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佩戴N95口罩?为何需要继续做好核酸、抗原自检?准封闭管理第二阶段,复旦上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18
手机版

  6月6日

  学校进入新一轮准封闭管理的

  第二阶段

  公共场所佩戴n95口罩

  继续抗原+核酸检测

  在校师生应当如何理解和遵守

  这一阶段的疫情防控要求?

  复旦大学

  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捷亮

  为我们一一解读

  

  q1:新一轮准封闭管理第二阶段,为什么强调要戴好n95口罩?为何更加强调做好自我防护?

  新冠病毒可通过飞沫接触传播,同时许多案例证实可通过气溶胶进行传播。近期研究还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新变种如ba.5等传播力和隐匿性进一步增强。随着本阶段人员流动增加和校内公共区域的加大开放,在人员密度高的公共场所佩戴具有更高滤过防护功能的n95口罩,是阻断新冠病毒潜在传播的有效方式。

  q2:自我防护的“三件套、五还要”,在该阶段是否要强调?

  依然要强调。“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这些日常防护习惯,是我们始终需要坚持的。此外,还应做好每日自主健康监测。

  q3:在校师生为何要按规定做好一天核酸检测、一天抗原自检?

  随着气泡融合,人员流动和时空交集显著增加,而当前仍存在疫情输入和传播的风险,故师生们依然要继续按规定做好一天核酸检测、一天抗原自检。这将有利于早发现、早处置,特别是对于一些无症状感染者,以避免群聚性疫情的发生。

  q4:长时间佩戴n95口罩,是否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一次最多戴多久?

  n95口罩过滤效率高于普通医用口罩,但也因此会给人“不透气”、“闷”的感觉,一次佩戴一般不超4小时。近来天气逐渐变热,个人应根据情况规范合理地佩戴n95口罩。

  q5:哪些情况可使用普通医用口罩?平时是否建议两种口罩都随身携带?替换口罩时,需注意什么?

  空气流通良好、人员密集度不高的户外可使用普通医用口罩,在进入高风险场所前更换高级别口罩。更换时注意:不要接触口罩污染面,妥善保存/扔掉摘下的口罩,避免使用污损的口罩,注意手卫生。

  q6:关于入校物品,物品的外包装和内包装是否都要继续消杀?

  快递消杀要坚持下去。现阶段仍应遵守入校物品的外包装消杀静置等措施,内包装要经过快递消杀柜、消毒液喷洒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q7:“保持安全距离”应该如何理解?是否可以跟他人攀谈、闲聊?寝室、楼栋之间是否允许人员流动?

  目前,社会面和校园仍具有潜在病毒传播风险。在佩戴口罩基础上,保持一定的社交安全距离(至少1米及以上)可进一步降低病毒通过飞沫传播的风险。所以,目前仍应避免人员聚集和攀谈闲聊以及不同寝室和楼栋之间人员流动,这都是为了降低潜在传播感染事件的发生。

  q8:在自习室、图书馆等室内空间学习,在实验室开展试验,需要注意什么?

  在室内人员较多的场所,必须严格佩戴n95口罩,不扎堆、不聚集,做好通风、消毒工作。在实验室开展试验,除了做好疫情防控外,还要注意实验室安全。

  q9:为什么强调必须要扫“场所码”?

  进入公共区域都须扫“场所码”,以保证所有人员在校内的轨迹可循。这样,一旦有异常情况,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可于第一时间追溯排查和采取必要的管控措施。

  q10:目前校内师生就餐采取打包模式。在宿舍或者办公室用餐,是否可以聚集用餐?

  不能聚集用餐。如在同一宿舍和办公室,可分时分散用餐,不同宿舍和不同办公室间人员避免坐在一起用餐。

  防得好才能放得开

  稳得住才能讲发展

  正值疫情防控转换过渡关键阶段

  让我们继续坚持

  共守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组       稿

  融媒体中心

  文       字

  殷梦昊

  图       片

  受访者供图

  责       编

  殷梦昊

  编       辑

  凌奕骐

  上观号作者:复旦大学

上一篇: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优劣对比,一种首推方法,一种根治方法
下一篇:记者亲历全家“阳性”:不可怕,但也不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