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疫情真的放开,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时代环境塑造一个人的价值观,同样也考验它。
我们一个人信什么,有时候可能跟事实根本就没关系,而是跟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和态度包括价值观有关。
举个例子,过去四十年我们的经济增长高速发展,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但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是什么呢?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解释和答案,有的人说这是市场的功劳,有的人说这是我们走出了不一样的道路,基于事实,我们却能够得到截然不同的答案。
而我们相信什么,就决定了时代环境朝着怎样的方向去发展,而我们也必将经历这样的方向带给我们的考验。
同样的道理,如果疫情放开,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我一直就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或者说根本就不算是一个好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似乎把个人的责任抛之脑后,大家全部指望政策发力、公共卫生发力来控制疫情,好像自己是否感染新冠,变成了公共问题,而不是一个个人问题。
这就好比因为每年导致车祸死亡的人数很大,于是我们要求要限制车辆,要严格控制车辆一样,治标不治本。
一个人感染新冠和一个人出车祸的概率,本质上应该是自己才是自己的第一责任人,这是非常重要的道理。
但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依然还停留在过去的集体主义的旧思路中,遇到什么都喜欢强调宏大的概念,这当然是很不好的问题。
我们应该先对自我负责,其次才能要求政策为新冠病毒的扩散和防疫做出调整和控制。
这几天石家庄放开所有限制,一下子冲上了热搜,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放开,很多人变得不适应,我看到有石家庄人在网上留言说,一下子突然宣布放开,反而比全城静默还恐怖,没人敢出去了,大家反而要求继续核酸采样。
我不知道这条留言的真实性,但如果是真的话,我想我的内心感受是非常复杂的,我有时候会认为,我们离“文明”两个字似乎还很远很远,三年时间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和习惯,正如我在此前的文章中所分析的那样,一旦人习惯了做核酸戴口罩,哪怕他们心底知道这是不对的,但也会因为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新冠病毒),从而感到畏惧和害怕,然后会继续依赖核酸和口罩。
这也是所谓的火车头效应,一辆火车一直朝着一个方向开了三年,现在突然说要转头,尤其是像石家庄这种前期没有任何迹象和征兆的情况下,一下子全部放开,当然难免容易引起一些恐慌和不安。
要知道,我们的医疗资源是非常稀缺的,尤其是我们的床位和ICU病房,这一点是事实,但我们能够以此为理由永远继续严格防疫下去吗?
当然也不可能。
因此这就又要回到本文的主题上来,防疫防疫,到底谁是谁的第一责任人?到底应该谁为谁负责?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如果新冠的感染率或者毒性真的非常强,致死率很高,你又没有打疫苗,你又非常恐惧的话,那你最好的选择一定不是说全面禁严,继续严格防疫,而是自己待在家别出门,或者干脆跑到农村老家去。
我们最容易犯的一个误区是,有些人因为自己的特殊情况或特殊原因,例如家中有四个老人,五个小孩,就因此说不能放开,要越严越好,这当然是不对的。
一个社会的组成结构不是一个家庭,而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的,而针对是否放开的问题,一定会有人同意和反对。
因此,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同意的人出门工作、生活、投资、赚钱,让不同意放开的人自己待在家,哪里也不要去,或者戴好口罩,与人保持好距离即可。
传统经济学认为人是理性人,而在面对新冠病毒这类威胁性不小的传染性病毒时,人类也会充分展现出自己理性的那一面。
例如,就在石家庄宣布放开后,多地的呼吸机包括吸氧机就开始大卖,石家庄很多药房的连花清瘟胶囊甚至被买光了,就连一些相关的医药股,也迎来了一波涨幅。
这说明了什么?
这依然说明人是理性的,如果疫情真的放开,其实就是两种现象,那些容易感染病毒的幼儿和老年人,当然要在家中为他们准备连花清瘟和呼吸机等等,不仅如此,还要减少他们的出行,以及叮嘱出门要戴口罩。
而对一些年轻人来说,当然是赚钱更要紧,一方面是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和重症都在降低,另一方面是疫情三年收入损失的加大不得不开始工作赚钱还债养家。
疫情未来会不会放开?我认为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趋势,或者是世界一定会有的样子,除非历史开始倒退。
时代环境塑造一个人的价值观,同样也考验它。
新冠病毒的大流行是事实,新冠病毒的传染力度很强是事实,全球死于新冠病毒的人数高达百万这同样是事实,但我们又很难去理解,为什么西方能够那么早就放开,这也是事实。
过去我们说要讲事实不要讲立场,但今天仅仅是事实我们就能够给出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解释,而这又往往取决于我们相信什么样的叙事,相信什么样的哲学理论。
今天的疫情当然还是疫情,但在某种意义上,它所造成的广泛影响力,又不仅仅局限于疫情。
就拿十月份最新出炉的经济数据来看,我们也能够看得出来,疫情的影响早已经覆盖方方面面,创业、融资、贷款、餐饮、餐饮、房地产,甚至就连人们的行为和心理意识,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
根据统计局最新数据,十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40271亿元,同比-8.1%。商品零售消费36171亿元,同比+0.5%。消费渠道方面,线上商品零售当月增速约为22.08%,线下约为-7.74%。
反映到消费结构方面,食品、饮料、粮食实现高个位数增长,消费品、金银珠宝、纺织服装则是个位数下滑。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下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疫情对居民收入消费情况的变化,消费的减少,既反映了人们对当下收入减缓的担心,也反映了对未来经济变化的悲观情绪。
如果疫情放开,我们当然需要注意一些疫情所带来的次生灾害,但这种次生灾害在某种意义上应该是可控的,也是能够去接受的。
疫情所带来的医疗资源的挤兑,比起对经济所造成的伤害来讲,其实就是厚此薄彼,我们不可能真正做到两全其美,只能权衡利弊,然后尽可能做到最好,把损失降到最低。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一定要有一个观念,就是自己对自己负责。如果疫情真的放开,我们自己的选择以及自己的行为,一定是自己负责的,自己才是自己的首要责任人。
我们不可能推脱责任,更不应该忽视任何选择,也不应该只看重一点,而忽视了事物的全部样子。
人们对于一些重要问题的争论,经常不是因为对事实的认定有分歧,而是因为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事实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理解。
就拿这次疫情来说,我们都认可这次疫情所造成的伤害很大,传播链很广,为此有很多人付出了生命,但即便是这样,依然有着很大的争论,要不要放开,怎样放开,多久放开,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意见和理解,有的人主张放开,有的人认为现在放开还早。
这两种不同的解释会导致不同的主张,未来是什么样,依赖于我们相信哪一种解释。
这就是哈耶克所说的“我们的认识会改变事实”的含义。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社会#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