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8年,华东师大人造抗病毒免疫系统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刊登《自然·通讯》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19
手机版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全球爆发了多轮传染病疫情。埃博拉病毒、甲型h1n1流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寨卡病毒、以及最近的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都对全球的经济、公共卫生安全、以及人类健康,产生了巨大冲击。

  尤其对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来说,引起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更大。并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们未来将面临更多新发或再发病毒引发的传染病疫情。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抗病毒感染新策略。

  近日,《自然·通讯》刊登了华东师范大学叶海峰研究员团队和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王林发院士团队,历时8年在人造抗病毒免疫系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engineering antiviral immune-like systems for autonomous virus detection and inhibition in mice”。(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5425-9)

  叶海峰介绍?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组

  集病毒检测清除于一体的

  免疫样系统alice(爱丽斯)?

  此次,alice系统成功模拟了人体的抗病毒免疫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和破坏入侵的病毒(图 1)。该系统以识别外源核酸的sting蛋白为接头,连接人工搭建的信号反应网络,同步输出多重抗病毒功能模块(包含抗病毒细胞因子ifn-α和ifn-β,可降解病毒核酸的crispr-cas9、以及分泌型中和抗体)。当病毒入侵时,alice系统能够自动感知,并同步输出抗病毒功能蛋白,发挥抗病毒效果。

  

  图1 为了更加形象的展示alice系统的作用原理,研究团队用“后羿射日”的典故比拟该系统(图 1),后羿是装载alice基因线路的底盘细胞,手上的弓箭是不同类别的抗病毒功能蛋白,天上的太阳代表不同种类的病毒。后羿精准操控弓箭,击碎病毒。

  随后,研究团队将alice系统上载至底盘细胞中,并由水凝胶包裹移植到小鼠体内。实验结果显示:无论在病毒感染发生的前、中、后期,alice系统均能自动感知和抑制病毒。尤其令人兴奋的是,alice系统携带的中和抗体输出模块,可在病毒感染后的六小时自动输出,比人体适应性免疫系统产生中和抗体至少提早了一周。

  为了进一步探索alice系统的临床应用前景,研究团队选取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感染引发的疱疹性角膜炎(hsk)小鼠模型,由腺相关病毒载体递送alice系统至小鼠的眼部。实验结果显示:alice系统能够成功抑制小鼠角膜、三叉神经节以及大脑中的病毒载量;并且面对病毒的迭代感染,也能发挥良好的抗病毒效果。目前,临床上治疗hsv-1的常用方法是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acv)等核苷类似物,这类药物靶点单一,极易造成耐药毒株的出现。alice系统的出现无疑是给抗病毒治疗领域,提供了一种灵活、创新、模块化的抗病毒治疗策略。

  据了解,此次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上海市科委的资助。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上观号作者:上海科技

上一篇:不要再抱怨疫情了!新冠疫情在中国现在真的可以完全可以放开吗?
下一篇:新冠病毒防控有望回归乙类, 会对猪、粮、菜、蛋价格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