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疾病虽然具有传染性,但是做到这几点,可以高枕无忧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19
手机版

  很多家长甚至医生对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认识不足,往往以为是化脓性扁桃体炎,一种是病毒感染,一种是细菌性感染,治疗方法南辕北辙,所以大家要提高这种疾病认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具有一定传染性,家长需要做什么,可以减少被感染的危险?

  

  1、发热 绝大部分儿童出现发烧,体温高低不等,有时会表现持续高烧不退,发烧反复1-2周时间左右。

  2、咽炎,扁桃体白色分泌物。单纯从外观检查看很难以化脓性扁桃体炎区别。

  3、淋巴结肿大 往往是对称淋巴结肿大,位置在颈部为主,淋巴结肿大在第一周达到高峰,然后在两到三周内逐渐消退。

  这三联症和化脓性扁桃体炎临床表现非常类似。但可以通过以下警告信号来判断是否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可能出现皮疹,多种形态,也可能为一过性皮疹,也不是每个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孩子都一定有皮疹。特别在使用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抗生素容易出现皮疹,所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儿童即使有合并细菌感染依据,也尽量不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没有细菌感染更没必要使用抗生素。在不能明确鉴别这两种疾病是,就不要选择青霉素类抗生素。

  2、儿童生病期间突然出现打鼾明显,和一般的慢性鼻窦炎导致的腺样体肥大平时一直打鼾不同。

  3、突然眼睑浮肿,是由于静脉回流因淋巴结肿大而发生障碍,但化验小便正常,排除肾脏疾病。

  4、腹部超声发现肝脾肿大或者肝功能异常,但是脾肿大比肝脏肿大更明显。

  5、白细胞升高,但是以淋巴细胞为主,化脓性扁桃体炎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但前者同时可以找到异形淋巴细胞大于10%,异型淋巴细胞大于10%符合临床诊断。

  6、确诊检查需要EB病毒抗体。

  

  1、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成人尽量不要亲小宝贝嘴巴(EB病毒在大多数成人都是无症状的潜伏性感染),容易造成EB病毒感染。

  2、输血途径,非常少见。

  3、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母乳喂养是感染的途径,所以坚持母乳喂养。

  

  1、因为很多孩子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毒主要通过接吻的方式传播,常常称为“接吻病毒”,所以为了避免被感染,所以不要随意亲吻孩子,成人这些病毒感染往往没有症状,称为隐性感染,但是却很容易感染给孩子,这点要小心。

  2、家庭或者幼儿园有此类疾病,要居家隔离,减少被传染的风险。

  3、因为此类病毒还可以通过飞沫和口腔接触传染,所以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时,要佩戴口罩和勤洗手,减少别感染的危险。

  

  1、急性期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因为急性期脾脏肿大脆性增加,以免导致肝脾破裂,如果有肝功能异常给予护肝对症治疗。

  2、抗病毒治疗: 如

  更昔洛韦等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多聚酶、终止DNA病毒链的延伸而产生抗病毒作用。

  可以降低病毒复制水平和咽部及扁桃体清除病毒时间,但并不能减轻病情严重程度、缩短病程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3、个别医生会误以为化脓性扁桃体炎,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导致皮疹发生,这点要非常注意。所以即使有合并细菌感染也不要选择青霉素类抗生素。如果孩子诊断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如果医生还在用青霉素类抗生素,需要指出哦。临床上我就遇到不少。

  4、退烧对症处理,精神疲乏,食欲不振补液支持治疗。

  总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虽然具有传染性,但目前不归入传染病,说明传染性非常有限,但记得成人尽量不要经常性亲小宝贝嘴巴。总体来说,词病属于良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大多数经过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多会及时康复。所以家长不必担心这个有些陌生的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温馨提醒:科普文章仅供家长参考与学习,宝贝生病请到医院找医生面诊。

上一篇:月销上万的口罩爆珠!医生:不能消毒,小心诱发疾病
下一篇:新冠保险遭遇理赔难,保险公司玩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