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 | 天津市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药参考目录(第一版)来了!专家解读:这些用药禁忌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18
手机版

  专家解读新冠用药指导目录:这些用药禁忌,一定要注意!

  近期,国内外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快、隐匿性强,但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感染者占比极高,大部分患者无需住院,居家用药治疗即可。为了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我市推出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药指导目录(第一版),对于符合条件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实行居家管理,适应目前分层、分级的管理目标。

  什么情况需要按照“目录”用药?何种情况需要就医?特殊人群用药有何禁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杨文杰就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

  用药谨记按照“目录”对症治疗

  杨文杰主任介绍,居家管理人群主要包括没有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或是症状轻微的感染者、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且没有严重的脏器功能不全等感染者,是可以居家治疗的,这次用药的原则主要是OTC用药,也就是非处方用药。

  非处方用药包括两大类,第一类不需要医生处方,可以自行购买,第二类是由药店的药师帮助选择。目前治疗主要为缓解新冠病毒感染以后出现的临床症状,如发热、咽痛咽干、肌肉酸痛以及关节痛等。

  杨文杰主任说,对于没有基础性疾病的中青年来讲,出现轻微的症状且不影响休息和进食的情况下,无需用药,多休息,多喝水,饮食清淡,家中每日开窗通风,环境保持清洁即可。但症状较为明显且影响正常生活,就需用药了。

  首要推荐的是OTC药(非处方用药)对症口服。杨文杰主任提醒,不要多种感冒药一起服用,“比如说选择退烧药或感冒药时,服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中的成分,避免同时使用引起超量造成肝肾损伤。退烧药要按照说明书推荐用法使用,不能因退热效果不明显而自行加大用量或短时间内反复用药,一般的退烧药都需间隔至少6个小时才能再次服用,不同的退烧药不能同时使用。”

  这些情况出现,您需要立即前往医院

  那么,在居家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何种情况,患者需要去医院治疗呢?杨文杰主任说,患者如在家出现了呼吸困难、气促,或高烧持续三天没有下降,或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不能有效控制的情况,就需去医院就医。

  有以下这些情况的老人,需要前往医院,“一是80岁以上老人出现发热;二是体温持续大于38°C超过3天;三是发热后精神状态差,嗜睡,即使体温下降后也没有好转;四是发烧过程中出现皮疹;五是频繁咳嗽、喘息影响日常生活、睡眠的;六是高龄老人烦躁、精神状态改变、性格态度变化大,出现意识障碍的;七是呕吐、食欲下降,无法进食或不明原因腹泻的;八是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的;九是生命体征不稳定,血氧饱和度持续偏低;十是基础慢病指标变化较大的,血压或血糖波动较大或出现新发的不稳定症状等。”

  针对感染病毒的儿童患者,杨文杰主任说:“儿童感染后家长一定要保证孩子的饮食摄入,水分充足,合理用药,可以给孩子做面汤或稀饭加些咸菜,把盐分补足,保证尿量正常即可,一般2—3天体温就下来了。”

  但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家长就需带孩子到医院就医,“患病期间患儿出现皮疹、呼吸急促、憋气、尿量减少,呕吐、拉肚子比较严重的情况,或高烧超过三天,抑或体温下降后孩子其他症状没有缓解,依然精神状态差,比较烦躁,不好好吃饭、嗜睡等,就要早点带孩子来医院看病。”

  特殊人群用药有何禁忌?

  杨文杰主任提醒,原有基础病一直在服药的患者,不要擅自停药,继续规律服药即可。但如有慢性肝脏疾病基础,尤其是肝功能或肾功能不好的情况下,选择药物前一定要咨询医生或药师,病患长期服用的药物如和感冒药进行重叠应用或药物间相互作用的话,会加重不良反应。

  “比如很多心脏病患者长期吃抗凝药,如阿司匹林等,如果再频繁吃退烧药的话,容易引起胃黏膜的破坏,造成消化道出血。近期在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中,有些因退烧药引起了消化道出血,还有本身就有消化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也需注意。”

  另外,杨文杰主任强调,家长尽量为孩子选择儿童的专用制剂。家里需常备一些儿童退烧药,两个月以上的儿童可以用对乙酰氨基酚,6个月以上可以使用布洛芬,同时不要因孩子体温短时间内没有下降而给孩子反复用药。

  同时,杨文杰主任表示,孕妇感染病毒后更需多加小心,“很多退烧药、感冒药孕妇都不可服用,服用前一定要认真看说明书,一旦出现腹痛、阴道出血、胎动异常,或病人有头晕头痛、胸闷憋气的症状,一定要尽早到医院看病,提高自己的警醒意识,把小宝宝保护好。”

  天津市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药参考目录(第一版)

  记者从市卫健委获悉,今日发布的《天津市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药参考目录(第一版)》,按照中西药分开的原则,包含针对发热、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的西药品种38个、中药品种72个。这110个中西药产品中有很多非处方药(OTC),除了医院以外,患者也可以根据自身症状需求,从零售药店、电商平台等多种渠道获得。

  参考目录

  ↓↓

    天津市《新冠病毒感染者治疗用药指引》

  记者从市卫健委获悉,为进一步加强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药指导,卫健委组织专家论证形成了《新冠病毒感染者治疗用药指引》(后附),供各区卫生健康委、各医疗机构在患者用药指导中参考使用。请各区卫生健康委、各医疗机构按照有关要求,为群众提供专业用药指导和服务,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新冠病毒感染者治疗用药指引

  一、适用对象

  新冠病毒轻症感染者,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无严重心肝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需要住院治疗的。

  二、用药原则

  (一)常用OTC(非处方药)药物的选择与应用

  1.OTC(非处方药)定义

  非处方药(over the counter, OTC)为无需医生处方,即可买到的药品。OTC药物具有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通常不会引起药物依赖性、耐药性或耐受性,也不会造成体内蓄积中毒,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在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说明书上均有其特有标识OTC。OTC药物分为甲类和乙类:甲类OTC药物(红色标识),须在药店由执业药师或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乙类OTC药物(绿色标识),安全性更高,无需医师或药师的指导就可以购买和使用。

  2.居家应用OTC药物的原则

  (1)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疲劳乏力、鼻塞流涕、咽干咽痛、腹泻等。对于没有基础疾病的中青年人,出现轻微的症状且不影响休息和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卧床休息、多饮水、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等方法积极应对,并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果症状加重,必要时可选择对症治疗的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2)选用OTC药物时应首选对症口服药物,使用前仔细阅读说明书,以了解药物成分,避免重复用药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3)相同类型的药物无需重复购买,选择一种药物即可,如退烧药、感冒药等OTC药物选择1种服用即可,很多感冒药为复方制剂,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重复、超量用药易导致肝损伤。

  (4)服用药物时应按照说明书的用法用量正确服用药物,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

  (5)如患有基础疾病,在病情稳定时,无需改变正在使用的基础疾病治疗药物剂量。因基础疾病服药、肝肾功能异常的人群应谨慎选择药物,建议用药前咨询医生或药师。

  (二)转诊治疗

  特别注意的是,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前往相关医院进行治疗,切勿自行服药,以免加重病情:

  1.呼吸困难或气促;

  2.经药物治疗后体温仍持续高于38.5℃,超过3天;

  3.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

  三、常用对症治疗用药

  (一)常用中成药的选择与应用

  应用中成药需要遵循中医辩证论治的原则,根据疾病的症状表现和证候特征,选定适宜的中成药。应注意药品说明书注明的功能主治及药物禁忌和注意事项,合理使用中成药。中成药的使用原则上应选择一种。

  1.发热:连花清瘟颗粒/胶囊、宣肺败毒颗粒、金花清感颗粒、清肺排毒颗粒、荆防颗粒、银翘解毒类等;

  2.咳嗽明显:清肺消炎丸、急支糖浆、肺力咳、复方鲜竹沥液等;

  3.咽痛咽干:清咽滴丸、六神丸、疏风解毒胶囊等;

  4.恶心/呕吐:藿香正气水/胶囊等。

  (二)常用对症治疗用药

  解热、止咳等对症治疗药物。包括水杨酸类、乙酰苯胺类、丙酸类等解热类药物和止咳类药物,例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片、阿司匹林泡腾片、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乙酰半胱氨酸片(颗粒)、氨溴索胶囊(颗粒)、美敏伪麻口服溶液、酚麻美敏片、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复方氨酚那敏颗粒等(以上仅为参考剂型)。

  四、特殊人群用药

  (一)12岁以下儿童

  12岁以下儿童应用对症治疗药品时应选择儿童专用剂型,如混悬液、滴剂等,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盐酸氨溴索颗粒、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美敏伪麻口服溶液、复方氨酚那敏颗粒(以上仅为参考剂型)。目前尚无12岁以下儿童可使用的抗新冠病毒药物。

  家中可自备应对急症的药物,如退热药。2个月以上的儿童首选对乙酰氨基酚;6个月以下的儿童不可服用布洛芬;6个月以上的儿童可备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二选一。在使用退热药物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剂量、时间间隔、适用年龄等规定来服用。

  出现以下情况要立即就医:

  1. 3个月以下的孩子出现发热;

  2. 孩子连续发热超过3天;

  3. 发热后精神状态差,嗜睡,即使体温下降后也没有好转;

  4. 发烧过程中出现皮疹;

  5. 频繁咳嗽影响日常生活、睡眠的;

  6. 低龄儿童烦躁哭闹,无法安抚的;

  7. 呕吐、食欲下降,婴儿拒奶的;

  8. 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婴幼儿出现呻吟、喘憋的;

  9. 持续拒食、喂养困难、持续腹泻或呕吐等情况。

  (二)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孕妇用药:乙酰半胱氨酸片(颗粒)、愈创甘油醚(以上仅为参考剂型)。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在用药前一定要咨询医师或药师;妊娠时前三个月最好不要服用含有阿司匹林、布洛芬、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右美沙芬、可待因、金刚烷胺的感冒药,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孕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憋气等症状,或出现腹痛、阴道出血或流液、胎动异常等情况, 建议患者去医院治疗。

  (三)老年患者

  疫情期间,老年患者应该增加蛋白质饮食的比例,适当补充维生素类摄入,以提高自身体质和免疫力。

  对于75岁以下、肝肾功能正常、平时健康状态良好的老年人,无转为重症患者的危险因素的,居家治疗用药及注意事项同一般人群。存在基础病或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出现发热,在使用退热药物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剂量、时间间隔、适用情况等规定来服用。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利伐沙班等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药物的老年患者应用解热镇痛药前请咨询医生,并严格遵照医嘱执行。

  建议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及时就诊,接受抗病毒治疗、氧疗、中药等综合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出现以下情况要立即就医:

  1. 80岁以上老人出现发热;

  2. 体温持续大于38°C超过3天;

  3. 发热后精神状态差,嗜睡,即使体温下降后也没有好转;

  4. 发烧过程中出现皮疹;

  5. 频繁咳嗽、喘息影响日常生活、睡眠的;

  6. 高龄老人烦躁、精神状态改变、性格态度变化大,出现意识障碍的;

  7. 呕吐、食欲下降,无法进食或不明原因腹泻的;

  8. 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的;

  9. 生命体征不稳定,血氧饱和度持续偏低;

  10. 基础慢病指标变化较大的,血压或血糖波动较大或出现新发的不稳定症状等。

    天津市《新冠居家治疗中医药指引》

  记者从市卫健委获悉,为做好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导,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市卫健委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新冠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和《天津市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 第七版)》,制定了《天津市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中医药指引专家共识》(附后),12月14日已正式出炉。

  市卫健委专家提醒:该“专家共识”中所述的中成药在使用时,建议选择其中一种,尽早服用,首量加倍,多喝热水,中成药按照说明书功能主治及剂量服用,一般5-7天或症状消失即停止用药,如症状无缓解或加重,请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天津市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

  中医药使用指引专家共识

  一、治疗方案

  (一)成人治疗方案

  1.症见发热、恶风寒、肌肉酸痛、咽干咽痛、乏力、或鼻塞流涕、或咳嗽者,宜服用具有疏风解表功效的中成药,如感冒软胶囊、四季感冒片、感冒清热胶囊(颗粒)、感冒解热颗粒、荆防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等。

  2.症见咽痛明显,发热、肌肉酸痛、乏力、或咳嗽者,宜服用具有疏风清热,化湿解表,清热解毒功效的中成药,如宣肺败毒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金花清感颗粒、银翘解毒片(丸、颗粒)、桑菊感冒片、金莲清热泡腾片、银黄颗粒、清瘟解毒片、清咽片、清热解毒口服液、连翘败毒片、蒲地蓝消炎片、小柴胡颗粒、牛黄上清片,咽痛甚者,加服清咽滴丸、清喉利咽颗粒、六神丸(胶囊)等。

  3.症见咳嗽明显者,宜服用具有宣肺止咳功效的中成药,如清肺消炎丸、通宣理肺丸(颗粒、口服液)、止嗽定喘丸、止咳宁嗽胶囊、治咳川贝枇杷滴丸、橘红丸、橘红化痰丸、清金止嗽化痰丸、咳喘宁片等。

  4.症见乏力、伴胃肠不适、如呕吐、腹泻者,宜服用具有化湿解表功效的中成药,如藿香正气软胶囊(水、滴丸)、胃肠安丸等。伴便秘便干者,可服用防风通圣丸。

  5.症见鼻塞流涕明显者,宜服用具有解表通窍功效的中成药,如鼻窦炎口服液、散风通窍滴丸等。

  (二)儿童治疗方案

  1.症见恶寒发热、肌肉酸痛者,可用小儿至宝丸、小儿金丹、小儿解热丸、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

  2.症见发热、咽干咽痛、咳嗽者,可用小儿退热口服液、清降片、金振口服液、儿童清肺口服液、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等。

  3.症见发热、食少腹胀、口臭、大便酸臭或秘结者,可用消食退热糖浆、小儿导赤片、健儿清解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

  4.症见咽痛明显者,可用小儿清咽颗粒、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等。

  5.症见咳嗽明显者,可用小儿止咳糖浆、小儿咳喘灵口服液、泻白糖浆等。

  6.症见乏力、纳食不香者,可用小儿健身片、启脾丸、醒脾养儿颗粒等。考虑儿童体质特殊,病情变化迅速,宜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出现病情变化的,需及时就医。

  (三)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哺乳期妇女、孕妇、老年人以及合并基础疾病人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医疗机构可利用“互联网+医疗”,开展居家健康指导、健康宣教、用药咨询等服务,指导群众合理使用中医药。

  注意:上述中成药选择其中一种,尽早服用,首量加倍,多喝热水,中成药按照说明书功能主治及剂量服用,一般5-7天或症状消失即停止用药,如症状无缓解或加重,请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二、预防方案

  (一)药物干预

  1.中药制剂“清感饮”系列制剂之清感冬饮、清感春饮、清感童饮。

  服用方法:“清感饮”系列制剂每袋3g,适量热水浸泡十分钟后温服,含口慢饮,徐徐咽下,每袋药可浸泡2-3次。成人:清感秋饮/冬饮,每次1袋,每日2-3次或遵医嘱;14岁以上儿童:同成人,或遵医嘱;6-14岁儿童:清感童饮,每次 0.5-1袋,每日1次或遵医嘱;遇冷腹泻者、6岁以下儿童及孕妇不建议服用。建议连续服用7天,或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个人体质决定服用天数。

  适用于普通人群预防。

  2.中药预防汤剂

  处方:金银花12g,紫苏叶12g,牛蒡子12g,元参10g,生升麻6g,生黄芪 15g,青蒿10g,蒲公英20g,干芦根20g,生甘草6g。

  服用方法:水煎,每日一剂,煎取200m'。成人: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服一次,每次100m',温服;12岁以上儿童:同成人量,或遵医嘱;6-12岁儿童:服用成人量一半;6岁以下儿童及孕妇不建议服用。建议连续服用7天,或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个人体质决定服药天数。

  适用于密切接触者。

  (二)中医非药物疗法干预

  1.功法锻炼:太极拳、八段锦等。

  2.穴位按摩

  (1)按揉合谷穴

  位置:合谷穴位于虎口,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操作方法:采用拇指按揉法在穴位上操作,右手拇指按揉左手合谷,左手拇指按揉右手合谷。揉动的过程中,以自己感到酸胀为度,带动皮下组织运动,拇指和皮肤之间不能有摩擦。在两侧合谷穴上按揉持续时间各约3~5分钟,每天早晚各做1次。

  (2)揉擦迎香穴

  位置: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操作方法:采用擦法操作,左手擦左侧,右手擦右侧。先擦热双手,握空拳,以两手拇指指间关节背侧,紧贴于鼻梁两侧,上下摩擦;或以中指指腹上下摩擦。上下一次为一拍,可做4个八拍或以发热为度。每天早晚各做1次。

  (3)按揉风池穴

  位置:风池穴位于后枕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操作方法:采用拇指按揉法操作。双手放在头部两侧,掌心对着耳朵,双手拇指分别按在两侧的风池穴上。揉动的过程中,以自己感到酸胀为度,带动皮下组织运动,手指和皮肤之间不能有摩擦。

  3.饮食有节

  每日三餐规律进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食物多样,保证谷类、优质蛋白质类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多饮水。

  4.起居有常

  作息规律,夜卧早起,保障充分睡眠。顺应气候变化,及时调整衣物和室内温度,注意防寒保暖和节气保健。应避免到人群聚集场所。

  5.劳逸有度

  运动和休息适度,可适当运用中医功法锻炼,或根据个人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

  6.情志畅达

  应保持愉快心情,切勿发怒,顺应自然规律,不厌长日,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

  三、康复方案

  (一)中成药康复

  1.症见气短、多汗、胸闷、心悸、干咳者,宜服用具有补肺益肾功效的中成药,如清金益气颗粒、通脉养心丸、生脉饮等。

  2.症见乏力、纳差、腹胀、便溏者,宜服用具有健脾和胃功效的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等。

  3.症见失眠、焦虑、抑郁者,宜服用具有养心安神功效的中成药,如加味逍遥丸等。

  (二)中医非药物疗法康复

  1.艾灸疗法

  常用选穴:大椎、肺俞、上脘、中脘、膈俞、足三里、孔最、肾俞等。

  方法:大椎、肺俞与膈俞(或中脘与上脘):用温灸盒灸30分钟;足三里或孔最或肾俞:清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频次:每日1次。选用艾灸疗法时,一般隔2天施灸1次,每穴灸10~15分钟,持续2周;症状明显可交替选用不同穴位每天施灸,5次后休息1~2天,然后继续施灸5次。10次为1个疗程。

  2.经穴推拿

  (1)穴位按摩:太渊、膻中、中府、肺俞、肾俞、大肠俞、列缺、中脘、足三里等,咳嗽、咽痒、干咳者,可加少商、尺泽等。

  方法:以大拇指放置于穴位上,拇指指腹触摸皮肤并稍加按压,小幅度的环转按揉腧穴,以产生酸胀温热感为佳,每次1~3分钟。

  (2)经络推拿: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任脉、督脉等。

  方法:取坐位或卧位,均匀呼吸。用一手手掌大鱼际沿经络循行方向紧贴皮肤施力作直线往返快速摩擦,可两手掌交替进行,100~120次/分钟(每手摩擦50~60次/分钟),每条经络摩擦1分钟为宜。

  3.耳穴压豆

  常用耳穴:支气管、肺、肾、内分泌、神门、枕、脾、胃、大肠、交感等。

  方法:耳穴压豆是将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豆贴敷于相应耳穴并稍加压力,以穴位产生酸麻重胀感或发热为度。贴敷后每天自行按压数次,每次3~4分钟。每次贴压后保留1~2天,取下后让耳穴部位放松一晚,次日再以同样方法贴敷,一般5~6次为1个疗程。

  4.拔罐

  背俞穴为主,如肺俞、膏肓、脾俞、肾俞、大椎等。

  作用:拔罐是简便的中医康复手段,在调节亚健康状态、治疗多种疾病方面有较好效果。

  注意事项:拔火罐应注意防止烫伤及引燃易燃物,留罐时间不宜太长,拔罐时如出现四肢发冷、恶心呕吐、心悸、面色苍白、冷汗、头晕等应立即停止,并让患者平卧休息。

  5.其他方法

  可使用胜冠康复功、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医传统功法适当锻炼。

上一篇:事关考研,最新通知!
下一篇:Freego研究所|关于一次性内裤的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