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清零策略的未来:“只要大流行存在,就得为下一轮病毒攻击做准备”
编译 | Lin Zhang
来源 | 约翰霍普金斯彭博公共卫生学院
自从 2020 年新冠疫情在中国武汉爆发以来, “清零”策略一直是坚守的抗疫方针。最近的一次大规模封城和隔离行动发生在上海。疾控与民生状态的冲突,让人们再次聚焦新冠 “清零”策略的有效性与其可持续发展性。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卫生安全中心的资深专家 Amesh Adalja 医生指出:“从生物学的角度讲,新冠病例零感染是基本不可能实现的。这是一种动物宿主导致、能够快速和广泛传播的呼吸道病毒,因此无法去消除或根除它。新冠感染零容忍政策并不符合病毒的生物学原理,同时让人们为这徒劳的努力而损耗大量物资。教会民众如何去进行风险评估,要比坚持梦幻般的‘清零’策略重要得多。”
在3月22日的《公卫在线》(Public Health On Call)特别放送的节目中,主持人 Stephanie Desmon邀请到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校友、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全球健康高级研究员、新泽西州西东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的黄严忠教授 (注:黄严忠也是中国全球化智库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 ,来为我们解读中国大陆与香港的新冠疫情危机和“清零”策略的未来。
问:作为中国、香港和公共卫生方面的专家,您怎么看待此次新冠感染病例激增并再次达到传染高峰的情况?
黄严忠:相较其他国家及地区,中国迎来 Omicron 的传播浪潮是比较晚的了。主要是因为中国采取了严格的“清零”战略,在这样的新变种且具高度传播性的 Omicron 浪潮中,将人们保护了起来。
但这种病毒具有高度的传播性,即使是最好的防御措施,也无法阻止病毒进入中国,所以它最终在3月初在中国开始了传播,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自 2020 年初武汉疫情以来最大的一次疫情爆发。
问:到底什么是新冠 “清零”策略?
黄严忠: 新冠“清零”策略在控制武汉和中国境内其他地区的疫情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并被保留了下来用来维持防疫的成就。在2020 年 4 月初,武汉的封锁被解除后,中国就很少有新的感染病例。作为一个拥有 14 亿人口的国家,每日新增不超过 100 例,中国能够做到这一点很令人印象深刻。
那么中国是怎么做到的呢?这主要归功于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包括: 大规模的 PCR 检测,严格的接触者追踪,隔离,甚至大规模封锁。
在“清零”策略影响下,即使是一个病例,如单一的本地传播,也会立即触发大规模的测试,接触者追踪,隔离,以及社区甚至整个城市的封锁。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能够将病例数控制在零感染。当然,这一战略也有过调整。目前,中国公共卫生部门不再坚持新冠“清零”策略,而是追求一个动态清零的结果,或是动态清除新冠战略。
问: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是否会支持这种做法呢?
黄严忠: 中国的抗疫成果可能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不可复制的。一部分是因为缺乏强大的国家组织和管控能力,另一部分是因为坚持“清零”策略的实施会严重耗费社会经济成本,并且很多其他国家的民众可能不会接受这样的防疫策略。
问:中国人正面临着极具传染性的 Omicron 和 Omicron 2 浪潮,而且大众的自然免疫力很低,因为人口中极少人曾感染过新冠病毒。老年族群没有像其他年轻的族群那样接种疫苗。这一事实是相当致命的。我很好奇老年人为什么没有被优先考虑注射疫苗呢?
黄严忠: 这是个好问题。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的大规模疫苗接种战略。从一开始,老年人就没有被优先考虑。 官方的解释是,他们没有老年人的临床试验数据。
因为三期临床试验中,老年人没有被包括在内。我认为也许是因为当时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在大规模的疫苗接种活动中,给老年族群优先注射疫苗。
另外,“清零”策略屏蔽了人口的感染,这使人们产生了虚假的安全感。在香港我们发现了同样的问题:老年人只是觉得他们很安全。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去接种疫苗呢?而且疫苗接种有潜在的副作用。我认为公共信息的传播也需要承担一部分责任,因为当你告诉一个 80 岁以上的人,她/他需要担心疫苗接种的潜在副作用,我认为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人们需要平衡风险。 在面对一个高传播性、可能致命的病毒时,与潜在的副作用相比,哪一个问题更紧迫呢?
我认为这解释了为什么直到现在中国仍有 5200 万 60 岁以上的人,还没有完全接种疫苗(指完成两剂灭活疫苗的接种)。而在 80 岁以上的人口中,没有完全接种疫苗的人更多。在那些没有完全接种疫苗的老人中,大约有一半的人超过 80 岁。
问:我们目睹城市和国家被封锁,人们会有一段时间无法从香港过境。病毒的传播怎么才能停止呢?
黄严忠: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重新考量“清零”策略,精准辨识谁才是需要被保护的群体。引入分流程序,而非一概而论,让轻症和重症的感染者都接受住院治疗。有些感染病例只是一个数字,并不具有实际的意义。
我认为新的战略应该真正关注和保护老年或年幼的群体,以及那些免疫抑制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 为他们提供抗病毒的药物是相当重要的;对老年人群进行更有效的疫苗接种也同样重要,包括进行疫苗加强针的注射。另外,mRNA疫苗应该被考虑批准使用。
问:在中国有很多人还没有接种疫苗,也没有被感染而生病。同时,“清零”策略也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在未来的几周和几个月内,疫情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黄严忠:我认为“清零”策略应该更灵活一些。譬如,我们刚刚谈到了分流程序的引入。如果不再要求每个受感染的人都要进行住院治疗,不对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感染者进行集中的隔离,或是重新定义新冠感染病例,以便降低感染者的住院率,这些都能够帮助到中国未来的疫情防控。
最近,中国国家卫生委员会已经修订了指导方针。新方针将更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但是“清零”仍是坚持的目标。所以从本质上来讲,中国的抗疫目标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考虑到公众对于“清零”策略支持度的下降,以及这一严苛战略带来的社会经济成本的增加,我认为在未来几周或几个月内,中国应该考虑以减缓疫情为导向的策略。
问:中国的疫情在好转之前会变得更糟吗?人们准备好了吗?
黄严忠:在香港,感染病例在3月初达到高峰。对内地来说,可能仍然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控制局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病毒的根除。只要大流行病仍然存在,只要中国仍然有如此庞大的易受感染的人群,即使局势得到了控制,人们仍然需要为下一轮的病毒攻击做好准备。
我认为做好抗疫准备意味着中国需要改变战略,从遏制病毒传播导向到减缓为导向 。
目前为止,我们看到当局正在修改执行策略的指导方针,但策略本身并没有任何根本性的变化。事实上,中国国家卫生委员会负责人都明确表示,将坚持这一“清零”策略。
注:译者由衷希望此次访谈的内容对目前中国上海正在面临的公共卫生挑战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深究科学”也希望能从科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当前的防疫策略。
图片来源:Stephanie Desmon (@sdesmon)
上一篇:昆明市健康科普资源库小程序上线
下一篇:一药一院士,谁来解民怨?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