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两年来,上海有一件“无形的防护服”……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18
手机版

  

  没病不关心、有病问医生,或者宁可信谣言、不愿听科普,这是疫情以前大部分普通人对健康知识的态度。两年前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也让很多人对健康知识的态度悄然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出于对未知事物的恐惧,疫情提升了普通市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需求,群众开始关注健康科普,积极从正规渠道获得信息,提高自身健康素养;另一方面,行政主管部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个人,在疫情背景下主动出击做科普,点、线、面全面开花,借助新媒体传播力,为抗疫助助威。两力相合,使健康科普筑成一道无形的防疫网。

  为健康科普打开一扇门

  “2021年是上海健康科普‘大年’。”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彤介绍,2021年上海不仅有连续举办7届的“青科赛”,年中有“精诚奖”,年底还推出了国内首档大型健康科普电视脱口秀《健康脱口秀》。

  2021年6月27日,“精诚奖——2021首届医生科普大赛(上海)”(以下简称“精诚奖”)决赛举行,“30强”参赛选手展开“巅峰对决”,每人2分钟演讲,最终诞生“十强选手”。本次比赛历时三个月,吸引近2000位执业医师参赛、百万人次积极参与评选,成为近年来上海规模最大的医生科普大赛。

  一场看似“不务正业”的大赛,为何吸引众多医生参加?“就怕传播谣言的人比你更自信,那就坏了。”张文宏医生在决赛现场点评,健康科普首先要打动人,其次科普者本人有自信也很重要。而“精诚奖”,正是让医生在闪光灯、话筒、观众的簇拥下培养自信,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让健康科普走得更远。

  

  而在此前不久,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本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将健康科普工作纳入医务人员日常业务、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的考核内容,为医务人员做科普的必要性给予“官方盖章”。

  2021年12月5日起,国内首档大型健康科普电视脱口秀《健康脱口秀》在上海教育电视台播出。从全市数万名医务人员中遴选出来的25位沪上新生医学科普明星,包括拥有众多粉丝的知名哔哩哔哩up主、签约“丁香医生”“小红书”等平台的“网红”科普精英,他们专业强、颜值高、有腔调,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科普大餐。

  上海教育电视台台长孙向彤说,以前大家会担心医生能不能讲好脱口秀,也不知道什么样才是好的健康脱口秀。“那为什么我们要做?我们知道,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是上海这座城市刻入骨髓的灵魂内核。”城市风格的导向和行政管理部门的鼓励,为疫情期间的健康科普打开一扇大门。

  

  公立医院建立科普矩阵

  蓬勃发展的健康科普,少不了拥有大量科普资源的各大医疗机构的身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同仁医院是位于长宁区的一家三级医院,有多年科普传统,坚持举办线下同仁健康讲堂,以及一系列义诊活动。疫情暴发后,线下面对面的活动无法开展,然而周边居民又急切盼望了解疫情相关知识,于是同仁医院寻求转向线上科普。“我们讲新冠病毒是什么,如何传播,到医院来应当如何进行自我防护,给大家吃下一颗定心丸,以免小病拖成大病。”同仁医院院长马骏表示。

  也正是疫情期间的健康科普,催生同仁医院于2020年首创的公立医院科普矩阵,鼓励院内全、专、护、药、营、康、养等各个领域的职工参与科普。医院通过制度层面顶层设计,如科普奖项成果可以和论文等价纳入晋升考核指标,适当给予物质奖励等等,实实在在激励职工。

  微信公众号、快手、抖音、直播,同仁医院科普矩阵涉及多个平台,许多年轻医务人员在全员科普的氛围中脱颖而出,造就了一批“小明星”医生。比如肝胆外科医生姚乐的戴口罩科普视频在地铁、商场的荧幕上广泛播放,有病人看见他就说:“哦你就是那个戴口罩的医生。”实在如果不会讲,会写也行,平日里默默无闻的急诊科医生翟振州,写出《同仁急诊室惊现“阿凡达”,竟是一瓶饮料惹的祸》收割阅读量无数,在院内“一鸣惊人”。

  

  姚乐在直播

  马骏总结了医院做健康科普的三大好处——建立品牌,锻炼队伍,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科普是双赢的“广告”,能让受众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同仁医院,“让大家感到这家医院很年轻,很时尚,很活跃。”

  锻炼队伍,是因为做科普能有效提升医务人员综合素养。门诊办公室主任戴云解释:“医生向病人科普时,可以获得病人更多的反馈,这会促使医生反思:为什么我说的话病人听不懂?这样真正的换位思考,不知不觉为医生导入了人文医学理念。”

  此外,平常医务人员在病人心目中是行色匆匆的严肃形象,而科普让病人看到他们,倾听他们,进而产生喜欢和理解,建立起普遍信任。医患关系和谐之后,很多医疗工作也会变得更加顺利。

  如今,同仁医院健康科普的脚步仍在向前。门诊大厅寸土寸金之地,以玻璃搭建了一间大健康智慧公益直播厅,于2020年11月底开放。2022年,同仁医院还将试水建立科普数据库。马骏表示:“同仁医院的科普从参与面来说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全员参与,有个人也有团队。受益面覆盖全人群、全生命,涵盖院内院外。科研科普化,科普科研化,总体向精准化、精益化、精华化、精品化方向迈进。”

  

  大健康智慧公益直播厅

  健康科普“野战军”的力量

  疫情期间,许多医务人员依靠自身或身后小团队,也积极加入健康科普队伍,为大家排忧解难,指明方向,他们组成了健康科普的“野战军”和“生力军”。这其中,满头华发、年近九旬的“世界外婆”俞瑾,显得格外抢眼。她是闻名海内外的妇科名医,早已不需要声名加身,为何也成为科普大军一员?

  原来,俞瑾曾在研究中发现新冠疫情对女性生殖健康有明显影响,她还发现,因为居家隔离,有些女性不一定能及时接受治疗,这又进一步加剧了生殖疾病隐患,意味着女性的自我健康意识亟待提高。

  以往,俞瑾及其工作室主要通过传统纸媒或课程讲座形式进行科普,如今随着短视频风靡,团队发现短视频更直观生动,更为人们喜闻乐见。俞瑾平时也爱看短视频,于是和团队一合计,2021年10月中旬,健康科普账号“俞瑾工作室”在互联网平台上便应运而生,迅速引发大量“围观”,一个多月已经积累2.7万粉丝。

  

  健康科普账号“俞瑾工作室”

  “干了一辈子中西结合妇产科,都是关在医院和实验室里,现在走到网友中去交流,是另一种亲近患者的方式。”谈及初次开直播的感受,俞瑾说,“我所分享的内容,也是我个人成长中的切身感受,希望能帮助更多女性了解妇科健康知识。”

  打开俞瑾的科普视频,这位慈祥的名医口齿清晰流利,肢体动作丰富,团队还为她配上了诙谐的标题,比如“你从来不是累赘,你是准妈妈用青春换来的宝贝”,踩准了互联网的鼓点。工作室互联网平台运营负责人张从桃说:“俞瑾老师不顾高龄,坚持出镜拍摄科普视频,也为工作室专家们起到示范作用,后续工作室其他专家也会参与进来,向大家输出有关女性生殖健康的‘干货’内容。短视频账号‘俞瑾工作室’也会随着团队发展和延续持之以恒。”

  健康科普的最终目的,是涵养一个城市的健康生态,打造坚实的健康基石,提高城市人口素质,鼓励科学创新精神,提升城市软实力。疫情期间,上海市民高度配合防疫,离不开健康科普的功效,上海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吴凡称赞:“科普为每个老百姓穿上一件无形防护服。”

  上下一心的健康科普,在精准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向人们展现一种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精耕细作的城市管理方式,也彰显了这座城市的信息传播力、城市凝聚力,并为健康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诚然,疫情给全世界带来巨大挑战,但今天医务工作者和每一个普通人,为了抗击疫情精诚团结所做出的努力,会让这个世界的明天更加美好。

  栏目主编:顾泳

  本文作者:侍佳妮

  文字编辑:侍佳妮

上一篇:上游原料药产能分析,发掘布洛芬概念的潜在龙头
下一篇: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你必须知道的「口罩」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