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19
手机版

  截至12月15日,该事件共有相关信息21265条,12月13日达到全网声量最高峰,微博为主要传播媒体,占比86.08%,该事件负面信息居多,占比84.43%,微博话题#小红书现异地购药攻略抢占县城退烧药#阅读次数已达2.8亿。

  关注要点

  近日,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断优化,以及官方发布的新冠感染者常用治疗药信息的扩散,大部分人都开始家中自备退烧、止痛类药物。而目前在各大城市的药店,已经很难买到连花清瘟胶囊、布洛芬、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等新冠相关药品了,在电商平台上,消费者能够买到的只有国外代购的同类药品,价格都在百元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小红书上竟出现了“异地网购药品攻略”的类似文章,引起网民热议。

  据澎湃新闻报道,这些攻略表示,只需通过更改外卖软件定位,将定位修改到疫情尚不严重的中小城市,就能够联系快递员跑腿取货,寄送到家。有商家称,最近确实收到多个外地订单,要求将药品通过快递寄出。截至13日,已经有很多中小城市的网友表示买不到药品了。这种“薅小城市羊毛”的行为引起了大量网民的质疑。

  有部分网民称,小县城有很多的留守老人和孩子,是新冠的易感人群,这样的行为是在跟弱势群体抢药;

  小部分网民称,希望大家不要大量囤货,买够合适的药品就可以了;

  有网民称,现在的情况是因为突然的放开使厂家来不及备货,导致药品供需不平衡;

  也有网民称,平台需要为此事负责,国家也需要规范这种情况。

  出现大量网民讨论之后,平台对此类行为进行了限制。13日下午开始,小红书上已无法搜索到异地购药的相关内容。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异地抢药”并不是违法行为,购药者大多属于自用,仅仅是钻了平台的空子,至多是“不道德行为”,算不上违法。出现“买药难”的情况,根本原因是药品的供需不平衡,人们对新冠感染过于焦虑,出现了恐慌性的囤药、抢药,实际上手中的药品数量远超感染所需的程度,人们囤药只是想要提高自身安全感。但如果是想着依靠时间差和地域差大量囤积药品并倒卖的“黄牛”,此类违法犯罪行为国家一定会严厉打击。

  目前仅是短暂的药品短缺,12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专门就缓解买药难问题做出解答,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表示,将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千方百计推动企业迅速稳产达产、扩能扩产,加大重点药物市场供给,引导合理有序精准投放,努力缓解买药难问题。人们也要理性防范,不要过多囤药抢药,适当购买,要相信国家必然会很快的缓解困难。

  媒体观点

  中青评论:“抢占县城退烧药”引争议,如何不让居民“为药发愁”?

  要让居民不必“为药发愁”,一是要增加药品产量,二是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和物流梗阻,使药品尽快到达有需要的居民手中。对此,一些地方提升供应链效率的有益模式或可借鉴。比如,指导企业优化药品进出库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加快流转速度,帮助企业解决人力资源、进货等方面遇到的困难等。在一些疫情形势相对严峻的地方,当务之急是尽一切可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用药需求,缓解药品紧缺局面。而在疫情相对平稳的地方,则要未雨绸缪,根据本地情况做好科学研判,提前打通供药渠道,做好药品储备。

  澎湃新闻:“异地抢药”,真的没必要

  孟德斯鸠曾经说过一句话:“有商业的地方,便有美德。”其实这里的“商业”的意思其实更接近“市场供应充足”,只要物资充裕、市场健康,就不会让正常的商业行为被附加一堆道德评价。不过话说回来,跟风买药本来也是没必要的,恐慌性地买药反而会让那些急需药物的人买不到药。而且,最近也有不少因为乱吃药、吃错药反而造成健康状况恶化的案例,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持理智、相信科学,切莫头脑发热、盲目吃药买药。

  极目新闻:治本之术还是要加强供给

  治本之术仍然在于要尽全力加大药品供给,抓紧研判药品供应在疫情防控中的短板,采取有力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同时,所有人也应该及时回归理性,要清楚明白药不能乱吃,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官方公布的新冠感染者用药目录中,可替代的药品有很多,没必要盯着一两种“买光”,更不要吃着碗里瞧着锅里,仔细甄别信息,适量购买防疫用品,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不要忘了体恤他人。

  

上一篇:高德推出驾车防疫路线 可选择自动避开疫情中高风险地区
下一篇:儿童新冠感染常备药物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