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增这例新冠太诡异!有些话不得不说!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19
手机版

  5月20日下午,上海市卫健委表示,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一例在上海的本土疑似病例,20日上午经专家会诊,诊断为确诊病例。对于上海这起新增新冠病例,三甲觉得很有必要在这里说一下,因为诡异的地方太多。

  确诊的新冠病例是柯某某,常住武汉,5月11日她陪同丈夫乘高铁到上海的医院就医。期间陪同丈夫至医院就诊,进入医院时测量体温无异常,医院核验其健康码为绿色。5月18日,就诊医院根据住院病人和陪护人员必须进行核酸检测的有关要求,对夫妇二人进行采样检测。5月19日结果显示其丈夫为核酸阴性,但柯某某为阳性,并且胸部CT显示两肺少许慢性炎症,医院立即对其隔离留观,并按规定报疾控部门复核。5月19日晚23时43分,上海市疾控中心复核柯某某为核酸阳性。

  众所周知,绿色健康码就是通行证。健康码一旦出问题,将给疫情防控带来非常大的干扰和隐患。柯某某与丈夫乘坐高铁于当天的11时45分抵达上海虹桥火车站,乘坐地铁10号线、8号线至黄浦区七天酒店西藏南路店,数天之后又到医院就诊,这期间接触的人、待过的密闭空间不知几何。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一张有问题的健康码,这样的传染接触轨迹如果追溯起来,是一件非常麻烦、成本非常高的事情。这样有问题的健康码还有多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非常值得深思。

  柯某某核酸检测是阳性,而作为其密切接触者的丈夫检测结果却为阴性,这是另一个蹊跷之处。既然柯某某是确诊病例,那就意味着其一定具有传染性,为什么其丈夫没有被传染呢?三甲觉得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其丈夫曾经感染过新冠但已痊愈,另一种是核酸检测结果不准确。

  当然也不排除有第三种情况,由于某种未知的原因,其丈夫曾经和现在都没有感染,毕竟我们对新冠病毒的研究和认知还是太少了。疫情防控来不得半点马虎,不管哪种情况,三甲觉得上海都应进一步去查明,因为黑龙江和吉林局部疫情反弹的教训就在眼前,不得不防。

  从上海方面的通报来看,应该可能没有对柯某某夫妇二人做抗体检测。这个还是建议做一下。很多人认为核酸检测完就没事了、安全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当核酸检测显示阳性,只能说明感染了新冠病毒,具有传染性,但如果做了抗体检测就能分辨出感染者是处于感染的窗口期,还是处于早期和中晚期。而不同的时期,其表现出的传染性的强弱是不一样的。当核酸检测显示阴性,单纯lgG抗体阳性,说明可能既往感染;当lgG抗体和lgM抗体均为阳新,说明可能近期曾经感染并处于恢复期。

  总之,就目前看,还没有一种医学技术能达到100%的准确率,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把风险和误差降到最低。这也是新冠病毒的诡异和狡猾之处。

  最近收到一些留言,尤其是在吉林、黑龙江、广州局部疫情反弹后,有人对复工复产提出一些批评和质疑。对此,三甲觉得不能走极端,防疫和经济都很重要,不能因为防疫而停滞经济,也不能因为经济而放弃防疫,这都不是科学的态度。如何找到二者之间的一个平衡点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一个医学科普平台,在坚持科学的态度的同时,还是要提醒大家,眼下的疫情形势依旧很严峻,检测的准确性问题、无症状感染者问题、境外输入压力问题等均存在不小的变数。特别是黑龙江、吉林两省病例与湖北病例就有着显著的不同。

  吉林和黑龙江的病例多数是输入相关,跟湖北的病例不太一样。黑龙江、吉林两省确诊病例病程潜伏期较长,病人大多没有典型症状,损害以肺部、单器官为主,不是多器官的模式。而武汉病例的临床特点是病人多器官受损。另外,黑龙江、吉林确诊病例病毒携带时间较长,输入关联病例核酸转阴速度比较慢,这和武汉的病例也是不一样的。

  这些都警示我们,新冠病毒是一种非常诡异和狡猾的病毒,而我们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无论政府还是个人,都应尽可能地把风险将到最低,防疫这根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松。

上一篇:真是“早阳早好”吗?普通家庭是否有必要储备抗原试剂?专家答疑
下一篇:对话李铁:关注疫情下的农民工回流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