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之清热利尿,箕门穴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19
手机版

  今天给大家介绍位于腿上的一个线性穴位,箕(Jì)门穴。古人的智慧确实让人钦佩,在小孩的手上就归纳总结出了脏腑对应的穴位,并随着后人的不断改进完善,现在小儿推拿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而且其疗效也很显著,对于服药困难的小儿或者想要应用传统疗法治疗疾病的家长,是个不错的选择。

  箕门穴属足太阴脾经,在大腿内侧,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在小儿推拿中当属整个大腿内侧。箕门穴为水液之门。津液匮乏,其能养阴生津;水液过盛,则主利水、排水。《针灸甲乙经》记载“治小便不利,遗溺······”。经查阅文献,箕门穴在古书并无确切记载,但是有记载此处功效,明代周于蕃首先在小儿推拿中运用推箕门,其在《推拿妙诀》中记载有“十一拿膀胱穴,能通小便”。上面所说的膀胱就是现在所说的箕门,其主要运用于通淋和消肿。《小儿推拿广意》也记载有“莫道膀胱无大助,两般闭结要它清。”同样也是在说箕门穴。

  箕门穴

  【定位】

  位于大腿内侧,髌(bìn)骨上缘至腹股沟成一条直线。(髌骨,即膝盖骨,位于膝关节前方,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包埋于股四头肌腱内,为三角形的扁平骨。)

  【操作】

  1、以食、中二指指腹自髌骨上缘推至腹股沟,称为推箕门,推300~500次。

  2、以食、中、无名、小指并拢,沾凉水从下至上拍之,称为拍箕门,拍至局部潮红为度。

  【功效】清热利尿

  【应用】

  1、清法代表。退热力强,外感风热、内热、阴虚内热均可用。

  2、用于热证之心烦、夜啼等。

  3、用于小便色赤,灼痛,或淋漓不尽。(利尿作用比较好,可以与揉三阴交,揉丹田同用。小便赤痛,与清小肠同用。)

  退热类手法总结

  箕门有退热的功效,但是在发热时用的较少,主要是穴位暴露有些麻烦,不如手臂部的穴位方便,但是其调节小便的功效还是很好的。对于退热类的手法再做一次详细的总结,利于大家应用:

  发汗解表退热:运太阳、掐内劳、掐总筋、推三关、拿肩井;

  清脏腑之热:清脾经、清肺经、清肝经、清心经;

  清里热:退六腑、大推天河水、打马过天河、水底捞明月、推脊椎骨、推大椎;

  清虚热:揉二马、久揉按涌泉;

  清利下焦湿热:推箕门

  举报/反馈

上一篇:转发:药学专家倡导分级退热,把退烧药留给发烧的人
下一篇:一盒连花清瘟涨至99元!人民锐评:涉嫌违法,严查严惩!上海出手:最高罚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