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被疯传的新冠吃药顺序图,真的靠谱吗?本文讲出实情
近期多地都在调整疫情防控措施,防控措施逐渐转向精准科学防疫,更多地强调个人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很多朋友都开始考虑“囤药”的事情了。而近日这样的一张图(下图)在网络上广为流传,里面不但给出了相关的药物,还给出了吃药的“顺序”,这样的一张“吃药顺序图”真的靠谱吗?今天就来为大家科普辟谣一下。
网传的吃药顺序图
图片中的药物治疗新冠靠谱吗?
这样的一张图片推荐,真的靠谱吗?如果用一句话来说,这里面绝大多数的药物都是没有必要,或者并不对症的药物。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一一来分析一下。
先来看最前面的两个中成药,建议感染前期一起吃的,是四季抗病毒合剂和风寒感冒颗粒。四季抗病毒合剂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消炎退热,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流感、腮腺炎等病毒性感染疾患,而风寒感冒颗粒的作用,则主要是解表发汗,疏风散寒,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一种中成药物。
这两种药物的作用,一种是清热解毒,一种是疏风散寒,适用的病症、病人体征也都各不相同,一起合用不会有好的效果,而对于新冠感染来说,在不进行辩证的情况下,自行使用这些药物,不但不一定能够起到缓解症状、抗病毒的作用,还可能会因为没有对症应用,反而加大疾病的不良影响。
浑身疼要吃的复方氨酚烷胺片和布洛芬缓释胶囊,都属于西药。复方氨酚烷胺片是一种治疗感冒的复方制剂,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和金刚烷胺,对乙酰氨基酚用于改善发烧和浑身疼痛,而金刚烷胺则是一种抗病毒药物,但目前已经确认,这个药物对流感病毒无效,对于新冠病毒也不是有效的药物。布洛芬缓释胶囊,同样也属于退热药,对于缓解发热和疼痛,有一定的作用。
在病毒感染,出现发烧症状时,确实容易出现浑身酸痛的症状,而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也都是可用的,相对安全性较高的退热药,但选择含有没有抗新冠病毒作用的抗病毒药物的复方药物,就并不对症,还可能带来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在纸条上写的是“浑身疼吃3”,发热吃“4”,这样的吃法就更不应该了,发热常常伴随浑身疼,但退热药的使用却不应该合并使用,例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两个药物,同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如果单独使用,都相对安全,但如果合用,则可能加大肝功能损伤等方面的不良反应风险,真的不要合用,如果出现发热症状,单独使用一种就好,而且应严格遵照说明书要求,选择合理的剂量和服药次数使用。
中后期建议的药物是连花清瘟胶囊和蒲地蓝消炎片,这两个药物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药物,在国家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连花清瘟胶囊是被推荐用于轻症新冠肺炎治疗的中成药,但并不建议后期使用,而是应该结合新冠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对症等因素,考虑是否要服用这个药物,而不应该是中后期服用的药物。
蒲地蓝消炎片是一种清热解毒药,主要用于咽喉肿痛等热毒引起的不适问题,对于新冠感染来说,也是需要对症应用的药物,也并非一定要服用,或中后期才可以服用。
预防的两种“药物”,其实已经完全不是药物了。这是两种含有维C的保健品,一种额外添加了硒,而另一种则是单独含维生素C的产品,这样的保健产品,对于维生素C摄入不足的人群,日常补充维生素C当然是可以用的,但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均衡饮食,多吃新鲜的果蔬,身体缺乏维C的几率也是很低的,完全没有必要额外补充。
想要保持身体良好的免疫力,减少新冠感染风险,还是应该坚持健康饮食,加强运动锻炼,保持充足睡眠,戒烟限酒等多方面的健康生活方式保持,才更重要,关于预防新冠,目前相关研究表明,相关的膳食补充剂,都不能起到预防新冠感染的作用,请大家还是不要轻信乱服。
家里备哪些药才靠谱?
这些药物不靠谱,如果逐渐放开,是否应该储备药物呢?适度的药物储备当然还是很有必要的,到底储备哪些药物呢?我们已经谈过很多次了,在这里再为大家简单总结一下。
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可以用于家庭自测,再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新冠感染症状时,可以用于自测是否是新冠感染。
体温计和血氧仪:体温计可以测量体温,了解发热情况,建议配备水银体温计或靠谱准确的耳温枪,血氧仪有条件的朋友也可以配一个,可以用于初步测量血氧饱和度,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同时伴血氧下降的,应该及时就医。
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但注意不可过量服用或合并用药。
对应其他轻型症状的药物:例如改善咽喉痛,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的相关药物。
蒙脱石散,电解质补液盐等,新冠病毒感染,还可能带来腹泻症状,这些药物有助于缓解。
上述这些药物,对于轻症患者来说,如果能够多注意休息,多喝水,调理好生活的情况下,对症用药,就已经足够了,如果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胸闷等严重症状的朋友,居家自我药疗已经不适合了,应该及时就医,合理诊察治疗。
在这个疫情时代,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但在购买药物以及其他防护,测量用品方面,也不必太过恐慌性囤积,买一点以备不时之需就好,毕竟药物也是有保质期的,没有必要大量囤积。
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减少感染风险,同时学习居家隔离的相关知识,如果一旦出现感染,能够减少传染给家人的风险几率,这些方面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
举报/反馈
上一篇:新冠疫情已近尾声,如何让经济恢复中高速增长才是未来重点
下一篇:“八闽健康码”新增功能!55岁以上人群可通过扫描身份证检测健康信息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