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可不能乱吃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18
手机版

  解热镇痛类药物,是继抗生素类药物后,全球使用量第二大的药物,历史悠久,品种不少,使用者众多,很多家庭都备有解热镇痛药物,最出名的是、对乙酰氨基酚、。

  但解热镇痛药物也是误用、错用的高发区,常见的情况有这几种:

  

  1、解热镇痛药就是止痛药吗?不是,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止痛药更多是指阿片类药物。

  2、家里小孩半夜体温升高,接近39度了,赶紧给他吃一片布洛芬,这个用药操作可能是错的。

  3、医学上疼痛级别分为10级,只要有明显痛感就用解热镇痛药。不是,要达到4级以上才可用药。

  

  解热镇痛药也是堪称伟大的医学发明,名声和青霉素差不多。人类成长史,不是在疼痛发热的路上,就是正在疼痛发热和止痛,除了头发,哪个地方都有可能痛一下,特别是男生的蛋疼、女生有痛经史的、50岁以后浑身不舒服的疼痛,经常如影随形,镇痛需求旺盛。

  人体为什么会疼痛发热?除了、病毒学的入侵引起免疫反应外,人体自身也有问题,始作俑者就是“前列腺素”,男女老幼都有。

  

  解热镇痛药,又叫NSAIDS,可以抑制体内一种炎症介质—前列腺素生成,具体有三大作用:

  1、退热,前列腺素可使体温调节失效而发热,那就纠正过来。

  2、镇痛,前列腺素使局部产生炎症类钝痛,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就能止痛。

  3、抗炎,前列腺素让人体中性粒子聚集而产生炎症反应,把中性粒子驱散即可。

  

  一句话:通过让前列腺素这个致热、致痛、致炎的因素失效,就是解热镇痛的目的,但解热镇痛药不能抗感染。

  三大常用解热镇痛药,该如何选用?

  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都属于非甾体抗炎药,都有很好的群众用药基础,不过,它们的区别可不是一点点。

  阿司匹林:

  

  解热镇痛药的“爷爷辈”,大约发明于1897年的德国,拜耳公司出品,历经百年风雨,很早被人熟知,产销量极大,在对待中等级别的疼痛效果不错,但止痛的服用剂量较大,容易对消化系统凝血产生副作用,为人诟病。

  所以,现在阿司匹林有两个分支,一个是,用来止痛;另一个叫拜,预防。我国把阿司匹林归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属于处方药,不能用于止痛,否则不能医保报销。

  

  至于欧美大片经常见到的阿司匹林用于止痛,那基本是骗人的。历史证明,在解热镇痛领域,阿司匹林是“万金油”角色,即什么都能用上一点,但却不是最佳的选择。

  布洛芬:

  被人熟知是两个方面,一个是镇痛效果比阿司匹林出色,特别是大规模试验中,从轻度到中度疼痛、发烧、头痛、等,都有不错的表现;另一个是广告大量投放,无孔不入。布洛芬有一个商品名,叫,很多人都见过系列广告。

  

  布洛芬目前是大量家庭的必备药物,它有点像两面派:在退热中止痛效果最好,在止痛中退热效果最好,所以遇到发烧全身痛,用布洛芬是很多人的选择。虽然是非处方药,但也有明确的用药禁忌,不可乱用。

  对乙酰氨基酚:

  又叫,和布洛芬的止痛效果类似,或可看成是更先进的解热镇痛药。它更广为人知的作用是退热效果好,副作用少,安全性和依从性不错,所以用在适龄阶段的婴幼儿发热上更适合。

  

  对乙酰氨基酚衍生出不少药品,但很多主打婴幼儿的安全用药,有的中成药也添加对乙酰氨基酚成分。

  那么,这三个药物各有优长和缺点,如何选用?

  解热镇痛,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如果有抗炎时,首选布洛芬,都没有这两个药物时,遵医嘱用处方药阿司匹林。

  

  三种药物都有不同的用药禁忌和副作用,阿司匹林伤肠胃,对乙酰氨基酚伤肝,布洛芬伤肾,都要注意安全剂量。

  人体发热疼痛不一定是炎症引起,如果冒失用解热镇痛药,炎症缓解了,但也可能把大病掩盖了,会出大问题的。

  使用解热镇痛药注意事项:

  

  市面上除了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外,解热镇痛药还有不少门类和品牌,但都要注意5点:

  1、服用前全面了解症状,特别是慢性疼痛,向医生描述清楚。

  2、药物饭前饭后均可服用,但肠胃易出现不良反应的,可随餐服用,要多喝水。

  3、需要和其他药物同服时要慎重,防止不良反应。

  4、布洛芬和阿司匹林会相互干扰,心血管疾病人群每天服用阿司匹林时,不能再用布洛芬。

  5、千万不可过量服用药物,遵医嘱服用,防止毒副作用叠加。

上一篇:听说你也在囤货?这些家庭应急医疗品,看看你家都有吗
下一篇:偏头痛急性期用药有技巧,看看指南如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