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农村也买不到药,春节的亿阳迁移
大家好,我是莫叔。
买不到药。
01
昨天晚上接到同事的微信,能不能帮他买下药。
我知道他家情况。
上半年三月份被封,他住在金桥,一个没有电梯的老小区,都是外来人口,人口密度极高,当时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他讲述那段时间,整栋楼阳了百分之八十,早上六七八点闹铃起来买菜做核酸,然后在家办公到凌晨两点。
每天睡眠不到四个小时,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到五月份才慢慢好起来。
最缺食物的时候,跟老婆一袋方便面两个人吃一天。
六月解封后,见到他,一个91年的小伙子,头发白了三分之一,苍老了十岁不止。
他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喜讯,老婆怀孕了,预产期2023年2月份。
以为解封之后,日子就会好过,但是解封的只是上海,很多地方仍然是停发,对于经济冲击巨大。
10月份,失业了。
日子总要过的,他老婆身体不好,一直卧床休息,也没法工作。
12月初,群里聊,他告诉我们老婆羊水破了,在医院保胎。
不到三天,他又在群里说,孩子保不住了,只能生出来,七个多月早产,才三斤多一点点,咪滴点儿大。
车贷、房贷(老家房子)、上海房租水电,每一项都是钱。
他日子非常难,但想着家人都在也有希望。
昨天他跟我讲,买不到药。
大人的、儿童的都买不到。
老婆还在坐月子,也怕感冒,小婴儿在保温箱过几天也要出来回家,本来就是早产儿,只有1.5kg重,现在天气很冷,流感高发期,他很怕。
他上海跑了很多药店,看了很多app,买不到药。
他想起我这边是属于十八线的乡镇,能不能在这边帮他买买,贵两倍都能接受,只要能买到。
我很有信心,因为我老家实在是非常偏。
阳跑不了这么快吧。
02
在他给我说了前后没有十分钟,另外一个广州的朋友也联系我了。
她是广州的一位宝妈,小孩子五六个月大,一边上班一边带孩子,boss很仁义,只要工作完成,上班时间可以自由调节。
但是她也面临一个问题,工作时间再自由,也要出门。
出门就有感染的风险,她已经尽量选择开车上下班,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但还是怕。
他们都是平日里很健康的人去,成年人,有个感冒头疼的也都是扛扛就过去了。
现在不行,他们都有个共同点。
有孩子。
孩子就是他们的软肋。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边缘的小镇,跑遍了街上的四五家药店,都是没货,买不到药。
布洛芬—没有。
泰诺美林—没有。
仅剩的是四川本地药厂产的几款感冒冲剂。
去药店问的时候,几个老爷爷和老婆婆也来买药,打着视频,跟远在大城市打工的儿子女儿对药品名字。
感冒冲剂十盒十盒的下单,装了一大口袋,买了转身就去街上的快递点寄出去。
这些偏僻边陲的药,大城市的找跑腿代买,找亲友团代买了快递,早已被虹吸走了。
03
我们这边真的是一个非常非常偏僻的小镇,街上百分之八十的人口,都是六十以上的老年人,唯一的几个年轻人就是邮政、银行这几个公立机构的工作人员。
我一个月前刚刚回来的时候,管控很严格,街上的人百分之八十都没有戴口罩,也没听说几个阳,大家热热闹闹的赶场逛街买东卖西,腌腊肉装香肠,非常有快过年的气息。
但今天过去,街上人冷清了许多,能越来越多见到拉着行李箱穿着光鲜亮丽的年轻人,每个人都有同样的装束,捂得严严实实带好口罩。
没有强制,没有管控,没有隔离。
他们就是不出门了。
现在这个时候,正是杀年猪,备年货的时候,前几年,哪怕疫情,猪肉都会涨价,涨到25一斤是常态,还涨到四十多。
今天去,跌了,五花肉跌倒15一斤,排骨十三四块一斤,人们不敢上街了,没人买肉了。
猪肉是生鲜,有时效性,卖不出去就是连本钱都是亏掉,只能降价,力求不亏本。
几乎逢场就会去婆婆团,也都是在家蹲着,烧团火,从天亮坐到天黑。
我因为有事要上街买东西,下车急,忘带口罩,店里老板见我光着脸,跟见了鬼一样,隔得老远就喊,不准我进店,不准我下车。
返回带好口罩,闲聊间知街上已经十几个阳的,实际上这条街,步行走完,也要不了二十分钟。
我们山脚下,有个带着孙子的老阿姨,他的儿子一周前回来给祖父过生,儿子阳了,生日也不敢参加,只是在街上朋友家住着。
今天,他们隔壁有个婆婆到我家来聊天说,三天前老阿姨就开始浑身疼,特别是四肢,昨天发烧躺在床上,已经不能下床,当个闲话茬。
我妈一听,联想到抖音上的阳了的症状,老阿姨的儿子都阳了,老阿姨估计阳了,而老婆婆跟她就隔壁,天天互相串门帮忙带孩子。
都是密接。
我妈急急忙忙把这个老婆婆赶走,不敢闲聊,老婆婆七十多岁,她不懂,什么场面没见过,她无所畏惧,平日里关系处的很不错,我妈又害怕老婆婆多心,又害怕老婆婆继续串门子感染了,我妈就给老婆婆儿子打视频,让儿子给劝。
儿子劝说了很久很久,老婆婆点头称是,儿子苦口婆心说要注意保护,要隔离,要戴口罩,不要串门这些,老婆婆只顾着见到儿子的欢喜,也不知道听没听进去。
我们家里,因为老外婆82岁了,脑梗之后半瘫在家,生活不能自理,高血压,脑血栓等等这些老年人的基础病,她都有。
现在是每天四五种药,几乎把药当饭吃,如果阳了,我跟爸妈身体健康,成年人最多就是难受,熬熬就过去了。
但82岁半瘫老外婆,她真的不一定能熬过去。
03
每年春节,返乡潮,是人员流动最大的节点,没有之一。
不完全统计将有2.5亿人聚集返乡。
疫情严重的北京,人口会减少850万,占全市人口的四成,
广州,有937万外来人口,占全市人口五成。
排名第一的东莞市,返乡人口占69%,这些一线大城市,到了春节,几乎成了空城。
在外打拼的人们,春节都会回到老家,回到医疗资源匮乏,药品稀缺的山里、村里、乡里。
这些地方药品配给一直是有限的,面临大疫,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在大城市,大城市的人会发声,会上网,会拍视频求助,会叫的孩子有奶吃。
药品有限的情况下会有限给人口多的城市。
已经有乡镇卫生院的基础医护感觉到了不对劲。
我就是乡镇卫生院的,发热门诊前几天每天才3到5人,现在每天近30人,翻了十倍,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现在医生和护士已经??了一大片,护士的症状普篇比医生的重,造成了发热门诊运转都困了。乡镇卫生院的资金普篇不足,买不了多少药,现在药物已经极度缺乏了,也不知道现在的状态能维持多久,太难了!
这些农村的、乡里的、很多都还在用老年机的老人们,他们不懂,也不会备用,都是快吃完了,走三五公里,翻山越岭去镇上药店买,年复一年,哪怕当时没有,跟邻居拆兑下应应急,等下一次逢场就有。
他们不懂为什么常备药突然就这么缺了。
他们不懂得呐喊,不懂得上网,不懂得求助。
也不会像城市里的人叫跑腿,叫代买。
大山沟里的药已经被抢光了,要知道,大山沟距离县里、市里的医院动辄四五十公里,甚至百来公里。
方圆百来公里,没有经验丰富的主任专家、没有重症监护室、没有ecmo人工心肺机,老人们也没有什么高比例报销的医保政策。
他们重症几乎就是死。
春节返乡来临,返的不只是亲人孩子,还有亿阳迁徙
这些农村老人,他们阳了,该怎么办?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