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请做好感染新冠的准备
一系列疫情新政策席卷而来,有人欢喜有人愁。
“不得临时封控。”
“不开展落地检。”
“非特殊场所不查验核酸检测和健康码。”
“无症状、轻症和密接者,可居家、也可集中隔离。”
有人不厚道地笑了:当初嘲笑英国群体免疫,三年后,我们不是也在群体免疫吗?
也有的人忧心忡忡:真要数一数自己的存款余额,看够不够和病毒单打独斗了吗?
有孩子的父母更担心了,毕竟漫天大雪的时候,病毒也就更肆虐了。
更有疾控专家指出,最终可能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
不甘寂寞的网友开玩笑说:药都备齐了,就差感染了。
突然就不用排队做核酸了,以后防疫真的要看自己的运气了吗?
01
随着防疫“新十条”在朋友圈刷屏,“扬眉吐气”的日子也来了。
钓鱼的大爷、健身的大哥、卖红薯的二嫂子、堂食满座的老板、树下一起遛鸟下棋的大叔大爷们,都乐了。
但是烟火气之下,还是有人疑惑。
解封后的某小区内,突然出现了阳性病例。没有预想中的封控期间,没有大白守候在楼下。而家附近,找到核酸检测点也很难了。
只有救护车呜啦呜啦的来,形单影只地带走某个人。
以前感染了,还有国家做靠山,治病给兜底。
现在解封了,自个儿就成了自个儿的第一健康负责人。
万一感染上了,发展成重症了,那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医疗费,是可以直接压垮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的。
左思右想,令人忐忑不安。
也有人觉得,隔离也许安全一些吧,比如去方舱。
但这里的卫生条件、隐私保护、交叉感染也够让人揪心的了。如果秩序混乱、物资还不够用等等,不同方舱各有各的问题,这些都让人焦虑和恐慌。
出于安全考虑,方舱内24小时灯火通明,而且大家作息时间各不一样,外放、大声交谈的都不在少数。
很多人为了睡个好觉,只能使尽浑身解数,比如用床单做蚊帐。
方舱实在是太大了,在里面的人,也实在是太多了,所以,问题也就堆积如山了。
就算有人核酸检测是连续两次阴性了,却来不及做隔离交接,于是情绪开始泛滥,病毒也参与了其中的战斗。
不是所有的问题,面对就有答案。也不是所有的问题,一墙之隔就高枕无忧。
也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患病经历。
有一个叫钟文泽的网友,在一个视频里,讲述了自己患上新冠之后恢复的全过程。
他是一个壮小伙,身体素质很好,而且出门都戴口罩,非常小心谨慎,但还是不幸被感染了。
以下是他感染7天以来的真实身体情况。
第一天,身体微微发热。
第二天,上午开始上呼吸道疼痛。一呼吸,整个喉咙有一种泠冽的疼痛感,就像刺骨寒的冷空气直接穿到喉咙里。
下午开始发烧,并且很渴,他开始大量喝水,喝了三四升的水。却高烧烧到39度没退,烧到全身酸痛,然后吃一粒布洛芬。疼痛感减轻可以睡着了。
第三天,早上体温稍微下降,下午体温重新升高。开始后腰酸痛,肚子也隐隐作痛。但没精神,半睡半醒。继续喝大量水,吃布洛芬。
第四天,开始退烧,但开始流鼻涕和干咳。咳嗽时连着整个胸腔都疼,这时喉咙不痛了。继续吃布洛芬和喝水。
第五天,体温正常,身体虚弱,轻微头痛,声音嘶哑,但肚子不痛了。继续大量喝水。
第六天,精神完全恢复,不怎么流鼻涕了。嗓子疼了痒了,疯狂咳嗽。大量喝水。
第七天,咳嗽好转,其它症状都快消失。大量喝水。核酸转阴。
而下面这位政策开放后的网友经历,更让人揪心。
一位来自洛阳的朋友,出去买了个菜,取了个快递,晚上喉咙就开始痒了。
第二天她开始发烧,而且肢体疼痛,浑身无力。第三天,她最不愿意相信的事情发生了:异常了。
而这之前,她为了响应少流动的号召,几乎十天都没有出过门。政策放宽之后,她一出门,就真的异常了。
虽然三天之后,她痊愈了,但如果是年幼的孩子呢,如果是年迈的老人呢?
莫名其妙地感染,莫名其妙地痊愈。未知的渠道和过程,让人的恐惧瞬间就放大了。
02
如今真的方便了。
乘坐公交、地铁,核酸证明已经不是随身标配。
出入小区,也不需要出示健康码。网友因此纷纷喊话:先通知小区物业和保安。
有的地方,甚至连健康码也不查了,出入自由,管你咳嗽不咳嗽。
然后,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鼓吹“彻底、全面”开放,这得有多蠢。
比如说,曾经冲上热搜的“保定疫情”。
有人说,每天大把大把吃药,已经6天了。
有人说:拉肚子,味觉也不灵敏了。
还有人说:嗓子疼到想抠烂。
最让人揪心的,就是咳痰有血。倘若家里有老人、有孩子怎么办?
14亿中国人,出来分享的也就那么一些人而已。
但是谁有能知道,自己是有事的那拨人,还是无事的那拨人。
唯一能明确的一件事:倘若有事,不要太乐观。
鼓吹新冠病毒就是轻微流感的人,想一想身边的老人和孩子。
三年来,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人人最担心的就是老弱病小的风险。
咳嗽、感冒、拉肚子,谁都经历过,但是你如何知道某一次咳嗽、感冒、拉肚子之后,你会不会再也回不了家。
但是不开放,怎么活?房贷车贷怎么办?要失业了怎么办?
开放了,这些问题真的解决了吗?
以前国家管,发现异常封楼封单元,能力范围内,只要有不好的苗头冒出来,立马扑灭。
现在自己管,有多少人愿意出去玩,出去聚餐,出去K歌看电影。
你根本不知道,你最放心的人,是否和携带病毒的人有过交集。
为了孩子,为了老人,为了钱包,你甚至不会去人群聚集的地方。
倘若公司得知你羊了,还会继续让你上班?
站在满羊乱跑的大街上,你会觉得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依然温暖如昔日么?
不,你只想回家。或者去某个无人的山头,大吼几声。
所以借助世界杯狂欢鼓吹自由的人,那些鄙夷国内风控政策的人,归根结底,是没有羊过的人。
倘若哪天自掏腰包躺医院的时候,这些人一般继续在抱怨:没有人管我。
人性的可怕,就在于“我想干嘛就干嘛。”
我要说你的坏话,你就得听。
说完坏话遭报应了,你要对我负责。
总之,撒泼耍赖的是自己,要死要活要救命的,也是自己。
没有人知道,电车碾压铁轨的时候,铁轨与多疼。
也没有人知道,鼓吹开放与自由的那些人,是窝在沙发里,还是病床上。
反正,我也相信抵抗力好的可以自愈,但我希望你和我一样,多关注有基础病的老年群体孩子。
他们怎么办?
封着,不行。
开放,隐患。
真的,就只能靠自己了吧。
03
钟南山先生说过,人类可能永远无法消灭新冠病毒。
面对成为常态化的新冠,我们不要惧怕,也不能掉以轻心。
新冠跟感冒不一样。张文宏曾说,如果说感冒是只虫子,那么新冠就是老虎,还是会长大的老虎。
虽然全国防疫完全解封,但是属于我们自己每个人的防疫,要至少延续三年。
我们是自己身体最好的医生和守卫者。
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能很大程度上确保我们免受感染,同时又能很好地工作生活。
1.心态上,要平。疫情爆发那几个月,什么都不了解,那么难我们国家都熬下来了,现在防疫系统、应对方法都很成熟了。
2.防护上,要全。出门在外戴好口罩,家人都打好疫苗,常通风,勤洗手、消毒等。
3.生活上,要好。好好锻炼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是我们对抗病毒最大的本钱。吃好喝好睡好养好身体,才能打赢这场与病毒的持久战。
4.工作上,要稳。不要随随便便辞职,疫情这几年生意难做钱难挣,为了有能力和资本应对风险,攒好钱是必须的,关键时刻钱能救命。
同时能够发展副业更好,多一份收入来源,未来就多一份保障和对抗风险的资本。
如果不幸感染,普通、重症和危重则需要去医院,无症状、轻症居家隔离就好。
需要去医院的情况如下:
写在最后:
疫情之下,我们要保持冷静、理智和思考。
俗话说众口难调,自然也没有叫所有人都满意的疫情政策。
但是我们要相信国家的决策,也要有较强的自我防护意识,两手准备,有备无患。
努力地生存下去,面对疫情这只黑天鹅时,也能让自己的心态保持不错。
放平心态,照顾好自己,药备好,常运动,规律作息,认真工作,用心生活,多爱爱身边人,珍惜每一个健康的日子。
也是历经多年疫情才懂得,平平凡凡地活着,健健康康,家人安在,即便是一眼看到头,这样的日子也来之不易。
虽然接下来可能仍然是一场难熬的痛苦的持久战,但只要管好自己,我们都能过好我们平凡但有温度的小日子。
点个赞吧,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上一篇:Science 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多年生水稻入选,生命科学占比
下一篇:“阳”了多久能康复?特殊人群如何应对?珠海专家解答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