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者超2万!上海这次被骂惨了……
作者?|?脆皮先生
上海疫情,到了最艰难的时刻。
据上海卫健委通报,3月27日,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0例和无症状感染者3450例。
整整3500人感染!
这不是上海首日感染者人数破千。
3月23日,上海就新增本土病例“4+979”,接近千例。
3月24日,上海新增本土病例“29+1580”,突破1600例;
3月25日,上海新增本土病例“38+2231”,超过2000例;
3月26日,上海新增本土感染者“45+2631”,逼近3000。
27日新增3500例,28日新增4477例,29日新增5982例。
仅仅29日、30日两天,上海就新增了超过1万个感染者,本轮累计已经2万多。
数字每日居高不下,令人揪心。
2020年武汉的疫情后,很久没有看到感染者单日新增破千。
上海这一波疫情,将向何处去?
很多人在等一个答案。
昨天,上海发布消息:
3月28日5时起,将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实施核酸筛查。
封控区域内,所有人员足不出户,人员和车辆只进不出。
公交、地铁、网约车停运。
封控前夜,浦东新区多家生鲜超市延长营业,市民排队购买物资,货架瞬间变空。
3月26日,上海一女子割完双眼皮后,因疫情被封闭在小区内。
眼看过了该拆线的日子,女子心急如焚。
如果不及时拆线,可能会导致线长进肉里。
最后,医生赶过去,在小区门口隔着栅栏帮女子拆线。
这一次,上海太让人心疼。
但我没想到的是,疫情中的上海,首先迎来的不是加油与祝福,而是微博上的一片骂声。
有人阴阳怪气:不是说上海防疫很厉害吗,怎么感染者这么多,还害了周边省市?
有人直接否定上海这两年防疫的努力。
有人逼问:为什么还不封城?
疫情中,上海顿时成了千夫所指。
看客们拿起了键盘,轻而易举的就抹去了上海此前的努力。
然而,他们真的知道,上海人正在经历着什么吗?
上海,究竟有多难?
先说说,上海这一次感染者为什么这么多。
上海,是国内接收境外航班的最大城市。
在12个民航局指定的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航班的第一入境点城市里,上海也在其中。
换句话说,上海一直是在为国挡毒。
她低调又有担当。
我们都以为,那些境外的感染者和我们无关。
其实,不是他们不存在,而是上海这样的城市默默替你承担了所有。
这段时间,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新增病例快速增长,境外疫情输入压力持续加大。
上海感染者增多,只是被殃及,而非其他。
上海这次疫情的一个特点,是无症状感染者,占感染人数的总比例超过80%。
为什么会如此?
是因为奥密克戎,已经成为了主要的流行株。
它虽然传染性强,但致病毒性降低,很多感染者,只是被影响到上呼吸道,基本没有症状。
而且,上海是全国疫苗接种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因为疫苗的保护,人体免疫力增强,即便被感染,也绝大部分是轻症,和无症状感染。
由此,虽然上海无症状感者数量暴增,是件难事。
但也未尝不证明:
新冠病毒的毒性在降低,此前大规模的疫苗接种,对普通人的保护力越来越强。
再说说这轮疫情,上海为什么不封城?
对此,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有一个明确的回应。
是因为上海这座城市的特殊性。
上海不仅是上海人的上海,还是全国的上海,乃至全球的上海。
如果上海按下暂停键,影响太大。
吴凡有一个很形象的举例:
如果这个城市停下来,东海上就会多出很多漂在海上的国际货轮。
就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和全球的经济。
有人觉得这是搞特殊。
但是,上海本就是中国经济的核心引擎,特殊城市,就该特殊对待。
有人拿出了深圳来比较。
说前段时间,深圳封闭管理7天,感染人数就回归到个位数。
但很少有人提到,这背后是怎样的代价。
核酸检测加上经济成本,数以百亿计。
七天数百亿,成本太高昂。
深圳已经回到正常状态,但这一方法就适用上海吗?
要知道,虽然两次疫情相隔不久,但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这一次,上海的新冠病毒虽然传染速度快,潜伏期短,但毒力明显降低。
这时,如果再来全域封城。
一是代价不菲,又很难防得住。
二是必要性存疑。
全城封闭的举动,太悲壮,只能不得已而为之。
疫情在变化。
防疫的方法和道路,也要应时而变。
分片筛查,核酸检测,加抗原自检。
上海在探索新的抗疫模式,切断传播链,遏制住疫情蔓延。
上海人,也在展现出莫大的隐忍、冷静、乐观,与温情。
面对新冠抗原自测,苦中作乐的上海人,创造出了一个新词:“全家捅”。
虽然下起了雨,但排队做核酸的队伍秩序井然。
从出门检测到回家,不到十分钟。
一位非封控区的母亲,上班前,给女儿留下纸条:
妈妈上班去了。
一次性手套在放猫咪食品的下面柜子里,出门注意防护。
志愿者一趟趟的运送物资。
深夜里,00后志愿者坚守防疫一线。
他在楼道里铺了个睡袋,准备休息。
居民看得落泪,马上送上自家毛毯。
一位一线直面疫情的护士,十几天没回家,工作中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她所在的居委会,饱含感情写了一份通知书:
危难时,一马当先不问归期,我们致敬每一位抗疫一线的无名英雄。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退役大学生士兵主动请缨,写下一封封“请战书”。
“疫情就是军号,它在召唤我们迅速集结”。
上海交大的学生,连夜制作出《互助指南?封校特别版》。
通过在线文档,同学们聚成一团火,相互鼓励。
没有多余的话,没有多余的动作,所有的上海人,都站了出来。
他们脸上的坚毅与淡定,已经表达出了所有。
他们依旧做得很多,说得很少。
上海抗疫,依旧有腔调。
我有很多上海朋友。
也去过上海不少次。
正因为如此,我更对这座城市感同身受。
正因为如此,这次我想为她说句公道话。
在多数人的印象里,上海几乎没有疫情,然而,她却担负着最大的输入压力。
疫情中,一些城市让人失望,上海危机的应对能力、治理水平,总是给人惊喜。
上海人给外界的习惯性形象,是精致与时髦。
其实,上海人的本色是埋头做事,谦虚沉稳,实干又有温度。
这次疫情之前,上海一直是那个“优等生”。
她的“精准防疫”,“早发现+精准的流调溯源”,是公认的优秀防疫模式。
她举重若轻,又照顾着每个普通人的感受。
这一次,“优等生”似乎摔倒了,很多人开始嘲讽,恨不得抹掉她此前的努力。
这不公平,也太狭隘。
面对疫情,最温情的理解,其实是共情;
最智慧的方法,其实是冷静,是直面现实。
媒体人胡锡进称,越是面临挑战,我们越要支持上海“不封城”的探索,理解她的不容易。
“上海是最有能力,对动态清零提供新探索、贡献新经验的城市。
我们应鼓励上海此时不慌张,不轻易放弃。”
从精准防控,到划片筛查,核酸检测+抗原自检的方式,这是上海目前的一种探索。
它需要鼓励,需要支持。
两个多月前,上海迪士尼乐园发现疫情。
虽然迪士尼暂时停业。
但园内那一夜万圣节的烟花,仍然按计划燃放。
为什么不取消原定的烟火燃放?
是因为上海方面已有判断,按照现有的处置举措,已经完全能够应对这一次疫情警报。
感谢不灭的烟火,让我们看到人类在灾难前面的从容淡定,与对未来的信心。
这一次,我依旧相信,上海拥有足够的信心和力量。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夜的烟花璀璨。
这一次,我仍然等待上海的从容归来。
大家好,我是脆皮,?一枚新晋奶爸,创业公司高管。去过很多城市,也曾在路边练摊。现在只想和你说最真的话,持续成长,不断精进。
上一篇:什么是血浆治疗?没有特效药,血浆治疗对新冠肺炎有效吗
下一篇:为何美国有抗新冠神药瑞德西韦,还会那么严重?三个原因一针见血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