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新冠肺炎有什么后遗症?这5种长期症状要重视
“一直以为灾难离我们很远,但其实单纯是我们比较幸运而已。”——洛杉矶嬴政W
撰文 | 鹿其临
近日,网名为“洛杉矶嬴政W”的在美中国人上传微博的一段视频火了,他为了修房子,找上邻居家,却发现邻居苏西全家都感染了新冠病毒,苏西的父母都因此离世,只剩苏西一人幸存。但苏西出现了严重的新冠长期症状,她呼吸困难,需要一直使用氧气瓶维持呼吸。她甚至无法接种新冠疫苗,因为医生说她的身体情况太糟糕,疫苗不但起不了效果,反而会加重她的病情。
视频截图
其实,新冠病毒的长期症状离我们并不遥远,过往有研究称,有10%-30%的患者在首次确诊的四周之后,仍然表现出原本存在的症状,或出现新症状。这些症状可以持续数月,有的甚至长达9个月。譬如视频中出现在苏西身上的呼吸困难,就是新冠病毒长期症状的典型症状之一。
近日,FAIR Health针对近200万新冠患者发布一项研究称,23.2%的新冠患者在确诊一个月或更长时间后,仍在治疗相关症状。这是迄今为止对新冠长期症状所展开的人数最多的研究。结果呈现的数字比例之大,足以引起广泛重视。
FAIR Health研究的原标题
研究所做的分组等数据信息归纳如下:
最常见的长期症状是疼痛
研究显示,23.19%的新冠患者在确诊一个月后,存在长期症状。
在病情更严重的患者中,长期症状发生比例更高:在有症状但未住院的患者,1/3受到长期症状的困扰;而将近一半的住院患者出现长期症状;在无症状患者中,也有近1/5者在确诊一个月后出现症状。这部分患者有很多人在最初,甚至不知道自己感染新冠病毒。
新冠患者长期症状的比例
新冠患者中最常见的5种长期症状分别是疼痛、呼吸困难、高脂血症、不适和疲劳以及高血压。该研究发现,疼痛是最常见的一种长期症状。但也有其他研究认为疲劳才是最常见的症状。
第三和第五的高脂血症和高血压值得关注,这些诊断在并未出现在患者的病史中,但也有可能是患者以前有这种情况而没有被检测到。
年龄与性别
新冠患者排名前15的长期症状在不同年龄段中,发生率有所差异。除了疼痛和呼吸困难,儿科人群(0-18岁)还应注意肠道问题,而青年人群(19-29岁)还应注意预防焦虑。
不同年龄段患者排名前15的长期症状
被评估的大多数症状指标在女性中的发生率比男性更高,差别能达到5%甚至更高。研究整理出最显著的10大差异中,甲状腺问题、抑郁症和偏头痛/头痛的男女差异居于前三位,几乎呈现7:3比例。
但呼吸障碍、中风等12种症状,以男性更多见。总体看,男性患者应该更加留意心脏病、肾衰竭和呼吸窘迫的问题。
心脏炎症在年轻群体(19-29岁)中需要引起重视。这类心脏疾病通常与老年人的关系更密切。但在有新冠肺炎长期症状的患者中,超过1/4的心脏炎症患者都处在19-29岁的年龄段,远高出其在总人数中20.9%的比例。
此外,还有其他因素会增加心脏炎症发生率,如住院患者、有症状患者、男性的心脏炎症发生率更高。部分既往疾病,如肌肉萎缩症、心衰等,也会增加心脏炎症的发生。
精神健康状况与死亡率
评估了确诊新冠30天或更长时间后,4种与患者精神健康相关的症状,焦虑在所有年龄段中的比例都是最高的,其次是抑郁症、适应障碍、抽搐性运动障碍。
需要留意19-29岁年龄段的患者,其适应障碍发病比例较高。而抽搐性运动障碍在0-18岁年龄段的患者中发病比例较高。
4种精神症状在各年龄段中的发病比例
女性发生适应障碍、焦虑和抑郁症的几率,是男性的两倍多,而抽搐性运动障碍在两种性别中分布较为均匀。
对确诊新冠30天或更长时间后的患者死亡率进行分析,发现男性在各分组中的死亡率皆高于女性,住院并出院的患者死亡率最高,达到0.45%。
有症状但未住院的患者在所有年龄段的死亡率都高于无症状患者。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在70岁及以上的患者中,有症状患者的死亡率达到0.273%,无症状患者为0.139%。
确诊新冠前已患有疾病的患者中,有智力障碍的患者死亡率最高,其次是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有吸烟史和贫血的患者应多加预防留意,因为其不像其他疾病因素那样容易引起重视。
目前关于新冠病毒引起长期症状的原因仍不清楚。理论学说有急性期后的持续免疫激活、病毒的最初损伤(如神经通路的损伤,使得愈合缓慢)、低水平病毒的持续存在。
本研究的优势在于其纳入患者人数非常庞大,研究特征重点涵盖年龄、性别、症状轻重、精神状况、死亡率等信息。所得的结论较为综合、全面,对新冠患者的长期治疗和预防预后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尽管如今新冠病毒的变异株依旧来势汹汹,但康复患者的长期症状也不应被忽视,人类需要做好长期对抗新冠遗留问题的充分准备,才能真正打赢这场疫情之战。
参考文献
1.A Detailed Study of Patients with Long-Haul COVID - A FAIR Health White Paper, June 15, 2021
2.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long-term-effects.html.
3.https://doi.org/10.1001/jamanetworkopen.2021.0830.
4.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1.0830
来源:医学界
责编:田栋梁
校对:臧恒佳
制版:舒茜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