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新冠后,别只盯着连花清瘟!还有这些药可选择、这些事需注意!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19
手机版

  近日,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新政策的发布,各地都已及时进行了调整。

  与此同时,居家如何治疗、日常如何防护、重点人群风险几率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为此,我们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梳理,以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切实的帮助!

  01

  如果感染新冠,

  如何居家治疗?

  虽然政策进行了调整,但大家还是会有一些疑问:感染后要去医院吗?

  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医院?

  不去医院在家如何治疗?

  张文宏团队表示:99.5%的人不必去医院。

  国家也发布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为大家提供了详尽的解答。

    居家治疗期间,如身体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表现,可使用一些解热镇痛药、物理降温的药物,但不要滥用药。

  因为多种药混在一起吃,相互作用可能会增加一些药物不良反应。

  如果患有基础疾病,在病情稳定时,不需要改变正在使用的基础疾病治疗药物剂量。

    除了药物,还需要准备好体温计、指夹式脉氧仪和电子血压计,以对自身症状进行实时的动态监测。

  ①体温计:电子的耳温计、额温枪,或者水银温度计都可以。

  ②指夹式脉氧仪:监测两个参数——氧饱和度(SpO2%)和脉搏。

  一般氧饱和度在95以上无需担心;脉搏在60-100,发热时脉率一般会升高10-20次/分钟,也属正常表现。

  但如果明显感到心慌不适、或者心律不齐(心跳或脉搏不规则),那么需要去医院就诊。

  ③电子血压计:成年人正常的血压范围收缩压(上压)在90-140mmHg左右,舒张压在60-90mmHg左右。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果严重偏离自己的基础血压水平,应当及时就诊。

  02

  特殊人群如何预防?

  一旦感染如何就医、治疗?

  居家隔离治疗仅适用于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或者轻型病例,且家庭环境具备自我隔离条件。

  但如果你是高风险人群,就需要更为慎重。那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高危人群呢?

  国家针对居民不同基础疾病和疫苗接种情况制定了风险评估标准:

    常见的较为严重的基础疾病包括:

  肾功能不全正在透析的患者;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免疫缺陷人群和器官移植后人群;

  肿瘤正在接受放化疗或免疫治疗的人群等。

  如果你不属于低风险人群,但又同时伴有高热等症状,也需要前往医院进行就诊和评估。

  此外,对于孕妇、老人和儿童这类特殊群体,我们也要给予相应的关注。

  1.孕妇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乔杰表示:总体上,感染新冠对孕产妇的健康没有增加更多影响。

  在总体人群表现上,孕产妇与普通人群感染新冠可能有2点相似:

  孕产妇和普通人群的感染率接近;

  出现症状的表现类型接近,如咽干、咳嗽、流鼻涕、浑身酸痛、发烧等,一般三四天就有好转,差不多7天左右一个病程。

  因此,对孕产妇而言,无需过度焦虑,日常做好防护,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基础疾病,就能够安全度过孕期。

  如果发生紧急情况,要及时与社区、建档医院进行联系,通过特殊通道就诊。

    2.儿童

  简单来说,孩子生病后如果精神状态稳定,家长对症处理、在家观察病情即可。

  如果连续发热超过3天、持续高热、频繁咳嗽或呕吐,甚至出现包块、频繁腹泻、脓血便、尿量减少、呼吸增快、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情况,家长应带孩子及时就医。

    此外,对于3-17岁的儿童,我国已提供疫苗接种,家长也可以根据情况带孩子进行接种。

  3.老年人

  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子健表示,老年人感染新冠后发生严重疾病风险较高,所以更需要疫苗预防和额外防护,预防重症。

  年龄越大,发生严重疾病的风险越高。

    所以,在疫情高峰阶段,要尽量防止高龄老人、较严重慢性病患者感染。

  03

  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新冠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充分做好个人防护,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

  日常戴好口罩,按照“七步洗手法”规范洗手,日常做好室内通风,不要滥用消毒剂。

  七步洗手法:

  1.掌对掌(心对心);2.掌对心;3.手交叉;

  4.弓手搓;5.拇指转;6.指尖立(指甲里的脏东西洗干净);7.手腕搓。

  多喝水,多休息,每天外出回家,可以用冰盐水漱口、用棉签刷刷鼻腔。

  同时还要做好心理调适,张伯礼说:“在周围出现病例、被隔离等事态时,正确对待,积极接纳,即来之,则安之。”

  此外,他还建议通过读书、写字、八段锦、太极拳等方式来保证身心的放松;

  同时,儿童、青少年的家长需注意不要将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以保证孩子心理的健康状态。

  总之,面对疫情,我们要积极应对,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上一篇:其他经济体在疫情放开后有哪些表现?
下一篇:什么是中招猫瘟表现!该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