社区科的8名医护人员一直都在全力以赴。高温难耐,穿着防护服爬楼梯,呼吸相当困难。防护口罩还勒耳朵,很不舒服。每完成一户采样任务,脱下防护服时,大家都汗流浃背,头发上往下直流汗水。
天已黑,入户采样队员仍奔波在路中
在前来支援的志愿者中,记者发现了一名脸上贴了两个创可贴的医护人员。她是芝罘区妇幼保健院产房护士常美玉。“我对橡胶过敏,昨天戴的口罩挂绳是橡胶材质的,戴久了脸就破了。”8月6日,常玉美在世回尧街道富顺苑西区为居民进行核酸采样,从清晨4点干到了当晚12点。本来7日可以休息一天,但当看到工作群的通知,她义无反顾地赶来了。记者在现场还看到,一名医护人员穿着绿色的手术服,一问才知,她在妇幼保健院刚交完班,就马不停蹄地赶来了。
由于多是老旧小区,入户采样过程中需要经常爬楼梯
入户采样者的辛苦,被与他们近距离接触的医院保洁员宋阿姨看在眼里,她主动为医护人员煮了一锅解暑降温的绿豆汤。“大家都知道这个时期最辛苦的是医务人员,但我每天守着他们,更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辛苦。在外面采样的时候,他们总出汗,也不喝水,回来的时候脸都煞白的。有一次,一个小姑娘可能中暑了,回来一直呕吐。我特别心疼他们,就想着为他们做点事情。”宋女士表示,自己住的地方离医院很近,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宋阿姨告诉记者,刚开始这项工作时,一位护士笑着说不怕,却自己偷偷拿着体温计躲到角落里量体温。“当时我恰巧看到了这一幕,眼泪都出来了。”宋阿姨说,她每天都被这些医护人员感动着,每次看到他们大汗淋淋地赶回来,浑身都湿透了,她都感到很心酸。
当被问到结束这项工作,最想做的事情时,社区科这8位医护人员给出了一致的回答:想好好睡觉,想见见家人。
采样队员为烟台加油
“虽然工作辛苦,但我们觉得值得。医院里的其他同事会放弃宝贵的休息时间帮助我们;社区工作者会在不忙的时候为我们带路;很多路人会远远地和我们说辛苦了;不少居民自发到医院送西瓜,嘱咐我们一定收下;保洁宋阿姨给我们煮汤加菜补充营养。这一切都让我们觉得特别温暖,觉得干劲十足。”刘珈彤表示,“未来,我们会继续与疫情赛跑,为平安烟台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穿好防护服准备采访
记者手记
医护人员穿防护服工作有多辛苦?每天爬楼二十多趟有多累?在老旧小区找一个门牌号找了半个多小时有多无助?与病毒正面交锋有多忐忑?以前我不知道,现在我明白了。因为8月7日,我采访了一群特别的人——入户为高风险人群做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
8月6日晚10点半,我接到采访任务,7日早晨到奇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合,采访入户为高风险人群做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虽然领导告诉我们,会穿防护服,但是“注意安全、注意防护”的嘱托,还是令人感到紧张。那一晚我失眠到凌晨1点多……
7日早晨,我和同事不约而同地提前到达。一问,他也是紧张得一晚上没睡好。我们相互加油打气,开始了这次刻骨铭心的采访任务。
得知当日的任务量是290余人时,我只是觉得有点多。但相关负责人向我介绍之前接到300余人的名单科室8个人干了快24个小时后,我惊得好几秒钟说不出话,他们的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出发入户采样前,领到防护服的那一刻,我有些激动,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我只剩躁动。好热!穿戴整齐之后,闷热、呼吸不畅的感觉立刻包裹了我。自己好像置身单人可移动桑拿房,细密的汗珠噌噌地冒。我多次在新闻稿件中形容防护服密不透风,但真的穿上之后,才明白密不透风到底是什么意思,到底有多难受。
爬楼梯本就累人,穿着防护服爬楼梯更是辛苦加倍。我跟在医护人员身后,觉得脚步越来越沉,但看到他们行动迅速,佩服的同时更是心疼。他们已经习惯了这身不太舒服的铠甲,习惯了一天爬楼二十多趟。
如果说这是已知的困难,那找路称得上是未知的困难。老小区地形复杂,岔路口奇多,门牌号标注方式不统一,半小时找到一户实属正常。那种,我知道我在这附近,但我真得找不对地方的无助感太折磨人了。特别是到了晚上,黑乎乎的,更是感觉哪儿哪儿都一样。
与这些困难相比,耳朵被N95口罩勒得火辣辣得疼似乎变得不值一提。
这一天,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采样时,一位被采者的咳嗽声。那一刻,我隔着半层楼,第一次切实地感受到自己在“探雷”。反观医护人员们,他们动作娴熟十分平静显然习以为常。我询问是否害怕时,一位医护也只是说不担心有防护,不过一直没回家怕影响爸妈。这句话让我看到了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会害怕担忧,但只是职业责任感让她们变身超人,肩负起“探雷”的重任,用并不宽厚的肩膀守护百姓、守护烟台。
回顾这身临其境、刻骨铭心的13个小时,有吃惊、有心疼、有劳累、有害怕,更有敬佩和感动。任务艰巨,李院长在工作群发布了征集志愿者的通知,约30名医护工作者放弃一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后难得的休息时间,主动报名参与入户采样。我不知道,自己在连轴转了好几天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一会儿的时候,能不能义无反顾地伸出援手冲上一线。所以我格外佩服这群能拼、敢拼的医务工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在采访
志愿者们整理防护服、试管等物资时,我也加入了干活的队伍。此时我觉得,自己是一名志愿者而非记者。看着一个个整理好的装着物资的黑袋子,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原来,参与志愿服务真的会让人快乐,真的会产生难以言喻的满足感。
随小分队到长生社区采样时,看到医护人员找不到路在楼宇间穿梭徘徊,我也跟着着急上火,赶忙联系其他同事,辗转拨通了长生社区书记和工作人员的电话。虽然他们也在忙着二轮检测收尾工作,但还是抽出时间为我们带路。
这一天,还有很多瞬间让我破防。医院工会送来的立秋水饺,医院保洁员宋阿姨送来的解暑绿豆汤,路人的一句“辛苦了”,医护人员们好好睡觉回家看家人的简单愿望,以及他们说的那句“总需要有人冲上去,只有把入户采样这件事做好,烟台才能平安。”
我想,他们不仅是“探雷者”,更是无名英雄!我相信,在他们的无私付出、市民的积极配合下,烟台一定能早日战胜疫情!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