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轮疫情十分蹊跷:问题出在哪?封闭还是开放?三方面都有一本经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19
手机版

  导读:当下,疫情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着大江南北,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到底选择封闭还是开放?如何看待各方面矛盾?本文集中总结分析了各种观点,欢迎参考。如果您认可某种看法或者您有不同的见解困惑,欢迎您在文末说出自己的心声,我们一起共克时艰。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信息,11月14日至23日,短短十天时间,我国新增本土确诊23042例,无症状感染226578例。

  11月14日,新增确诊1621例,新增无症状16151例11月15日,新增确诊1568例,新增无症状18491例11月16日,新增确诊2328例,新增无症状20804例11月17日,新增确诊2276例,新增无症状22853例11月18日,新增确诊2055例,新增无症状22208例,11月19日,新增确诊2204例,新增无症状22011例,11月20日,新增确诊2277例,新增无症状24547例,11月21日,新增确诊2145例,新增无症状25754例,11月22日,新增确诊2641例,新增无症状26242例,11月23日,新增确诊3927例,新增无症状27517例(其中新增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均为本土病例,不含境外输入。)

  11月24日新增本土3041例,无症状感染29654例,数据继续攀升,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其中,广东,重庆,河北,北京,四川,新疆,甘肃,陕西、青海,山东,山西,河南,吉林,湖北,内蒙古,单日新增无症状都超过500例。

  这轮与新冠病毒的抗争,已是狼烟四起,硝烟滚滚。

  2022前三个季度还好好的,为何10月份以后突然出现这种局面?封控还是开放?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疫情为何如同打不死的小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大家有没有发现:此前各地的疫情局部爆发,我们都能追根溯源,找到0号感染者,也能报道出他(她)的行踪轨迹。

  这一轮,无暇顾及甚至无从查起。

  而我所熟悉的武汉,仅仅是因为10月10日同济医院的一个善举,接诊了一位来自千里之外的乌鲁木齐的病人,此后疫情便一发不可收拾,十三个区几乎轮流上演一遍静默。

  10月8日一行三人开救护车从乌鲁木齐出发,开往武汉。10月10日下午两点左右抵达武汉,救护车直接送往四医院,下午四点左右乘出租车抵达同济医院。10月11日下午三点半左初筛出阳性,两位司机已返回。10月13日同济医院汉口总院区停诊。

  接着硚口区、江汉区、江岸区、汉阳区、洪山区、东西湖区……相继不同程度的开始管控,至今依然如火如荼。

  

  变异后的病毒奥密克戎太狡猾了!

  武汉媒体报道:武汉本轮毒株平均1人传染18人。

  光明网10月27日在报道郑州本轮疫情时,也提到以下特点:一是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能力更强,传播范围更广,主城区几乎都涉及;二是潜伏期短,疫情发展迅速。

  

  病毒的传播速度超过我们想象,甚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康复出院者和新建方舱的速度,依然追不上病毒的肆意蔓延。

  所以每个城市都有些应接不暇,手忙脚乱,焦头烂额。

  更为重要的是,舆论的导向开始两极分化,甚至出现一边倒的声音。

  

  小强的另一个特点,成为热议和争论的矛盾点。

  它快是快,但对人体影响有限。

  如同一只出生不久的小野兔,虽然它喜欢在雪地里四处撒欢,但留下的脚印太浅,很快就可以抚平。

  三位人们非常敬仰和信任的专家,对此也达成共识:

  11月17日至18日,张伯礼和张文宏两位专家先后表示:“新冠没那么可怕!”,“病毒已进入稳定期”,两人共同表示一点:新冠病毒对人类造成的损害也在逐渐降低。

  

  钟南山院士早在香港疫爆发时就曾说过:不用太担心奥密克斯。主要由鼻咽和呼吸道感染引起。肺炎的概率比较低,死亡率也比较低,几乎接近季节性流感。因此市民不必过于担心。

  

  而过去的十多天,虽然新增和无症状感染数据呈几何式暴涨,但另一项数据却能说明问题。

  本轮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截至目前,共报道了六例死亡病例,这六例患者都是80岁以上高龄,并且本身都患有基础疾病。

  有两例合并了细菌性肺炎。

  有两例因突发心律失常去世。

  有两例在送医时已经没有生命体征。

  其中有四例还患有多年脑梗塞后遗症。

  

  对此,开始有人提出疑惑:既然它传播速度快,很难防;但它毒性弱,可控制,为何不干脆全面放开?

  有人提出反问:香港、台湾、新加坡逐步放开后,重症死亡率极低,社会逐渐恢复正常,为什么我们不借鉴?卡塔尔世界杯人们不戴口罩聚在一起嗨,我们呢?

  甚至有人提出建议:乙类传染病不应该这样继续操作下去,我们的世界里,所有的资源不应该只有新冠病毒和疫情防控。取消核酸检测,取消封控和静默管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代以疫情防控为中心。

  

  一石激起千层浪,似乎说出了大部分普通人的心声。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有人给出了不同的观点。

  有人说,新冠病毒的毒性已经减弱,危害比流感还低,不用吃药,多喝水就转阴了。如果真这么简单,国家会不知道吗?还会投入这么多人力财力进行封控?吃力不讨好!

  也有人说,如果新冠病毒没有危害,难道医生自己也不清楚吗?接诊流感的大夫,从没穿过防护服,为什么接触无症状患者,都要防范森严?

  

  甚至有人反驳,完全放开,不检测核酸,不扫码,不管控,最终结果就是各大医院病人爆满,连床位都没有。不信,请试试,石家庄刚放开几天,就以单日新增500例的事实证明给你看。若是全国全部放开,后果敢想吗?

  

  双方吵得沸沸扬扬,难解难分,究其背后三方面初衷,十分心酸。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齐心协力才是最终的出路。

  疫情至今,有三方面在共同付出和应对:国家,基层,百姓。

  对于国家而言,始终秉持的是“生命大于一切”的初衷,她是要照顾到这个14亿大家庭中的每一个人的生命和感受。

  疫情三年来,免费的核酸检测,免费的疫苗接种,免费的感染救治,她都是自掏腰包,义不容辞,尽心尽力。

  效果是有目共睹,每个人都能切身感受:疫情初期,当国外选择躺平,不问不顾,死亡人数变成一堆堆冰冷的天文数字时,我们因为有国家的引导和守护,可防可控,可以得到生活的安宁和生命的安全。

  

  当疫情发生突变,人们开始变得迷茫、焦虑、恐惧甚至愤怒时,国家能够聆听大家的心声,尊重大家的感受,及时及刻地推出科学精准防控的“新二十条”防疫政策。

  试问,哪个国家能够有如此大的担当?这不是日本、新加坡、美国那些小地方,船小好调头,这是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啊!

  

  之所以推出新二十条优化措施,就是因为基层不断出现一些极端个例,甚至变着花样层层加码、一劳永逸。

  三年来,确实有些基层的防疫思想固化了,懒惰了,落后了。

  但凡有点风吹草动,立刻铁皮围栏上阵。甚至没有疫情的地方,也依然封闭管理。所谓的“静默”、“临时管控”、“足不出户”,其实就是换汤不换药的“封城”。

  

  当然,疫情的反反复复,没完没了,确实让一些基层领导和一线防疫人员提心吊胆,身心疲惫。

  管太松了,怕出事;管严点,起码没事。

  一封了事,简单粗暴,只要不出问题,对上有交代,对下取得支持。

  所谓不求无功但求无过,不过是权衡利弊后的自保。

  

  为什么“新二十条措施”如此难以落实执行,基层不是不知道,而是有着自己的盘算,更重要的是害怕担责。

  

  无奈之下,国家又出手了!

  11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回应当前疫情防控热点时提出:

  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通过视频会商、调度和培训等多种方式,部署调度各地尽快推进二十条优化措施落实落地。各地迅速召开调度会、培训会,对本地区优化防控措施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各地还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成立工作专班,印发相关配套文件、落实细则或指南,将优化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常态化督导,全方位多角度宣传阐释解读二十条优化措施,制定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组织开展系列培训和分层培训,进一步推进高效处置疫情。

  看看,直接手把手地培训了!

  至于老百姓,每一个人都在证明自己的观点,发泄自己的情绪,诉说自己的担忧,这些人都有一个共性:焦虑。

  因为普通人没有金饭碗银饭碗和铁饭碗,甚至保住自己的饭碗都举步维艰。

  

  更关键的是,大疫三年,生存的压力和生命一样残酷。反复的静默,收入也在静默,支出却一分不少。左手是经济,右手是生命,二者同样不可承受之重。

  这轮疫情之前,人们习惯了久违的安宁,过着正常的日子。而一旦这份美好突然被打破,自然会由失落到愤怒再到质问。

  

  我的看法是,城市开放是一种大势所趋,因为个人的生活压力、国家的经济支撑、社会的舆论导向,皆不可承受疫情之重。

  但是必须至少满足三点:病毒的危害性足够降低,防疫和治疗病毒的药品足够完善,方舱和各种医疗资源预备足够齐全。

  国家也从未说过会一直封控管理!

  在此之前,我希望大家多一份忍耐,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配合,千万不要乱了分寸,节奏四起。

  

  资深媒体人胡锡进说得十分有道理:

  当前受封控直接影响的人口应该是中国爆发疫情三年来最多的时期之一,处于封控中的人口也应该是最多的时候之一,而且其中部分人已经在封控中生活了一个月甚至几个月。这当中肯定有不少各种各样的个人损失,包括经济和工作上的,生活上的,身心层面的,以及亲情关爱上的。很多人有过或正在经历焦虑,会变得心情低沉、沮丧,这个时候也更容易追逐互联网上煽情的视频或“小作文”,被带节奏。

  多一份信任,守得云开见月明,相信那些焦虑的时光、无眠的夜,不会被辜负!

  只要国家,基层,百姓,三者一条线,上下一条心,我们必将战胜疫情,迎来最终的胜利!

  国和家,平安健康就是福!愿所有普通善良的人,熬过难关,春暖花开!

  

  感谢您阅读!

  支持您点赞收藏,评论转发!

  (本文章为@众生百态2022?原创,仅在今日头条平台独家发布!若其它平台有抄袭搬运,一经发现,违者必究!)

  (特此警告:某易、某浪平台自媒体作者,近期严重频繁抄袭本人文章,已逐一实名举报!请知悉!)

上一篇:又一个朋友阳了!防控政策调整后,你必须知道的40条重要信息!
下一篇:连花清瘟“降温”了?多项试验结果备受争议,需要更多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