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19
手机版

  

  一、

  战国中后期,齐湣王一时头脑发热灭了宋国,引起五国攻齐。结果齐军被打得大败,精锐全失。

  在这种情况下,乐毅遣还其余各国军队,打算独自领导燕军直捣临淄,一举灭齐。

  很快,齐国都城临淄被攻破,半年之内接连拿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唯有莒城和即墨久攻不下。

  乐毅便集中兵力,将即墨团团包围。期间即墨大夫战死,即墨百姓便推举田单为将军,领导全城军民抵抗燕军。

  原来,此前燕国军队攻打安平的时候,田单正在城中,他预先让族人都用铁皮把车轴包上作为保护。

  等到城破的时候,人们争相涌出城门,人挤人,车碰车,碰来碰去就把车轴相互碰断了,车子坏了就走不了,很多人就这样被燕军俘虏了。唯有田单一族因为提前保护好了车轴顺利逃到了即墨。

  因此,即墨人民认为田单是个有大智慧的人,能领导全城军民守好城池,共同拥戴他为将军。

  田单上任后,抓紧时间整军修城,完善防务,平时生活中与士兵百姓同甘共苦,赢得了上下的信任,凝聚了全城的人心。

  一年之后,乐毅还没打下即墨,便改变了策略。

  他下令解除围攻,退至城外九里处安营扎寨,同时告诫士兵:“城中的百姓出来,不要抓捕他们,有饥饿的要赈济,让他们各操旧业,以安抚新占地区的人民。”

  对于其他占领的地方,减赋税,废苛政,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护文化,优待名流。

  就这样过了三年还没有打下来。

  不久,燕昭王去世,惠王即位。

  早在惠王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和乐毅有过节。这让田单看到了机会,派人到燕国散布传言,说乐毅的不是。

  燕国果然中了反间计,召回乐毅,派遣大将骑劫攻打即墨。

  骑劫到了前线之后,田单做了两件事。

  一是装神弄鬼。他让城中的人吃饭时,先在庭院里祭祀先祖,这样就引来飞鸟都盘旋落到城中。然后又把一个普通士兵遵奉为神师,每当发号施令时就说是奉了神仙的旨意。

  二是散布谣言。第一,他让人说:“我就怕燕军把齐国俘虏割掉鼻子,那样即墨就完了!”第二,他又让人说:“我怕燕军掘毁我们的坟墓,那样齐国人就寒心了!”

  于是,燕军便割掉了齐国俘虏的鼻子,掘毁了城外先人的坟墓。

  齐人见此纷纷痛哭流涕,怒气冲天,团结一心,发誓要和燕军决一死战。

  田单见时机成熟便采用火牛阵大破燕军,短时间之内就收复了失去的七十座城池,转败为胜。

  二、

  疫情之下,再次读到这个故事,由衷地为当年坚守城池的即墨百姓的那种顽强奋斗的精神而感到钦佩。

  他们困守愁城,硬生生封了整整四五年没有放弃,最后一鼓作气反攻敌人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堪称奇迹。

  他们的胜利当然离不开田单的英明领导和指挥。

  曾经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有过这样几个疑问:

  1、田单为什么要用反间计把对手乐毅换掉?

  乐毅一开始攻打即墨失败后,采取的是比较温和的政策,既不攻城,也不虐待百姓,所以即墨军民继续坚守了三年之久,过了一段安稳的日子。

  田单在燕惠王上位后却用反间之计把对手乐毅换掉了。

  2、田单为什么要如此残忍,设计让敌军把自己士兵的鼻子割掉,把齐人祖先的坟墓焚毁?

  其实,解释这些问题一句话就够了:坚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

  田单之所以急于换掉乐毅,是因为他知道乐毅围而不攻的策略是正确的,只要这种政策不变,即墨迟早被拿下。

  温和的政策看似伤害性不大,却非常折磨人心。

  只要坚持下去,即墨军民内部定会慢慢分化瓦解,有人会说:“我受不了了,还是尽早投降吧,敌人没那么凶残了,投降了也能过好日子。”

  慢慢地,这种声音会越来越多,这样的呼声会越来越大,这样的抗疫会越来越剧烈。

  只要人心散了,事情就败了。

  相反,敌人越是残酷,越是凶险,表面上的危害更大,反而越能激发人们内心的恐惧和愤怒。人越恐惧,对于艰苦条件的忍耐力就会增强;人越愤怒,战斗力就越爆表,越能凝聚共识团结一心。

  敌人太残酷太强大不可怕,怕就怕祸起萧墙。

  这就是田单行事的逻辑。

  如果把新冠病毒比作敌人,在过去的三年,我们同样和病毒斗争了近三年之久,期间取得了很多次阶段性胜利,但是最后还是被病毒攻破,没能等来最终的大胜利。

  相比于两千多年前的即墨军民,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科技水平远超于他们,但是我们的意志力、忍耐力却比他们差远了。

  有很多人说,疫情以来,我们被封了三年。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我们坚持动态清零了三年,期间零零散散地封过几次,时间最长的是三个多月,绝大部分城市也就一两个礼拜。

  古代的即墨军民才是真的足不出户封了三四年之久。

  我们失败的原因就在于病毒这个敌人不是变强了,变残酷了,而是它变弱了,变温和了。

  有人说,我们防不住是因为病毒传播速度太快了,没办法的事。

  其实不然,病毒变弱是主要原因,传染性变强加速了这个变化。

  相比于德尔塔,奥秘克戎致病率、致死率大大减小,尽管还是存在不小的危害、会让难受,但是让人们对它没那么恐惧了。

  人失去了恐惧,忍耐力就会下降,意志力就会减弱。

  于是,很多人想起了之前的美好生活,想出去旅游,想出去吃美食,想到处浪……

  于是,不满的声音多了,抗议的行为也多了,最后人心一散,事情也就败了。

  相反,如果病毒没有变弱,而是变强了,我们反而能守得住、稳得住。

  三、

  当“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口号响起时,就标志着全民防疫阶段过去了,真正的抗疫时代来临。

  以前总喊狼来了狼来了,现在狼真的来了,时代的一粒灰终于落到了每一个人身上。

  自放开到现在已快二十天,相信很多人以及身边的家人朋友都阳了。

  有的症状比较重,全身疼痛,高烧快40°,有的症状比较轻,发烧几天后就活蹦乱跳了。

  也有极少数人不幸患上了重症没能挺过去。

  对于“阳了”这回事,社会上整体表现的情绪是:乐观。

  虽然有很多人在品尝到病毒的滋味后高呼:“这绝对不是大号感冒,我真的不想得第二次!”

  也有很多之前支持放开的人在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经受的苦难之后表示后悔。

  但是,整体的情绪是处于乐观状态的。

  最能够反映出这种情绪的是流传的各种各样的段子。

  而且,在网上现在也有人在网上分享“复阳”的经历,表示二次感染后比第一次严重,差点要了他的命。

  同时,网上也有零零散散流出一些微信截图,从截图上看有人已经因为新冠而去世(事件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

  相比于以前只要有一例极端案例就能在全网引发轩然大波舆论狂潮,现在的一些极端案例几乎是一点水声都没有,连一起新闻都可能算不上。

  这些事情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传播,就能够反映出此时大众的情绪整体上是积极的。

  大众在现阶段表现出来的乐观情绪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病毒自出现已经三年,人们对它的陌生感、恐惧感减弱,因为这几年被国家保护得太好,病毒对我们的直接的伤害比较小,反而因为之前管得严,对它产生了一种好奇心和新鲜感。

  好比全面抗日战争刚刚打响,国内不少人摩拳擦掌想上前线和敌人干仗,早点赶出中国去,结果打了几仗后,发现这仗太难打了,之前高昂的情绪就蔫了,想投降了。

  (二)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问题是有一些,一些严重的后果还没有出现,代价还没有发生,比如死亡、重复感染、后遗症等等这些情况。

  (三)初次感染,身体都比较好,能扛。

  (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家对未来有一份美好的期待。很多人之所以能忍受目前遭遇的痛苦,甘愿承担放开所付出的代价,最主要的是对未来怀着一份美好的憧憬。

  大多数人憧憬着,熬过这一波,病毒的毒性会进一步减弱,甚至消失,然后经济会变好,就能无拘无束地外出、游玩,再也不用吃感冒药、不用测核酸、不用居家隔离……

  总之,就是回到疫情前的时代。

  这,既可以说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也可以说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一切唯有让时间来检验。

  四、

  扛过这一波之后,未来会怎么样呢?

  当前,有这样一种论调最流行:病毒传播性越来越强,毒性越来越弱,最终和人类共存。

  当然,这是大家最美好的心愿,最期待的结果。

  但是,客观世界从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的话好听不一定管用,有的话难听不一定没用。

  就拿买房子这件事来说,过去十年谈到买房,关于房价要跌的言论总是能获得一片叫好声,关于房价要涨的言论总是被人唾弃指责。

  可是房价还是一股脑地蹭蹭上涨,导致全款变首付,首付变车库。

  对于未来疫情的发展,关键看病毒,看病毒会如何变异。

  虽然从目前来看,从德尔塔到奥秘克戎,致命性和致性确实下降了,但是并不能说明未来就会一直保持这个趋势,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谁也不知道。

  不然国家不会一直坚持动态清零不放弃,上个月人民日报连发十几篇仲音评论。

  现在一放开,美国等西方国家立马停了对中国的签证,这又是为什么呢?

  所以,对于病毒的走向、疫情的未来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但是我们可以假设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逐渐变弱,甚至消失。这是最好的,也是大家最期待的结果。

  二是维持不变,反反复复。这种情况是不妙的,虽然现在大家的情绪是积极乐观的,但是这种乐观是建立在对未来美好的期待之上的。

  现在大众的情绪和三年前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其实很像。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那个时候大家居家,也是各种搞笑的段子层出不穷,情绪是积极乐观的。

  但是,后面多搞了几次大家就受不了了,积极变消极了。

  多居家几次大家都受不了,多阳几次岂不是要翻天?

  如果以后还会继续得下去,身体扛上一次两次还行,三次四次大家肯定会嗷嗷叫,说不定重复感染、后遗症什么都出来了,加上经济也没有好转,幻想一旦破灭,那时候大众的情绪反弹得会非常厉害,会更加怀念前三年的日子。

  三是突然变强,更加要命。温水煮青蛙的情况是最糟糕的,就是说在短期内病毒的致命性和致病性比较弱,人们的警惕性进一步下降,当人们觉得病毒快要消失的时候来一个变异,打一个措手不及,到时候想走回头路也没得走。

  五、

  有人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放了,肯定是收不回来。

  其实,这也不一定。关键还是看病毒的变异。

  如果病毒变异得超出我们的想象,导致现在走的路是一条绝路的话,到时候该走回头路还得走。

  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的例子。

  长征时期,关于北上还是南下,毛泽东和张国焘之间产生了分歧,毛泽东坚持北上,指出:南下是绝路。

  张国焘不信,说要打到成都吃大米。

  结果就是南下付出了血的代价证明这条路走不通,最后走回头路北上了。

  当然,走回头路是我们大家都不希望的。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个人不能没有忧患意识,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忧患意识,一个民族更不能没有忧患意识,风风雨雨能骚扰人,更能锻炼人。

  历经磨难方显勇毅,见过风雨才能见到彩虹。

  当下一个问题就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太平的日子过久了,大家的精神懈怠了,忧患意识缺失了。

  中华民族就是在忧患中一路走来的,五千年来,有什么样的苦难没有承受过?有什么样的风雨没有经历过?又有什么困难把我们压垮过?

  我们必将胜利,我们一定会胜利。

  举报/反馈

上一篇:年仅37岁!辽宁一足球教练感染新冠去世:最需警惕的,是这群人
下一篇:盘点那些被专家认可的新冠肺炎"有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