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37岁!辽宁一足球教练感染新冠去世:最需警惕的,是这群人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19
手机版

  01

  李月亮??

  前几日,一个壮年男子的去世,让人无限唏嘘。

  前足球运动员王若吉,因感染新冠去世,年仅37岁。

  王若吉之前是中甲球员,比《西虹市首富》中,长年混迹于丙级球队的王多鱼高了两档。

  退役后在沈阳从事足球工作,是一名青训教练。

  

  来源:北青体育

  才37岁,而且有运动员的底子,身体素质肯定超过多数同龄人。

  但因为基础性疾病恶化,最终医治无效,悄然离开了世界。

  王若吉的离去,给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

  新冠病毒没有那么可怕,但是也没有感冒那么简单。

  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

  

  王若吉

  王若吉所得的基础性疾病,已经被证实为糖尿病。

  我国糖尿病患者大约有1.25亿,与日本总人口相当。

  成人患病率高达11.9%,相当于每9人中就有一位糖尿病患者。

  绝大多数人的亲戚群中,都有糖尿病患者。而且,此病呈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由于症状不明显,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得病。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统计,仅有36.5%的人知晓自己患上了糖尿病。

  而新冠病毒,绝不仅仅只对糖尿病“特殊对待”,有高血压、心脏病、阿尔茨海默症、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全都需要重点防范。

  更何况,中国还有一个更庞大的群体,那就是多达2.67亿,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02

  李月亮??

  自从疫情放宽之后,许多人就在网上编起了段子,多数认为现在的病毒特别弱。

  比如“阳后的症状是先发朋友圈”,后遗症则是“把借钱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青壮年正值身强体壮,确实有傲视病毒的资本,恣意品尝着压抑许久的欢乐,这属于人之常情。

  但一位网友的微博,打破了轻松的气氛。

  北大急诊观察室里,全部是阳性的老人,全都用着呼吸机。

  更可怕的是,一夜之间就有四五位老人去世……

  

  图片来源:微博@flbcat

  正像互联网企业,疯狂讨好年轻人一样,整个世界都在围绕年轻人运转。

  如今,互联网上你所看到的绝大多数是年轻人的身影,你所能听到的也是年轻人的声音。

  一位网友的评论很是戳人:

  “一线城市中产阶级中青年阳了的故事,全网皆知,他们自己手中就有公号、微博、播客,有上千人的朋友圈和很多群聊。

  我担心的是,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面,小城镇和农村、中下层、老年人的故事,又将是一个个黑洞。”

  在接下来的疫情中,相比于青壮年,老年人和基础病患者才是真正的震中。

  奥密克戎病毒虽然很弱,但依然是病毒,绝对不能躺平。

  上个月29日,日媒公布了疫情和流感的对比数据。

  同属于黄种人,他们的结论很有参考价值。

  

  60岁以上的老人:

  流感的重症率0.79%、致死率0.55%;

  新冠的重症率0.14%、致死率0.475%~0.64%。

  60岁以下:

  流感的重症率0.03%、致死率0.01%;

  新冠的重症率0.01%、死亡率0.004%~0.01%。

  可以看出,新冠与流感的数据非常接近,但都对老人不太友好。

  相对于年轻人,60岁以上老人的重症率和致死率都更高。

  虽然拜登早就宣称美国新冠大流行“结束”,但种种迹象表明,新冠疫情正在向老年人倾斜。

  美国黄石卫生部门官员约翰·费尔顿直言,大流行尚未结束,只是与之前有所不同。

  当大多数人继续向前时,必须认识到脆弱的老年人仍然遭受着无情伤害。

  

  医务人员正为一名老人注射疫苗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费尔顿团队在10月份录得6例死亡病例,全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60、70多岁的各一名,80、90多岁的各两名。

  美国疾控中心主任萝谢尔·沃伦斯基也强调,现在抗击新冠病毒的工具变多了,但真正的挑战在于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多种慢性病的老年人。

  至于基础性疾病,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风险。由于欧美疫情的共存策略,现在难以找到确切的数据,但我们可以看到早期新冠病毒的统计。

  

  图片来源:上观新闻

  2021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英国的新冠死亡病例中,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既存疾病,占比接近1/4。

  然后是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压、泌尿系统疾病等。

  虽然去年的新冠病毒与当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有所不同,但奥密克戎很可能有着弱化但类似的风险,我们必须做好防范。

  03

  李月亮??

  幸运的是,现在的奥密克戎又变了好几个分支,毒性越来越弱。

  在近期的广州疫情中,出现了16万多例新冠病毒患者,没有1人死亡,只有4人被诊断为重症,他们本身都患有严重的基础病。

  这种重症比例,已经微小如蚁。

  而阻止病毒的最好方法,就是接种疫苗。

  当前美国老年人确诊后死亡率的提升,与疫苗接种呈正比。

  此前,他们65至74岁和75岁以上人群,接种两针疫苗比例分别高达98%和96%。

  但在专门针对奥密克戎的加强针方面严重落后,比例只有22%和25%。

  

  其他年龄段同样差别巨大

  图片来源:健康中国

  虽然新冠病毒变异太快,疫苗难以预防,但能够显著减少老年人发生重症的几率。

  而伴随着疫情的放开,我们的防御策略也必须改变。

  钟南山团队表示:当前预防重心要从预防感染转到预防重症,加强新冠疫苗接种是下一步关键。

  有基础慢性病的老人也不用忌讳,国内外早就证实了疫苗的安全。

  同时做好防护,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少聚集。

  如果一不小心感染,大多数人是无症状及轻症,5~7天就能好转,可以居家隔离观察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奥密克戎的发烧症状很少超过三天,如果超过三天仍然发烧,需要向医生咨询。

  有基础病的人群,家人更应该重点关注,一旦有什么情况需要立刻送院就医。

  04

  李月亮??

  除了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还有那些清运垃圾的工作人员,他们通常都是老年人,这是一个无比庞大,又被习惯性忽视的人群。

  暖心的是,有网友提出了建议:

  如果家里有人阳了,最好用双层垃圾袋包扎,并且用酒精或消毒液做好消杀。

  这个小小的举动,将减少很多病毒传染的几率。

  那些清洁工和拾荒者,普遍年龄较大,买药不太方便,他们将因为一个小小的举动而更加安全。

  在网友的接力下,大家很快又发现了另一种方法,那就是“鹅颈式封扎法”。

  把塑料口袋系成天鹅颈的形状,再用封扎带拉紧,可以形成有效密封。

  

  人类最可贵的品质,正是面对未知的团结与勇气。

  只要我们勠力同心,战胜病毒是早晚的事。

  现在的病毒,既非猛于虎,也非弱如鸡,更像是一只大鹅。

  当面对一只鹅的时候,并非所有人都有胜算。

  鹅一旦发起怒来,可以驱倒老人,包括本身患有疾病的人群。

  我们在认知上,绝不能一味地调侃病毒的弱小。

  相反,要重视它,戴好口罩备好药物,保持对病毒的敬畏。

  正像《三体》所写:“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千万别轻视病毒,尤其是一个席卷世界的病毒!

  保护好我们的家人,尽可能地让他们推迟感染,能晚一天就晚一天。

  点亮【赞】+【在看】,道阻且长,任重道远,做好防范,共克时艰。

  参考资料

  [1]?青瞳视角 | 年仅37岁!前中甲球员感染新冠后引发基础性疾病恶化,不幸去世

  [2]?中工网 | 经历奥密克戎

  [3] 上观 | 奥密克戎毒力如何?郑军华:正确看待,不能“躺平”

  [4]?南方+ | 钟南山:预计明年上半年广州可恢复到疫情前生活状态

  [5]?健康中国 | 用数据说话!陈赛娟院士最新研究:疫苗能有效保护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显著减少老年人发生重症的比例

  如何提高免疫力?一定要看到最后!

  月亮的视频号做了详细解读

  点开下方视频来看吧

  一定记得关注月亮的视频号

  以后收看我更多的精彩内容~

  来源最华人(wcweekly),最华人,记录华人之光。

  往期好文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

  |? 感染高峰真的来了!那些症状轻的人,到底做对了什么?

  |? 北京发热门诊爆满,人民日报密集提醒,情况比预想来得更快…

  你的「赞」+「在看」,月亮都看得见

上一篇:上海人民正在把气撒在连花清瘟头上
下一篇:疫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