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放开后,美国重启新冠检测,释放了什么信号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19
手机版

  本月初,国内多个城市宣布解封,逐步恢复正常生活。随后取消公共场所的核酸查验、取消落地检被很多城市效仿,12月7日,新十条的发布正式把取消查验进行了统一。

  随后,各地的常态化核酸检测迅速退场,仅保留了医院、养老机构和学校的核酸要求,尽管之后各地又恢复了一部分核酸站点,但除了有特殊需求外,公众基本抛弃了核酸检测的做法。

  事实上,我们的防疫政策基本上已全部改变,虽然医疗系统还保留了查验核酸的做法,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地方医疗挤兑,医护人员带病上岗,病毒传播已经从内部形成,再对外要求核酸检测已经失去了意义。

  钟南山院士称:新冠应该改名为新冠感冒,致病性已经非常弱,感染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反复感染,相当于注射了一针疫苗。

  在多个城市迅速迎来第一波疫情高潮时,除了可以想象的医疗挤兑外,医药挤兑也在各地发酵,养老机构在政策放开后受到巨大冲击,12月16日,《经济观察报》报道,多地的养老机构面临疫情严重调整,缺医少药,甚至有老人在等待打通120的过程中死亡。

  12月16日,媒体报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疫情上升速度非常快,出乎一般人的预料,甚至出乎公共卫生专家的预料。

  据路透社的报道:美国决定从12月15日恢复免费测试盒供应,白宫发言人称的新冠疫情远未结束,或面临新冠、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三重风险,因此强烈鼓励美国人立即接种最新的新冠疫苗。并计划在全国范围内设立1.5万个免费社区检测站。该计划还包括向州长提供帮助,建立流动和临时疫苗接种点,并在养老院发布手册。

  同时,美国驻华大使馆称:受疫情影响,暂停所有常规签证服务。

  美国的这一系列的操作等同于宣布,美国进入了新的疫情管控阶段,并且熔断了包括我国在内的境外人员流动。

  我们刚一放开,美国就收紧疫情政策,这一完全相反的做法,立即引起了网友们各种不同的解读。

  事实上,从这轮疫情的爆发态势来看,我们最终选择放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防不住,我们坚持三年的防疫政策已经在奥密克戎面前失效。所以选择放开既是无奈之举,也是明智的选择。

  但美国的做法却传递出了一个重要信息,疫情对公众的健康威胁依然存在,多种病毒以及新冠的变异,都让公共健康遭受了巨大损失。

  所以目前很多专家淡化新冠对公众健康的威胁,甚至提出类似群体免疫的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美国之所以在之前暂停了免费测试盒供应,也是因为国会不同意提供资金。

  从目前各地发生的疫情来说,总体上可以肯定奥密克戎致病力低的说法,但同时近期发生了不少重症甚至死亡病例,但都被媒体刻意忽视了。

  但对于两国防疫政策的对比是不必要的,因为三年的历史表明,我们在防疫方面上的成绩要远远比美国好很多。即便是目前的状况,我们放开后,也要比美国重启后的情况更乐观。

  当然重新封控是不现实的,包括美国在内,世界上也没有第二个国家能做到长期的动态清零。但守住防疫底线,加强对重点人群和弱势群体的健康监护势在必行。

  我们现在很多地方已经是一放了之的状态,这与我们国家新十条的初衷是不一致的。但在基层实践中,往往就是一封了之和一放了之两个极端,怎么在中间找到平衡,找到防疫工作的重点环节,减轻疫情高峰对重点人群的冲击,延缓疫情的发展趋势都是大有可为的。

  在摒弃了全员核酸和常态化核酸后,我们已经没有了疫情的准确数据,事实上现在网上对于各地疫情爆发峰值时间的预期,都是基于大数据判断,已经没有了准确的数据来源,这对于各地对疫情预判和政策调整都带来了很多影响。

  疫情当下,再做调整对于很多地方来说,已经来不及了。但在这波疫情高峰期过后,应该对相关政策再做出详细的研究,疫情反反复复,绝不是一放了之可以解决的。美国的做法,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上一篇: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可进行居家自我照护
下一篇:“林生斌事件”这场闹剧该结束,我们更应该关注疫情,做好防护。